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9
上海佛学书局印行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十九 十行品第二十之一
卷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
卷廿一 十無藏品第二十二
卷廿二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
卷廿三 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(九)
目 錄
卷十九 十行品第二十之一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一
卷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五三
卷廿一 十無藏品第二十二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一三七
卷廿二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二○六
卷廿三 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三一八
開經偈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第十九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
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
修道人,要能依佛智來修行,這是能依。十行是所依——所依照的十種行門來修行。十行就是十度。菩薩應該修行十度(波羅蜜法門),到功德圓滿時,才證入三賢位(十住、十行、十廻向),然後證入十聖位(十地)。何謂十行?①歡喜行(布施)②饒益行(持戒)③無違逆行(忍辱)④無屈撓行(精進)⑤離癡亂行(禪定)⑥善現行(般若)⑦無著行(方便)⑧難得行(願)⑨善法行(力)⑩眞實行(智)。這十行品,是教修道人如何修行,如何用功。這一品,在華嚴經八十品之中,屬於第二十一品。
爾時,功德林菩薩,承佛神力,入菩薩善思惟三昧。
在前邊夜摩宮中偈讚品說完之後,這個時候,華嚴經第四會的說法主——功德林大菩薩——他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而入菩薩思惟(禪那)三昧。
功就是所立的功。修行要利益一切人,這叫立功。德就是陰隲,卽是利益於人,而不教人知道,所謂「陰隲德行」。淺言之,所行善事,不希人知;所做惡事,而希人知。為什麼?因為有改過的機會。先要立功,功行圓滿,才有德行。因為其功德猶如樹林那樣之多,所以稱為功德林大菩薩。
功德林大菩薩非常謙虛,沒有貢高我慢的心理。他一擧一動,一言一行,所有的功德,一律廻向於佛。或者廻向給法界衆生。在說法之前,先說承諸佛的威力,才能說法,這表示沒有驕傲心。他不會這樣的說:「你們看!我功德林會修行、會說法、會入定。」他絕對沒有這種的思想。我們修道人,要向功德林菩薩學習,要向他看齊,不要有我慢的行為。
善思惟三昧,就是入最好的禪定。在華嚴經所講的境界,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都是一切定的母親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不起於座,在定中而去六處(普光明殿、忉利天宮、夜摩天宮、兜率天宮、他化天宮、逝多林)演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妙法。
入是三昧已。十方各過萬佛刹微塵數世界外,有萬佛刹微塵數諸佛,皆號功德林,而現其前。告功德林菩薩言:善哉佛子!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。
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之後。在十方的每一方,經過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佛刹之外,又有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。他們的名號,皆為功德林佛。他們同時都現在功德林大菩薩的面前,異口同聲的說:「善哉!善哉!佛的弟子!你久已修此六度萬行,才能入菩薩善思惟的定。」
善男子,此是十方各萬佛刹微塵數同名諸佛,共加於汝。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、威神之力,及諸菩薩衆善根力。令汝入是三昧,而演說法。
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又說:「最好的男子!這是承蒙十方各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功德林佛,他們共同來加被於你,令你能入這種三昧之定。也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,在往昔所發的願力,和大威神力,以及諸菩薩所修的善根力業的緣故,令你入菩薩善思惟三昧,而為衆生演說十行的妙法。」
為增長佛智故。深入法界故。了知衆生界故。所入無礙故。得無量方便故。攝取一切智性故。覺悟一切諸法故。知一切諸根故。能持說一切法故。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行。
功德林大菩薩,演說一切諸法的原因,是為令一切衆生增長佛智的緣故。為令一切衆生深入法界,明瞭法界性的緣故。為令一切衆生徹底明瞭一切衆生境界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所入無障礙界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修行而無障礙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得到無量方便法門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攝取一切智性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能覺悟一切諸法實相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知道一切衆生根性的緣故,為令一切衆生能受持演說一切諸法實相道理的緣故,因為這十種緣故,所以演說菩薩應該行這十種行的法門。
善男子,汝當承佛威神之力,而演此法。是時諸佛,卽與功德林菩薩無礙智、無著智、無斷智、無師智、無癡智、無異智、無失智、無量智、無勝智、無懈智、無奪智。何以故?此三昧力,法如是故。
無數量功德林佛又稱一聲:「善男子!現在你應該仰承十方一切諸佛和毗盧遮那佛(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法身)大威神力來加被,而演說十行這種不可思議的妙法。」
在這個時候,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功德林佛,都來給這位功德林大菩薩灌頂,來加持他,卽與他圓融無礙的智慧。又與他無所執著的智慧,又與他無有間斷的智慧,又與他無師自通的智慧,又與他無有愚癡的智慧,又與他無所變異的智慧,又與他無所遺失的智慧,又與他無所限量的智慧,又與他無有懈怠的智慧,又與他無能奪取的智慧。為什麼諸佛要給功德林大菩薩這十種智慧呢?因為這是菩薩善思惟三昧的力量,所以諸佛應該這樣來加持功德林大菩薩,給他這些大智慧。
爾時,諸佛各申右手,摩功德林菩薩頂。時功德林菩薩,卽從定起。告諸菩薩言。佛子,菩薩行不可思議。與法界虛空界等。何以故?菩薩摩訶薩,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。
在這個時候,萬佛刹微塵數的諸佛(功德林佛),每位佛都伸出右手,來摩功德林菩薩的頭頂,這是諸佛來加持功德林菩薩令他得智慧的儀式。
功德林菩薩,承蒙諸佛摩頂之後,乃從菩薩善思惟三昧出定,對在華嚴法會中一切菩薩說:「各位佛的弟子!菩薩所修行的行門,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,妙不可言。他能和十法界虛空界是相等的。什麼原因呢?因為菩薩中的大菩薩,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應該學習三世一切諸佛所修行的法門。」
佛子,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行?佛子,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。三世諸佛之所宣說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行門呢?你們大家知道嗎?又稱一聲「佛弟子!」(深恐大衆不注意,所以又稱一聲,令他們聚精會神來聽)菩薩中的大菩薩,應該修行這十種行門。這十種行門,是過去世諸佛、現在世諸佛、未來世諸佛,他們共同宣說的行門。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,所以希望大家注意來聽。如果錯過機會,不用心來聽,當作耳邊風,定會後悔莫及的。
何等為十。一者歡喜行。二者饒益行。三者無違逆行。四者無屈撓行。五者無癡亂行。六者善現行。七者無著行。八者難得行。九者善法行。十者眞實行。是為十。
是那十種行門?就是所說:①歡喜行(布施):菩薩所修布施的法門,不但自己歡喜,而且也令衆生歡喜。②饒益行(持戒):菩薩所修持戒的法門,都是利益衆生,令衆生得到飽暖和滿足。③無違逆行:菩薩所修忍辱的法門,旣不違逆自己,又不違逆衆生。④無屈撓行:菩薩所修精進的法門,也不令自己屈撓,也不令衆生屈撓。⑤離癡亂行:菩薩所修禪定法門,身心不顚倒,因為有定力,故不亂行。⑥善現行:菩薩所修般若法門,而能明瞭世間法是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;又能明瞭出世法是常、樂、我、淨。⑦無著行:菩薩所修方便的法門,有不帶事理的境界,以善巧方便來度衆生。⑧難得行:菩薩所修願的法門,大願大行、大慈大悲,普度衆生。⑨善法行:菩薩所修力的法門,有智慧力才能行一切善法,有愚癡力就要行一切惡法。⑩眞實行:菩薩所修智的法門,言行皆不虛,一切能眞實。這是菩薩中大菩薩,他們所修的十種行門。也是修道人的十種標準法,人人行之,人人為菩薩。
第一、歡喜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?
功德林大菩薩,自問自答。自己提出問題,自己又來答覆。所以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你們知道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的歡喜行?我現在要對你們說一說,請注意聽講。
佛子。此菩薩為大施主。凡所有物。悉能惠施。
凡是修行歡喜行的菩薩,要作一位大施主,將自己所有財物,統統布施給需要的衆生。無論是外財(國城妻子)或內財(頭目腦髓),他都不慳吝的布施出來,所謂「三輪體空」:沒有施者,沒有受者,也沒有所施之物,這種思想才是眞布施。布施有財施(修福)、法施(修慧)、無畏施三種,凡是信仰佛教的人,都要做到布施的事,其功德無可限量。
其心平等。無有悔吝。不望果報。不求名稱。不貪利養。但為救護一切衆生,攝受一切衆生,饒益一切衆生。
修行歡喜行這位菩薩,他的心是平等,沒有人我的分別。所謂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將所有的財物,不分彼此,不分親疏,一律平等布施給所求的人。布施之後,絕對不生後悔和吝嗇的心,也沒有「捨一得萬報」的思想,也不希望有個好的果報。也不企求有個好的名稱。更不貪圖人讚歎,或求人利養。沒有這種捨少望多不正當的思想。完全捨己救人,令衆生離開苦海,得到湼槃常樂我淨的快樂。
菩薩為什麼要布施?因為要救護一切衆生、要攝受一切衆生,所以布施。但無所貪,亦無所求。
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。憶念諸佛本所修行。愛樂諸佛本所修行。清淨諸佛本所修行。增長諸佛本所修行。住持諸佛本所修行。顯現諸佛本所修行。演說諸佛本所修行。令諸衆生離苦得樂。
菩薩布施,為要學習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囘憶思念過去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愛樂一切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清淨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增長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住持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顯現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演說諸佛本來所修行的行門,為令一切衆生都能離苦得樂,為利益一切衆生,菩薩才修布施的法門。菩薩有犧牲自己的利益,而為衆生謀幸福,這種大慈大悲的精神,多麼感人!多麼偉大!所謂「見賢思齊」。我們受了菩薩戒,一定要向菩薩學習、向菩薩看齊,才不愧為佛弟子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修此行時,令一切衆生歡喜愛樂。隨諸方土,有貧乏處。以願力故,往生於彼。豪貴大富,財寳無盡。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菩薩中大菩薩,修習歡喜行的時候,為令一切衆生都生出歡喜心、愛樂心。隨著十方諸佛國土,如有貧乏的地方,菩薩本著往昔願力的緣故,心甘情願到貧乏地區去,作豪貴的大富翁,將無窮無盡的財物,統統布施給貧困的人,絕對無慳吝的思想。
假使於念念中,有無量無數衆生,詣菩薩所。白言仁者,我等貧乏,靡所資贍,飢羸困苦,命將不全。惟願慈哀,施我身肉。令我得食,以活其命。
假設在念念之中,都有無量無邊的衆生,來到菩薩所住的地方。乃對菩薩說:「大慈悲的仁者,我們非常的貧窮而困乏,沒有資財可以贍養自己。因為生活困難,所以我們瘦骨如柴,弱不禁風。我們快要餓死了,生命不會長久!唯願仁者慈悲哀愍,請你把你身上的肉割下來,布施我們,得到食物,來維持生命。不知仁者能否布施?菩薩的心腸,一切為人不為己。請你布施吧!」
爾時,菩薩卽便施之。令其歡喜,心得滿足。
在這個時候,修行歡喜行的菩薩,聽到衆生這樣的要求,卽刻將自己身上的肉,布施給衆生,令衆生滿足所求之願,而生歡喜心。
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薩道的時候,會經捨身餵虎,割肉飼鷹。這就是行歡喜行,令衆生心生歡喜而意滿足。
如是無量百千衆生,而來乞求。菩薩於彼,會無退怯,但更增長慈悲之心。以是衆生咸來乞求。菩薩見之,倍復歡喜。作如是念,我得善利。此等衆生,是我福田,是我善友。不求不請,而來教我入佛法中。我今應當如是修學,不違一切衆生之心。
像這樣無量無邊的衆生,有百千之多,都來菩薩之所,向菩薩乞求其肉。而修歡喜行的菩薩絕不慳吝,一一布施其肉,滿足衆生的欲望。菩薩不但不生退轉心和畏怯心,反而增加慈悲心,因為這種緣故,衆生都來乞求菩薩身上的肉。菩薩見到這種情形,更為高興,而作這樣的想法:「我得到善根的利益,這些衆生來作我的福田,增長我的福報。他們是我的善師、是我的善友、是我的善知識。也不需要我求他們,也不需要我請他們,而是他們自動來到我的處所,教我行歡喜行的法門,令我深入佛法中。我現在應當這樣來修行學習,不違背一切衆生所要求的心,一定令衆生有所滿足。」
又作是念。願我已作、現作、當作所有善根。令我未來於一切世界,一切衆生中,受廣大身。以是身肉,充足一切飢苦衆生。乃至若有一小衆生,未得飽足,願不捨命。所割身肉,亦無有盡。
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想念:願我在過去世已經作的善根,現在世正在作的善根,未來世應當作的善根,以這些所作的善根,令我在未來一切世界中、一切衆生中,變化為廣大身,用我身上的肉,布施給一切饑苦的衆生,令他們才能得到充足又滿意。乃至若有一個小衆生(螞蟻或蚊蟲)未能飽足,我願捨我的肉給牠們吃,而不捨命。我身上的肉,割而復生,永無窮盡。以我無窮無盡的肉,來維持無窮無盡衆生的生命。
以此善根。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證大涅槃。願諸衆生。食我肉者。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獲平等智,具諸佛法,廣作佛事,乃至入於無餘涅槃。若一衆生,心不滿足,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修歡喜行這位菩薩,以這種善根,願得無上正等正覺,證得不生不滅的佛位。他又發願,一切衆生,如食我肉者,也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都能獲得平等的智慧,具足諸佛所證得的法,廣大來做佛事,乃至將來入於無餘湼槃(湼槃有三種:①有餘湼槃:是二乘人所證得的境界。②無餘湼槃:是菩薩所證得的境界。③究竟湼槃:是諸佛所證得的境界。)假若有一衆生心不滿足,我始終不願證得正等正覺的佛位。
菩薩如是利益衆生,而無我想、衆生想、有想、命想、種種想、補伽羅想、人想、摩納婆想、作者想、受者想。
菩薩為教化衆生,而能忍受一切痛苦。雖然割自身的肉來布施衆生,但是沒有這十種的想法:①我想:菩薩不會這樣的想,這個衆生是我教化的,是我度脫的。他沒有這種執着的思想。②衆生想:菩薩不但沒有我想,也沒有衆生想。不會說我度了這樣多的衆生,功德有多大。他乃是行無所事,認為是分內之事,是自己的責任和事業。③有想:菩薩不計有我人之想。有,能起諸趣的生死。④命想:菩薩也不會這樣的想,我對衆生特別的慈悲,甚至我救了衆生的生命。⑤種種想:菩薩也沒有一切一切的功德想。⑥補伽羅想:補伽羅是梵語,譯成華語為「數取趣」。也就是數數往取諸趣(六道輪廻),沒有厭倦的時候。菩薩也不會這樣的想:我做了這種事情,將來會生在那趣中,會有什麼好處?菩薩不計較這些。他是觀察那道衆生應度,便到那道中去度之。⑦人想:人是萬物之靈,能作一切大般若的緣故。菩薩沒有人的想。⑧摩納婆想:摩納婆是梵語,譯成華語為儒童。卽少年有學問的人。菩薩沒有儒童的想。⑨作者想:菩薩沒有手足能有所作的想。⑩受者想:菩薩沒有計較後世受罪福果報的想,也沒有誰受我教化的想。
但觀法界,衆生界,無邊際法,空法,無所有法,無相法、無體法,無處法,無依法,無作法。
菩薩但觀察一切法界、一切衆生界。所作都是沒有邊際,作完了就沒有了——這是空法。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,這是無有法。也沒有一個相,也沒有一個體,也沒有一個處所,也沒有一個依靠,也沒有誰作功德法。
作是觀時,不見自身。不見施物。不見受者。不見福田。不見業。不見報。不見果。不見大果。不見小果。
菩薩作這樣觀想的時候,他也不見自己的身,把身上的肉布施給衆生,而不見所施的物,也沒有見到誰吃我的肉,也不作福田的觀想,也不作事業,也不見善報。也不存好的結果,也不存得大樂果的見,卽是得到大的好處,也不存小果的見,得到小的好處。
爾時,菩薩觀去來今一切衆生所受之身,尋卽壞滅。便作是念,奇哉衆生,愚癡無智。於生死內,受無數身。危脆不停,速歸壞滅。若已壞滅。若今壞滅,若當壞滅,而不能以不堅固身,求堅固身。
在這個時候,菩薩觀想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衆生,他們所受之身,沒有多久的時間,這個分段生死就沒有了。菩薩又作這樣的念頭:奇怪得很呀!這些衆生,太愚癡啦!沒有智慧。在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的六道輪廻中,受無數身,旣危險又脆弱,沒有停息,在很快的時間就敗壞而消滅。或者已經壞滅,或者現在壞滅,或者未來壞滅。這些愚癡的衆生,不明白用四大(地水火風)不堅固的身,來修金剛不壞身的道理。我們修道的目的,就是借假修眞,借凡成聖,也就是轉識成智,將八識轉為四智,就證得佛果。轉前五識(眼耳鼻舌身)成為成所作智,轉意識成為妙觀察智,轉末那耶識成為平等性智,轉阿賴耶識成為大圓鏡智,也就是如來藏性,也就是大光明藏。此大光明藏人人具有,但不現出。為什麼?因為無明妄想執著,所以把眞心遮蓋,妄心現出。有了妄心之後,就起惑造業受報。我們的妄心,好像一缸混濁的水,什麼也現不出來。如何使其澄清呢?用白礬散在其中。一會兒,其塵土沉落缸底,而水清淨如明鏡(大光明藏),這就是眞心。什麼是白礬?就是戒定慧。所謂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」修行圓滿,便得解脫,所謂「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。」
我當盡學諸佛所學,證一切智,知一切法。為諸衆生說三世平等,隨順寂靜,不壞法性。令其永得安隱安樂。
修歡喜行的菩薩,他說:「我應當盡量學習十方諸佛所學的法,才能證得一切的智慧,才能明白一切的佛法,為一切衆生說三世平等的法門,就是隨順寂靜的法,不壞法性的法。令一切衆生永遠得到安穩和快樂。」
佛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第一種的歡喜行。
第二、饒益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?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饒益行呢?功德林菩薩自己提出這個問題,而自己又答覆這個問題。
饒益行就是持戒的法門。戒有三聚淨戒:①攝律儀戒:出家人的一擧一動,一言一行,都要有規則和法度,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。也就是行住坐臥要嚴敬威儀,絲毫不犯。②攝善法戒:善法就是衆善奉行,諸惡莫作。出家人所行所作,都要合乎戒律,就是攝善法。對衆生要宣說一切善法(正知正見),不可胡亂說一切惡法(邪知邪見)。③攝一切衆生戒:又為饒益有情戒,就是攝受一切衆生、利樂一切衆生。
攝律儀戒是屬於身業清淨,攝善法戒是屬於口業清淨,攝一切衆生戒是屬於意業清淨。三業清淨,就生戒定慧三無漏學。有了戒定慧的金剛劍,便能斬除貪瞋癡三毒的賊首。
攝律儀戒又可以說是戒,攝善法戒又可以說是定,攝一切衆生戒又可以說是慧。能持一切淨戒,就能消滅貪毒。能修一切善,就能消滅瞋毒。能度一切衆生,就能消滅癡毒。
此菩薩護持淨戒。於色聲香味觸,心無所著。亦為衆生如是宣說。不求威勢。不求種族。不求富饒。不求色相。不求王位。如是一切,皆無所著。
修行饒益行的菩薩,他護持三聚淨戒。對於色塵、聲塵、香塵、味塵、觸塵這五欲的境界,心中無有所染著。這位不染五欲的菩薩,自己不被色聲香味觸五欲境界所轉。他又對衆生宣說此法,令一切衆生也不染著這五欲之法,令他們能轉這五欲的境界。
這位菩薩修饒益行,不是為求有大勢力、有大威德。也不是為求生到貴族家中,也不是為求得富饒的果報,也不是為求色相的圓滿,更不是為求作皇帝。像這些的境界,菩薩心沒執著,更不會被這些境界所轉。
但堅持淨戒,作如是念。我持淨戒,必當捨離一切纒縛,貪求熱惱,諸難逼迫、毁謗亂濁,得佛所讚平等正法。
修饒益行的菩薩,他堅固護持淨戒的行為,而作這樣的觀想:我受持清淨光明寳戒,必須應當捨除離開一切的纒縛,才能等到解脫。纒有八種或十種。略述於下:
八纒就是①無慚②無愧③掉擧④惡作⑤昏沉⑥睡眠⑦慳⑧嫉。再加上忿和覆二纒,成為十纒。
無慚和無愧這兩種纒,能障礙三聚淨戒。受戒之後,若是犯戒,不生慚愧心,就是障礙戒律。無論做什麼事情,如果做錯了,應該生大慚愧心,不要學愚癡人的行為,明明是做錯了,自己還不承認是錯誤,反而認為是對的,一點也沒有內疚的表現。修行人要有慚有愧才合乎戒律。
掉擧和惡作這兩種纒,能障礙觀慧。有了觀察的智慧,才能成就定學。可是有掉擧和惡作的行為,不應作而作,應作而不作,顚顚倒倒不合規則。這兩種纒就是障礙觀慧。
昏沉和睡眠這兩種纒,能障礙止定。修定的時候,要止妄想,也就是去妄成眞。坐禪的時候,應睡而睡,不應睡而不睡。如果坐下來就睡著了,那就是昏沉和睡眠。總而言之,掉擧、惡作、昏沉、睡眠這四種纒,能障礙止觀。
慳和嫉這兩種纒,能障礙布施。慳就是慳吝,捨不得。把一枚銅錢,緊握手中,變成銅水,也不肯布施。嫉就是嫉妬,所謂「嫉賢妬能」,又怕人比我好,又怕人比我強。這是八纒。忿和覆這兩種纒,能障礙善根。忿就是忿恨,心中懷恨不平。覆就是覆藏,把自己的過失遮蓋起來,不讓人知道,這就沒有善根了。此一共合為十纒。這十種纒,把我們纒縛得不得自由,不能解脫。
有首偈頌云:「纒八無慚愧,嫉慳並悔睡,掉擧並昏沉,或十加忿覆。」悔就是惡作,悔其所做的善事。這十種纒,把自己的慧命法身纒縛得不自在。
我們要廻光返照,檢討一番,問問自己,是不是被這十纒縛著?是不是無慚無愧?是不是掉擧惡作?是不是昏沉睡眠?是不是慳吝嫉妬?是不是忿恨覆藏?要反躬自省:若有趕快改,若無更努力向前修行。所謂「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。」這樣再接再厲,勇猛精進,才能有所成就。修道的功夫,修一尺便有一尺的好處,修一丈便有一丈的功德。功德圓滿,卽成佛位。
纒又有四種:①貪欲②瞋恚③戒取④我見。貪欲:就是貪戀五欲之樂。把自己的慧命法身綑縛著。瞋恚:就是由貪欲而生,所貪求而得不到,就生瞋恚。戒取:就是由愚癡而生。不瞭解諸法實相之理,而說誹謗正法之言,也就是邪見。我見:就是以我為主。認為自己所有的見解都是正確的。
因為有貪欲、瞋恚、戒取、我見這四種纒的緣故,所以有個我的存在。一切以我為目標,這是我的,那是我所有的。如果把我消除了,那麼,就離開一切纒縛,得到一切解脫。
貪是貪而無厭,越多越好,沒有知足的時候,所以就有了煩惱,而生出無明。不但要捨離纒縛,又要捨離貪求熱惱,又要捨離毁謗亂濁。如能這樣的修行,就得到諸佛的讚歡,證得正法眼藏。
第一行是歡喜行,菩薩生在有財富的家中,作種種的布施。第二行是饒益行,菩薩在此行中,不求富饒、不求色相、不求王位。這時,有人生疑問:「為什麼菩薩在修歡喜行的時候,要生在有財富的家庭?為什麼菩薩在修饒益行的時候,又不要生在有財富的家庭?這是什麼道理?」這個道理很簡單,容易令人明白。菩薩生在大財富家,是為了布施一切,而不慳貪,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肯布施出來。若不生在大財富家,一樣能饒益衆生。雖然不能財施,但能法施。自己還修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這五種的波羅蜜(到彼岸)。修到圓滿有成就時,可以為衆生講經說法。這種法施比財施更重要,所謂「布施之中,法布施最。」
佛子。菩薩如是持淨戒時,於一日中,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,詣菩薩所。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,皆於五欲善行方便。端正姝麗,傾惑人心。執持種種珍玩之具,欲來惑亂菩薩道意。
佛的弟子!菩薩能這樣的堅持淨戒時,也就是堅固不變,受持清淨光明的寳戒。有一天,假如有無量數百千億那由他(億的數目)那樣多的大惡魔,一齊來到修饒益行菩薩所住的處所,每一個大惡魔又率領無量數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天女(魔女),她們善歌善舞,對於色聲香味觸五欲,各有所長,表演精彩。這些魔女的容貌,端正清秀,美艶姣好,令人見之,意亂情迷,神魂顚倒。每個魔女手中拿著各式各樣珍玩之具,五光十色燦爛奪目,令人眼花撩亂。她們來到菩薩處所的目的,乃專用美色來引誘,用珍玩來迷惑,令修持淨戒的菩薩沒有定力,其心動搖,因而失去道業。
爾時,菩薩作如是念。此五欲者,是障道法。乃至障礙無上菩提。是故不生一念欲想,心淨如佛。唯除方便教化衆生,而不捨於一切智心。
在這個時候,菩薩要觀想色聲香味觸這五欲,或者觀想財色名食睡這五欲,都是障礙修道的法。人若著住在五欲之上,就能障礙無上菩提覺道。因為這個原因,所以菩薩不生一念的欲望。因之,不被魔女的色姿所動搖,心中清淨,沒有欲想,如同佛一樣,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
假設用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,那就不同了。雖然在五欲之中教化衆生,但不捨於一切智慧之心,也就是不會顚倒。
佛子。菩薩不以欲因緣故,惱一衆生。寧捨身命,而終不作惱衆生事。菩薩自得見佛已來,未曾心生一念欲想,何況從事。若或從事,無有是處。
各位佛的弟子!修饒益行的菩薩,不會以貪欲的因緣,而令一衆生生煩惱。菩薩寧可捨去身命,也始終不會做出惱害衆生的事情。
菩薩自從得見佛以來,未曾生出一念欲想之心,何況去做呢?更不可能了。假若去做五欲之事,無有是處,他絕對不會去做的。
爾時,菩薩但作是念。一切衆生,於長夜中,想念五欲,趣向五欲,貪著五欲,其心決定。躭染沉溺,隨其流轉,不得自在。
在這個時候,菩薩作這樣的念頭:所有一切衆生,在黑夜迷漫之中,所想念惦掛的事,莫非五欲之樂。所趣向的也是五欲,所貪著的也是五欲。其心堅定,耽染而沉溺在五欲之中,隨著五欲的境界而流轉,故得不到自在。
我今應當令此諸魔,及諸天女,一切諸生,住無上戒。住淨戒已。於一切智,心無退轉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乃至入於無餘湼槃。
功德林菩薩說:「我現在應當想辦法,令這些諸魔,和一切天女,以及一切衆生,住在無上光明寳戒。住清淨戒之後,對於一切智慧,永遠不退轉。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乃至入無餘湼槃。」
何以故?此是我等所應作業。應隨諸佛如是修學。作是學已。離諸惡行,計我無知。以智入於一切佛法,為衆生說,令除顚倒。
為什麼緣故?又要教化衆生,又要度脫衆生?因為修菩薩道的菩薩,就應該做這種的事業,應該常隨諸佛修學沒有欲念的法門。
作這樣修學之後,就能離開一切的惡行。因為以前沒有智慧,所以不能入一切佛法中。現在用智慧而入佛法,為衆生宣說一切佛法,令一切衆生離開顚倒妄想。
然知不離衆生有顚倒,不離顚倒有衆生。不於顚倒內有衆生,不於衆生內有顚倒。亦非顚倒是衆生,亦非衆生是顚倒。顚倒非內法,顚倒非外法。衆生非內法,衆生非外法。
要知道不是離開衆生有顚倒,也不是離開顚倒有衆生。這是不卽不離。因為有衆生,所以有顚倒。因為有顚倒,所以有衆生。本來是空的,不是在顚倒內有衆生,也不是在衆生內有顚倒。都是依他起性,徧計執性;所執著而示現衆生就是依他起性,顚倒就是徧計執性。看來好像是有,實際都是空的。
也不是顚倒就是衆生,也不是衆生就是顚倒——這都是虛妄的。顚倒是一種境界,也不屬於內法,也不屬於外法。因為顚倒不是眞正有的,所以外邊也沒有。若是外邊有的話,應該常有顚倒。衆生也不是內法,衆生也不是外法。
一切諸法,虛妄不實。速起速滅。無有堅固,如夢如影,如幻如化,誑惑愚夫。如是解者,卽能覺了一切諸行。通達生死,及與涅槃,證佛菩提。
為什麼要這樣的說?因為一切諸法,都是虛妄不實,所以不要執著。它是沒有實體,生的也快,滅的也快。它沒有堅固不變的,而是好像作夢,好像泡影,好像虛幻,好像變化等等。這樣顚倒的衆生,誑亂而迷惑。愚癡的衆生,好像獼猴執月,到井中去取月。如果能明白一切諸法,統統是虛妄不實,那就無所執著。
像這樣來解釋種種的道理,就能覺悟明瞭一切諸行,生死也明白了,湼槃也明白了,便證得佛覺道。
自得度,令他得度。自解脫,令他解脫。自調伏,令他調伏。自寂靜,令他寂靜。自安隱,令他安隱。自離垢,令他離垢。自清淨,令他清淨。自涅槃,令他涅槃。自快樂,令他快樂。
菩薩的思想,自己得度離苦得樂,也令其他衆生得度。自己得解脫(沒有執著),也令其他衆生得解脫。自己得調伏(沒有貢高我慢、嫉妬障礙),也令其他衆生得調伏。自己得到寂靜的快樂,也令其他衆生得到寂靜的快樂。自己得到安隱,也令其他衆生得到安隱。自己離開一切染汚、一切煩惱、一切貪瞋癡;也令其他衆生離開一切染汚、一切煩惱、一切貪瞋癡。自己證得清淨的境界,也令其他衆生證得清淨的境界。自己入無餘湼槃,也令其他衆生入無餘湼槃。自己得眞正的快樂,也令其他衆生得眞正的快樂。自己離開一切無明,也令其他衆生離開一切無明。自己沒有一切妄想,也令其他衆生沒有一切妄想。所以說菩薩有大悲心。
佛子,此菩薩復作是念。我當隨順一切如來,離一切世間行,具一切諸佛法,住無上平等處。等觀衆生。明達境界。離諸過失。斷諸分別,捨諸執著。善巧出離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觀念:「我應該隨順一切諸佛,離開世間一切人所行所作。具足一切諸佛所得的法。住在無上平等的地方,平等觀察一切衆生,明白一切境界。離開一切過失,斷絕一切分別,捨棄一切執著,用善巧方便法門,出離三界的火宅。」所謂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」
心恆安住,無上、無說、無依、無動、無量、無邊、無盡、無色,甚深智慧。
這位菩薩又說:「我的心常安住在無上,沒有再高的。安住在無說,沒有再可說的。安住在無依,沒有所依靠。安住在無動,沒有所搖動。安住在無量,沒有數量。安住在無邊,沒有邊際。安住在無盡,沒有窮盡。安住在無色,沒有色相。我的心恒住在甚深智慧上。」
佛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饒益行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第二種饒益行。
第三、無違逆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無違逆行?無違逆行就是忍辱波羅蜜。菩薩是不違逆衆生,凡是對衆生有利益的事情,就是赴湯蹈火,在所不辭,絕對不為自己的利益為前提。沒有所謂「有利則爭,無利則讓。」這種思想。
此菩薩常修忍法,謙下恭敬。不自害,不他害,不兩害。不自取,不他取。不兩取。不自著,不他著,不兩著。亦不貪求名聞利養。
修無違逆行這位菩薩,他時刻的念茲在茲來修忍辱的法門。這個忍,本來不能忍,也不容易忍,可是也要忍。所謂「難忍能忍,難受能受。」一切的忍法,常要修行。忍有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三種。若要修忍,先要沒有驕傲,要謙虛卑下。在道德經上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,而不爭。處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」。大意是這樣,上等善人,好像水一樣。水雖然能利益萬物,但不爭功。絕對不會說:「我對萬物有滋潤的功勞,所以它們才能生存。」低窪的地方,萬物不願意住,都希望住在高處。唯獨水向窪處流。所謂「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。」這表示卑下。因為謙虛恭敬,所以才合乎於道。
菩薩不但謙虛,而且恭敬。無論對誰都有禮貌,非常客氣,絕對沒有貢高我慢的作風,也沒有目空一切,瞧不起任何人的行為。對一切衆生都生恭敬心、慈愍心,所謂「菩薩不見衆生過。」為什麼?因為菩薩有慈悲心。
菩薩不傷害自己,也不傷害衆生,更不會旣害已又害人。因為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法門,一切都在忍受,沒有瞋恨心,所以不兩害。菩薩心中不生取的欲念,口裏不說取的言語,自己不生取的念,也不為衆生生取的念。旣不為已,又不為人,在兩者之間,沒有共取的念。菩薩自己不貪著,也不教衆生貪著,自己和衆生,都不貪著。菩薩雖然弘法利生,但不求名聞利養。菩薩已經身口意三業清淨,不造殺盜淫妄酒的業。這是修無違逆行的開始。
但作是念。我當常為衆生說法。令離一切惡。斷貪瞋癡,憍慢覆藏,慳嫉諂誑。令恆安住忍辱柔和。
修無違逆行的菩薩,但作為這樣的想念:我應當常常為衆生說法。說什麼法?說令衆生反迷歸覺的法,捨邪歸正的法,返本還原的法,離苦得樂的法,了生脫死的法。為令一切衆生遠離一切惡,就是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。又要斷絕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。就是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又要斷除驕傲我慢,又要斷盡覆藏惡業,又要斷慳貪不捨,又要斷嫉賢妬能,又要斷諂媚的思想,又要斷欺誑的行為。使令一切衆生常安住在忍辱波羅蜜,身心變成柔軟調和,堪為法器。
佛子。菩薩成就如是忍法。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衆生來至其所。一一衆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。一一口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。所謂不可喜語、非善法語、不悅意語、不可愛語、非仁賢語、非聖智語、非聖相應語、非聖親近語、深可厭惡語、不堪聽聞語。以是言辭毁辱菩薩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菩薩自己修像在前邊所說忍辱法門。假設有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衆生,來到菩薩的處所。每一個衆生,都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口。在每一個口中又發出有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言語。這些言語都說什麼?所說的①不可喜語:所說的話,令人聞之生不喜悅之心。②非善法語:歡喜說一些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的話。這是不善法的言語。③不悅意語:說出的話,令人不高興,甚至惹人發脾氣。④不可愛語:所說的話,不是愛語,令人討厭。⑤非仁賢語:所說的話,不慈悲而刻薄,不合乎正人君子之言語。⑥非聖智語:所說的話,都是愚癡,而無智慧。也就是邪知邪見,不合乎聖人智慧的言語。⑦非聖相應語:說出的話,和聖而有德人的言語不相應,恰好相反。⑧非聖親近語:所說的話,不合乎聖賢人所親近的言語。⑨深可厭惡語:說出的話,令人深惡痛絕,非常不愉快。⑩不堪聽聞語:所說的話,不堪入耳。這種染汚話,不但令人討厭,而且令聞者生反感。用這些言詞來毁謗侮辱菩薩,可是菩薩無動於衷,為什麼?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法門。
又此衆生,一一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。一一手各執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器仗,逼害菩薩。
這些衆生,用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口來誹謗侮辱菩薩之後,每一個衆生,又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手,每隻手又拿著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器杖,來逼迫侵害菩薩。
如是經於阿僧祇劫,曾無休息。菩薩遭此極大楚毒,身毛皆豎,命將欲斷。作是念言。我因是苦,心若動亂,則自不調伏。自不守護。自不明了。自不修習。自不正定。自不寂靜。自不愛惜。自生執著。何能令他心得清淨。
像這樣多的口,來罵菩薩;像這樣多的手,來打菩薩。經過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,未曾間斷,也無休息。菩薩時時挨打受罵,遭受這樣極大的痛楚毒害,身上的毛都豎起來,性命就要斷氣了。可是還作這樣的想念:我因為這種苦,如果忍不住這種的境界,心中或者發脾氣,或者動亂。那麼,我自己不能調伏其心,不能守護戒律,不能明瞭諸法實相,不能修習禪定,這就是考驗。所謂「一切是考驗」,如果經不起考驗,被境界所轉,有人罵受不了,有人打更受不了,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。若是動心,也不寂靜。自己不愛惜法身慧命,自己生出我相的執著,自己的心不清淨,怎能令他人的心清淨呢?
菩薩爾時,復作是念。我從無始劫,住於生死,受諸苦惱。如是思惟,重自勸勵。令心清淨,而得歡喜。善自調攝。自能安住於佛法中。亦令衆生同得此法。
菩薩在這個時候,又作這樣的觀想:我從無始劫以來,安住在六道輪廻中,受一切苦惱,我又為什麼一時不能忍呢?有一首偈頌:「汝已惡道經多劫,無益受苦尚能超,令行少善得菩提,大利不應生退屈。」這是勸修忍辱的人,不要因為一點苦,就忍受不了。把這一點點忍過去,就得到利益。
菩薩又作這樣的思惟,自己勸勉自己,自己鼓勵自己。用種種的觀慧來令心清淨。如果心清淨,就生歡喜心。我們的心,為什麼不歡喜?就因為不清淨。為什麼不清淨?就因為有貪瞋癡。這三毒能生煩惱,所以不歡喜。現在用種種智慧來觀察、來思惟,令自己調伏自己的煩惱,而恢復本來的清淨。這樣,就得到歡喜。得到歡喜之後,還要善於調攝。調攝什麼?就是調伏剛強的性情,攝持歡喜的境界。這樣,就能安穩住在佛法中,也令一切衆生同得佛法灌溉的滋潤。
復更思惟。此身空寂,無我我所,無有眞實,性空無二。若苦若樂,皆無所有,諸法空故。我當解了,廣為人說。令諸衆生,滅除此見。是故我今雖遭苦毒,應當忍受。
菩薩又更進一步的思惟:本身為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阿僧祇衆生,用口來罵他,用手來打他,是很痛苦,令人難忍的。如果能這樣的觀想,便知道這個身體本來是假的,不是眞實的。旣然知道是空寂,又何必去執著!六祖大師說: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在全身之中,找不到一個我。身體各有其名,頭有頭的名,身有身的名,手有手的名,足有足的名。乃至眼耳鼻舌,以及五臟六腑,都有它們的名稱。但找不到有個我名的存在。旣然沒有我,那會有我所有?這個是我所有的,那個是我所有。可是等到死的時候,什麼是你的?若說這個身是我的!那麼,你應該能做得主。到老時,頭髮不許它白,眼睛不許它花,耳朵不許聾,牙齒不許掉。你能有這樣的權力,那才算數。否則,則是空談。假設都是你的,就應該教它長生不老,青春永駐,面似嬰兒。為什麼到時候,會鷄皮鶴發,老態龍鍾?由此可證,這個身不屬於你的。如果是你的,應該不准它生病,不准它死亡,那才算是你的。
我們的身體,不是我的,也不是我所有的。我們的身體好像一棟房子,我們住在房裏,等房子壞了(死亡)就要搬家(投生),另外找一所房子住。因為找房子,所以在六道輪廻中,轉來轉去,永不休息。
我們會說話、會吃飯、會穿衣、會睡覺,都因為有個眞如自性在支配。自性就是佛性。因為有佛性,才能有一切擧動行為,來支配這個身體。不要執著這是我所有的,所以才說無有眞實。
我們的身體是由四大假和合,死時,堅固歸於地大,濕性歸於水大,溫暖歸於火大,呼吸歸於風大,各歸本位,那就空啦!什麼也沒有,所以才說性空無二。
無論是受苦或受樂,往深處去想,什麼也沒有,一切皆空。為什麼要這樣說呢?因為諸法本來是空寂的緣故。我應當眞正明白瞭解這種道理,而為廣大衆生來說這種法,令他們都沒有我身執著的成見。沒有執著,就得解脫。
我(菩薩)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現在雖然遭受那麼多的衆生,用口罵我,用手打我。可是我應當接受這種苦、忍受這種苦。這就是菩薩的心腸,受衆生的侮辱,反而憐愍衆生。這種精神多麼偉大!我們要效仿菩薩,原諒任何人,絕對不發脾氣。
為慈念衆生故。饒益衆生故。安樂衆生故。憐愍衆生故。攝受衆生故。不捨衆生故。自得覺悟故。令他覺悟故。心不退轉故。趣向佛道故。
我(修無違逆行的菩薩)為什麼需要忍受這種苦呢?因為要成就我的道業,教化衆生的緣故,所以才忍受這樣的苦楚。
各位!你們看一看,菩薩自己忍受這種苦,還安慰自己,一切要忍耐,不生一切煩惱。在一般人看來,菩薩這種行為是最愚癡。可是菩薩自己看來,是最聰明的辦法。一般人不能忍他能忍,一般人不能受他能受,這眞是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,所以稱為菩薩。
菩薩慈悲,處處吃虧,不佔便宜。誰想作菩薩?首先要學吃虧,有人罵你,認為善知識。有人打你,當作好朋友。如有這種思想,才有資格作菩薩。人人如是觀,人人則不衡突。
菩薩有這十種緣故,所以要忍受。①為慈念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②為饒益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③為安樂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④為憐愍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⑤為攝受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⑥為不捨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⑦為自得覺悟的緣故。⑧為令他覺悟的緣故。⑨為心不退轉的緣故。⑩為趣向佛道的緣故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違逆行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第三種的無違逆行。
第四、無屈撓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屈撓行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無屈撓行?無屈撓就是不屈服不投降。絕對不說這個法門太難,不容易修行。或者覺得佛法太深,不容易明瞭,也就不敢修行。菩薩就是勇猛精進去修行,絕不生退轉心。
此菩薩修諸精進。所謂第一精進、大精進、勝精進、殊勝精進、最勝精進、最妙精進、上精進、無上精進、無等精進、普徧精進。
修無屈撓行的菩薩,他修習十種精進的法門:所說的①第一精進:就是畫精進、夜精進、時時刻刻在精進。②大精進:就是身精進、心精進、最大的精進。③勝精進:就是事理融通無可勝的精進。④殊勝精進:就是特別殊勝的精進。⑤最勝精進:就是在勝精進中最勝的精進。⑥最妙精進:就是最微妙不可思議的精進。⑦上精進:就是最上無比的精進。⑧最上精進:就是上精進中最上的精進。⑨無等精進:無上無等無可比擬的精進。⑩普徧精進:就是普徧的修精進法門。
性無三毒。性無憍慢。性不覆藏。性不慳嫉。性無諂誑,性自慚愧。終不為惱一衆生故,而行精進。
在自性中沒有貪瞋癡三毒。在自性中謙恭和藹沒有驕傲我慢,在自性中不覆藏所犯的罪業。在自性中不慳貪而布施,不嫉妬而同情。在自性中沒有諂媚的思想,沒有誑語的行為。在自性中生大慚大愧的心。始終不令一個衆生不高興,而生煩惱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菩薩修習精進的法門。
但為斷一切煩惱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拔一切惑本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除一切習氣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界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煩惱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心樂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境界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諸根勝劣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衆生心行故,而行精進。
菩薩但為這十種的緣故,所以修行精進的法門:①為要斷除一切煩惱的緣故。②為要拔出一切迷惑根本的緣故。③為要消除一切習氣的緣故。④為要知道一切衆生的緣故。⑤為要知道一切衆生在此處死,在彼處生的緣故。⑥為要知道一切衆生為什麼有煩惱的緣故。⑦為要知道一切衆生心中所歡喜是什麼的緣故。⑧為要知道一切衆生所有境界的緣故。⑨為要知道一切衆生根性是勝還是劣的緣故。⑩為要知道一切衆生心中想做什麼的緣故。因為這十種緣故,所以勇猛精進的修行,而不懈怠。
但為知一切法界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三世平等性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證一切佛法智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佛法一實相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知一切佛法無邊際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得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故,而行精進。但為得分別演說一切佛法句義智故,而行精進。
菩薩又因為這十種的緣故,所以修行精進的法門:①為要知道一切法界的緣故。②為要知道一切佛法根本性的緣故。③為要知道一切佛法是平等性的緣故。④為要知道三世是平等性的緣故。⑤為要得一切佛法智慧光明的緣故。⑥為要證一切佛法智的緣故。⑦為要知道一切佛法是實相的緣故。⑧為要知道一切佛法無邊際的緣故。⑨為要知道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的緣故。⑩為要得分別演說一切佛法句義智的緣故。菩薩因為這十種的緣故,所以勇猛精進的修行,而不懈怠。
佛子。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精進行已。設有人言,汝頗能為無數世界,所有衆生,以一一衆生故,於阿鼻地獄,經無數劫,備受衆苦。令彼衆生,一一得值無數諸佛,出興於世。以見佛故,具受衆樂,乃至入於無餘涅槃,汝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能爾不耶。答言我能。
各位佛的弟子!菩薩中大菩薩成就這樣精進之後,假設有人來問菩薩:「你能否為了使無數無量世界中所有的衆生不受痛苦,而心甘情願到阿鼻(無間)地獄裏,經過無數量大劫的時間,替他們受種種痛苦?你能令所有的衆生,個個都能遇到無數諸佛出興於世間,以見佛聞法的緣故,而具足受到種種的快樂,乃至所有衆生入於無餘湼槃。在一切衆生悉皆成佛之後,你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——你能有這樣長時間的忍耐性,來修精進法門?」這位菩薩答:「我能這樣!等地獄所有的衆生,遇佛聞法,修道成佛之後,我再證佛果。」
阿鼻譯為無間,就是沒有空間的意思。一人在此地獄中,也是滿的。萬人在些地獄中,也是滿的。換言之,一人也不覺得有空隙,萬人也不覺得擁擠。又有一說,就是沒有間斷的意思。從進此地獄開始,一直到出此地獄為止,在這時間之內,沒有一時一刻不在受罪,根本沒有間斷的時候,所以叫無間地獄。
設復有人,作如是言。有無量阿僧祇大海,汝當以一毛端滴之令盡,有無量阿僧祇世界,盡抹為塵。彼滴及塵,一一數之,悉知其數。為衆生故,經爾許劫。於念念中,受苦不斷。菩薩不以聞此語故,而生一念悔恨之心。但更增上,歡喜踊躍。深自慶幸。得大善利。以我力故,令彼衆生,永脫諸苦。
又有人這樣來問菩薩:「有無量阿僧祇那樣多的大海,你用一根毫毛的頂端來沾大海水,令大海水竭盡。又有無量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,把世界統統磨成為微塵。這些大海水有多少滴?這些微塵有多少粒?你要清清楚楚數出來它的確實數目。為教化衆生的緣故,經過海水的滴劫和磨世界塵劫這樣多的時間,在每一念之中,都在受苦不斷,你能夠忍受嗎?」菩薩不會因為聽到這樣言語的緣故,而生出一念悔恨的心,反而更增加歡喜踊躍的情懷。深深的慶祝自己的幸運,得到最大的善利。用我的力量的緣故,能令在地獄中受苦的衆生,永遠脫離一切諸苦,得到一切衆樂。
菩薩以此所行方便,於一切世界中,令一切衆生,乃至究竟無餘涅槃。
修無屈撓行為的菩薩,以這個所行的方便,在一切所有世界中,令一切衆生將來統統得到無湼涅槃,也就是成佛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橈行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四種的無屈撓行。
第五、離癡亂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離癡亂行。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離癡亂行?癡是愚癡,亂是散亂。因為愚癡,所以散亂。不癡就沒有無明,不亂就有定力。沒有無明,就不會做愚癡的事。沒有散亂,就會常在定中。所以菩薩要修離開愚癡散亂的行門,也就是禪定。
此菩薩成就正念。心無散亂。堅固不動。最上清淨。廣大無量。無有迷惑。
這位菩薩,時時刻刻在成就正念(正定)。因為有正定,所以心無散亂。也就是不打妄想,亦不顚倒。定力堅固,而不搖動。常在定中,得到無上清淨。心中沒有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。見惑就是見到境界,便被境界所迷。眼隨色塵所轉,乃至意隨法塵所轉,所謂「對境起貪愛」。思惑就是思想起迷惑,對理論分不清楚,所謂「迷理起分別」。塵沙惑就是心中的妄想,猶如塵沙那樣多,因為這樣就不清淨了。現在把此三惑斷除了,所以得到無上的清淨。若有盡虛空徧法界這樣廣大無邊的境界,也不會生迷惑。
以是正念故。善解世間一切語言。能持出世諸法言說。
菩薩因為有這種正念的緣故,所以善於勝解世間一切的語言。能受持出世間所修行一切法門和言說。
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。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,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。心無癡亂。
一切言語,就是所說的能持色法和非色心法的言說。凡是有質礙的是色,沒有質礙的是心。換言之,有形相是色,無形相是心。不但能持建立有形相這樣色法,乃至能持建立無形相這樣受想行識法,而心不愚癡和散亂。
於世間中,死此生彼,心無癡亂。入胎出胎,心無癡亂。發菩提意,心無癡亂。事善知識,心無癡亂。勤修佛法,心無癡亂。覺知魔事,心無癡亂。離諸魔業,心無癡亂,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,心無癡亂。
菩薩在這個世間中,死在這裏,又生在那裏。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不會被生死所轉。為什麼?因為心不愚癡和散亂,所以不顚倒。菩薩入胎出胎,心也不癡亂。
入胎有四種:①轉輪聖王入胎,能以正知入胎,但不知怎樣住胎,怎樣出胎?②緣覺入胎,能以正知入胎,正知住胎,但不知怎樣出胎。③菩薩入胎,能以正知入胎,正知住胎,正知出胎,完全都明白。④凡夫入胎,不知入胎,不知住胎,不知出胎,完全都不明白。
轉輪聖王住胎時,覺得好像在廁所一樣,非常骯髒。緣覺住胎時,覺得好像在舍宅一樣,非常舒適。菩薩住胎時,覺得好像在花園樹林一樣,非常清淨。凡夫住胎時,覺得好像在黑暗中一樣,什麼也不知道。
菩薩發菩提意的時候,沒有障道的因緣,沒有癡亂的思想。事奉善知識時,心無癡亂。眞正明眼善知識,是難遭難遇,不容易見到。如果遇到善知識,要用眞心來親近、來供養、來承事,對善知識須畢恭畢敬,心無癡亂。勤修佛法,依教奉行。佛法深如大海,必須勇猛精進,勤加修習,才能有所成就。心無癡亂,不會顚倒,要覺知一切魔事。魔有四種:①天魔②五陰魔③煩惱魔④死魔。若能事先覺知是魔的境界,那麼,心就沒有愚癡和散亂,不會被境界所轉。不但能知一切魔事,而且又能離開諸魔所造的魔業,心中無癡亂。在不可說劫那樣多的時間來修菩薩行,心不癡亂。
此菩薩成就如是無量正念,於無量阿僧祇劫中,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,聽聞正法。
修離癡亂行的菩薩,他能成就無量的正念。能在無量阿僧祇劫中,從諸佛或菩薩或善知識的處所,聽聞這十五種正法。
所謂甚深法。廣大法。莊嚴法。種種莊嚴法。演說種種名句文身法。菩薩莊嚴法。佛神力光明無上法。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。不著一切世間法。分別一切世間法。甚廣大法。離癡翳照了一切衆生法。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。菩薩智無上法。一切智自在法。
就是所說的①甚深法:就是所證理體,大分深義,所謂空的緣故。②廣大法:就是體業用的法。③莊嚴法:就是具足德相的法。④種種莊嚴法:就是一具一切的法。⑤演說種種名句文身法:就是種種名詞、種種的語句、種種的經文,菩薩都能演說這種的法。⑥菩薩莊嚴法:這是行法,以因嚴果的緣故。⑦佛神力光明無上法:這是果法,證得佛的無上法。⑧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:就是斷二障的法,卽是初地大願。⑨不著一切世間法:就是根本智。⑩分別一切世間法:就是後得智,此二通至七地。⑪甚廣大法:就是證深法忍,如法界的緣故,卽是八地的法。⑫離癡翳照了一切衆生法:就是法師位,了物機的緣故,卽是九地的法。⑬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:共法就是衆生法,不共法就是諸佛法,卽是十地的法。⑭菩薩智無上法:就是等覺智。⑮一切智自在法:就是如來智。
菩薩聽聞如是法已。經阿僧祇劫。不忘不失,心常憶念,無有間斷。
修離癡亂行的菩薩,聽聞功德林大菩薩所說的十五種法之後,經過阿僧祇(無央數)那樣長的時間,也不會忘記一法或遺失一法。常在心中憶念這種法,沒有間斷的時候。
何以故?菩薩摩訶薩,於無量劫修諸行時,終不惱亂一衆生,令失正念。不壞正法。不斷善根。心常增長廣大智故。
是什麼緣故?因為菩薩中大菩薩在無量劫中修菩薩行的時候,始終不曾惱亂過一個衆生,令他失去正念,也不破壞正法,而能保護正法。不但不斷自己的善根,也不令他人斷善根。心中常增長廣大的智慧。
有人想出家,如果勸他不要出家,這就是令人失去菩提心,斷人的善根,這是錯因果的,將來要墮於無間地獄,受無期的苦罪。有人不發菩提心,應該設法勸他發菩提心。這是直接助他人成佛道,也是間接助自己成佛道。
復次。此菩薩摩訶薩,種種音聲,不能惑亂。所謂高大聲。麤濁聲。極令人恐怖聲。悅意聲。不悅意聲。諠亂耳識聲。沮壞六根聲。
再說一遍,這位菩薩中大菩薩,無論什麼音聲,皆不能令他心中生散亂而迷惑。這些音聲就是所說的七種音聲:①高大的音聲。②粗濁的音聲。③令人很恐怖的音聲。④令人很悅意的音聲。⑤不悅意的音聲。⑥喧嘩雜亂耳的音聲。⑦阻止破壞六根的音聲。這七種音聲,一般人聞之,心煩意亂。可是菩薩聞之,心不散亂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修六度法門,得到正定的受用,不為境界所轉。
此菩薩聞如是等無量無數好惡音聲。假使充滿阿僧祇世界。未曾一念心有散亂。所謂正念不亂。境界不亂。三昧不亂。入甚深法不亂。行菩提行不亂。發菩提心不亂。憶念諸佛不亂。觀眞實法不亂。化衆生智不亂。淨衆生智不亂。決了甚深義不亂。
這位修離癡亂行菩薩,他聞到像前邊所說的無量無數好的聲音或不好的聲音,假設充滿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,但他未曾在一念之中,心有散亂。常有正念而心不亂,遇到境界而心不亂,入三昧時而心不亂,入甚深法而心不亂,行菩薩行時而心不亂,發菩提心時而心不亂,憶念諸佛時而心不亂,觀察眞實法而心不亂,教化衆生的智慧而心不亂,清淨衆生的智慧而不亂,決定瞭解甚深義理,心不散亂。
不作惡業故,無惡業障。不起煩惱故,無煩惱障。不輕慢法故,無有法障。不誹謗正法故,無有報障。
因為不作惡業的緣故,所以沒有惡業的障礙。因為不起煩惱的緣故,所以沒有煩惱的障礙。因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,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。因為不誹謗一切正法的緣故,所以沒有一切果報的障礙。
佛子。如上所說如是等聲,一一充滿阿僧祇世界。於無量無數劫,未曾斷絕。悉能壞亂衆生身心一切諸根。而不能壞此菩薩心。
各位佛的弟子!像前邊所說那樣多的音聲,每一種音聲,能充滿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,在無量無數那樣長的劫中,未曾有間斷的時候。這種音聲,能把一切衆生的身心都毁壞,把一切六根也使之散亂。可是不能壞亂這位菩薩的心。
菩薩入三昧中,住於聖法。思惟觀察,一切音聲。善知音聲。生住滅相。善知音聲,生住滅性。
修離癡亂行這位菩薩,入正定正受之中,住在禪定聖法的裏邊。用思惟法來觀察一切的音聲。善於知道一切音聲,都是空的。沒有生的相,沒有住的相,沒有滅的相。所謂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卽是空。」又善於知道一切音聲,怎樣生的?怎樣住的?怎樣滅的?都是無常,虛妄不實,所以沒有體性。
如是聞已。不生於貪。不起於瞋。不失於念。善取其相,而不染著。
這位菩薩聽完功德林菩薩所說的音聲生住滅相和生住滅性之後,對一切音聲不生貪心,也就是不留意聲塵,不起瞋心,不失正念。菩薩明白一切音聲的相都是虛妄不實,所以不染著於聲塵。不染著就是不貪戀。旣然不染著,就知道一切音聲,沒有實體,如幻如化。
知一切聲,皆無所有。實不可得。無有作者。亦無本際。與法界等。無有差別。
菩薩為什麼不染著一切聲塵?不被聲塵的境界所轉?因為菩薩知道一切音聲,都是無所有。沒有一個音聲的實體,找音聲的根本,實不可得,因為是空的。也沒有人作出這音聲,音聲也沒有本體。雖然是空,但是盡虛空徧法界。因為和法界相等,所以沒有分別。
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,至一切智,永不退轉。善入一切諸禪定門。知諸三昧同一體性。了一切法無有邊際。得一切法眞實智慧。得離音聲甚深三昧。得阿僧祇諸三昧門。增長無量廣大悲心。
這位菩薩,他就這樣的成就寂靜身語意三業的清淨行,乃能到一切智慧之地。永遠向前精進,不向後退轉。所以善入所有諸禪定的門,了知一切三昧都是同一體性,所謂「三昧卽一切三昧;一切三昧卽一三昧。」又明白一切諸法沒有邊際。因為能照了諸法實相,所以得到一切法眞實的智慧。又得到卽音聲離音聲這種甚深的定力,又得無量無數那樣多定力的法門。增長無量無數那樣多廣大的悲心。
是時,菩薩於一念中,得無數百千三昧。聞如是聲,心不惑亂。令其三昧,漸更增廣。
在這個時候,這位菩薩已經得到甚深的定力,廣大的法門。所以能在一念之中,就能證得無數百千三昧的境界。聞到前邊所說的聲,心不被聲塵所搖動。令其所得的三昧,漸漸更為增加而廣大。
作如是念。我當令一切衆生,安住無上清淨念中。於一切智,得不退轉。究竟成就無餘涅槃。
這位菩薩,也作這樣的觀想:我應當教化一切衆生,用善巧方便法門,來令一切衆生安住在無上菩提清淨的正念中,得到佛的一切智慧,得到永遠不退轉的果位,將來究竟成就無餘湼槃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癡亂行。
功德林菩薩說: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五種的離癡亂行。
第六、善現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的善現行?也就是六度中的般若法門。般若譯為智慧。在瑜伽論上有三種慧:一、能於所知眞實,隨覺通達慧。二、能於如說五明處及三聚中,決定善巧慧。三、能作一切有情義利慧。在攝論上也有三種慧:一、無分別加行慧。二、無分別根本慧。三、無分別後得慧。一般來說,有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、實相般若三種慧。
此菩薩身業清淨。語業清淨。意業清淨。住無所得,示無所得身語意業。能知三業,皆無所有。無虛妄故,無有繫縛。凡所示現,無性無依。
修善現行這位菩薩,身業也清淨,沒有殺盜淫三惡的行為。語業也清淨,沒有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四惡的行為。意業也清淨,沒有貪瞋癡三惡的思想。
各位!要廻光返照地想一想,自己的身業是否清淨?能不能不殺生?假設有蚊蟲來咬你的臉時,你是不是一巴掌打死牠?或者有螞蟻來吃你所歡喜吃的蜜糖時,你是不是把牠捻死?或者其他蟲子,是不是把牠害死?要曉得受戒的人,要遵守戒律,不可殺生。如果打死一隻蚊蟲或捻死一隻螞蟻,那就犯了殺生戒,後世果報不甚設想。凡是受五戒的佛子,不但不殺生,反而要放生。換言之,要保護一切衆生的生命。把捻們認為是前生或多生的六親眷屬,如是觀想,便生愛護之同情心。也不要犯盜戒,更不要犯淫戒。如果不愼犯之,快在佛前虔誠的懺悔,否則,必墮無間地獄。
再反省自己的語業是否清淨?有沒有妄言?綺語?惡口?兩舌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總而言之,不可造口業。若犯口業,則墮拔舌地獄,這並非威脅,不過,我們凡夫的眼睛看不見而已。如開五眼把這種境界觀察清清楚楚,便知道絕非戲言。
對意業是否清淨?也要仔細想一想。心中有沒有貪心?瞋心?癡心?因為有了這三毒之心,令人在輪廻中受生死,不得解脫。所以要學習善現行的菩薩,不生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。我們要檢討自己的身語意三業,是否徹底清淨?如果清淨,修道才能有成就。
所住的無所得,也就是沒有貪瞋癡。也能示現無所得身語意三業。能知三業清淨,皆無所有。因為沒有虛妄的緣故,所以沒有三業的繩索所繫縛。凡是所示現,都是行所無事,也沒有性,也沒有依靠。
住如實心。知無量心自性。知一切法自性。無得無相,甚深難入。住於正位眞如法性,方便出生而無業報。不生不滅。住涅槃界。住寂靜性。住於眞實無性之性。言語道斷。超諸世間。無有所依。
住在眞如實相的心,知道無量心的自性,知道一切法的自性,沒有所得,沒有一個相,明白這個法是甚深難入的。
住在正位眞如實相的法性,生出一切方便法門,也沒有業,也沒有報。因為如幻如化、空無所有,所以不生不滅。
住在湼槃界中,住在寂靜性上,住在實相理體上,乃是無性之性。在這個地方,沒有言語可說的。把言語的道路也斷了,心想行的地方,也沒有了。它超出世間,沒有所依靠。
入離分別無縛著法。入最勝智眞實之法。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。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。
入到法的本體,離開分別,沒有縛著的法。又入最殊勝眞實的法。又入到不是世間一切衆生所能明白出世間的法。這種種的道理,就是菩薩善巧方便所示現的生相。
佛子。此菩薩作如是念。一切衆生,無性為性。一切諸法,無為為性。一切國土,無相為相。一切三世,唯有言說。一切言說,於諸法中,無有依處。一切諸法,於言說中,亦無依處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菩薩作這樣的觀想:一切衆生是由四大假和合而成,沒有自性作為他的自性。一切諸法,本來是寂靜的,是無為而無不為,所以無為為性。一切國土,本來是無相,但因衆生的業力而現相。一切三世,唯有假名,只有言說。一切言說,在一切諸法之中,沒有一個眞實的依處。所有一切諸法,在一切言說之中,也沒有一個眞實的東西可以找得到的。
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。一切世間皆悉寂靜。一切佛法無所增益。佛法不異世間法。世間法不異佛法。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。亦無差別。了知法界體性平等。普入三世。
菩薩把一切諸法看成是空是假,一切無所著。這樣才能瞭解一切諸法的道理,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又明瞭一切世間都是寂靜的,又明瞭一切佛法沒有增沒有減。佛法就是世間法,世間法也是佛法。所以六祖大師說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兎角。」也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佛法和世間法,並不是兩個。明白的時候,就是佛法。不明白的時候,就是世間法。若能明白,就在世間法也是出世間法。並不是離開世間法,另外又有個佛法。佛法和世間法,雖然不卽不離,可是有條不紊,互相不障礙,互相不雜亂,也沒有什麼分別。菩薩明瞭知道法界的體性是平等,普入過去世、普入未來世、普入現在世。
永不捨離大菩提心。恆不退轉化衆生心。轉更增長大慈悲心。與一切衆生作所依處。
菩薩永遠不捨離大菩提心,而保護大菩提心。常常存著教化衆生的心。也就是講經說法,教化衆生。一天比一天增長大慈悲心,有增無減。菩薩作為一切衆生的歸依處。
菩薩爾時,復作是念。我不成熟衆生,誰當成熟。我不調伏衆生,誰當調伏。我不教化衆生,誰當教化。我不覺悟衆生,誰當覺悟。我不清淨衆生,誰當清淨。此我所宜,我所應作。
修善現行這位菩薩,就在這個時候,又作這樣的觀想:我不令衆生成熟,誰能令衆生成熟?成熟衆生是我的責任,我應當做成熟衆生的事。我不調伏衆生,誰當來調伏?我的責任就是調伏剛強的衆生,令剛強的衆生,捨去剛強,改邪歸正。我不教化衆生,誰當來教化?我的本份,就應該教化衆生。我不覺悟衆生,誰當來覺悟?一切衆生,都在黑暗的苦海中,我應該令他們早點覺悟,破無明顯法性,離諸苦得衆樂。我不清淨衆生,誰當來清淨?我應用善巧方便法門,令在五濁惡世中的衆生,恢復清淨本源,妙眞如性,得到清淨。這些事情是我的責任,是我應該做的。
復作是念。若我自解此甚深法。唯我一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獨得解脫。而諸衆生盲冥無目,入大險道。為諸煩惱之所纒縛。如重病人,恆受苦痛、處貪愛獄,不能自出。不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。不能滅苦。不捨惡業。常處癡暗,不見眞實。輪迴生死,無得出離。住於八難。衆垢所著。種種煩惱,覆障其心。邪見所迷,不行正道。
菩薩又作這樣的念頭:假設我自己明白了這種甚深微妙法,唯獨我一人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,得到解脫。可是衆生都沒有得到,而一切衆生,好像盲人在黑暗中,走在極端危險的道路中。所謂「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淵」——這是多危險的境界。衆生為一切無明煩惱所纒縛,而不得自在。好像患大病的人,常受諸苦之痛楚。在貪愛的獄中,不能自出欲網。也不能離開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,而要受閻羅王所管。不能消滅一切的苦楚。不能捨棄所造的惡業。常在無明黑暗中,不見眞實的道理。在六道輪廻流轉生死,沒有出離的時候。住在八難之中,八難就是:①地獄②餓鬼③畜生④北俱廬洲(此洲人最快樂,但不見佛不聞法不覩僧)⑤長壽天(色界第十三天)⑥盲聾瘖啞⑦世智辯聰⑧佛前佛後。在這八種情形之下,是很難能聞到佛法的,所以稱為八難。為一切不清淨的染汚法所綑著。有種種的煩惱,來覆蓋障礙智慧的眞心。被邪知邪見所迷惑,而不走正當的道路。
菩薩如是觀諸衆生,作是念言。若此衆生未成熟,未調伏,捨而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所不應。我當先化衆生。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。未成熟者,先令成熟。未調伏者,先令調伏。
這位菩薩以前邊所說的法,來作種種的觀想,來觀察一切衆生的因緣。又作這種的思念:假設這個衆生沒有成熟、沒有調伏,而我捨棄他,自己去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,這是所不應該做的事。我應當首先來教化衆生,經過不可說不可說那樣長的劫,來修行菩薩的行門。沒有成熟的衆生,令他先在我以前而成佛道。沒有調伏煩惱的衆生,我令他先把煩惱調伏。
是菩薩住此行時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,一切世間乾闥婆阿修羅等,若有得見,暫同住止,恭敬尊重,承事供養,及暫耳聞,一經心者,如是所作,悉不唐捐。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修善現行的菩薩,住在這種行門的時候,一切諸天、魔王、梵王、沙門、婆羅門等,以及一切世間、乾闥婆、阿修羅等,他們假如見到這位菩薩,或者暫時和這位菩薩同住在一起,或者能恭敬、尊重、承事、供養,和暫時間耳聞這位菩薩的名號,一經過心念中——像這樣所作,都不會空過、不會白費,必定應當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。
功德林菩薩說: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六種的善現行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
第七、無著行
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?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無所著住的行門?也就是方便法門。
佛子。此菩薩以無著心,於念念中,能入阿僧祇世界,嚴淨阿僧祇世界。於諸世界,心無所著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修無著行的菩薩,他無論做什麼事情,都沒有著住。對於衆生、世界、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皆無所著住。他所行所作,無住於心,行所無事。在念念之中,度脫衆生,無所著住在救度衆生之相。以無著住之心,在念念之中,能入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中,莊嚴清淨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。這位菩薩他雖然能嚴淨十方無量世界,可是他的心不著住在世界的相上。
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,恭敬禮拜。承事供養。以阿僧祇華、阿僧祇香、阿僧祇鬘、阿僧祇塗香、末香、衣服、珍寳。幢旛妙蓋,諸莊嚴具,各阿僧祇,以用供養。
菩薩到無量數諸佛道場去,恭敬諸佛、禮拜諸佛、承事諸佛、供養諸佛。用無量數的華、無量數的香、無量數的鬘、無量數的塗香。以及末香、衣服、珍寳、幢旛、妙蓋、一切莊嚴具,各種都是用無量數來供養諸佛。
如是供養,為究竟無作法故。為住不思議法故。
菩薩用無量數的物質來供養諸佛,為究竟無所作為法的緣故。為明瞭住在不可思議法的緣故。
於念念中,見無數佛於諸佛所,心無所著,於諸佛刹,亦無所著。於佛相好,亦無所著。見佛光明,聽佛說法,亦無所著。於十方世界,及佛菩薩所有衆會。亦無所著。聽佛法已。心生歡喜。志力廣大,能攝能行諸菩薩行,然於佛法,亦無所著。
菩薩在念念中,都能見到無數佛,在諸佛的道場中,心不著住。在每位佛的刹土中,或莊嚴清淨,或不莊嚴不清淨,心也不著住。對佛相好莊嚴(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),心也不著住。見到佛放種種光明,聽到佛說種種妙法,心也不著住。在十方世界和諸佛菩薩所有清淨海會,心也不著住。聽佛說法之後,心生大歡喜。志特別增盛,力特別廣大。能攝受一切衆生,能行持一切妙法,能行菩薩所行的菩薩行。然而對於佛法,心也不著住。
此菩薩於不可說劫,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。一一佛所,承事供養,皆悉盡於不可說劫,心無厭足。見佛聞法,及見菩薩衆會莊嚴。皆無所著。見不淨世界,亦無憎惡。
這位菩薩在過去不可說那樣長的劫中,見到不可說那樣多的佛出興於世間。他在每位佛的道場,承事諸佛、供養諸佛。都經過不可說那樣長的劫,心也不生厭足的思想。見到諸佛和聞到諸佛所說的法,以及諸菩薩衆會莊嚴,對於這些境界,心也不著住於相。見到五濁不清淨的世界,心也不憎惡。
何以故?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。諸佛法中,無垢無淨。無暗無明。無異無一。無實無妄。無安隱,無險難。無正道,無邪道。
為什麼緣故,菩薩要這樣?因為這位菩薩他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,而觀察一切法的緣故。在諸佛法之中,也沒有塵垢、也沒有清淨、也沒有黑暗、也沒有光明、也沒有兩樣,也沒有一樣,也沒有眞實、也沒有虛妄。證得眞實理體,離相絕緣。也沒有安隱的地方,也沒有險難的地方。也沒有正道,也沒有邪道。本來是清淨的,本來是空寂的。
菩薩如是深入法界。教化衆生,而於衆生,不生執著。受持諸法,而於諸法,不生執著。發菩提心,住於佛住,而於佛住,不生執著。雖有言說,而於言說,心無所著。入衆生趣,於衆生趣,心無所著。了知三昧。能入能住,而於三昧,心無所著。往詣無量諸佛國土,若入若見,若於中住,而於佛土,心無所著。捨去之時,亦無顧戀。
菩薩能這樣深深明瞭一切諸法的法界,本體猶如虛空。菩薩常教化一切衆生,雖然教化衆生,但是離開度衆生的相,不生執著的心。菩薩受持諸佛所說的法,對於諸法,也不生執著的心。菩薩發大菩提心,住在諸佛所住的境界上,對於佛所住的境界,也不生執著的心。菩薩雖然有言說,可是對言說不生執著的相。菩薩入六道輪廻中,對於衆生趣,也不生執著的心。菩薩了知一切定,而能入一切定,又能出一切定,也不生執著的心。菩薩往無量諸佛國土去,或入諸佛國土、或見諸佛國土、或住諸佛國土。對於諸佛國土,也不生執著的心。離開諸佛國土的時候,也不會囘頭去看,也不會留戀不捨。
菩薩摩訶薩,以能如是無所著故。於佛法中,心無障礙。了佛菩提。證法毗尼。住佛正教。修菩薩行,住菩薩心。思惟菩薩解脫之法,於菩薩住處,心無所染。於菩薩所行,亦無所著。淨菩薩道。受菩薩記。
菩薩中的大菩薩,因為他能這樣沒有執著的緣故,所以對於佛法都能明瞭,心無障礙。又明瞭佛的覺道,證得法毗尼的境界。也就是證得寂靜的境界,調伏的境界,對治的境界。布施對治慳貪,慈悲對治瞋恚,因緣對治愚癡。住在佛的正教中,修行菩薩所修的行門。常懷菩薩的心腸。也就是自覺覺他、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。常思惟怎樣能得到菩薩解脫的方法。對於菩薩所住的處所,心不會染著貪戀。對於菩薩所修的法門,心也不會執著。換言之,菩薩已到人空法空的境界。清淨菩薩所修行的道,得到十方諸佛來給授菩薩的記號。
得受記已。作如是念。凡夫愚癡,無知無見,無信無解。無聰敏行。頑嚚貪著。流轉生死不求見佛。不隨明導。不信調御。迷誤失錯。入於險道。
菩薩得到受菩薩記之後,作這樣的的思念:凡夫都是愚癡,沒有智慧。因為被無明所遮蓋,所以沒有眞正的知識、沒有眞正的見解、沒有眞正的信念、沒有眞正的瞭解。也沒有聰明而敏捷的行為。頑囂(癡愛)而貪著(放不下),所以在生死輪廻中,流轉不息。凡夫因為愚癡的緣故,所以不懂求見佛的方法。不隨從善知識的指導,又不信仰調御師(佛)的思想。因為迷惑了正路,所以誤入險道。淺言之,在生死輪廻,不易出三界。
頑囂二字,在尚書堯典注說:「心不則德義曰頑,言不道忠信曰囂。」在尚書說:「父頑母囂」。這是說大舜的父親很愚癡,大舜的繼母很貪愛。在孟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:「父母使舜完廩,捐階,瞽瞍焚廩。使浚井,出。從而揜之。」有一天,大舜的父母,命大舜去修理儲蓄糧倉庫的頂。等大舜到倉頂之後,他的父親(瞽瞍)把梯子搬走,然後放火燒倉庫,想把大舜燒死。可是大舜有智慧,用笠帽作為降落傘,平安落地,未受傷害。又有一天,大舜的父母,令大舜去挖井裏的淤泥,等大舜下井之後,他的弟弟(象)用石頭壓在井上。聰明的大舜,他在井側挖洞而走出。為什麼他的父母和弟弟要害死他呢?因為他的繼母,嫁給他父親的時候,帶來一個兒子,名叫象。他的繼母很嫉妬,看大舜是眼中釘,所以唆使他父親殺死他。可是大舜是孝子,無論繼母如何不好,弟弟如何的壞,大舜以孝相敬,以誠相待,而不計較。
在孟子上有這樣的記載:「象曰:謨蓋都君,咸我績,牛羊父母,倉廩父母。干戈朕,琴朕,弤朕,二嫂使治朕棲。象往入舜宮,舜在牀琴。象曰:鬱陶,思君爾。忸怩。」象認為將哥哥埋在井裏,洋洋得意的囘到家中,和父母研究分哥哥的財產,象對父母說:「這是我的計策,將都君(大舜的官名)埋在井中。這是我的功勞,現在把舜的牛羊和倉廩歸給父母。舜的干戈和琴弓歸於我所有。兩位嫂嫂(大舜有兩位太太,是帝堯兩個女兒)來料理我床席的事。」 瞽瞍答應象的要求。象歡天喜地到大舜家去接收財產。一進門,見大舜悠哉遊哉坐在床上彈琴,一點煩惱的樣子也沒有。他見到弟弟來,特別表示歡迎。這時候的象,很難為情的說:「我的心很鬱悶,為想念你,所以來看你。」但是臉上現出慚愧的表情。大舜有這樣忍耐力,所以成為中國最賢明的君主,成立禪讓政治,天下為公。
不敬十力王。不知菩薩恩,戀著住處。聞諸法空,心大驚怖。遠離正法,住於邪法。捨夷坦道,入險難道。棄背佛意,隨逐魔意。於諸有中,堅執不捨。
凡夫因為愚癡的緣故,所以不恭敬十力王(佛),也不知菩薩的恩德。菩薩在生生世世為衆生受苦受難。但衆生只知道留戀自己的顚倒處所。聞到一切法,本來是空的,心中生大恐怖。為什麼?因為遠離正法,住在邪法中。捨去平坦大道,而走入崎嶇不平的險道,也就是三惡道。衆生背棄佛意,佛留下三藏十二部經典,教我們如何的修行,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可是愚癡的衆生,偏偏不要修行,而隨逐魔的思想去亂跑亂竄。在三界二十五有中,堅執不肯捨棄,所謂「看不破,放不下」,所以得不到自在。
菩薩如是觀諸衆生。增長大悲。生諸善根,而無所著。
菩薩這樣的來觀察一切衆生的思想和行為,越觀察衆生,越覺得衆生可憐,所以發心要把衆生教化明白。因之,而生大悲心。這種大悲心,一天比一天增長。因此之故,生一切善根,而無所執大悲心的相。
菩薩爾時,復作是念。我當為一衆生,於十方世界,一一國土,經不可說不可說劫,教化成熟。如為一衆生,為一切衆生,皆亦如是。終不以此而生疲厭,捨而餘去。
修無著行的菩薩,在這個時候,又作這樣的思念:我應當專為一個衆生,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國土,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劫,來教化這個衆生,令他善根成熟。教化一個衆生是這樣的情形,教化一切衆生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雖然經過這樣多的劫,可是菩薩不生疲厭的心,不會捨棄一個衆生而去,而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度這個難調難伏的衆生,令他離苦得樂為止。
又以毛端徧量法界。於一毛端處,盡不可說不可說劫,教化調伏一切衆生。如一毛端處,一一毛端處,皆亦如是。
又用一根毫毛的尖端,來普徧度量法界。在一根毫毛尖端的地方,經過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大劫,來教化一切衆生、來調伏一切衆生。不但在一根毫毛尖端是這樣,在每一根毫毛尖端都是這樣。
乃至不於一彈指頃,執著於我,起我,我所想。
乃至於不在一彈指的時間內,而執著我在教化衆生的心頭,也不生起我所想。這個廟是我造的,那個塔是我修的。好像梁武帝問菩提達摩:「我度了很多的僧人,造了很多的寺廟,寫了很多的經典,這有多大的功德?」達摩祖師說:「一點功德也沒有。」為什麼要這樣說。因為有心作功德是假功德,無心作功德才是眞功德。梁武帝是執著自己所作的功德,所以沒有功德。達摩祖師沒有給梁武帝戴高帽子,所以梁武帝不高興。二人不契機,於是達摩祖師便離開金陵(南京),過長江而北去,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參禪機。
於一一毛端處,盡未來劫,修菩薩行。不著身。不著法。不著念。不著願。不著三昧。不著觀察。不著寂定。不著境界。不著教化調伏衆生。亦復不著入於法界。
在每一根毫毛尖端的地方,都是盡未來劫而修菩薩道。也不著住於身(破我執),也不著住於法(破法執),也不著住於念,也不著住於願,也不著住於三昧的定力,也不著住於觀察的智慧,也不著住於寂靜的禪定,也不著住於一切的境界,也不著住於教化衆生,也不著住入於法界去教化衆生。
何以故?菩薩作是念。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。諸佛如影。菩薩行如夢。佛說法如響。一切世間如化。業報所持故。差別身如幻,行力所起故。一切衆生如心。種種雜染故。一切法如實際,不可變異故。
為什麼緣故菩薩不著住在一切的一切?因為菩薩無為而無不為,行所無事,所以不著於一切相。也就是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,所以才作這樣的思念:我應當觀察一切法界如幻如化,不是眞實的,而是虛妄的。諸佛好像影子一樣,不可以執著。所修的菩薩行,所作的善事,所利益的衆生,好像作夢似的,不必認眞。佛所說的法,就好像響應聲似的,所有一切世間都是變化的,為什麼?因為有業報所支配的緣故。有分別的身體,也是虛妄如幻化,因為行為和業力所生起的緣故。一切衆生如心,儼如畫師,能畫出種種的色來,因為心有種種雜染的緣故。一切佛法,才是不動實際的理體,也就是實相的妙理,永遠不可變異的緣故。
又作是念。我當盡虛空徧法界,於十方國土中,行菩薩行。念念明達一切佛法。正念現前,無所取著。
菩薩又作這樣的思量:我應當盡虛空徧法界在十方國土中,修行菩薩行,去利益一切衆生。在念念中,都能明瞭通達一切佛法,常有正念現前,而無邪念現前,也沒有一切的取著。
菩薩如是觀身無我。見佛無礙。為化衆生,演說諸法。令於佛法,發生無量歡喜淨信。救護一切,心無疲厭。
菩薩這樣來觀察自己的身體,沒有我的存在,觀心也沒有我的存在。見到佛也生圓融無礙的思想。為教化一切衆生,而演說一切諸法。令一切衆生對於佛法,發生無量無邊歡喜和清淨的信心,不要生染汚心。要救護一切衆生,出離三界,但心中終不生疲倦和厭煩。
無疲厭故,於一切世界,若有衆生未成熟未調伏處,悉詣於彼,方便化度。其中衆生,種種音聲,種種諸業,種種取著,種種施設,種種和合,種種流轉,種種所作,種種境界,種種生,種種歿,以大誓願,安住其中,而教化之。
菩薩因為沒有疲厭的緣故,所以在一切世界中,如有衆生未能成就佛果,未能調伏身心,而菩薩都去那個地方,用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他們。其中的衆生,有種種的音聲、有種種所造的諸業、有種種的取著、有種種和合的善惡、有種種流轉於生死、有種種能作和所作、有種種的境界、有種種的生法、有種種的死法。菩薩用自己的大誓願,安住在沒有調伏衆生的國土裏,而教化這類的衆生。
不令其心有動有退。亦不一念生染著想。何以故?得無所著,無所依故。自利利他,清淨滿足。
菩薩不令衆生對三寳(佛法僧)的心,有所動搖、有所退轉。對衆生就是在一念之中,也不生染著的思想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得到無所著的智慧和無所依的力量,所以不生一念的染著心。菩薩自己得到利益,也令衆生得到利益。所謂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令衆生得到清淨和滿足,這就是菩薩的思想和宗旨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。
功德林菩薩說: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種無著行門。
第八、難得行
佛子,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?卽是願度。願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衆生的菩提願。
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。難伏善根。最勝善根。不可壞善根。無能過善根。不思議善根。無盡善根。自在力善根。大威德善根。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。
修難得行這位菩薩,他能成就很難得到的善根。換言之,一般人不能修的善根,他能修行成功。一切衆生,都有無明煩惱。無明煩惱不易調伏,可是這位菩薩他能調伏,而能增長善根,所以得到最殊勝的善根。這位菩薩,又得到金剛一般不可壞的善根,又得到無人能勝過的善根,又得到不可思議的善根,又得到無窮無盡的善根,又得到任運自在的善根,又得到具足大威德的善根,又得到和一切佛同一性的善根。總而言之,這位菩薩得到一切所有的善根。
此菩薩修諸行時,於佛法中,得最勝解。於佛菩提,得廣大解。於菩薩願,未曾休息。盡一切劫,心無疲倦。於一切苦,不生厭離。一切衆魔,所不能動。一切諸佛之所護念。具行一切菩薩苦行。修菩薩行,精勤匪懈。於大乘願,恆不退轉。
這位菩薩在修行一切行門的時候,在一切佛法中,得到最殊勝的解釋。在佛的覺道中,得到廣大的瞭解。在菩薩所發的願中,沒有休息的時候。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劫,對於行菩薩道的工作,不生疲厭。對於一切苦,也不生厭倦的心,而想離開的思想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有慈悲的心腸,願意代衆生受一切苦,所以乘願再來娑婆世界,在六道中廣度衆生,令衆生離苦得樂。菩薩有定力,對於一切天魔的威脅或引誘,無動於衷。換言之,就是黃金當前,而心不動,美色當前,也不搖動。因為承蒙一切諸佛之護念,所以具足圓滿一切菩薩所修的苦行。所修菩薩行,勇猛精進,而不懈怠。對於修大乘的願力,常不退轉。
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。於念念中,能轉阿僧祇劫生死,而不捨菩薩大願。若有衆生,承事供養,乃至見聞,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得不退轉。
這位菩薩,安隱住在這種難得行門之後,在念念之中,能轉無量數那樣多的生死。但是不捨棄菩薩所發的大願。假設有一衆生,來承事供養這位菩薩,乃至見到這位菩薩,或者聞到這位菩薩的名號,都能在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上,得到不退轉的果位。
此菩薩雖了衆生非有,而不捨一切衆生界。譬如船師,不住此岸,不住彼岸,不住中流,而能運度此岸衆生,至於彼岸。以往返無休息故。
菩薩教化一切衆生,而無一衆生得教化者。為什麼?因為一切衆生都是有為法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卽見如來。」衆生都是有相,而有相皆是虛妄的。旣然衆生是虛妄,為什麼菩薩還要度衆生?雖然是沒有,但是還要借著「沒有」來立功,來行菩薩道。
菩薩雖然明瞭衆生是不眞實而非有,可是還不捨棄一切衆生界。譬如船上的駕駛員,他不住海的這岸,也不住海的那岸,更不住海的中間。他的目的,是將衆生從生死的此岸,經過煩惱的中流,載運到湼槃的彼岸。這艘船從此岸到彼岸,從彼岸到此岸,往返永不休息。
菩薩摩訶薩,亦復如是。不住生死。不住涅槃。亦復不住生死中流,而能運度此岸衆生,置於彼岸。安隱無畏無憂惱處。亦不於衆生數而有所著。不捨一衆生,著多衆生,不捨多衆生,著一衆生。不增衆生界。不減衆生界。不生衆生界。不滅衆生界。不盡衆生界。不長衆生界。不分別衆生界。不二衆生界。
菩薩中的大菩薩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也不住在生死的此岸,也不住在湼槃的彼岸。也不住在煩惱的中流。菩薩用法筏把此岸的衆生,運渡到湼槃的彼岸。彼岸的地方,非常安隱,沒有一切的危險、沒有一切的憂慮、沒有一切的煩惱。菩薩不會執著所度衆生的數量。菩薩不會捨棄一個衆生,而著住在多數衆生;也不會捨棄多數衆生,而著住在一個衆生。他沒有這種的思想。菩薩對衆生界,也沒有增多的心,也沒有減少的心,也沒有生的念頭,也沒有滅的念頭,也不會教衆生界窮盡,也不會教衆生界增長,不存這種的執著。對衆生界,根本不生分別心。不會說衆生界有兩個,或者有三個,甚至無數個,衆生界是和合相,只是一個。
何以故?菩薩深入衆生界如法界。衆生界法界無有二。無二法中,無增無減。無生無滅。無有無無。無取無依。無著無二。
菩薩對於衆生界,不分別是一是二。為什麼緣故?因為菩薩也在衆生界中,與衆生是沒有分開。衆生界和法界沒有分別,衆生界卽是法界,法界卽是衆生界,沒有兩樣。在沒有兩種分別法中,也沒有增,也沒有減,也沒有生,也沒有滅,也沒有一個有,也沒有一個無,也沒有什麼可取著,也沒有什麼可依靠,也沒有所著住,也沒有兩個。不但沒有兩個,連一個也沒有,就是空也沒有了。
何以故?菩薩了一切法。法界無二故。
為什麼緣故?菩薩看一切都是空的?因為菩薩明瞭所有一切法。法就是法界,法界就是法,沒有兩個的緣故。法和法界雖然是兩個名稱,可是連一個也不立。
菩薩如是以善方便,入深法界。住於無相,以清淨相莊嚴其身。了法無性,而能分別一切法相。不取衆生,而能了知衆生之數。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刹。不分別法,而善入佛法。深達義理,而廣演言教。了一切法離欲眞際。而不斷菩薩道,不退菩薩行。常勤修習無盡之行,自在入於清淨法界。
菩薩旣然知道一切皆空,為什麼還要教化衆生?因為菩薩以最大最好的方便,深入一切法界,不著住一切相。但常現清淨相,莊嚴其身。明瞭一切沒有體性,都是空寂的。雖然沒有體性,可是有些法相。菩薩能認識、明白、瞭解、分別一切諸法實相的理體。菩薩雖然不取著衆生,可是在一念之中,悉知衆生之數量有多少。不著住一切世界,而能現身於無量佛刹中。因為不著,所以能現。若著住在世界中,就不能現。我們能放下一切,就能明白一切。若放不下一切,就不能明白一切。無論做那件事情,都是這樣的道理。
不分別一切法,就能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深入法藏中,便能深達一切法的義理。而能在一言教,廣演無量教。在無量教歸納囘來,還不離一言教。所謂「一本散為萬殊,萬殊仍歸一本。」也就是「一卽是多,多卽是一」,一多無礙的道理。又可說:「事卽是理,理卽是事」,事理無礙的道理。一切法的究竟處是什麼?淺而言之,就是離欲。離欲就是實相,就是眞際,就是常寂光淨土。明瞭離開欲念的道理,才是眞的、才是實在的。否則畫餅充飢、望梅止渴,不成事實。能離開欲念,而不斷菩薩所修的道,而不退菩薩所修的行。常常勤加修習無盡的行門,而能任運自在的入清淨法界,廣說法要,廣演言教,而無著住,來教化一切衆生。
譬如鑽木,以出於火,火事無量,而火不滅。菩薩如是化衆生事,無有窮盡,而在世間,常住不滅。非究竟,非不究竟。非取,非不取。非依,非無依。非世法,非佛法。非凡夫,非得果。
現在擧一個譬喩,好像鑽木取火,不停止的鑽,才會生出火來。火事是無量,越燒越多,而火不會熄滅的。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,在教化衆生的事,沒有窮盡終了的時候,常住在世間,來教化衆生,而不入湼槃。說菩薩成佛了沒有?或說菩薩沒有成佛嗎?也不是。說他不取著嗎?也不是。說他取著嗎?也不是。說他沒有依賴?不是。說他有依賴?也不是。他所修行的也不是世間法,也不著住在佛法上。他也不是凡夫,也不是證果聖人。為什麼要這樣的說?這就是破人的執著。華嚴經所講的道理,是圓融無礙的境界。
菩薩成就如是難得心,修菩薩行時。不說二乘法,不說佛法。不說世間,不說世間法。不說衆生,不說無衆生。不說垢,不說淨。
菩薩成就這樣難得的心。在修行菩薩行的時候,不說二乘人所修的佛法。聲聞所修的是四諦法,緣覺所修的是十二因緣法。也不說怎樣成佛的法。不說世間,也不說世間的一切法。不說有衆生,也不說沒有衆生。也不說什麼是塵垢?也不說什麼是清淨?菩薩是在染汚中尋找清淨。所謂「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。」菩薩就說大乘的妙法。
何以故?菩薩知一切法,無染無取,不轉不退故。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。亦不生念。我現修此行。已修此行,當修此行。不著蘊界處,內世間,外世間,內外世間。所起大願,諸波羅蜜,及一切法,皆無所著。
菩薩修行難得行時,不執著於垢,也不執著於淨。這是什麼緣故?因為菩薩知道一切法是空寂的,所以沒有染汚的法,也沒有取著的法,也不會被一切境界所轉,而退菩提心。菩薩在這樣的寂滅法中、無上甚深妙法中、最殊勝法中,修行菩薩道的時候,也不會生出這種妄念:我現在修菩薩道。我已經修菩薩道,我應當修菩薩道。菩薩不會有這種驕傲自滿的心,更不會有這種執著的心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不著住在五蘊(色受想行識)上,也不著住在十八界(六根、六塵、六識)上,也不著住在十二處(六根、六塵)上。沒有法的執著,對於世間法和出世間法,以及世出世間法,皆無執著,所起的大願,都是到彼岸的法,及一切所有的法,都沒有執著。為什麼?因為菩薩悟得一切法皆空的眞諦。
何以故?法界中,無有法名向聲聞乘,向獨覺乘。無有法名向菩薩乘,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無有法名向凡夫界。無有法名向染,向淨,向生死,向涅槃。
為什麼緣故菩薩無所著?因為在法界中,沒有一種法是向聲聞乘這個名稱。阿羅漢已經離開欲念,斷絕欲念,一念也不生。但是他不會說:「我是離欲的阿羅漢。」為什麼?如果他有這種的想法,那就著相了。又把「我」搬出來,那就不是離欲阿羅漢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世尊!我不作是念,我是離欲阿羅漢。」又說:「世尊!我若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。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。」須菩提尊者如果這樣的想,那麼,佛就不會說他是離欲阿羅漢,因為「我相」還沒有空,還有個「我」的存在。這樣,怎會離欲呢?離欲就是沒有自己,連想自己的念頭也沒有,所以在前邊說,菩薩不生這種念:我現在修菩薩的行門,我已經修菩薩的行門,我將來還要修菩薩的行門。這都是我見、我相、我執沒有空。
在法上沒有一種執著法名,所以說沒有向獨覺法。在佛沒有出世的時候,修道人自悟十二因緣法,稱為獨覺。不但沒有二乘法,就是菩薩乘法也沒有。如果說有菩薩乘,我向菩薩乘修行,那又是執著,法名是了不可得,是虛妄的。也沒有一種法的名字,叫向無上正等正覺,也沒有一種法是向凡夫界的法,也沒有一種法是向染汚的法,也沒有一種法是向清淨的法,也沒有法名向生死,也沒有法名向湼槃。
何以故?諸法無二,無不二故。譬如虛空,於十方中,若去來今,求不可得。然非無虛空。
這是什麼緣故?因為諸法都是不二法門。也沒有不二這種名稱。法好像虛空一樣,在十方中都有虛空。無論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想把虛空拿來,那是了不可得。雖然拿不到虛空,但是虛空仍然存在。因為是虛空,所以無所得。法也是這樣的情形,求不可得。
菩薩如是觀一切法,皆不可得。然非無一切法。如實無異。不失所作。普示修行菩薩諸行。不捨大願。調伏衆生。轉正法輪。不壞因果。亦不違於平等妙法。
菩薩對於一切法,都是這樣來觀察來研究,所謂「卽一切法,離一切相;離一切相,卽一切法。」皆不可得。雖然一切法不可得,可是並不是沒有一切法。這個道理和虛空一樣。法是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嗅之無味,觸之無覺,乃是空寂。法是眞如實相,它是不變的,不會失去法的作用。普徧指示衆生來修行菩薩所修的一切諸行。不捨所發的大願,來調伏一切衆生。大轉正法輪,不破壞因果,也不違背平等妙法。
普與三世諸如來等。不斷佛種。不壞實相。深入於法。辯才無盡。聞法不著。至法淵底。善能開演,心無所畏。不捨佛住。不違世法。普現世間,而不著世間。
菩薩普徧和三世諸佛等,永遠不斷絕諸佛的種子。也不違背實相的理體。深入諸法藏中,得到無礙辯才,而無窮盡。聞一切法,而不著住一切法。能到法的最深處。善於開演諸法實相的妙理。心無恐懼,亦無所畏。不捨棄佛住,不違背世間法。普徧現於世間,可是不著住於世間。
菩薩如是成就難得智慧心,修習諸行。於三惡趣,拔出衆生。教化調伏。安置三世諸佛道中,令不動搖。
菩薩這樣成就不容易得到的智慧心。修行學習一切行門。常在三惡趣中,將受苦的衆生救拔出來,教化調伏,把他們都度到三世諸佛的道場中,令菩提心不動搖,也就是不退失菩提心。
復作是念。世間衆生,不知恩報。更相讎對。邪見執著。迷惑顚倒。愚癡無智。無有信心。隨逐惡友。起諸惡慧。貪愛無明,種種煩惱,皆悉充滿。是我所修菩薩行處。
菩薩又作這種的思念:世間的衆生,不知報父母恩、不知報天地恩、不知報師長恩、不知報國家元首恩。不但不做知恩報德的事,反而恩將仇報,為什麼?因為衆生有邪見、有執著,所以有迷惑顚倒。因為衆生愚癡,沒有智慧的緣故,所以對事理認識不清楚,分辨不明白,也沒有信心,跟著惡知識跑。生起惡的智慧(世智辯聰),生出貪愛和無明的思想,所以有種種的煩惱,都充滿了。因為充滿惡法,所以菩薩想:我應該在這地方修菩薩行。
設有知恩。聰明慧解,及善知識,充滿世間,我不於中,修菩薩行。
假設衆生知恩報德,那麼,就能聰明,有智慧、有正當的見解,和善知識充滿這世間。我就不在這世間修行菩薩行。為什麼?因為衆生有智慧,不會做顚倒事,不需要菩薩來教化。菩薩專門到有邪知邪見的衆生處,去修菩薩行,教化他們出離苦海。所謂「苦海無邊,囘頭是岸。」我們愚癡的衆生,不知囘頭,為五欲的快樂,背道而馳,做些背覺合塵的顚倒事,離開家鄉越走越遠。
何以故?我於衆生無所適莫。無所冀望。乃至不求一縷一毫,及以一字讚美之言。盡未來劫,修菩薩行。未曾一念自為於己。但欲度脫一切衆生,令其清淨,永得出離。
為什麼緣故要這樣呢?因為菩薩對一切衆生不做主人、不左右衆生、不指揮衆生。對待衆生,一視同仁、一律平等,沒有親疏的分別、沒有遠近的思想,也沒有好惡和美醜,這就是無所適莫。菩薩教化衆生,無有所求,無有所得,沒有企圖,沒有希望。乃至不求一針一線的報酬,也不求一毫毛那樣大的好處。也不企求一字的讚美和一句的歌頌。菩薩的願,是盡未來際的時間,修菩薩所修的行門。菩薩未曾生一念為自己的利益著想。菩薩的心,就是欲度脫一切衆生,令其返本還原,反迷歸覺,恢復本有清淨,本源妙覺,眞如自性,永離三界的苦海。
此時,有人在打妄想:菩薩教化衆生,一律平等,不分彼此,為什麼要教化惡的衆生?捨棄善的衆生?這是什麼道理?菩薩這種重惡輕善的思想,豈不是不平等嗎?
菩薩對衆生沒有主宰,也沒有親疏、遠近、善惡、是非、憎愛、美醜這種的觀念。好像慈心的母親(菩薩),對有病的兒子(惡衆生)要細心的照顧,令他早日恢復健康。對沒有病的兒子(善衆生)暫時不理他(不教化)。這是母愛偉大的表現。菩薩的平等思想,先教化惡的衆生,令他們棄惡從善。如果不先教化惡的衆生,那麼,就給魔王造機會,被魔業所攝。魔業就是惡心布施,瞋心持戒,捨惡性人,常懈怠者,輕慢亂意,識譏惡慧。或者已經得到解脫的人,或者已經得到安隱的人,你常去親近、常去供養,這也是魔業。沒有得到解脫的人,沒有得到安隱的人,你不肯教化、不肯度脫,這也是魔業。總而言之,凡是棄惡從善,就是魔業。
何以故?於衆生中為明導者,法應如是,不取不求。但為衆生修菩薩道,令其得至安隱彼岸,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為什麼緣故?因為行菩薩道的菩薩,在十方世界所有衆生中,作為眞正明白的導師。專教化難調難伏的衆生,把容易度脫的衆生,留給他人去教化。法也是這樣子,不取著一切相,也不求一切利。專心教化衆生,令衆生離苦得樂,捨邪歸正,而修菩薩所修的行門。令所有的衆生,都得到快樂,遂心滿願,安隱到達湼槃的彼岸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。
功德林菩薩說: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八種難得行的法門。
第九、善法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法行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善法行?也就是力度。力有兩種:一為思擇力:能伏一切正行等所對治障,令不起作用。二為修習力:能令一切善行堅固決定。
修行人,若會修的,是修善中之善。不會修的,是修善中之惡。會修的,在惡中也有善。不會修的,在善中也有惡。所以有善中的善,善中的惡;惡中的善,惡中的惡——有這四種的分別。修行人,必須先明瞭善法。做善事種善因,這是善中善。做善事種惡因,這是善中惡。做惡事種善因,這是惡中善。做惡事種惡因,這是惡中惡。善法就是善中善,惡法就是惡中惡。
此菩薩為一切世間,天人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乾闥婆等,作清涼法池。攝持正法,不斷佛種。
這位菩薩,為一切世間的衆生——天上的人、人間的人、魔王、梵王、沙門(出家人)、婆羅門(修清淨行)、乾闥婆(樂神)等等
——
作為他們的清涼池,令他們身心清涼。常常攝持一切正法,息滅一切邪法,不斷絕佛的種子。
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,說法授記,辯才無盡。得具足義陀羅尼故,義辯無盡。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,法辯無盡。得訓釋言詞陀羅尼故,詞辯無盡。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羅尼故,無礙辯無盡。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,歡喜辯無盡。得不由他悟陀羅尼門故,光明辯無盡。得同辯陀羅尼門故,同辯無盡。得種種義身、句身、文身,中訓釋陀羅尼門故,訓釋辯無盡。得無邊旋陀羅尼故,無邊辯無盡。
菩薩因為不斷絕佛種的緣故,所以得到十種陀羅尼的法門。陀羅尼譯為總持,就是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。又可以說總身口意三業清淨,持戒定慧三學因明。總之,為法義咒忍四者所持之法。菩薩①得到清淨光明總持的緣故,所以能給一切衆生說法授記,有辯才無盡,善於應對進退。②得到具足圓滿義總持的緣故,所以對義理辯才而無窮盡。③得到覺悟眞實法(實相妙理)總持的緣故,所以對法辯才而無窮盡。④得到訓釋經典言詞總持的緣故,所以對辭辯才而無窮盡。⑤得到無邊文句、無盡義理、無礙法門總持的緣故,所以樂說無礙辯才而無窮盡。後四種總持就是義法辭樂說四無礙辯。
在雪山頂有阿耨達池,譯為無熱惱。池有四口,表示四無礙辯。第一口是象口:從銀色象口流出銀沙,成為東恒伽河。這表示義無礙辯,說一切義理。第二口是獅子口:從金剛色獅子口流出金剛沙,成為私陀河。這表示法無礙辯,說金剛文句。第三口是牛口:從金色牛口流出金沙,成為信度河。這表示辭無礙辯,說隨順世界緣起。第四口是馬口:從瑠璃色馬口流出瑠璃沙,成為縛芻河。這表示樂說無礙辯,說一切諸法實相。
⑥得到佛灌頂總持法灌其頂的緣故,所以對歡喜辯才而無窮盡。⑦得到自修自悟總持門的緣故,所以光明辯才而無窮盡。⑧得到同辯總持門的緣故,所以同類音辯才而無窮盡。⑨得到種種經的義理,一句一句的道理、經文的體,訓釋總持的緣故,所以訓釋辯才而無窮盡。⑩得到無邊旋陀羅尼的緣故,所以無邊辯才而無窮盡。
此菩薩大悲堅固,普攝衆生。於三千大千世界,變身金色。施作佛事。隨諸衆生根性欲樂。以廣長舌,於一音中,現無量音。應時說法,皆令歡喜。
修善法行的菩薩,他的大悲心非常堅固,無論衆生對待他如何不好,他也不生煩惱,仍然用大悲心來拔出衆生的諸苦。這種大悲心,能轉一切惡劣境界,而不被惡劣境界所轉。菩薩為普徧攝持一切衆生,常在三千大千世界中,變化金色身。大做佛事,也就是講經說法。菩薩隨順衆生的根性和欲樂,為他們說法。在阿彌陀經上說:「各於其國,出廣長舌相,徧覆三千大千世界,說誠實言。」在一個音聲中,而現出無量變化的音聲。應時來為衆生說法,所謂「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,應病予藥」,令一切衆生,皆大歡喜。
假使有不可說種種業報無數衆生,共會一處。其會廣大。充滿不可說世界。菩薩於彼衆會中坐。是中衆生,一一皆有不可說阿僧祇口。一一口能出百千億那由他音。同時發聲。各別言詞。各別所問。菩薩於一念中,悉能領受。皆為酬對,令除疑惑。如一衆會中,於不可說衆會中,悉亦如是。
假設有不可說那樣多的業報,又有無數無量的衆生,共同聚會在一個道場中。這個道場非常廣大,充滿了不可說那樣多的世界。在每個世界中,都有一個道場。菩薩在那些道場衆會中,坐在法座。在道場衆會中的所有衆生,每個衆生都有不可說阿僧祇口,在每個口中,又發出百千億那由他變化音聲,在同時發聲。每個口中說出各個不同的言辭,每個口所說的問題也不相同。可是修善法行的菩薩,在一念之中,就能完全明白那樣多的口所發出來的音聲,辨別清清楚楚,按照所問的問題,能如法次第一一的答覆。令一切衆生的疑惑,都能解除。在一個衆會中,是這樣的情形,在所有衆會中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
復次,假使一毛端處,念念出不可說不可說道場衆會。一切毛端處,皆亦如是。盡未來劫,彼劫可盡,衆會無盡。是諸衆會,於念念中,以各別言詞。各別所問。菩薩於一念中,悉能領受。無怖無怯。無疑無謬。
再擧一個譬喩。假設在一根毫毛端上的地方,在每一念中,都生出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道場衆會。在一切毫毛尖端,都是這樣的情形,盡未來劫那樣長的時間。雖然劫數可以窮盡,但道場衆會沒有窮盡。這些道場諸衆會,在念念之中,用各種不同的言辭,來問各種不同的問題。菩薩能在一念之中,完全能領受,分別地答覆。也不恐懼大衆,也不畏怯文義。衆生所問的問題,也不會懷疑。所答的問題,也不會錯謬。
而作是念,設一切衆生,以如是語業,俱來問我。我為說法無斷無盡。皆令歡喜,住於善道。復令善解一切言詞,能為衆生說種種法,而於言語,無所分別。假使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言辭,而來問難,一念悉領,一音咸答。普使開悟,無有遺餘。
菩薩又作這樣的思念,假設所有一切衆生,用各種不同的言辭,同時一起來問我,我為他們演說妙法,不間斷不窮盡。令他們得到滿意,而生歡喜,住在善法善道中。又令他們善於瞭解一切言語和辭義,能為一切衆生說種種法。用一種言語來說法,而令衆生都能明瞭,無所分別。所謂「佛以一音演說法,衆生隨類各得解。」假設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言辭,同時向我問難,在一念之中,我就能明白他們所問的問題。我用一個音聲,就能把他們所問的問題,一一答覆。普徧令來問難的衆生,統統解決懷疑,而能開悟。有大的問題,就開大悟。有小的問題,就開小悟。所謂「大疑大悟,小疑小悟,不疑不悟。」把衆生所問的問題皆已解答,沒有剩餘的問題而無答覆。
以得一切智灌頂故。以得無礙藏故。以得一切法圓滿光明故。具足一切智智故。
菩薩因為得到十方諸佛來為他灌頂的緣故,又得到圓融無礙智慧藏的緣故,又得到一切法圓滿光明的緣故,又得到具足圓滿一切智的智慧的緣故。因為這樣,所以菩薩能令一切衆生開悟。
佛子。此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行已。能自清淨。亦能以無所著方便,而普饒益一切衆生。不見有衆生得出離者。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乃至於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,變身金色,妙音具足。於一切法,無所障礙,而作佛事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安隱住在善法行之後。他自己能得清淨,也能以無所著住的方便,而能普徧饒益一切衆生。但不見有被度的衆生出離三界,為什麼?因為菩薩不著相,所謂「終日度生,而無所度;終日說法,而無所說。」以無所度無所說,這樣無相無著,來教化衆生。
菩薩在三千大千世界中,變金色身,廣做佛事,而隨順一切衆生的根性,為他們演說妙法。像這樣的情形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,菩薩變成金色之身,用微妙具足的法音,來演說一切不可思議的妙法,而無所障礙,來做諸佛所作的佛事。
佛子。此菩薩摩訶薩,成就十種身。所謂入無邊法界非趣身,滅一切世間故。入無邊法界諸趣身,生一切世間故。不生身,住無生平等法故。不滅身,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。不實身,得如實故。不妄身,隨應現故。不遷身,離死此生彼故。不壞身,法界性無壞故。一相身,三世語言道斷故。無相身,善能觀察法相故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能成就這樣的十種身,就是所說:①威勢身:能入無邊法界中,而不入諸趣中的身,能滅一切世間故。②意生身:能入到無邊法界中一切諸趣中的身,能生一切世間故,也就是在世間中來教化衆生。③不生身:就是菩提身,而住無生平等法故,也就是無生法忍。④不滅身:就是福德身,一切都滅了,言語也不可得故。⑤不實身:就是智身,得到眞如實相理體故。⑥不妄身:就是化身,不妄現,隨機應化現一切處故。也就是應現而現,不應現而不現。⑦不遷身:就是力持身,所以這種身沒有生死。不是說在這裏死了,又到另外地方去生。⑧不壞身:就是法身,猶如金剛永久不壞,和法界同體。⑨一相身:就是相好莊嚴身,十蓮華藏相,同於一相,三世語言的道都斷了故。⑩無相身:就是願身,善能觀察一切法相故。
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。為一切衆生舍。長養一切善根故,為一切衆生救,令其得大安隱故。為一切衆生歸,與其作大依處故。為一切衆生導,令得無上出離故。為一切衆生師,令入眞實法中故。為一切衆生燈,令其明見業報故。為一切衆生光,令照甚深妙法故。為一切三世炬,令其曉悟實法故。為一切世間照,令入光明地中故。為一切諸趣明,示現如來自在故。
菩薩成就這十種身之後,能為一切衆生的舍宅,幫助衆生長養一切善根故。又為一切衆生的救星,令衆生都得到大安隱故。又為一切衆生的歸宿,而作為衆生的歸依處故。又為一切衆生的引導,令衆生得到無上出離三界妙法故。又為一切衆生的導師,令衆生入眞實法藏中故。又為一切衆生的明燈,令衆生明見自己所造的業報。所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由此可知,種善因結善果,種惡因結惡果。業報是由自己所造成的。在三世因果勸世文中說:「今生富貴是何因?前世捨財裝佛金。今生貧賤是何因?前世不肯濟窮人。」這就是因果律。所謂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」人人皆曉得這個道理,但是人人不去行。為什麼?因為貪瞋癡在作梗,成為絆脚石。又為一切衆生的的光明,能破一切黑暗,令衆生照見甚深妙法故。又為一切三世的火炬,令衆生曉悟實相的妙法故。又為一切世間的照明,令衆生都入光明地中故。又為一切諸趣中的明月,示現佛的自在神通妙用故。
佛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。菩薩安住此行。為一切衆生作清涼法池。能盡一切佛法源故。
各位佛的弟子!這個名稱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九種善法行的法門。菩薩安住在此行中,能為一切衆生作清涼法池,令衆生沒有熱煩惱,能窮盡一切佛法究竟本源的地方。
第十、眞實行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眞實行。
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眞實行?旣是智度。智有無相智、一切種智、變化智,皆成熟有情。並如行能說,卽是眞實。
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。如說能行,如行能說。
這位菩薩成就第一誠諦的言語,也就是說眞實話,不打妄語。照所說的話去做,也就是能說能行,絕對不是能說不能行。菩薩是能行才能說。所謂「言顧行,行顧言,言行相顧。」換言之,他能說的,就是他能行的。他所行的,就是他所說的。王陽明先生所主張「知行合一」的學說,就是能知能行的道理。能知就能行,能行就能知。
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眞實語。入三世諸佛種性。與三世諸佛善根同等。得三世諸佛無二語,隨如來學智慧成就。
修眞實行的菩薩,他學習三世諸佛所說的眞實語。他入到三世諸佛種性中。他和三世諸佛的善根是同等。他得到三世諸佛的不二語(不是方便語)。常隨佛學,就有智慧,成就實語,也就是能說能行,能行能說。
此菩薩成就知衆生是處非處智。去來現在業報智。諸根利鈍智。種種界智。種種解智。一切至處道智。諸禪解脫三昧垢淨起時非時智。一切世界宿住隨念智。天眼智。漏盡智。而不捨一切菩薩行。何以故?欲教化一切衆生,悉令清淨故。
這位菩薩,因為常隨佛學,所以得到這十種智慧:①能知道一切衆生的是處(所種的善因),和非處(所種的惡因)。又可以說成就佛果是是處,墮落地獄是非處。菩薩明瞭一切衆生所行所作是怎樣得到的果報,有這種的智慧。②又知道一切衆生在三世中的業報,也就是在過去世所造什麼因,現在世應當受什麼果報,未來世又得什麼果報,有這種的智慧。③又知道一切衆生的根性,為什麼他很聰明?為什麼他很愚癡?聰明的人,因為勤修般若,深入經藏。愚癡的人,因為有無明、煩惱、嫉妬、障礙、自私、自利,不肯學習佛法。菩薩有這種能分別的智慧。④知道種種界中的衆生,都有不同的境界,有這種的智慧。⑤又知道衆生有種種的知解,有這種的智慧。⑥又知道衆生修什麼法,可證得什麼果位,有這種的智慧。⑦又知道在一切禪定中,有妄想就是垢,無妄想就是淨。在妄想起的時候,在一念不生的時候,菩薩都曉得,有這種的智慧。⑧又知道一切世界的宿住隨念,有這種的智慧。⑨又有天眼無礙的智慧。⑩又有滅盡習氣的智慧。菩薩知道一切種種因緣和果報。他還是本著自己所發的願,來行菩薩道。為什麼緣故?菩薩不是為自己得到清淨,而是欲教化所有的衆生,都能得到究竟的清淨。
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。若我不令一切衆生,住無上解脫道,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則違我本願,是所不應。
這位菩薩,他又生這樣的增上心:假設我不令一切衆生,都住在無上解脫道果上,而我先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那就違背我在往昔所發的願力,這是不應該做的事。
是故,要當先令一切衆生。得無上菩提,無餘涅槃,然後成佛。
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應當先令一切衆生,都得到無上菩提道果,都入無餘湼槃。我然後再成佛。如有一衆生未入無餘湼槃,我也不成佛。你們看!菩薩這種思想多麼的偉大!一切為衆生而不為自己,作為我們的榜樣。你們要向菩薩學習這種慈悲的精神。
何以故?非衆生請我發心。我自為衆生作不請之友。欲先令一切衆生滿足善根,成一切智。是故我為最勝,不著一切世間故。我為最上,住無上調御地故。我為離翳,解衆生無際故。我為已辦,本願成就故。我為善變化,菩薩功德莊嚴故。我為善依怙,三世諸佛攝受故。
為什麼緣故?所行菩薩道時,沒有衆生向我來請求發菩提心,而是我心甘情願發心度衆生,行菩薩道。我自動作為衆生不請的朋友。我想令一切衆生皆滿足他們所有的善根,成就一切的智慧。因為這個原因,所以我為最殊勝,我不著住在世間一切的名和利的緣故。我為最上行的菩薩道,我常住在無上調御衆生的地位的緣故。我為離開煩惱翳,我明白衆生是無邊際的緣故。我應當做的事,已經做到了。本著我所發的願,成就我的菩薩行的緣故。我為善於變化,菩薩的功德而莊嚴的緣故。我為衆生善的依怙處,好像作為衆生的父親一樣。我得到三世諸佛常攝受的緣故。
此菩薩摩訶薩,不捨本願故,得入無上智慧莊嚴,利益衆生,悉令滿足。隨本誓願,皆得究竟。於一切法中,智慧自在。令一切衆生,普得清淨。
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不肯捨棄自己在往昔所發的願緣故,而得入無上智慧莊嚴,才能利益衆生,才能令衆生隨心滿願,而為知足。菩薩隨著本願的誓願,令一切衆生,皆得到究竟湼槃。在一切諸法中,智慧照了諸法,任運自在,令一切衆生,普徧皆得到清淨。
念念徧遊十方世界。念念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。念念悉見不可說不可說諸佛,及佛莊嚴清淨國土。示現如來自在神力,普徧法界虛空界。
菩薩能在每一念中,普徧遊行十方世界,去教化一切衆生。又能在每一念中,普徧到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國土中,去教化一切衆生。又能在每一念中,都見到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,和諸佛所莊嚴而清淨的國土。這位菩薩,能示現佛的自在神力,普徧充滿於法界和虛空界。
此菩薩現無量身,普入世間而無所依。於其身中,現一切刹,一切衆生,一切諸法,一切諸佛。
這位菩薩,他現出無量無邊的身,普徧入一切世間,而無所依。他的身能無在無不在、無入無不入。在菩薩的身上每根毫毛端處,能現出十方諸佛刹土。又現出一切衆生,又演說一切諸法,又有一切諸佛在教化衆生。
此菩薩知衆生種種想、種種欲、種種解、種種業報、種種善根。隨其所應,為現其身,而調伏之。
這位菩薩,他能知道所有的衆生,心在想什麼?所歡喜的欲念是什麼?又知衆生種種的見解,又知衆生怎樣起惑造業受報種種的業報,又知衆生的善根,怎樣增長?怎樣成熟?怎樣解脫?隨順衆生的因緣而現其身,來調伏他們,令他們離苦得樂。
觀諸菩薩如幻。一切法如化。佛出世如影。一切世間如夢。得義身文身無盡藏。正念自在,決定了知一切諸法。智慧最勝。入一切三昧眞實相。住一性無二地。
觀察一切菩薩,猶如幻化。一切諸法,猶如變化。佛出世間,猶如影像。一切世間,猶如作夢。得到一切義理的身、得到一切經文的身,無盡的法藏。菩薩的正念自在,決定明瞭知道一切諸法實相,智慧是最殊勝的。入到一切三昧眞如實相法中,住在一性,沒有兩個地位。
菩薩摩訶薩,以諸衆生,皆著於二。安住大悲,修行如是寂滅之法。
這樣菩薩中的大菩薩,以一切衆生都著住在眞俗二諦。菩薩知道衆生著住在種種法中,所以安住在大悲心,修行這種寂滅之法。也就是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。
得佛十力。入因陀羅網法界。成就如來無礙解脫,人中雄猛,大師子吼。得無所畏。能轉無礙清淨法輪。得智慧解脫。了知一切世間境界。絕生死迴流。入智慧大海。為一切衆生,護持三世諸佛正法。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。
菩薩得到佛的十種智慧的力量,能入因陀羅網法界,成就佛無所障礙的解脫。在人間中最大雄猛,猶如大師子吼。得到說法無所畏,能轉圓融無礙清淨無礙這種妙法輪。得到智慧解脫(開悟),能明瞭知道一切世間種種的境界,斷絕生死輪廻的六塵流。能深入智慧大海中。為教化一切衆生,護持三世諸佛所說的正法眼藏。到一切佛法大海實相的究竟處的地方去,也就是實相的源底。
菩薩住此眞實行已。一切世間、天、人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乾闥婆、阿修羅等。有親近者,皆令開悟,歡喜清淨。
修眞實行的菩薩,他住在這種眞實行之後,所有一切世間、天上的人、人間的人、魔王、大梵王、沙門、婆羅門、乾闥婆、阿修羅等等,這些衆生如果來親近這位菩薩,能令其開悟,得到大智慧。但是在時間上有遲早的分別。善根成熟者,在很短時間內就能開悟。善根尚未成熟者,在較長時間才能開悟。總而言之,皆令開悟,又歡喜又清淨。
有人說:「我到金山寺修行,已有七八年的時間,可是還沒有開悟。」你要知道人間五十年的時間,不過是四大天王一晝夜而已。你才修行四小時,要再接再厲,勇猛精進,一心參禪,一意拜佛,才能有消息。修行人,要有忍受的工夫,無論遇到什麼環境,忍受!忍受!處之泰然,無動於衷,這樣才能歡喜,才能清淨。若沒有雜念,卽可自在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眞實行。
功德林菩薩說:這就是名為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十種眞實行的法門。
爾時,佛神力故。十方各有佛刹微塵數世界,六種震動。所謂動,徧動,等徧動。起,徧起,等徧起。踊、徧踊、等徧踊。震,徧震,等徧震。吼,徧吼,等徧吼。擊,徧擊,等徧擊。
在說完十行的時候,仰承著十方諸佛大威神力的緣故,在十方世界中,各有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,同時發生六種震動。就是動湧起(屬於形相),震吼擊(屬於聲音)。在每一種中,又有三種現象,變為十八種震動。所謂動:就在一個地方動。徧動:在一個世界普徧的動。等徧動:在十方世界同時皆變動。乃至擊等,都是這樣的情形。
雨天妙華,天香、天末香、天鬘、天衣、天寶、天莊嚴具。奏天樂音,放天光明。演暢諸天微妙音聲。
在這個時候,天上降下雨一般的妙華、天香、天末香、天鬘、天衣、天寳、天莊嚴具等等,來莊嚴來清淨。同時又演奏天上的音樂,又放天上的光明,又演暢諸天不可思議微妙的音聲。
如此世界,夜摩天宮說十行法,所現神變,十方世界,悉亦如是。
在娑婆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的時候,示現以上種種的神變。同時在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中,皆現此境界。這表示十行法,是菩薩基本大法,令修菩薩行者,引起注意。專一其心,來修此法。
復以佛神力故。十方各過十萬佛刹微塵數世界外,有十萬佛刹微塵數菩薩俱,來詣此土,充滿十方。語功德林菩薩言。佛子,善哉善哉。善能演說諸菩薩行。我等一切,同名功德林,所住世界,皆名功德幢。彼土如來,同名普功德。我等佛所,亦說此法。衆會眷屬,言辭義理,悉亦如是,無有增減。
又因為十方諸佛的大神威力的緣故,在十方各超過十萬佛刹微塵那樣多的世界之外,又有十萬佛刹微塵那樣多的菩薩。他們在一起來到娑婆世界,而充滿十方。他們同時對功德林菩薩說:「善哉!善哉!佛的弟子!你能善於演說諸菩薩所修行的方法,全盤托出,一法不保留,統統告訴一切衆生,令他們依法修行,你的功德是無量無邊。我們的名字,都是同名,叫做功德林菩薩,我們所住的世界,都是同名,叫做功德幢世界。在所有功德幢世界中都有一位佛,其名號皆稱為普功德佛。我們的佛道場,也在說十行的法門。在海會中的大衆和眷屬,所說十行的言辭和義理,統統和你(功德林菩薩)所說的是一樣,都在說華嚴經十行品。言辭和義理沒有增加,也沒有減少。
佛子。我等皆承佛神力,來入此會,為汝作證。十方世界,悉亦如是。
十萬佛刹微塵那樣多的菩薩,異口同聲的說:「佛的弟子!我們都是仰承著諸佛大威神力,來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宮寳莊嚴殿的法會,而為你作證。證明在十方所有的世界,都像這寳莊嚴殿中的法會所講十行法門是一樣的情形。」
爾時,功德林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一切衆會,暨於法界,欲令佛種性不斷故。欲令菩薩種性清淨故。欲令願種性不退轉故。欲令行種性常相續故。欲令三世種性悉平等故。欲攝三世一切佛種性故。欲開演所種諸善根故。欲觀察一切諸根故。欲解煩惱習氣心行所作故。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。而說頌曰。
在這個時候,功德林菩薩,他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衆會,暨盡虛空徧法界,欲令佛種性不斷的緣故,也就是續佛慧命。欲令十方所有菩薩種性都能清淨的緣故。欲令所有的衆生,所發的願種性皆不退轉的緣故,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欲令修行的種性相續而不間斷、常常勇猛精進來修行的緣故,也就是不退轉大乘心。欲令三世諸佛一切種性,完全平等的緣故。欲攝受十方三世一切佛種性不斷的緣故,也就是令一切衆生都能成佛。欲開演說明一切衆生所種的善根,令其增長成就,而得到解脫的緣故。欲觀察一切衆生諸根或勝或劣,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他們的緣故。欲瞭解一切煩惱、一切習氣、一切心行、一切所作的緣故。欲照了一切諸佛菩提道的緣故。因為這十種緣故,所以功德林菩薩又用一O一首偈頌,把前邊所說十行法門的道理,再說一遍,令衆生增加印象,容易依法修行。
一心敬禮十力尊 離垢清淨無礙見
境界深遠無倫匹 住如虛空道中者
修十行的菩薩,專一其心,禮敬十方諸佛。諸佛是離開塵垢,清淨的智慧,是無有礙見。諸佛的境界,是最深遠、最微妙,是無可比擬的。住在猶如虛空道中的修行者。
這一首偈頌,是總申歸敬。次九十六頌,正頌前文,後有四頌,結歡深廣。
過去人中諸最勝 功德無量無所著
勇猛第一無等倫 彼離塵者行斯道
在過去人中最殊勝,所修的功德是無量無邊,但是無所執著。勇猛精進是第一,沒有人能比他再精進。這是修離開一切染汚塵垢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行門。
現在十方諸國土 善能開演第一義
離諸過惡最清淨 彼無依者行斯道
現在十方一切諸佛國土中,善能開演第一最勝之義。離開一切的過惡,得到最清淨的智慧。這是修無所依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未來所有人師子 周徧遊行於法界
已發諸佛大悲心 彼饒益者行斯道
未來所有人中師子,能周徧遊行於法界,已發和諸佛一樣的大悲心,這是修饒益行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三世所有無比尊 自然除滅愚癡暗
於一切法皆平等 彼大力人行此道
三世所有一切諸佛,自然除滅無明。無明就是不明。不明就是愚癡,不明就是黑暗。為什麼要除滅愚癡暗?因為要證得一切智慧的光明。譬喩一間暗室,伸手不見五指,如果找到開關所在處,用指一按電鈕,電燈一亮,全室就光明。所有的東西,才看得清清楚楚。三世諸佛已除滅愚癡暗,所以證得一切法皆平等,也就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這是有十種智力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法門。
普見無量無邊界 一切諸有及諸趣
見已其心不分別 彼無動者行斯道
普徧能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刹的世界,又能普徧見到一切諸有(三界二十五有)和一切諸趣(六道)。雖然見到諸有諸趣,但是心無分別。這是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行門。
法界所有皆明了 於第一義最清淨
永破瞋慢及愚癡 彼功德者行斯道
法界有十種:①佛法界②菩薩法界③緣覺法界④聲聞法界⑤天法界⑥人法界⑦阿修羅法界⑧畜生法界⑨餓鬼法界⑩地獄法界。所謂「一法界具足一切法界,一切法界不離一法界。」也就是十法界不離一念心。在法界中有種種界不同、種種解不同、種種根性不同、種種業報不同。總而言之,有種種不同。能把法界中所有的事物和道理,統統明白,那是不容易的,我們凡夫俗子根本辦不到。可是佛和菩薩都能明瞭,對於第一義(不二法門)證得最清淨的智慧,而破除一切煩惱,沒有瞋恚的恨心、沒有我慢的行為。這是有大功德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行門。
於諸衆生善分別 悉入法界眞實性
自然覺悟不由他 彼等空者行斯道
菩薩善知一切衆生的種種根、種種欲、種種解,可是不生分別心,把一切衆生都攝入法界眞實的理體中,令他們自自然然的覺悟。所謂「無師自通」,不需要有人來教導。這是所行等於虛空那位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行門。
盡空所有諸國土 悉往說法廣開喩
所說清淨無能壞 彼勝牟尼行此道
菩薩能到盡虛空徧法界諸佛的國土去,演說妙法,用廣泛的道理來譬喩,說其眞理,令衆生聞之開悟。所說的妙法,都是清淨無染的法。天魔外道無能破壞。那是修殊勝寂然行門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具足堅固不退轉 成就尊重最勝法
願力無盡到彼岸 彼善修者所行道
菩薩所修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具足圓滿,堅固如金剛,絕對不退於二乘。因為不退轉的緣故,所以成就最尊重最殊勝的法。菩薩所發的願力也是無窮無盡,而能達到彼岸。這是善於修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無量無邊一切地 廣大甚深妙境界
悉能知見靡有遺 彼論師子所行道
無量無邊十方諸佛刹土,有廣大甚深的妙境界。可是菩薩對於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,完全能知道,也能見到,沒有遺漏。在一念之中,能照了無量無邊十方世界,這就是辯才無礙。那是現師子吼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一切句義皆明了 所有異論悉摧伏
於法決定無所疑 彼大牟尼行此道
菩薩對於一切經典的句身、義身、文身統統明瞭,也就是能知能行。所謂「如說能行,如行能說。」這是眞正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」對於所有的異論,完全摧伏。異論就是旁門左道的思想,他們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。將白作黑,將黑作白。這種強詞奪理的論師,顚倒曲直是非。邪知邪見,令衆生誤入歧途。菩薩用正知正見的正論,摧伏外道的異端邪說。對於一切正法,決定明瞭,沒有懷疑。那是修大寂默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以上十一首偈頌,是頌前本行。四偈頌學三世佛而修行。七偈頌行體不可思議。
遠離世間諸過患 普與衆生安隱樂
能為無等大導師 彼勝德者行斯道
世間一切的過患,就是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十種惡業,所謂「作諸惡不行衆善」。修歡喜行的菩薩能遠離世間的過患,而普徧給衆生安穩快樂。能作為世間無可相等的大導師。那是修殊勝功德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恆以無異施衆生 普令一切皆欣慶
其心清淨離染濁 彼無等者行斯道
時常以無畏的布施,來惠施給一切衆生,普徧為令一切衆生皆欣慶而快樂。行菩薩道的菩薩,其心非常清淨,而能離開一切染汚混濁的思想,那是修無有可比菩薩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意業清淨極調善 離諸戲論無口過
威光圓滿衆所欽 彼最勝者行斯道
修道人最重要的法,就是意業清淨,也就是沒有貪瞋癡三毒的行為。極度調伏剛強的思想,對一切衆生都友好親善。能離一切戲論,就不會造口業。因為沒有過失,所以威光就圓滿,就為一切衆生所欽佩而恭敬。那是行最殊勝菩薩道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入眞實義到彼岸 住功德處心永寂
諸佛護念恆不忘 彼滅有者行斯道
入實相無相眞實的義理,已達到究竟湼槃的彼岸。住在無相功德處,心中常是寂滅快樂的,沒有一切的煩惱。這種修行人,為諸佛所護念,常不忘記。那是消滅三界二十五有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遠離於我無惱害 恆以大音宣正法
十方國土靡不周 彼絕譬者行斯道
遠離我相我執和法相法執,就沒有一切煩惱。我們為什麼有煩惱?因為有我(身體)的緣故。在道德經上說: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。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」如果能離開我(無我),就沒有惱害。常用廣大的聲音來宣揚正法眼藏。這種法音,能廣播到十方諸佛國土去,普徧一切,沒有流傳不到的地方。那是修不用譬喩而能說明眞理的菩薩,他所修的這種法門。
檀波羅蜜已成滿 百福相好所莊嚴
衆生見者皆欣悅 彼最勝慧行斯道
布施有三種:①財施:能救人的身命。②法施:能救人的慧命。所謂「法施為最」。布施之中,以法施為最有功德。因為講經說法,令人開悟,永遠離開衆苦,得到眞正的快樂。③無畏施:有人在恐懼的時候,用善言安慰,令他沒有恐懼。修布施的法門,能達到彼岸。布施功德圓滿,就能成就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。所以衆生見到這位菩薩,心生大歡喜,而恭敬和供養。那是最殊勝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的這種法門。
以上六首偈頌,是稱讚第一行(歡喜行)菩薩所修的道路。
智地甚深難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
其心究竟不動搖 彼堅固行行斯道
佛的智慧地,是非常之深,不容易進入。可是這位修饒益行菩薩,他用不可思議的妙智慧,善於安住在智地。因為有妙慧,所以其心究竟,不被境界所動搖。那是修堅固不動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法門。
法界所有悉能入 隨所入處咸究竟
神通自在靡不該 彼法光明行此道
一切法界所有的理,都能進入。隨著所進入的理處,都是究竟。因為有神通自在力,所以沒有不包括在內。那是得到一切智慧光明的菩薩,他所修行的這種法門。
諸無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無二相
心常在定樂寂靜 彼普見者行斯道
所有一切無能可比擬的大寂默。常常動加修習定力,沒有二相,也就是實相。心常在定中,歡喜寂靜,無所不知,無所不見。那是普徧知見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微細廣大諸國土 更相涉入各差別
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
在每粒微塵中,都現出廣大諸佛國土。每個世界和每個世界互相攝入。此乃彼此之間有共同生存的關係。好像日球、地球、月球,乃至其他星球,都有互相吸攝的力量。可是各有各的形相,而不相同。因之,各有差別。在每個微細的世界和廣大的世界中,所有種種的境界,修十行的菩薩,完全瞭解和詳知。那是智慧猶如須彌山王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
護持衆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
持戒清淨,意念常常光明潔淨,而離開一切染垢。因為無垢的原因,所以對於三界中一切的境界,皆無所執著。也就是看破了、放下了。能護持一切衆戒,便能到彼岸。這是嚴持戒律心境清淨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以上五首偈頌,是稱讚第二行(饒益行)菩薩所修行的道路。
智慧無邊不可說 普徧法界虛空界
善能修學住其中 彼金剛慧行斯道
菩薩的智慧是無邊無際,到了不可說的程度,不知有多少?普徧充滿法界和虛空界。善於住在智慧中,而能修學智慧。菩薩的智慧,本來無邊。再勤勞修學智慧,更為無邊。那是修金剛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的法門。
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徧
未嘗暫起疲厭心 彼最勝者行斯道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,用智慧來入諸佛的境界,完全周徧而無餘,未嘗暫時生起一念疲倦和厭煩的心,那是修最殊勝法的菩薩,他所修行的法門。
善能分別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處道
身業無礙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
修無違逆行的菩薩,善於能分別十力法,明瞭知道一切至處道。也就是知道五戒十善之行門,又知道四諦六度之法門種種的道理。身口意三業清淨,等到無礙自在力。那是修一切功德身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十方無量無邊界 所有一切諸衆生
我皆救護而不捨 彼無畏者行斯道
在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中,所有一切衆生,也就是無量無邊。我能救度愛護所有一切衆生,絕對不捨棄一個衆生而不救護。那是修無所畏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四首偈頌,是稱讚第三行(無違逆行)菩薩所修的法門。
於諸佛法勤修習 心常精進不懈倦
淨治一切諸世間 彼大龍王行此道
修無屈撓行的菩薩,他對於一切諸佛所說的法,常勤修習,時時刻刻在精進,心不懈怠,也不疲倦。清淨修治一切諸世間。那是修大龍王行的菩薩,他所修的這種法門。
了知衆生根不同 欲解無量各差別
種種諸界皆明達 此普入者行斯道
菩薩能瞭解知道一切衆生的根性,各有不同。衆生的欲念和見解,是無量無邊,各有差別。衆生有種種界,菩薩皆能明白而通達,沒有一切障礙。這是修普入菩薩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十方世界無量刹 悉往受生無有數
未曾一念生疲厭 彼歡喜者行斯道
在十方世界中,有無量無邊的刹土。菩薩本著所發的願,而到無量無邊刹土去受生。經過無數次的生死,未曾在一念之中,生起疲倦和厭煩的心。菩薩的願力,普度衆生。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衆生,不是在一個地方,而是到所有的地方去。觀察何方衆生可度時,便到何方去度衆生。又可以說,觀察何道(六道)衆生該度時,便到何道受生。用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四攝法來教化,這樣能有立竿見影之效果。那是修歡喜精進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普放無量光明網 照耀一切諸世間
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
菩薩能普徧放出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網。把一切世間的黑暗,統統照耀成為光明。這種光明,照耀衆生,入其法性中,令發無上菩提心。也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衆生的大願力。這是修善有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那由他
不令衆生有驚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
菩薩以神通力量來震動十方諸國土。在每個國土中,皆有十八種震動的現象。有無量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,雖然都在震動,可是不令一切衆生有所驚嚇恐怖。這是修利益世間衆生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五首偈頌,是稱讚第四行(無屈撓行)菩薩所修行的法門。
善解一切語言法 問難酬對悉究竟
聰哲辯慧靡不知 此無畏者所行道
修離癡亂行的菩薩,他善於瞭解一切語言法。又有辯才無礙,又有無量智慧。如有人來問難,或者故意來問難,菩薩有四無畏(總持無畏、知根無畏、決疑無畏、答難無畏),所以能應酬對答各種問題,皆到究竟處。令所問難的人,得到滿意的解答。菩薩曉得世間和出世間的聰明和哲理。因為菩薩有辯才有智慧,所以知道世出世間的一切學識。可以說無所不知,無所不曉。這是修無畏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善解覆仰諸國土 分別思惟得究竟
悉使住於無盡地 此勝慧者所行道
世界有各種不同的形相,有的是覆世界,有的是仰世界。菩薩善於瞭解諸國土的體性。分別來思惟諸國土的覆仰體性。怎樣成為覆世界?怎樣成為仰世界?皆得到究竟的答案。能令一切世界,都住在無盡地,也就是住在無盡劫中。這是修殊勝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以上二首偈頌,是稱讚第五行(離癡亂行)菩薩所修行的道路。
功德無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習
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無盡行所行道
修善現行的菩薩,所有的功德是無量那由他那樣之多。功德是成道果的基礎。好像建築高樓大廈,一定要把地基造得堅固。否則,所造的大樓,不久卽將傾倒。菩薩為求佛道,而修習一切功德。對於一切功德,皆作到圓滿,也就是到彼岸。印度的習慣,無論什麼事情做完了,就說到彼岸(波羅蜜多)。這是修無盡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。
超出世間大論師 辯才第一師子吼
普使羣生到彼岸 此淨心者所行道
論師(指外道而言)有世智辯聰的能力,但是沒有出世間辯論的智慧。菩薩的智慧,超出世智辯聰的範圍之外。他的辯才無礙,能駁倒一切外道論師的謬論,皆能降伏,稱為第一。好像師子大吼一聲,嚇得百獸俱驚,俯首拖尾而逃。菩薩懷著慈悲的心,普徧用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,令一切衆生都明白修行離苦得樂的道路,普令他們皆到彼岸。這是修清淨其心如虛空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二首偈頌,是稱讚第六行(善現行)菩薩所修行的道路。
諸佛灌頂第一法 已得此法其灌頂
心恒安住正法門 彼廣大心行此道
修無著行的菩薩,將要成佛的時候,承蒙十方諸佛來擧行授灌頂的儀式,所以灌頂是第一法。已經得到甘露灌頂法之後,稱為法王之子,卽是佛的眞弟子。其心恒常不動,也不退轉。安住在正法眼藏中。那是發廣大菩提心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切衆生無量別 了達其心悉周徧
決定護持佛法藏 彼如須彌行此道
所有的衆生,分為無量的種類。一般來說,衆生分為十二種類:①胎生②卵生③濕生④化生⑤有色⑥無色⑦有相⑧無相⑨非有色⑩非無色⑪非有相⑫非無相。在每一種類中,又分出無量種類,所以有無量的分別。雖然衆生有無量,可是菩薩在一念之中,完全明瞭而通達一切衆生心,周徧而盡知。菩薩決定護持佛的正法眼藏。那是修須彌山一樣堅固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於一一語言中 普為示現無量音
令彼衆生隨類解 此無礙見行斯道
菩薩能將每一種語言中,普徧為衆生示現無量的音聲。令一切衆生,隨其種類而各得到瞭解。換言之,天上的人聞之,是天上的語言。人間的人聞之,是人間的語言。畜生聞之,是畜生的語言。所謂「菩薩一音演說法,衆生隨類各得解。」這是修無礙見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切文字語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別
住於眞實境界中 此見性者所行道
一切文字的法,一切語言的法。菩薩的智慧,善入其中,不起分別。住在眞實的境界中,不動不搖,不出不入。這是見到自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四首偈頌,是稱讚第七行(無著行)菩薩所修行的道路。
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
了法無相眞實門 此見實者所行道
修難得行的菩薩,安住在甚深微妙的大法海中,善於印定一切法、瞭解一切法、深入一切法、明白一切法,是無相的、是寂滅的、是眞實的法門。這是修見眞實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一佛土皆往詣 盡於無量無邊劫
觀察思惟靡暫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
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國土,菩薩都去到那裏教化衆生。經過無量無邊那樣多的劫,在觀察在思惟,一切衆生的根性。時時刻刻在想,用什麼法門來教化衆生?他沒有暫時停止的時候。這是不懈怠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無量無數諸如來 種種名號各不同
於一毛端悉明見 此淨福者所行道
無量無數的佛,都是由不懈怠而精進所成就的。如果沒有自私自利的思想,一切為衆生,這種人會有成佛的希望。否則,不得其門而入。雖然在修行,也是白費工夫。你們想一想,那位佛是由自私自利而成就?恐怕盡未來際,也找不到。諸佛的名號,有種種不同。菩薩都在一毛端上,清清楚楚見到無量無邊的諸佛,統統坐在蓮華座上,大轉妙法輪。這是修清淨福田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我們修道的人,要立功、立言、立德,這是最重要的法門。可是不必到遠處去找,就在金山寺便能找到。是什麼呢?簡而言之,第一不要懶惰。第二不要自私。為金山寺做工,就是立功。護持三寶,就是立德。講經說法,就是立言。這三項作到圓滿,功德無量。
修道人,不要有獨善其身的思想(小乘法),要有兼善天下的行為(大乘法)。兼善天下,就是為利益衆生來做事情。淺言之,不要為自己做事情,要為大衆做事情。所謂「自利利他,自覺覺他,自度度他。」這是大公無私的精神,人人可以效法,人人可以自在。獨善其身,就是為自己不為人。為自己做事情,而不肯為大衆做事情。所謂「自利不利他,自覺不覺他,自度不度他。」這是自私的邪見。
我們修道的人,要守本份。把自私的心放下,把道德心提起,一切為大衆著想。凡是有利益大衆的事,盡力而為之,不計較利害得失。有一分力量,就盡一分力量;有十分力量,就盡十分力量。把公事當作私事,人人能如是行,家庭焉能不和睦,社會焉能不安定,國家焉能不富強,世界焉能不和平。由此觀之,自私是萬惡之首。一定要把它消滅,不讓它興風作浪,搞得天下大亂。
一毛端處見諸佛 其數無量不可說
一切法界悉亦然 彼諸佛子行斯道
在一根毫毛的端處,能見到十方諸佛。諸佛有無量無邊不可說那樣之多。有無量無數的毛端,有無量無數的世界,有無量無數的諸佛。在一切法界也是這樣的情形。那是一切眞正佛的弟子們,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
知其修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
菩薩修行六度萬行,得到神通妙用,能知三世無量劫數,能將三世的時間移動。也就是將過去世轉為未來世,將未來世移到過去世,互相搬家,而無障礙。所以在一念之間,能清清楚楚見到三世無數劫。知道有長的劫,有短的劫,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形相。這是修解脫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令見者無空過 皆於佛法種因緣
而於所作心無著 彼諸最勝所行道
菩薩用神通智慧的力量,令衆生見到他之後,都有感應,沒有空過。凡是見到菩薩的身相,或聞到菩薩的名號,皆得智慧。對於佛法種下善的因緣,而發菩提心。菩薩所行所作,是為修一切功德。是為教化一切衆生,所行的行門,心無著住。認為這是應該的本份,所以行所無事。那是修最勝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那由他劫常遇佛 終不一念生疲厭
其心歡喜轉更增 此不空見所行道
菩薩在那由他劫中,時常遇到十方諸佛,而承事供養。始終沒有在一念之中,而生出疲倦和厭煩的心。菩薩供養十方諸佛,不但不疲厭,反而更為歡喜,一天比一天增加。這是不空見佛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一切衆生界
未曾見有一衆生 此堅固士所行道
菩薩能窮盡無量無邊劫,來觀察所有的衆生界。雖然在觀察,但是瞭解衆生是空的,不生一切執著。不會說我度了多少衆生?所以才說,未曾見有一衆生。因為菩薩是通達一切諸法實相理體,所以無所著住。這是修堅固行為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八首偈頌,是稱讚第八行(難得行)菩薩所修的法門。
修習無邊福智藏 普作清涼功德池
利益一切諸羣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
修善法行的菩薩,要修習無邊福和智。福慧雙修,功德才能圓滿。如果修福不修慧,所謂「大象掛瓔珞」。如果修慧不修福,所謂「羅漢托空缽」。這是不平衡的修法,所以才有這種的果報。旣修福又修慧,福慧圓滿,卽成兩足尊,所以修習福智藏。
菩薩發願作為一切衆生的清涼功德池,令衆生的身心得到清涼,沒有熱惱的病。令衆生得到法喜充滿的利益。那是第一人所行的菩薩行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法界所有諸品類 普徧虛空無數量
了彼皆依言說住 此師子吼所行道
在法界中,所有一切諸品類(一切衆生),有盡虛空徧法界那樣多的品類。菩薩了知諸品類是依賴言說而住。如果沒有言說,那麼一切衆生也不存在了。這是大師子吼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無數諸三昧
悉至法門幽奧處 此論月者行斯道
菩薩能在一一三昧之中,普入無數諸三昧中。也就是在一三昧中,能普入一切三昧;但一切三昧,還沒有離開一三昧。完全到了佛法究竟最微妙最難思的境界。這是長時間修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勝寂滅法
其心平等不動搖 此無邊智所行道
修道的人,第一要修忍力。忍力修到家,就有定力。有了定力,不會被境界所轉。為什麼有無明火?因為不能忍。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?因為不能忍。為什麼看不破放不下?因為不能忍。如果一切能忍,就把一切困苦艱難打破,沒有一切的麻煩。能勤修忍力,就能到彼岸。修忍力的功夫,才能得到最殊勝的寂滅法,也就是無生法忍。所謂「不見有少法生,不見有少法滅,忍可於心。」這時候,其心平等,而不動搖。這是有無邊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於一世界一坐處 其身不動恆寂然
而於一切普現身 彼無邊身行此道
在一個世界中一棵菩提樹下坐,其身其心皆不動,恒常入寂滅的境界。而能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菩提樹下,普徧示現其身,坐在金剛座,宣說妙法。那是修無邊身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無量無邊諸國土 悉令共入一塵中
普得包容無障礙 彼無邊思行此道
菩薩用神通的力量,能將無量無邊諸佛國土,完全攝入一粒微塵中。世界雖然大,微塵雖然小,可是無量的世界,普徧包容在一粒微塵中,而世界和世界之間,互相沒有障礙,這是神通妙用所現出的境界。那是修無邊思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以上六首偈頌,是稱讚第九行(善法行)菩薩所修行的道路。
了達是處及非處 於諸力處普能入
成就如來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
修眞實行的菩薩,知道佛的十力。明瞭通達是處和非處。成佛道是是處,墮地獄是非處。菩薩對於佛的十種智慧力量,不得明瞭,而且又能普入。成就佛的最上的力量。那是修第一力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邊諸業報
恆以智慧悉了知 此達解者所行道
衆生的業力和果報,雖然在三世中,有無量無邊那樣之多。可是菩薩以智慧來觀察,完全了知。這是能通達瞭解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了達世間時非時 如應調伏諸衆生
悉順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
菩薩有大智慧,能了達世間一切衆生的善根,是成熟或是未成熟?應得成熟者,令其成熟。應得解脫者,令其解脫。知道是時非時,而應時來調伏一切衆生、教化一切衆生。總是來得正是時候,而不失去時機。這是善於明瞭時非時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善守身語及意業 恆令依法而修行
離諸取著降衆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
菩薩善於守護身口意三業清淨,令十惡不生,十善常在。令一切衆生依法修行,依教奉行,離開一切執著、降伏一切衆魔。修道的人,如果沒有自私自利的心,就能降伏天魔,調伏外道。這是有大智慧心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於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眞如平等處
辯才宣說無有窮 此佛行者所行道
菩薩對於一切法中,得到善巧方便的智慧。能入眞如實相的平等處,得到辯才無礙,能宣說佛法,沒有窮盡的時候。這是行佛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陀羅尼門已圓滿 善能安住無礙藏
於諸法界悉通達 此深入者所行道
菩薩對於一切總持的法門,已經都得到圓滿。善能安住在無礙法藏中,對於十方所有法界,都通達無礙。這是深入法界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與等心同智慧
一性一相無有殊 此無礙種所行道
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,都和這位菩薩的心是相同,智慧是相等。旣是一性和一相,沒有兩樣。這是修無礙種智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已決一切愚癡膜 深入廣大智慧海
普施衆生清淨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
因為已經把愚癡膜剔除了,所以能深入廣大的智慧海,普徧施予衆生清淨的智慧眼。這是有智慧眼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已具一切諸導師 平等神通無二行
獲於如來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
菩薩已經具足一切大導師的智慧,得到平等神通,無二的行門,獲得佛的自在神通力。這是善於修菩提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徧游一切諸世間 普雨無邊妙法雨
悉令於義得決了 此法雲者所行道
菩薩為教化十方一切衆生,所以普徧周遊一切世間,普雨無量無邊的妙法雨。令一切衆生對於諸法的義理,都能得到決定的瞭解。這是修法雲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於佛智及解脫 深生淨信永不退
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學者所行道
菩薩對於佛的智慧和解脫的法門,深深生出清淨的信仰,沒有絲毫的懷疑,永遠不生退轉心。因為信的緣故,所以生出智慧的根。這是善學佛法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衆生無有餘
了彼衆生心自性 達無性者所行道
菩薩能在一念之中,了知一切衆生的種種界、種種解、種種根、種種性,而無有遺漏。又了知一切衆生的心和自性,也不離佛性。這是通達無惡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法界一切諸國土 悉能化往無有數
其身最妙絕等倫 此無比行所行道
娑婆世界和十方微塵數世界,合為法界。這法界是徧满十方虛空界。在法界中,有無量無邊諸佛刹土。雖然有這樣多的刹土,可是菩薩能化分無量身,而到諸佛刹土去教化衆生。這位菩薩的身體,具足三十二相,八十種隨形好,沒有其他菩薩可比的,所以說其身最妙絕等倫。這是修無比行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佛刹無邊無有數 無量諸佛在其中
菩薩於彼悉現前 親近供養生尊重
諸佛的刹土,是沒有數量那樣的多,有無量無邊諸佛在其中教化衆生。修眞實行的菩薩,他能到每個刹土去親近諸佛、承事諸佛、供養諸佛,生出尊重恭敬之心。
菩薩能以獨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
令見其身無有數 一一一一皆從三昧起
菩薩能用獨一無二的報身,入於三昧,寂然不動。可是又能多身從三昧出,令一切衆生見到無量身。每個身都是從定中化現出來,所謂「千百億化身」。
菩薩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戲論
其心清淨常悅樂 能令衆生悉歡喜
菩薩是無所住,無所不住。沒有一處是菩薩所住之處,也沒有一處不是菩薩所住之處,這種境界是最深妙的。菩薩所行的法和所做的事,都是最深妙最眞實,絕對不做虛偽的事,也不說戲論的話。菩薩的心是清淨的,沒有妄想,更無雜念,也沒有一切的執著和煩惱,所以常常是快樂。不但自己喜悅,亦令衆生常歡喜,所謂「皆大歡喜」。菩薩是歡喜,所以衆生見他也生歡喜。好像一面大圓鏡,灼然明亮無染。鏡子在你面前現出,你若是歡喜,鏡中人也歡喜。你若是憂愁,鏡中人也憂愁。這個道理很淺顯,人人皆知。再擧例子來說明,你恭敬他人,他人就恭敬你。你對人不好,人對你也不好。你布施於人,人也布施於你。這是對待法,和明鏡是一樣的道理。我們慈悲對待衆生,衆生也慈悲對待我們,這是相對法。
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
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
一切衆生的諸根,各不相同。教化的方法也不同。有智慧的人,能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。他能明瞭一切衆生的根性,是無所依靠,業性也是空的。這是能調伏難調剛強衆生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
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
菩薩能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,來分別教化一切衆生,想用什麼方法來教化,什麼方法就現前,皆得到自在。在十方世界中,所有的衆生,他們的根性皆不相同,菩薩能在十方世界衆生中,大做佛事。
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衆生廣說法
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虛空所行道
衆生的六根,都很微妙。我們修道,就是緊守督策六根,不被六塵境界所轉,而能轉境界,這就有定力。修行的功夫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菩薩能為一切衆生,廣說不可思議的妙法。無論那個衆生,聞到這種妙法之後,便生欣慶心。這是等於虛空無所著的菩薩,他所修行的法門。
智眼清淨無與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
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
菩薩具足清淨的智慧眼,沒有人能和他相等的。對一切諸法,完全瞭解而明見。像這樣的菩薩,用智慧善巧來分別,教化一切衆生,令他們反迷歸覺,離苦得樂。這是無可比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修道人,首先要修沒有欲念的法門。沒有欲念的人,其思想是清淨的,其行為也是清淨的,什麼也不貪求。旣不貪名,也不貪利,一切無所貪,那就清淨。這種境界,是無人可以比擬的。這菩薩對於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,法法皆明,門門皆通。若有欲念的人,什麼也不清淨,終日被五欲所支配,到處起惑造業,死後還要墮三惡道。
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
令諸衆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
修福要修廣大福。怎樣修呢?要供養三寳、恭敬三寳、護持三寳。修六度萬行,才能得到究竟的福。然後再作清淨福田僧,給衆生作為福田。衆生供養三寳,是給自己廣種福因。這是無可比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在印度有兩種外道:一為修持牛戒、一為修持狗戒。他們非常認眞的修行。為什麼?因為外道都有點天眼的神通,但是不徹底。他們看見牛狗死後,可以升天。但不知牛狗為何升天?這中間的因果,他們一概不知。於是盲目地修行,學牛狗的生活,認為是升天的捷徑。有一天,修持牛戒和狗戒的行者,來到佛所,請教於佛,持牛狗戒的後果如何?佛說:「你們持牛狗戒,如果修到最圓滿時,來生可做牛狗。」這兩個外道聞之,痛哭流涕地說:「請佛慈悲,為我們說其因緣。」佛說:「牛在往昔不孝順父母,所以今生為牛。可是牠在往昔時,曾修福修慧,有廣大的功德。 今生將不孝父母的罪業消盡,所以死後升天。狗也是這樣的情形。」這兩個外道,蒙佛的開示,豁然大悟,乃皈依佛,修行正法,後證得羅漢果位。
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
度脫衆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衆生想
菩薩普徧勸說一切衆生,修行成道的法,不修無益的法,令一切衆生都住在方便地。所度脫的衆生,雖然有無數無量之多,但是心中不執著,未曾在暫時間生出度衆生的自滿思想。
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
普示衆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
菩薩常常勇猛精進,恒修六度萬行。雖然教化衆生,但是只要有一切機緣,普徧觀察,先用方便法來調伏衆生的剛強思想,令其不起諍論。他普徧指示衆生到達安隱的地方,也就是清淨寂滅處。怎樣才能去呢?先破無明,後顯法性。卽是除去一切欲念、斷絕一切執著。這是行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
於諸四衆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
菩薩成就最無上第一的智慧,乃具足無量無邊的一切種智。在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四衆之中,不被大衆的威德所畏。菩薩已有四無所畏的成就。這是方便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徧入得自在
亦入一切衆會中 度脫羣生無有數
一切世界和一切諸法,菩薩能完全徧入,而得自在。也到一切衆海會中,所度脫的衆生,無可數的。
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羣生
為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
菩薩在十方一切國土中,擊大法鼓,演說妙法,令聾子的衆生,能聽到音聲。令啞吧的衆生,能夠說話。令瞎眼的衆生,能看見東西。這大法鼓的音聲,能震醒睡覺的衆生,令他們統統覺悟。菩薩以法施人,所謂:「諸布施中,以法施最」為人說法,最有功德。為法施主(講經說法)是最無上,無人可比擬的。這是功德不滅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刹
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
菩薩雖然身結跏趺端然而坐,可是在十方無量刹中,都充滿菩薩端坐的身,其身覺不迫隘,也就是互相不擁擠。這是法身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
而其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
菩薩善解一切義,在一義一文中,能演說無量無邊的妙法門。找它的邊際是不可得。換言之,在無量無邊之中,還有無量無邊,是重重無盡,無盡重重。這是無邊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
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
菩薩對於佛的解脫法門,善於修學。所以得到諸佛的智慧,沒有障礙。成就無畏的大威德,為世間的大英雄。這是善巧方便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刹海
智海法海悉了知 衆生見者咸欣慶
菩薩能了解知道十方世界海,是怎樣成、住、壞、空,也了知一切佛刹海,是怎樣成、住、壞、空,也了知智慧海是怎樣成就,也了知法海是怎樣深入。所有的衆生,見到這位菩薩,皆大歡喜,而生欣慶之心。
或現入胎及初生 或現道場成正覺
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
菩薩的神通妙用,是變化無窮。他現出種種境界來為衆生說法。其實衆生們自己也在說法。善人說善法,惡人說惡法。世間的萬物都在說法。若對一切境界都明白了,也就覺悟一切法。若是不明白,就迷於一切法。菩薩或示現入母胎的相。菩薩住胎,如同住在花園樹林中一樣清淨。二乘人住胎,如同住在舍宅中一樣的舒服。凡夫住胎,如同住在暗室一樣的黑暗。菩薩乘願再來,入胎、住胎、出胎來做人,教化衆生。或示現坐在菩提樹下成正覺。這種境界,令世間衆生都能見到。這是神通變化無窮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釋迦牟尼佛,在雪山修道。靜坐六年,一日只食一麻一麥,骨瘦如柴,修人所不能修的苦行。在六年之中,仍未開悟。雖然未能開悟,但是發展到開悟的邊緣,一步一步走向開悟的路,向前邁進,有種種的成就。以後,走到摩竭提國菩提樹下,乃發誓願:「我如不成道,永不起於坐。」於是坐四十九天,在三十歲那年十二月初八的黎明前,目睹明星而悟道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佛乃三嘆奇哉!「一切衆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」
我們衆生為什麼能有如來智慧德相?因為我們本來具足佛性,皆堪作佛。我們衆生,都是佛的分靈,而化現出來。佛為什麼要化現衆生?因為要有工作。如果沒有衆生可度,那麼佛豈不是失業了麼?因為這種關係,所以佛要度化衆生。可是衆生度不盡的。度盡這個衆生,那個衆生又化現出來。度盡那個衆生,那個衆生又化現出來。化化不已,度度無窮。度衆生、化衆生,永遠都是有衆生。
我們衆生的本性,具足佛性。為什麼能具足佛性?因為從佛化現出來,所以才說:「一切衆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」可是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如來的智慧和德相?因為有妄想和執著,因為有無明和貪欲,所以如來的智慧和德相現不出來。可是也沒有丟掉,仍然在自性中保存著。何時貪瞋癡清淨,何時大光明藏便現前,也就是成佛。
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
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
菩薩在無量不可說那樣多的國土中,示現入胎、住胎、出生、出家、降魔、證道、轉法輪、入湼槃八相成道種種的境界。菩薩不會忘記在往昔所發的願,是要教化衆生、度脫衆生。衆生沒有度盡,他不會自己先到常寂光淨土中。這是大英雄大議論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堅固微密一妙身 與佛平等無差別
隨諸衆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
菩薩的身,是金剛堅固不壞身,是微密一妙色身。這種身和佛是平等,沒有分別。佛是無相,菩薩也是無相。旣然無相,為何又現出有相?因為由衆生的業感而示現,由衆生的因緣而示現。佛本來寂滅、無形無相。衆生如和佛有因緣,那麼,佛現出莊嚴相好身,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。隨著衆生的因緣,所見佛身,各有不同。這是一實身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
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
法界是平等,沒有分別。具足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義理。菩薩愉悅觀察一相(實相)的理體,而心不移動,常住在實相中。這是修三世諸佛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於諸衆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
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
菩薩對於一切衆生和一切佛法,能建立佛法,加持衆生,都到了究竟之處。所有持力,與佛力是相等。這是修最上受持佛法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
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
菩薩可以在虛空走路,隨心所欲。無論去什麼地方,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。為什麼能這樣?因為菩薩有神足通,所以無障礙,他和佛是一樣的情形,來去自如。菩薩的天眼通也是無礙,能看見天上一切的境界,清清楚楚,最為清淨。菩薩的天耳通也是無礙,善能聽見天上一切的音聲。菩薩不但耳根能聽音聲,其他五根也能聽音聲,這是六根互用的表現。這是無礙意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
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
菩薩把所有的神通,都修行成功而具足。隨著智慧來修神通,完全有所成就。善知一切衆生心,沒有比他再清楚了。這是賢而有智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
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
菩薩的心,常在正定中,無論遇到任何境界來臨,其心不搖動。所謂「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」菩薩的智慧,是廣大無邊際。對於所有的境界,皆能明瞭通達,而無障礙。這是一切能見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衆生
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
菩薩已經到達一切功德的彼岸,能隨著次第來度脫衆生。菩薩度衆生的心,不論到什麼時候,也不會感覺厭足。換言之,衆生不度盡,他絕對不休息。好像地藏王菩薩所發的願:「衆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。」這是常精進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
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
三世諸佛所有一切法,菩薩能在一念之中,能知見一切佛法。怎能知見?因為從於佛的種性中生出來的緣故。那是諸佛眞弟子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隨順言辭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
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
菩薩是隨順衆生心,而不違背衆生意。菩薩用四攝法來教化衆生,所謂「欲令入佛智,先以欲鉤牽。」所以菩薩常用愛語,令衆生心生歡喜,然後再為他說法,這樣便收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菩薩明白善巧方便法門的妙用,能令衆生反迷歸覺,捨邪歸正,返本還原。隨順言辭已成就了,把乖違的談論都摧伏了。凡是說些不順理的言辭,就是違背眞理,也就是乖違言論。
有人說:「你要修行,才能成佛。」這個人便反問:「成佛有什麼用?成佛和做鬼是一樣,為何要成佛?」這就是乖違言論。也就是抬槓子(無理言理,強詞奪理)。恒不講理的人,歡喜抬槓子,你說是,他說非;你說白,他說黑。總之,顚倒事實,和你諍論一番。菩薩善於摧伏無理取鬧(外道論師)的辯論。菩薩令正知正見的衆生,趣向佛的菩提大道。這是修無邊智慧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一光照觸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徧
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暗者所行道
菩薩的一光,能照觸無限的邊涯,而充滿十方諸佛國土。普徧令世間的衆生,皆得大光明,破除愚癡的黑暗,生出般若的智慧。這是能破黑暗的菩薩,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。
隨其應見應供養 為現如來清淨身
教化衆生百千億 莊嚴佛刹亦如是
菩薩隨其應見,而應供養諸佛。為求將來現佛的清淨身,為將來教化百千億的衆生。為將來莊嚴諸佛刹土,也像教化衆生那樣多,也有百千億的佛刹。
以上四十三首偈頌,是稱讚第十行(眞實行)菩薩所修行的法門。
為令衆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
此行廣大無邊際 云何而有能知者
菩薩能使令一切衆生出世間,皆成為佛。菩薩修六度萬行一切的妙行。菩薩修這種妙行是廣大沒有邊際的。誰能曉得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有邊際呢?
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與法界虛空等
悉共稱揚彼功德 百千萬劫無能盡
假使菩薩分不可說那樣多的身,而和法界虛空界相等。有不可說的諸佛,有不可說的衆生,都來共同稱揚菩薩的功德。經過百千萬劫那樣長的時間,也稱讚不盡。由此可知,菩薩的功德,是不可說不可說那樣之多。
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
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
修行十行的菩薩,他所有的功德,是無量無邊。所修六度萬行,皆具足圓滿。假設有無量無邊諸佛,在無量無邊劫中,也說不盡菩薩的功德。
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
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
菩薩的功德,諸佛也說不盡,何況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,更沒有辦法能說完。就是一切聲聞和一切緣覺,在無量無邊大劫中,稱揚讚歎菩薩的功德,也不能到究竟處,也是讚歎不盡。
以上四首偈頌,是結歎深廣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第二十一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
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
華嚴經每一種法門,都講十種。因為十是代表無盡數。所謂「重重無盡,無盡重重。」這種道理,盡未來劫,也說不完的。因為這種原因,所以這一品叫十無盡藏品,把沒有窮盡的法,都包括在這一品裡。
菩薩滿足如是願時,卽得十種無盡藏:①普見諸佛無盡藏。②總持不忘無盡藏。③決了諸法。④大悲救護。⑤種種三昧。⑥滿衆生心,廣大福德。⑦演一切法,甚深智慧。⑧報得神通。⑨住無量劫。⑩人無邊世界無盡藏。
菩薩的願,就是①衆生無邊誓願度。②煩惱無盡誓願斷。③法門無量誓願學。④佛道無上誓願成。這是菩薩的四宏誓願。凡是菩薩,都先發這四種誓願,修行圓滿時,再發特別的大願,好像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等等。
爾時,功德林菩薩,復告諸菩薩言。佛子。菩薩摩訶薩,有十種藏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,已說當說今說。
在開始講十無盡藏品的時候,這位功德林大菩薩,他悲心切切,乃對華嚴法會中的所有菩薩說道:「各位佛的弟子!菩薩中的大菩薩,所應該修行的有十種無盡法藏。這十種法藏,是過去諸佛已經說過的法,是未來諸佛應當說的法,是現在諸佛正在說這種法,來教化一切衆生,令一切衆生反迷歸覺,早成佛道。」
何等為十?所謂信藏,戒藏,慚藏,愧藏,聞藏,施藏,慧藏,念藏,持藏,辯藏。是為十。
什麼叫做十藏?藏就是無盡的意思。又是出生蘊藏的意思。所說的有①信藏:信的法藏。②戒藏:戒的法藏。③慚藏:慚的法藏。④愧藏:愧的法藏。⑤聞藏:聞的法藏。⑥施藏:施的法藏。⑦慧藏:慧的法藏。⑧念藏:念的法藏。⑨持藏:持的法藏。⑩辯藏:辯的法藏。現在擧出這十種藏的名詞,在後邊有所解釋。
這十法藏的法門,是三世諸佛的母親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都是從十無盡藏法門中產生。所以這一品非常重要,希望各位要注意來聽講,少打點妄想,多得點智慧。
信以能除不信濁為業。戒以遮防破戒蔽為業。慚以對治無慚,止息惡行為業;愧以對治無愧,止息惡行為業;聞以能破無知為業;施以止慳為業;慧以破癡為業;念以治忘專注為業;持以治失守護為業;辯以治?謇樂說為業。這是疏鈔對十種藏的解釋。
第一、信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信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信法藏?
現在功德林菩薩說出信藏的道理,各位應聚精會神的聽,不可錯過機會。
此菩薩信一切法空。信一切法無相。信一切法無願。信一切法無作。信一切法無分別。信一切法無所依。信一切法不可量。信一切法無有上。信一切法難超越。信一切法無生。
修信藏這位菩薩,他相信這十種法:①相信一切法,都是空的,都是寂滅的。所謂「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。」②相信一切法,都是無形無相。所謂「諸法寂滅相,不可以言宣。」因為是寂滅的,所以沒有形相。法的本體,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③相信一切法無願,沒有願求和希望。修法不要有企圖和貪心,想得到什麼好處,那是妄想。要空無相願,也無相也無願,那才是修法的眞精神。④相信一切法,沒有一個作者,也沒有一個受者。⑤相信一切法,沒有分別。法的本身是平等的,不會說我的法高,你的法低。或者我的法是善,你的法是惡,它自己沒有這種的分別。所謂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」⑥相信一切法,沒有一個所依而生出來。⑦相信一切法,是不可量的。雖然空無相願,無作無分別,又無所依,可是還有無量無數那樣多。⑧相信一切法,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法雖然不可量,但是沒有比這個法再高上了。⑨相信一切法,沒有能超越過它的。⑩相信一切法,是無所生。
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,生淨信已。聞諸佛法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一切佛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衆生界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法界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虛空界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涅槃界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過去世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未來世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現在世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,心不怯弱。
菩薩相信前邊所說的十法,隨順一切法,生出清淨信心之後,而不著相。聽到下邊十種不可思議的境界,而心不怯弱。因為菩薩有定力,能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,所以不生恐怖心。
①菩薩聽到諸佛法是不可以心思,不可以言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②菩薩聽到一切佛是妙不可言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③菩薩聽到衆生界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④菩薩聽到法界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⑤菩薩聽到虛空界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⑥菩薩聽到湼槃界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⑦菩薩聽到過去世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⑧菩薩聽到未來世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⑨菩薩聽到現在世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⑩菩薩聽到入一切劫是不可思議,心不恐懼,不生退轉心。
何以故?此菩薩於諸佛所,一向堅信。知佛智慧無邊無盡。
菩薩聽到這十種不可思議境界之後,而心不怯弱,使菩提心更加增長,更為勇猛,這是什麼原因?以下是功德林菩薩自問自答。因為修信藏這位菩薩,他往昔在諸佛道場中,一向堅信菩提道,對佛法深信不疑。他知道諸佛的智慧,是無邊際無窮盡。盡未來劫,說不能窮盡的。
十方無量諸世界中,一一各有無量諸佛,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已得,今得,當得。已出世,今出世,當出世。已入涅槃,今入涅槃,當入涅槃。
不但在娑婆世界中,有無量諸佛出興於世。乃至於十方世界所有的世界,在每個世界中,都有無量諸佛出興於世。換言之,十方世界有多少衆生,就有多少佛。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每個衆生皆是當來的佛。過去的佛,是已成的佛。現在的佛,是今成的佛。未來的佛,是一切衆生當來所成的佛。
無量諸佛對於無上正等正覺,都圓滿成就。所以說已得、今得、當得。得是證得,已經證得佛果,現今證得佛果,當來證得佛果。已經諸佛出世,現今諸佛出世,當來諸佛出世。過去諸佛已經入湼槃,現在諸佛今也入湼槃,未來諸佛當入湼槃。
湼槃就是不生不滅。到了湼槃境界,就可得到常、樂、我、淨四種德。淺言之,煩惱滅了,就是湼槃。所謂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我們不要斷煩惱,而是要變煩惱。為什麼?因為在佛經上說:「煩惱卽菩提」。若是把煩惱斷了,那麼,菩提也沒有了。那怎麼辦呢?要變!把煩惱變成菩提。可是不容易改變呀!不容易改變也要改變,修道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。煩惱是什麼?就是瞋恨,就是脾氣,就是無明火,所謂「無明火能燒盡功德林」。若沒有脾氣,就沒有煩惱。沒有煩惱,就能到彼岸。
我曾作一首偈頌:「我於往昔時,瞋火比天高,燒盡功德林,故今受苦報。」這是我自己給自己下的註解。我雖然住在富裕的美國,但是我一天吃一餐,為什麼?因為我的瞋火比天還高,所以燒掉福報,要接受苦報。由此可證,煩惱不但對人家不好,就是對自己也沒有好處。所以說煩惱無盡誓願斷。
彼諸佛智慧。不增不減。不生不滅。不進不退。不近不遠。無知無捨。
菩薩修行,抱定「堅誠恒」三個字為宗旨。有堅固的信心,有虔誠的信心,有恒常的信心,深信不疑。對於諸佛的智慧,也不增、也為減,也不生、也不滅,也不進、也不退,也不近、也不遠,也無知、也無捨。
菩薩是修而無修,證而無證,行所無事。修六度萬行,只是他應行的責任,應盡的義務,別無企圖。菩薩雖然明白一切法,照了一切法,可是沒有知的執著,把一切都放下了。
此菩薩入佛智慧,成就無邊無盡信。得此信已,心不退轉。心不雜亂。不可破壞。無所染著。常有根本。隨順聖人。住如來家。
修信藏這位菩薩,他為什麼能這樣?因為入諸佛的智慧之中,所以對一切皆無執著。成就無邊際無窮盡的信心。菩薩得到堅固信心之後,心不退轉,也不雜亂。不可破壞,也無染著。常有根本智慧,隨順聖入,常住佛家(佛家就是道場)。菩薩常在佛法裏薰習。
護持一切諸佛種性,增長一切菩薩信解。隨順一切如來善根。出生一切諸佛方便。
住在佛家,要護持一切諸佛的種性,令佛種不斷,所謂「續佛慧命」。講經說教,弘揚佛法,令人人早成覺道。增長一切菩薩的信解,隨順諸佛的善根去修行,自然就會成佛。成佛之後,便生出一切諸佛的方便法門,來教化衆生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藏。
前邊所說種種的道理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的第一種信藏的法門。
菩薩住此信藏,則能聞持一切佛法,為衆生說,皆令開悟。
菩薩常修行堅固的信藏。為什麼?因為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法。」有信心才能修行,修行才能開悟,開悟才有大智慧。菩薩住在這信藏中,就能聞一切佛法,而持一切佛法,所謂「依法修持」。聞持一切佛法之後,應為一切衆生演說這種妙法,使令一切衆生聞法開悟,依法修行,便證佛果。
第二、戒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戒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的戒藏?
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,不受戒,不住戒,無悔恨戒,無違諍戒,不損惱戒,無雜穢戒,無貪求戒,無過失戒,無毁犯戒。
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能成就這十種戒。是那十種戒?①普饒益戒、②不受戒、③不住戒、④無悔恨戒、⑤無遠諍戒、⑥不損惱戒、⑦無雜穢戒、⑧無貪求戒、⑨無過失戒、⑩無毁犯戒。這在下邊有詳細的解釋,在此不贅言。
云何為普饒益戒?此菩薩。受持淨戒。本為利益一切衆生。
戒有三聚戒:①律儀戒:一切威儀的戒。②善法戒:修行一切善法的戒。③饒益衆生戒:饒益一切衆生的戒。什麼是普徧饒益衆生的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受持清淨戒,為利益一切衆生的緣故。什麼是清淨戒?就是嚴守五戒:一不殺生、二不偸盜、三不邪淫、四不妄語、五不飲酒。這是根本大戒。因為殺盜淫妄酒這五種事,能直接或間接損害衆生的安全和利益。因為這種關係,佛子要受持普饒益衆生的戒。
云何為不受戒?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。但性自精進。奉持三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。
什麼是不受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不接受外道所修行的一切邪戒。因為外道的戒,皆不是究竟的戒,故不受持此戒。但性自勇猛精進,奉持三世諸佛的金剛光明平等清淨寳戒。
印度有很多外道,修持不清淨的戒,有的持牛戒,有的持狗戒,有的持鹿戒,有的持鳥戒等等,學這些畜生的生活,認為可以生天,但不知因果。這都是邪戒,故不可以受持。
云何為不住戒?此菩薩受持戒時,心不住欲界,不住色界,不住無色界。何以故?不求生彼,而持戒故。
什麼是不住戒?修戒藏的菩薩,在受持戒的時候,心中沒有欲念、沒有色相、沒有無色相這種的執著。三界就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在欲界的衆生,有情欲、身形、心識。在色界的衆生,雖然沒有情欲(一律是男人),可是有身形、有心識。在無色界的衆生,只有心識而已。換言之,欲界有淫欲的思想,色界有美色的念頭,無色界有分別的執著。所以還在生死的輪廻裡,而不能出離三界。
菩薩不願意生天,不願意受福報。因為天福享盡時,仍然要降在人間,來享受剩餘的福報。凡是榮華富貴的人,多數是天人降生的。凡是貧賤寒苦的人,多數是從地獄來的。雖然不能一概而論,但是差不多逃不出因果的範圍。菩薩因為不求生天的緣故,所以受持不住戒。
云何為無悔恨戒?此菩薩恆得安住無悔恨心,何以故?不作重罪,不行諂詐,不破淨戒故。
什麼是無悔恨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常常得到安住,沒有悔恨的心。為什麼?因為他不犯二過,不做二罪。不行諂媚,不會欺詐。但受持清淨的戒律,絕對不破淨戒。
云何為無違諍戒?此菩薩不非先制,不更造立。心常隨順,向涅槃戒。具足受持,無所毁犯。不以持戒,惱他衆生,令其生苦。但願一切心常歡喜,而持於戒。
什麼是無違諍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不違背不諍論三世諸佛所立的戒律。他自己不會另外再去建立一套制度。心中常常隨順向湼槃道路履行的戒來受持。具足的受持,而不毁犯。他不會因為自己持戒,而來惱害其他衆生。不會干涉衆生、不會擾亂衆生、不會令衆生有苦惱,但願一切衆生心生歡喜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受持無違無諍的淨戒。
云何為不惱害戒?此菩薩不因於戒,學諸咒術,造作方藥,惱害衆生。但為救護一切衆生,而持於戒。
什麼是不惱害戒?修戒藏的菩薩,不會因為持戒,而學外道的邪法,天魔的咒術,或者製造迷魂藥等,來煩惱衆生、來傷害衆生。菩薩為救護一切衆生離苦得樂,所以受持不惱害衆生的淨戒。
云何為不雜戒?此菩薩不著邊見,不持雜戒。但觀緣起,持出離戒。
什麼是不雜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不著邊見,就是不執常,不執斷的二邊之邪見。不持雜戒,就是不持旁門左道的邪戒。但觀十二因緣生滅的道理,而受持出離三界的淨戒。
云何為無貪求戒?此菩薩不現異相,彰己有德。但為滿足出離法故,而持於戒。
什麼是無貪求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不現特別的樣子,來彰明自己有道德,或貪圖供養。修道人不要用五邪命的方法,來維持生活:①詐現異相②請人供養③占相吉凶④高聲現威⑤自說功德。這五種行為,都是破戒的表現。菩薩沒有這些不正當的貪求,但為滿足出離世間法的緣故,而受持無有貪求的淨戒。
云何為無過失戒?此菩薩不自貢高,言我持戒。見破戒人,亦不輕毁,令他愧恥。但一其心,而持於戒。
什麼是無過失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沒有驕傲的心,不貢高、不我慢。不揚已德,說我是持淨戒的人。若見到破戒的人,不誹謗、不諷刺、不說其過、不言其罪。但以身作則,令對方生愧恥之心。唯獨一心來受持這個戒律。
云何為無毁犯戒?此菩薩永斷殺,盜,邪淫,妄語,兩舌,惡口,及無義語,貪,瞋,邪見。具足受持十種善業。菩薩持此無犯戒時,作是念言。一切衆生,毁犯淨戒,皆由顚倒。唯佛世尊,能知衆生。以何因緣,而生顚倒。毁犯淨戒。我當成就無上菩提,廣為衆生說眞實法,令離顚倒。
什麼是無毁犯戒?修戒藏這位菩薩,他永遠斷盡十惡的行為。奉行十善的法,也就是三業清淨。身業有三善法:①不殺生,反而放生。②不偸盜,反而布施。③不邪淫,因為菩薩還是在家人。如果是出家人,則絕對禁淫。口業有四善法:①不妄語,說眞實話。②不兩舌,對張三不說李四的是非,對李四不說張三的是非。③不惡口,絕對不罵人、不批評人。④無義語就是綺語,不談男女之私情,不寫男女之情愛。意業有三善法:①不貪,知足而樂。②不瞋,和睦相處。③邪見就是愚癡,若不癡,智慧現前。菩薩具足受持這十種善業。
菩薩受持無毁犯戒的時候,他作這樣的觀想:「一切衆生為什麼要毁犯清淨戒?因為衆生有邪知邪見的緣故,所以儘做顚倒事。唯有佛才知衆生以何因緣而生顚倒,而毀犯清淨的戒律。我應當成就無上菩提,廣為一切衆生演說眞實的法,令一切衆生離開顚倒。」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。
在前邊所說的道理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第二種戒藏的法門。
第三、慚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慚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的慚藏?
此菩薩憶念過去所作諸惡,而生於慚。
修慚藏這位菩薩,他囘憶思念在過去生生世世之中,所做種種的惡事,而生出慚愧的心。慚就是慚其前愆。對於以前所作的罪惡,生出慚愧,改過自新。在湼槃經上說:「慚者羞天,愧者羞人。慚者自不作惡,愧者不教他作。」又有一種說法:「慚者內自羞恥,愧者發露向人。」這是慚愧的註解。
謂彼菩薩,心自念言。我無始世來,與諸衆生,皆悉互作,父母,兄弟,姊妹,男女。具貪瞋癡,憍慢諂誑,及餘一切諸煩惱故。更相惱害,遞相陵奪。姦淫傷殺,無惡不造。
修慚藏的菩薩,他在心中作這樣的觀想:「我在往昔無始世以來,和一切衆生,互做六親眷屬。今生我做父母,來生又做兒女,互相交換。今生為兄弟,前生為姊妹,乃至男女(夫妻),輪流遞轉,好像演戲一般。在這一生中,扮演這個角色;等一會兒,又扮演另外一個角色。具足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。又有驕傲自慢心,又有諂媚誑語心。以及有一切煩惱的緣故,互相惱害。你給我苦惱,我給你苦惱。你傷害我,我傷害你。你障礙我,我障礙你。你找我麻煩,我找你麻煩。遞相淩辱,互相報復。做姦淫的事,做傷殺的事,無所不為,無惡不造。因而生生世世成為罪大惡極的罪人。」
一切衆生,悉亦如是。以諸煩惱,備造衆惡。是故各各不相恭敬,不相尊重,不相承順,不相謙下,不相啟導,不相護惜,更相殺害,互為怨讎。
菩薩又想:不但我是這樣的情形,所有一切衆生,都是這樣的情形。因為無明而顚倒,所以造出種種惡業。因為這種緣故,而人人互不恭敬、不相尊重、不相承順、不相謙下、不相啟導、不相護惜。沒有慈悲心,沒有憐愍心,只有自私自利心,只有貪名貪利心,互相勾心鬪角,你爭我奪,造成互相殘殺,互相怨讎的慘局。這情形實在令人不寒而慄,有談虎色變之勢。這時人面獸心,麻木不仁,沒有絲毫良知和感情存在,可不痛哉!
自惟我身。及諸衆生。去來現在。行無慚法。三世諸佛。無不知見。今若不斷此無慚行。三世諸佛。亦當見我。我當云何猶行不止。甚為不可。
菩薩說:我想一想我自己的身體,及一切衆生。在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三世之中,常行無慚的法。也就是不知慚愧,專造罪過的惡業。我和衆生無慚無愧的行為,三世諸佛,皆知道而看得非常清楚。如果現在把無慚無愧的行為斷了,三世諸佛,也會知道和看見了。我應當怎樣辦呢?還是行無慚無愧法而不停止嗎?這是絕不可能的!我必須斷除無慚的行為修有慚法。
是故我應專心斷除,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廣為衆生說眞實法。
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我應該專一其心,來斷除無慚的行為。我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,廣為衆生演說眞實的佛法,令衆生聞法開悟,依法奉行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慚藏。
在前邊所說的道理,是菩薩中學菩薩行的大菩薩所應修第三種慚藏的法門。
第四、愧藏
佛子,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愧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愧藏?
此菩薩自愧昔來於五欲中,種種貪求,無有厭足。因此增長貪恚癡等一切煩惱。我今不應復行是事。
修愧藏這位菩薩,自己生愧悔之心。就是覺得自己所行所作,對不起人,內心有愧,誓願今後不再犯之,在瑜伽論上說:「內生羞恥為慚,外生羞恥為愧。」正人君子,一生所做之事,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地,光明磊落。
這位菩薩,自愧在往昔無量世以來,在五欲之中,有種種的貪求。貪著好的色塵、聲塵、香塵、味塵、觸塵。這五塵的境界,能令人顚倒而迷惑。或者貪戀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這五欲乃地獄的五條根,修道人,要謹之愼之,不可被五欲境界所轉,而要用金剛意志,堅固定力來轉境界。也就是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,若能無動於衷,就能轉境界。
這位菩薩自愧對五欲有種種貪求,沒有厭煩或知足的時候。因為貪而無厭,所以增長貪瞋癡慢疑一切的煩惱。這位菩薩說:「我現在不應該再貪五欲之樂,應趕快修清淨法門。」所謂「亡羊補牢」,猶未為晚。
又作是念。衆生無智,起諸煩惱,具行惡法。不相恭敬,不相尊重。乃至展轉,互為怨讎。如是等惡,無不備造。造已歡喜,追求稱歎。盲無慧眼,無所知見。
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:所有一切衆生,因為沒有智慧,而生起一切煩惱,竟做一切惡法,所以各各不相恭敬、不相尊重。乃至輾轉互為怨讎。像這樣的惡事,完全造做,做完之後,而生歡喜,追求惡事,而自稱歎,認為滿意了。好像盲人,沒有智慧眼,無知無見。自己做錯事,還認為是對的。
於母人腹中,入胎受生,成垢穢身。畢竟至於髮白面皺。有智慧者觀此,但是從淫欲生不淨之法。三世諸佛,皆悉知見。若我於今,猶行是事。則為欺誑三世諸佛。是故我當修行於愧,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廣為衆生說眞實法。
人在母親的腹中,入胎受生,由父精母血構成汚垢的穢身。出生之後,由小而少,由少而壯,由壯而老,頭髮也白了,面上也有皺紋了,老態龍鍾,行動不靈活。有智慧的人,觀察這種變化,身體是從淫欲所生,是不清淨的法。三世諸佛,悉知悉見。假設我現在不改,還像以前那樣貪著五欲,增長三毒,那就是欺誑三世諸佛。因為這個緣故,應當修行愧藏的法,連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,廣為一切衆生演說眞實的佛法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愧藏。
在前邊所說的道理,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第四種愧藏的法門。
第五、聞藏
佛子,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聞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的聞藏?
此菩薩知是事有故是事有。是事無故是事無。是事起故是事起。是事滅故是事滅。是世間法。是出世間法,是有為法。是無為法。是有記法。是無記法。
修聞藏這位菩薩,他知道這十種法,是從多聞得來的。所謂「博學多聞」,才有智慧,若是「孤陋寡聞」,就是愚癡。是那十種法呢?所說①因為事情是有,所以這事是有。②因為事情是無,所以這事是無。③因為這事是緣起,所以這事是起。④因為這事是寂滅,所以這事是滅。⑤這種法是世間法。⑥那種法是出世間法。⑦或是有為法。⑧或是無為法。⑨或是有記數的法。⑩或是無記數的法。在下邊有詳細的解釋。
何等為是事有故是事有?謂無明有故行有。何等為是事無故是事無。謂識無故名色無。何等為是事起故是事起。謂愛起故苦起。何等為是事滅故是事滅。謂有滅故生滅。
什麼為是事有故是事有?因為人人都有無明。有無明,就有行。這一段經文,是講十二因緣的道理。什麼是無明?就是無所明瞭,淺言之,就是不明白。不明白就顚倒。所謂「起惑,造業,受報」,都是從無明而起。因為不明白,而有顚倒的行為。有了顚倒的行為,一切的一切,都現出來了。
什麼為是事無故是事無?這是沒有識,就沒有名色。因為一念無明起,就有性行為。有了性行為之後,就有識(胎兒)。有識就有名色,名是胎兒的神經系統,色是胎兒的肉體。若是沒有識,那就沒有名色。
什麼為是事起故是事起?就是說愛的因緣生起之後,就有了苦。有愛覺得很快樂,其實快樂是苦的根本。所謂「斷欲去愛」,這才是修道的基本法。
什麼為是事滅故是事滅?就是說把有滅了,就沒有生。把生滅了,就沒有老死,這樣就根本解決了生死的問題,不再受輪廻之苦,而得到湼槃之樂。
十二因緣分為兩門:一為流轉門、二為還滅門。流轉門是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。這是三世因果,惑苦業的因緣,周而復始,輪廻無間。還滅門是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識滅則名色滅,名色滅則六入滅,六入滅則觸滅,觸滅則受滅,受滅則愛滅,愛滅則取滅,取滅則有滅,有滅則生滅,生滅則老死滅。由此可知,無明滅,就沒有生死。所以只要斷無明,就沒有一切的麻煩。
何等為世間法?所謂色受想行識。
什麼是世間法?就是有漏法,一般所說的五蘊,就是色、受、 想、行、識五種色心法。色是變礙義:眼睛所見,耳朵所聞,鼻子所嗅,舌頭所嚐,身體所觸,都是色法。受是領納義:心中所接受的境界,便生起感受作用。想是取像義:五根接受五塵之後,便生出思想。行是遷流義:有了思想之後,便有行為的表現。識是了別義:有了行為之後,便有分別好惡之心。總而言之,色蘊由因緣而有,為色法。受想行識四蘊由妄念所生出來的,為心法。這都是世間法。
何等為出世間法?所謂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。
什麼是出世間法?就是無漏法,是一般所說的五分法身。也就是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。以這五種功德而成就佛身。由戒能生定,由定能生慧,由慧能斷惑,惑盡便得解脫。解脫能破一切障,返照觀心,就是解脫知見。
淺釋之,戒:能斷諸惡,能修衆善。定:深信大乘法,心永不退轉。慧:心無障礙,照明自性;觀察身心,而不執著。解脫:解惑業之結縛,脫三界之苦果。解脫知見:就是後得智。由解脫等到解脫知見。這是出世間法。
何等為有為法?所謂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、衆生界。
什麼是有為法?就是有所作為的法,是依因緣所作為之法。這是差別的事相。所說的欲界,有男女的形相,由淫欲而受身。色界,雖無男女之形,但有一切色相。無色界,雖然無色相,但是還有執著心。衆生界,由衆緣聚集而有生。這都是有為法。
何等為無為法?所謂虛空,涅槃,數緣滅,非數緣滅,緣起,法性住。
什麼是無為法?就是無所作為的法。也就是離因緣作為之法。是平等的理性。所說的虛空:就是離開一切障礙,沒有物可顯現出來。
涅槃:性寂滅故,為性淨涅槃。性淨之果,為圓淨涅槃。數緣滅:數就是慧數,由慧為緣,揀擇諸惑,能顯滅理。非數緣滅:不是由慧數滅惑所得。但以性淨,和緣缺所顯。緣起:就是十二因緣。十二因緣卽是佛性,所以為無為法。法性住:就是眞如。諸法之體性,離虛妄而眞實為眞,常住不變為如。眞如為法之性,故為法性。又為如來藏性、圓成實性、佛性、法界等等,這都是無為法。
何等為有記法?謂四聖諦、四沙門果、四辯、四無所畏、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。
什麼是有紀法?就是有善有惡,能招感愛非愛果,可以記錄的。
所說四聖諦:就是苦、集、滅、道。四沙門果:就是須陀洹果,譯為入流。斯陀含果,譯為一來。阿那含果,譯為不來。阿羅漢果,譯為無生。四辯,就是四無礙辯:法無礙、義無礙、辭無礙、樂說無礙。四無所畏:就是一切智無所畏、漏盡無所畏、說障道無所畏、說盡苦道無所畏。四念處:就是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四正勤:就是已生惡令斷,未生惡令不生,未生善令生,已生善令增長。四神足,就是四如意足:欲如意足、心如意足、勤如意足、慧如意足。五根:就是信根、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五力:就是信力、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七覺分:就是擇法覺分、精進覺分、喜覺分、輕安覺分、念覺分、定覺分、捨覺分。八聖道分:就是正見、正語、正思惟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受。這是三十七道品。在華嚴經疏淺釋第二門有詳細的解釋,可以參考。
何等為無記法?謂世間有邊。世間無邊。世間亦有邊亦無邊。世間非有邊非無邊。世間有常。世間無常。世間亦有常亦無常。世間非有常非無常。如來滅後有。如來滅後無。如來滅後亦有亦無。如來滅後非有非無。我及衆生有。我及衆生無。我及衆生亦有亦無。我及衆生非有非無。
什麼是無記法?就是非善非惡,不能招感愛非愛果,不可記錄。所說世間是有邊際?世間是無邊際?世間也有邊際也無邊際?世間不是有邊際也不是無邊際?世間是有常?世間是無常?世間也有常也無常?世間不是有常也不是無常?如來滅後是有?如來滅後是無?如來滅後也有也無?如來滅後不是有不是無?我和衆生是有?我和衆生是無?我和衆生也有也無?我和衆生不是有不是無?這四個問句,無法可記錄,故云無記。
過去有幾如來般涅槃,幾聲聞辟支佛般涅槃。未來有幾如來、幾聲聞辟支佛、幾衆生。現在有幾佛住、幾聲聞辟支佛住,幾衆生住。
在過去有多少如來入般涅槃?有多少聲聞入般涅槃?有多少辟支佛入般涅槃?未來有多少如來?有多少聲聞?有多少辟支佛?有多少衆生?現在有多少佛住?有多少聲聞住?有多少辟支佛住?有多少衆生住?三乘凡聖數有多少?這也是無邊無數,不可記錄。
何等如來最先出。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先出。何等衆生最先出。何等如來最後出。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後出。何等衆生最後出。何法最在初。何法最在後。
那位如來在最先出世?那位聲聞在最先出世?那位辟支佛在最先出世?那位如來在最後出世?那位聲聞在最後出世?那位辟支佛在最後出世?什麼法在最初?什麼法在最後?這也是不可記錄的。
世間從何處來。去至何所。有幾世界成。有幾世界壞。世界從何處來。去至何所。
世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世間是到什麼地方去呢?有多少世界成?又有多少世界壞?世界從何處而來?往何處而去?這也是不可記錄的。
何者為生死最初際。何者為生死最後際。
什麼為生死的最初際?什麼為生死的最後際?這些問題也是不可記錄的。
是名無記法。
在前邊所說的道理,都是無記法。
菩薩摩訶薩,作如是念。一切衆生,於生死中,無有多聞,不能了知此一切法。我當發意,持多聞藏,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為諸衆生,說眞實法。
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作這樣的觀想:「所有衆生,都在生死六道輪廻中來來去去,沒有多聞的智慧,不能了知在前邊所說的一切法:就是世間法、出世間法。有為法、無為法。有記法、無記法。我應當受持多聞藏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,廣為一切衆生演說眞實法,令他們明白這些法。」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多聞藏。
在前邊所說的道理,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第五種多聞藏的法門。
第六、施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施藏?經文分為十段來說明。
此菩薩行十種施。所謂分減施,竭盡施,內施,外施,內外施,一切施,過去施,未來施,現在施,究竟施。
修施藏這位菩薩,他修行十種布施的法門。所謂①分減施②竭盡施③內施④外施⑤內外施⑥一切施⑦過去施⑧未來施⑨現在施⑩究竟施。在下邊有詳細的解釋。
佛子。云何為菩薩分減施?此菩薩稟性仁慈,好行惠施。若得美味,不專自受。要與衆生,然後方食。凡所受物,悉亦如是。
各位佛子!什麼是菩薩所修的分減施?修分減施這位菩薩,他的稟性仁愛慈愍,他愛好布施,若是得到美味的食物,他不專為自己來受用,而是分給一切衆生,大家共食,然後才肯食這美味。所謂「捨己為人」,凡是所受的供養,如衣服、臥具、湯藥、珍寶等,也是這樣,先分給衆生,然後自己才受用。
若自食時,作是念言。我身中有八萬戶蟲,依於我住。我身充樂,彼亦充樂。我身饑苦,彼亦饑苦。我今受此所有飲食,願令衆生,普得充飽。為施彼故,而自食之,不貪其味。
這位菩薩,當他自食美味的時候,便作這樣的觀想:「在我身中,有八萬四千條蟲子,牠們是依賴我生存的。所謂「相依為命」。我吃飽了才會快樂,牠們也吃飽了才會快樂。如果我身體在饑苦中,牠們也在饑苦中。我現在吃這些美好的飲食,願令牠們普徧得到飽暖。因為這些八萬四千蟲子得到生存,所以才吃這種飲食。但是不貪美味,不分別苦辣酸甜鹹的五味,而是間接供養資生這些蟲子。」
復作是念。我於長夜,愛著其身。欲令充飽,而受飲食。今以此食,惠施衆生。願我於身,永斷貪著。是名分減施。
這位菩薩,又作這樣的觀想:「我在長夜漫漫中,耽愛著我的身體,保護我的身體。在一切時、一切處,為令身體充飽,而受一切飲食。現在用我所有的飲食,惠施一切衆生。願我的身體,永遠離開貪愛,而無所執著。」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的第一種分減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竭盡施?佛子。此菩薩。得種種上味飲食、香華、衣服資生之具。若自以受用,則安樂延年。若輟己施人,則窮苦夭命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竭盡施?各位佛子!這位菩薩,他得到種種最上等的美味飲食,和衣服及香華等等滋養生命的東西。若是自己受用,就能得到安穩而快樂,又能延年益壽。若是自己不受用,而布施於人,則自己就會窮苦,生命將面臨夭折。
時或有人,來作是言,汝今所有,悉當與我。菩薩自念。我無始已來,以饑餓故,喪身無數。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衆生,而獲善利。今我亦當同於往昔,而捨其命。是故應為饒益衆生,隨其所有,一切皆捨。乃至盡命,亦無所悋。是名竭盡施。
在這個時候,或者有個窮苦的人,來到菩薩面前,這樣的說:「請你現在把所有的上等美食,種種香花和衣服,種種滋生之具,都讓給我。」這時候,菩薩就想:「我從無始劫以來,因為饑餓的緣故,曾餓死了不知多少次。我未曾有像毫毛端那樣少的布施,來饒益一切衆生,所以也得不到善的利益。我現在應當像往昔那樣,捨棄生命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我心甘情願將一切滋生之具,布施出來饒益衆生。隨我所有一切的財寶等,統統把它布施給需要的人。乃至於生命沒有了,我也不吝嗇,不會捨不得。」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的第二種分竭盡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內施?佛子。此菩薩年方少盛,端正美好。香華衣服,以嚴其身。始受灌頂,轉輪王位。七寳具足,王四天下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施?各位佛子!這位菩薩,正當年輕力壯身體強健的時期,他的五官端正,相貌美好。他有種種香華、種種衣服,來莊嚴其身。剛受完諸佛灌頂之儀式,可以作為轉輪聖王(有金銀銅鐵四等的區別)。七寶具足:輪寶、珠寶、象寶、馬寶、兵寶、女寶、主藏臣寶。這位金輪王(他的輪寶,用金所造成)他能統領一四天下,就是四大洲(東勝神洲、南贍部洲、西牛賀洲、北俱盧洲)。
時或有人,來白王言,大王當知,我今衰老,身嬰重疾。焭(去几加凡)獨羸頓,死將不久。若得王身,手足血肉。頭目骨髓,我之身命,必冀存活。唯願大王,莫更籌量,有所顧惜。但見慈念,以施於我。
在這個時候,或者有位多病的老人,來到王所,乃對王說:「大王!你應當知道,我現在的身體非常衰弱,而且年老,兼患重病,又是孤獨無依的人,骨瘦如柴,卽將死亡,餘日已不多了。如果我能得到大王身上的手足、或血肉、或頭目、或骨髓,那麼,我的身體會健康,我的壽命會延長,只希望請大王慈悲,憐愍我吧!將大王身體布施於我,不要考慮、不要思量、不要吝惜,但願大王您發慈悲之念,把一切布施於我。我才能起死囘生,返老還童,生氣勃勃,活力永駐。否則,我沒有生存的希望,卽時就要病死了。」
爾時菩薩,作是念言。今我此身,後必當死,無一利益。宜時疾捨,以濟衆生。念已施之,心無所悔。是名內施。
在這個時候,這位年輕力盛的菩薩,他作這樣的觀想:「現在我的身體,雖然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,但是終有一天會死的。到那時候,不但沒有利益自己,也沒有利益衆生,現在有人向我乞求頭目腦髓,正是做布施的時機。我應該毫不吝嗇布施給所乞求的人,來救濟一切衆生。」這樣思維之後,卽刻布施給衆生,而心不後悔,沒有捨不得的想法。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第三種內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外施?佛子。此菩薩年盛色美,衆相具足。名華上服,而以嚴身,始受灌頂,轉輪王位。七寳具足,王四天下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外施?各位佛子!這位修外施的菩薩,他正是壯碩之年,且色美莊嚴,又有德行。具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。有最名貴的香華和最上等的衣服,用以莊嚴其身。正受灌頂位,做為轉輪聖王,七寶具足,統領一四天下。
時或有人,來白王言。我今貧窶,衆苦逼迫。唯願仁慈,特垂矜念。捨此王位,以贍於我。我當統領,受王福樂。
在這個時候,或者有個窮苦的人,來到國王前乞求說道:「我現在非常貧窮,飽受衆苦的逼迫。唯願大王仁愛慈愍,特別可憐我吧!把大王的金輪王位,布施給我,用這些財物來滋養我的性命。我應當來統領四天下,享受大王您所享受的快樂。」
爾時,菩薩作是念言。一切榮盛,必當衰歇。於衰歇時,不能復更饒益衆生。我今宜應隨彼所求,充滿其意。作是念已。卽便施之,而無所悔。是名外施。
在這個時候,這位年壯色美的的菩薩,他作這樣的觀想:「一切事物,若有繁榮茂盛的時候,也必定有衰敗歇止的時候,若是等到榮華富貴衰歇的時候,就不能再饒益衆生。我現在應該滿衆生的願,令他們所求遂心,滿足一切,達到目的,皆大歡喜。」菩薩作這樣觀想之後,卽刻將王位布施給衆生,也不後悔,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第四種外施的法門。
布施要「三輪體空」,才是眞布施。何謂「三輪體空」?簡言之,卽沒有一個能施,也沒有一個所施,中間更沒有能受所受。這三輪若空,就沒有執著。如果有這種思想:我是布施者,這是我布施之物,他是接受我所布施的人——這是執相的布施,純為企圖名利,而無功德。
云何為菩薩內外施?佛子。此菩薩如上所說,處輪王位,七寳具足。王四天下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外施?內施就是布施頭目腦髓,外施就是布施國城妻子。各位佛子!這位修內外施的菩薩,他年盛力強,相好莊嚴,如上邊所說修外施菩薩一樣的情形。他是金輪王,七寶具足,並統領一四天下。
時或有人,而來白言。此轉輪位,王處已久,我未曾得。唯願大王,捨之與我。並及王身,為我臣僕。
在這個時候,或者有個人,來到王所,而對王說:「這個轉輪王位,大王您已經坐了很久。我從來未曾坐過轉輪王位,唯願大王慈悲,捨了這個王位,讓給我來坐;並且將大王的身體也布施給我,做為我的大臣,或做我的奴僕。如果大王您能布施於我,滿我的願,那才是大菩薩所行菩薩道的行為。」
爾時,菩薩作是念言。我身財寳,及以王位,悉是無常敗壞之法。我今盛壯,富有天下,乞者現前。當以不堅而求堅法。作是念已,卽便施之。乃至以身恭勤作役。心無所悔。是名內外施。
在這個時候,這位菩薩便作這樣的觀想:「我的身體和財寶,以及轉輪王位,都是無常,將來會敗壞,不能永遠存在。我現在正是年盛力壯的時期,富有四天下。現在有人來乞求我的身體和王位,我應當用不堅固的身體和王位,布施給衆生,而求堅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。」作是念之後,卽刻將身體和王位統統布施,乃至以身做為奴僕,恭敬、殷勤、侍奉這位新王,心中沒有後悔。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第五種內外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一切施?佛子。此菩薩亦如上說,處輪王位。七寳具足,王四天下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施?各位佛子!這位修一切施的菩薩,也和上邊所說的修內外施菩薩一樣。處金輪王位,七寶具足,統領一四天下。
時有無量貧窮之人,來詣其前,而作是言。大王名稱,周聞十方。我等欽風,故來至此。吾曹今者,各有所求。願普垂慈,令得滿足。時諸貧人,從彼大王,或乞國土,或乞妻子,或乞手足,血肉心肺,頭目髓腦。
在這個時候,有無數無量的貧窮人,來到王的面前,乃對王說:「大王!您有好善樂施的名望,周徧於十方,我們這些窮苦人,因為欽佩大王布施的高風,所以來到這個國家;我們現在各有所求,唯願大王普垂慈悲,憐愍我們,令我們遂心滿願,得到所求的東西。」這時候,這些窮人在大王的面前,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國土,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妻子,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手足、血肉、心肺、頭目、髓腦等等。總而言之,人人都有所求。
菩薩是時,心作是念。一切恩愛,會當別離。而於衆生,無所饒益。我今為欲永舍貪愛,以此一切必離散物,滿衆生願。作是念已,悉皆施與,心無悔恨。亦不於衆生而生厭賤。是名一切施。
菩薩在這個時候,心中作這樣的觀想:「我所愛的國土和妻子,將來必有分別離開的時候,可是對衆生沒有什麼益處。我願意永遠把貪愛捨了,用這些必定離開分散的物質,來滿足一切衆生的願望。」菩薩這樣細想之後,乃把頭目腦髓、國城妻子,統統布施給這些窮苦的人,而心不生後悔和怨恨,對於貪心的衆生,也不生厭煩和輕賤心。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的第六種一切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過去施?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。聞已不著,了達非有。不起分別。不貪不味。亦不求取。無所依倚。見法如夢,無有堅固。於諸善根,不起有想。亦無所倚。但為教化取著衆生,成熟佛法,而為演說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的過去施?這位菩薩,聽到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的功德,聽聞之後,也不著住在功德上,但瞭解通達一切功德非有之理,所以不起分別之心,也不貪圖功德,也不玩味功德,也不求取過去諸佛菩薩的功德,也無所依倚。明白一切法,如同夢幻,無有堅固,本來是空的。自己所修的善根,及過去諸佛菩薩的善根,都不起有想,也不著住,也不倚靠。但為教化衆生,所以取著衆生。為令衆生成就佛果,圓滿菩提,而為衆生來演說佛法。
又復觀察過去諸法,十方推求,都不可得。作是念已,於過去法,畢竟皆捨。是名過去施。
這位菩薩,他又觀察過去一切的法,乃至推求到十方世界去,都不可得到一切法的存在。作這種觀想之後,對於過去一切法,皆不可留戀,都把它捨掉。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第七種過去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未來施。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,了達非有,不取於相,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。不味不著,亦不生厭。不以善根廻向於彼。亦不於彼而退善根。常勤修行,未曾廢捨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的未來施?這位菩薩,聽到未來諸佛所修行的法門,明瞭通達一切法非有,而是空的,所以不取於諸相,不願離開本國,而往生其他佛國土。也不玩味諸佛所修的法,也不執著諸佛所修的法,也不生厭倦之心。也不用自己所修的善根,來廻向未來諸佛。也不因為諸佛的善根,是很不容易修成功的,致退失菩提心的善根。這是因為菩薩對一切皆不著住的緣故。菩薩是永遠精進,絕不懈怠。所修的法門,沒有廢除和捨棄的時候。
但欲因彼境界,攝取衆生,為說眞實,令成熟佛法。然此法者,非有處所,非無處所。非內非外。非近非遠。復作是念,若法非有,不可不捨。是名未來施。
這位菩薩,但願依照一切衆生的境界來攝取衆生,(好像吸鐵石一樣,將衆生吸到佛法中),而為衆生演說眞實的法,令衆生成熟佛法,早成佛道。雖然用法來教化衆生,但是這個法,並沒有法的處所——意卽不要執著這個法。也不是沒有法的處所。旣然不執著,那麼,就把法不用了嗎?不是的,而是隨緣說法:若遇到這個境界,就說這種法;若沒有這個境界,那這個法也是空的。換言之,應說法的時候就說法,並不是為執著而說法。
這個法也不是從內裏生出來,也不是從外邊招感來的。這是教人不要執著。這個法旣不是在近處有的,也不是在遠處有的,這也是破人的執著。這位菩薩,又作如下的觀想:「一切法皆不眞實,本來是寂滅的。旣然是非有,又何必執著法呢?應該把法捨棄了。」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第八種未來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現在施?此菩薩聞四天王衆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、梵天、梵身天、梵輔天、梵衆天、大梵天、光天、少光天、無量光天、光音天、淨天、少淨天、無量淨天、徧淨天、廣天、少廣天、無量廣天、廣果天、無煩天、無熱天、善見天、善現天、色究竟天。乃至聞聲聞緣覺,具足功德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的現在施?這位菩薩,他聞到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及二乘所具的功德,心中無有貪戀。為什麼?因為觀諸行無常的緣故。
今將欲界六天淺釋於下:①四天王天:在須彌山的山腰,此四方有四位天王鎮守。東方是持國天王,南方是增長天王,西方是廣目天王,北方是多聞天王。因為有四位天王率領諸天,故稱衆天。②忉利天譯為三十三天。在須彌山頂,四方各有八天,再加中央一天,統領著三十二天,故稱三十三天。四王天和忉利天都居在須彌山,又稱為地居天。其餘四天,在須彌山上邊的虛空,故稱為空居天。③夜摩天譯為善時分天。此天無日月星辰之光,天人自身放光,以蓮華開為晝,蓮華合為夜。④兜率天譯為知足天。每位佛,將要成佛時,在此天內院等待候補佛位,故又叫補處天。當來下生彌勒尊佛,就在內院說法,等增劫減到八萬歲時,便來娑婆世界,教化衆生。⑤化樂天:於境變化自娛。想什麼便化什麼,變化無窮,是快樂的天。⑥他化自在天:這天以其他天的快樂,做為自己天的快樂。這六天都有男女的慾念。
色界有十八天,但在此經記載有二十二天,其實大同小異。①梵天:就是清淨的天,沒有男女的慾念。沒有女人之形相,一律是男身。②梵身天:這天的衆生,身體非常清淨,心裡也沒有雜念。③梵衆天:是大梵天的眷屬所住的天。④梵輔天:是大梵天之輔臣所住的天。⑤大梵天:就是天王。他發號司令,統領各天。這是初禪天,還有言語。到二禪天時,便無言語,而是用光來代替言語。⑥光天:這天的禪定者,在定中放光。⑦少光天:周身放光,但不光明。⑧無量光天:不但從身放光,而且又從口放光,放出無量的光。⑨光音天:在智慧光中又發出聲音,代替說法。這是二禪天,沒有言語,只有光明。⑩淨天:這天一切皆清淨,無有雜染。⑪少淨天:此天雖然清淨,但不圓滿。⑫無量淨天:此天的清淨,已到圓滿的程度,但不普徧,又不究竟。⑬徧淨天:此天的清淨,特別圓滿而又普徧。這是三禪天的境界,非常快樂。但一般修禪定者,不願久住,深恐退失道心,故積極越過三禪天,到達四禪天。方可免去風災的威脅。⑭廣天:就是福德廣大的天。在初禪天,雖然離開苦惱,還有憂惱。二禪天,雖然離開憂惱,還有喜樂。三禪天,已消滅一切歡喜心,是純粹清淨的樂。四禪天,把喜樂都捨去了。⑮少廣天:又為福生天,此天因為不受妙樂,而生清淨的福。⑯無量廣天:又為福天,此天不受火水風三大災害,所受的福報乃無量。⑰廣果天:此天是凡夫所修之果,福報最大,但不是證果。這一點要注意!這是四禪天的境界。⑱無煩天:禪定者勇猛精進,生到此天,就沒有一切煩惱。因為不再囘欲界去受生死。⑲無熱天:生到此天,就沒有欲界之見思惑,和執煩惱病。內心是快樂而清涼。⑳善見天:生到此天,除去熱煩惱,心中清涼,精修靜慮,可得天眼,善見十方世界。○21善現天:生到此天,善能變現,因為禪的障礙已經除去了,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。○22色究竟天:到色界最高的天,已窮盡色性,了知色性,以空為體。利根人能直接超出三界,證阿羅漢果。鈍銀人,還要到無色界,修四空定,循序經過四空天,才能證四果,得無學位。所謂「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」。以上五天,為五不還天,卽是不囘欲界來受生死,為三果阿羅漢所住的地方。
天上的時間和人間的時間,有所不同,因為天上太快樂,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快。人間的時間和地獄的時間,也不相同,在地獄的衆生,痛苦萬分難熬,故感覺上時間過得特別慢。茲擧出四王天來說,此天一晝夜,等於人間五十年。(每層天加一倍計算)人間的一晝夜,等於地獄五十年,為什麼?因為業力所感,享樂時,嫌時間太短;受苦時,嫌時間太長。
這位菩薩乃至聞到聲聞和緣覺他們所具足的功德,心也不迷惑,也不執著。這位修現在施的菩薩,他的思想和行為,都是清淨無染。
聞已,其心不迷不沒,不聚不散。但觀諸行,如夢不實,無有貪著。
這位菩薩,聞到上邊所說的境界,他的心旣不迷失,也不沉沒,也不注意,也不散亂。但觀察諸行,如同作夢,虛而不實。所謂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所以諸天的快樂境界,菩薩皆不著住,也不貪戀。
為令衆生,捨離惡趣,心無分別,修菩薩道,成就佛法,而為開演。是名現在施。
菩薩為令一切衆生,捨離畜生、餓鬼、地獄三惡道,其心不生分別,來修菩薩道,利益一切衆生,而成就佛所得的法,又為衆生開演妙法。這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的第九種現在施的法門。
云何為菩薩究竟施?佛子。此菩薩,假使有無量衆生,或有無眼,或有無耳,或無鼻舌,及以手足,來至其所,告菩薩言。我身薄祜,諸根殘缺。唯願仁慈,以善方便,捨己所有,令我具足。
什麼是菩薩所修的究竟施?各位佛子!這位菩薩,假設有無量衆生,或者沒有眼睛,或者沒有耳朵,或者沒有鼻和舌,或者沒有手和足,他們都來到菩薩的處所,並對菩薩這樣說:「我的身體,沒有福報,所以六根殘缺,而不具足。惟願菩薩仁慈,發惻隱之心,以善巧方便,捨您自己所有的一切,布施給我們。令我們六根不具足的地方,都能得圓滿。這是我們的乞求,希望菩薩答應我們的要求,不要令我們失望吧!」
菩薩聞之,卽便施與。假使由此經阿僧祇劫,諸根不具,亦不心生一念悔惜。
這位菩薩聽到無量六根不全的衆生,如此的要求,不加考慮,卽時便將自己的六根捨給衆生。假設從此以後,經過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,而自己的六根皆不具足,也不會生出一念後悔和憐惜之心。
但自觀身,從初入胎,不淨微形,胞段諸根,生老病死。又觀此身,無有眞實。無有慚愧。非賢聖物。臭穢不潔。骨節相持。血肉所塗。九孔常流。人所惡賤。作是觀已。不生一念,愛著之心。
菩薩自己觀察自己的身體,從開始入胎時,是由父精母血不淨之物,構成這個身體。在胎胞中,分段的生出眼耳鼻舌身的五根來。胎兒成熟之後,便出生來到這個五濁惡世,受種種苦的煎熬,經過生老病死四大階段,又消逝了終歸於空,無影無踪。
菩薩又觀察自己的身體,仔細地研究,再找不出一點眞實不變的東西,皆是虛妄的。又沒有慚愧之心。這身體不是賢聖的身體,而是臭穢不潔的身體,不過是骨節互相支持,又有血又有肉塗在骨上而已,此身是九孔常流不淨之物。這些東西,令人作嘔,令人討厭!菩薩作這樣的觀想之後,對身體不生一念之愛惜和著住之心。
復作是念。此身危脆,無有堅固。我今云何,而生戀著。應以施彼,充滿其願。
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:「這個身體是很危險而又脆弱,根本就不堅固的,我現在為什麼還要貪戀這個臭皮囊?它早晚是會死的。故有機會時,應該把它布施給一切衆生,來滿足衆生的願。」
如我所作,以此開導一切衆生,令於身心,不生貪愛,悉得成就,清淨智身。是名究竟施。
這位菩薩再想:「像我現在所作,以慈悲心來開導一切衆生。不但我不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,也令衆生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。」他完全成就清淨的智慧之身。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,所修行的第十種究竟施的法門。
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。
以上所說十種布施,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第六種施藏的法門。
第七、慧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慧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慧藏?
此菩薩於色如實知。色集如實知。色滅如實知。色滅道如實知。於受想行識如實知。受想行識集如實知。受想行識滅如實知。受想行識滅道如實知。
修慧藏的菩薩,對五蘊(色受想行識)和四諦(苦集滅道)這兩種法,要眞眞實實地瞭解,才有智慧教化衆生。
對於色蘊(質礙為義,有形有相)要眞實的明白,了知色蘊是虛妄的,是不實在的。由色蘊又生苦集滅道四諦法,不為此四法所纒。由色蘊所招感的集諦,也要眞實的了知。由色蘊所證得的滅諦,也要眞實的了知。由色蘊所修得的滅道諦,也要眞實的了知。
對於受蘊(領納為義,無形無相),對於想蘊(取像為義,無形無相),對於行蘊(遷流為義,無形無相),對於識蘊(了別為義,無形無相),這四蘊也要眞眞實實地瞭解它。有了美妙的感覺,就要領受這種的境界。感受之後,便生想蘊。有了想蘊,就生出行蘊。行蘊是念念遷流,念念不停。有了行蘊,便生出種種分別的識心。識心有判斷的能力,能分別好惡。由受想行識所招感的集諦,也要眞實的知道。由受想行識所證得的滅諦,也要眞實知道。由受想行識所修得的滅道諦,也要眞實知道。若能不被境界所迷惑,而能轉境界,那就會成就無上菩提道。
我們如果對五蘊法和四諦法,不能互相瞭解,不能圓融無礙,就會生出種種執著,好像蠶作繭,自困其身,不得解脫。明白這種道理,就能得到解脫,得到解脫之後,再不會被苦集滅道所迷惑,就能知苦、斷集、慕滅、修道。若不明白其理,則不知道苦,不會斷集,也不會慕滅,也不會修道。在色蘊上明白四諦是空的,對於受想行識四蘊,亦是這樣,都是空的,自性就不會被五蘊所遮蓋,這時就得到大光明藏,如來藏性。這五蘊四諦法,要下一番苦功來鑽研,才能徹底瞭解。何時五蘊皆空,何時便能度一切苦厄。
於無明如實知。無明集如實知。無明滅如實知。無明滅道如實知。
這位菩薩,他對於十二因緣法,也眞眞實實的瞭解。第一因緣就是無明,卽是無所明瞭,沒有一樣能眞明白。這個無明,所生出的是行,行所生出的是識,識所生出的是名色,名色所生出的是六入,六入所生出的是觸,觸所生出的是受,受所生出的是愛,愛所生出的是取,取所生出的是有,有所生出的是生,有了生後,就有老死。這十二個因緣,一個緊跟著一個生出來。若是把無明消滅沒有了,就不會有行為,乃至沒有生死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可是眞明白的人,却少之又少。所謂「一念不覺生三細」,也就是「一念不覺生無明」。三細相就是現相、業相、轉相,所以對無明要眞實知道。我們修道的目的,就是剷除無明的禍根,如果連根拔出,就不會再有煩惱。這時心地清淨,智慧現前。否則剷草不除根,遇到春雨又重生。那麼,要怎樣拔除無明根?就是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何時沒有三毒之妄想,何時就徹底把無明根拔出,而不復有後患。
這位菩薩對於無明苦諦,應該眞實知道。無明集諦,應該眞實知道。無明滅諦,應該眞實知道。無明滅道諦,應該眞實知道。若能眞眞實實瞭解,就把無明斷了,也就沒有麻煩了。
於愛如實知。愛集如實知。愛滅如實知。愛滅道如實知。
我們衆生為什麼要受輪廻之苦?就因為一念無明,有了行為。為什麼有行為?因為有愛的緣故。要瞭解愛是怎樣生的?和無明有什麼關係?和苦集滅道四諦法又有什麼關係?這一點要搞清楚。若能眞實明瞭,知苦、斷集、慕滅這個修道的眞理,就沒有障礙,不會在輪廻中轉來轉去,也就得到自在,得到解脫,出離三界,免除輪廻,得到彼岸,享眞快樂。
這位菩薩,對於愛苦如實知道,愛集如實知道,愛滅如實知道,愛滅道如實知道。所以菩薩修斷欲去愛已經修圓滿了,沒有分段生死,也不再受變異生死了。
於聲聞如實知。聲聞法如實知。聲聞集如實知。聲聞涅槃如實知。
聲聞是聞佛的聲音而悟道者。聞到什麼聲音?聞佛所說苦集滅道四諦法的聲音。這種法應該眞實知道。不是一知半解,知其皮毛,而不知內容的眞實性。對聲聞所修的法,要眞實知道。對聲聞所修招感的集,要眞實知道。怎樣來斷煩惱?怎樣來證菩提?聲聞修什麼法可以證得常樂我淨的涅槃四德,都要眞實知道。
於獨覺如實知。獨覺法如實知。獨覺集如實知。獨覺涅槃如實知。
獨覺是自己覺悟,在春天見百花開放,在秋天見萬物凋零,觀察推求這種自生自滅的境界,豁然打開因緣之結,頓知道性的全體大用,表裡精粗,一切萬物的本體,皆明白通達。
獨覺就是緣覺的別名。在無佛出世,修十二因緣悟道者,稱為獨覺。在有佛出世,修十二因緣悟道者,稱為緣覺。緣覺觀十二因緣法時,知道由無明而生起一切,所以不用無明來做事。人因為有了無明,就去做顚倒事,若沒有無明,當然不會做顚倒事。要知道一切惡業,皆由顚倒而來。因之,首先要斷除無明,煩惱自然息滅。十二因緣法就是一個輪字,旋轉不已,所以稱為生命之輪。
對於獨覺怎樣成的果位,要眞實知道。對於獨覺的法(十二因緣)也要眞實知道。對於獨覺怎樣斷煩惱(悟道以前),也要眞實知道。對於獨覺所證的有餘涅槃(還有點習氣、無明、煩惱)也要眞實知道。
二乘(聲聞、緣覺)雖然生死已了,但只是分段生死已了(三界內的生死)。可是變易生死還未斷(三界外的生死)。什麼是分段生死?分是一分。你有你一分,我有我一分。段是身段,我這身段是六尺或七尺;你那身段是八尺或九尺。總而言之,各有各的一分,各有各的身段。由生至死,這一分這身段,都是虛妄的。什麼是變易生死?就是所生的念,念念生,念念滅,生滅不停。一念生出來是一個生,一念滅就是一個死——這叫變易生死。
於菩薩如實知。菩薩法如實知。菩薩集如實知。菩薩涅槃如實知。
菩薩譯為覺有情,或者有情覺,意思大同小異。對於菩薩應該眞實認識,還要眞實認識菩薩所修的法,如果不明白菩薩所修的法,就不會眞正明白菩薩。菩薩所修行的法是六度:①布施:能對治慳貪。②持戒:能對治放逸。③忍辱:能對治瞋恨。④精進:能對治懈怠。⑤禪定:能對治散亂。⑥智慧:能對治愚癡。另外還修萬行,也就是行菩薩道,一切為衆生。菩薩不但行外邊六度萬行,還要行內邊六度萬行;只知向外邊教化衆生,而自性的衆生不教化,也是沒有度衆生,菩薩發菩提心,先要教化內邊八萬四千衆生,所謂「自性衆生誓願度,自性煩惱誓願斷,自性法門誓願學,自性佛道誓願成。」菩薩怎樣斷集諦?怎樣證得無餘涅槃(沒有習氣、無明、煩惱)?怎樣把變易生死了了?這一切都應該眞實知道。要具足這些智慧,才能明白這些法。
云何知。知從業報諸行因緣之所造作。一切虛假,空無有實。非我,非堅固。無有少法,可得成立。
功德林菩薩自問自答。怎樣知道呢?知道一切衆生,因為起惑、造業,所以受報。有了這種行為、這種因緣,就造成了種種業報。所謂「種何因?種何果?」「造何業?受何報?」這是萬古不變的定律。一切的一切,都是由因緣所生。若沒有因緣,便無一切法。因緣所生的法,本來是空的。所謂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卽是空。是名為假名,亦名中道義。」世間萬事萬物,沒有一樣是眞實的,所以不必執著。
我們的身體,也是假的。不過是由四大(地水火風)元素所構成的五蘊之身。終日為它忙碌,到處鑽營,為它辛苦。到時候,它不管你,毫無感情的跑了。身體是假的,可是自性是眞的。自性住在身體中,好像人住在屋裏一樣,房子壞了,人可以搬家。身體壞了,自性也要搬家。自性就是第八識。迷惑時名叫阿賴耶識,清醒時名叫大光明藏,或叫如來藏性,也可叫眞如。總之,就是佛性。所謂「轉識成智」。
要曉得一切的一切,都是虛妄不實。這個身體不一定是我的,所有的物質,也不一定是我所有的。因為一切的一切,都不堅固,都是無常。旣然是無常,又何必執著呢?執著它又有什麼用?沒有一點眞實的法,可以存在,得以成立。都是由因緣所生,由因緣所滅。應該把它看破、把它放下,才能得到自在解脫。
欲令衆生知其實性,廣為宣說。為說何等。說諸法不可壞。何等法不可壞。色不可壞。受想行識不可壞。無明不可壞。聲聞法,獨覺法,菩薩法,不可壞。
菩薩雖然知一切是無常而不堅固,但是還願意令一切衆生知道眞實的法性。什麼是眞實的法性?就是法的本體,是寂滅湛然,沒有一個實體,猶如虛空。若明白一切是空,是非有的,那就無所執著。沒有執著,便得解脫。菩薩廣為一切衆生,宣說這種道理。
宣說什麼?宣說諸法不可壞。為什麼不可壞?因為是空的。若是有形有相,那會變壞。無形無相,壞個什麼?有什麼可壞?
什麼法不可壞?五蘊的色法不可壞。受想行識這四法,也不可壞。無明也不可壞。乃至聲聞法(四諦)、緣覺法(十二因緣)、菩薩法(六度)這些法都不可壞。
何以故?一切法無作。無作者。無言說。無處所。不生不起。不與不取。無動轉,無作用。
為什麼緣故,說五蘊法、聲聞法、緣覺法、菩薩法,都是不可壞的法?因為一切法,沒有能做,也沒有所做的人。旣然沒有能做和所做,又有什麼可以破壞,所以沒有什麼言語可說出來的。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這個法,也不是有一定的處所。也沒有生,也沒有滅,也沒有起,也沒有壞。法的本體,不會給點什麼,也不會去取點什麼,也沒有轉動,因為它是寂滅的。所謂「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,不可以言詮。」所以沒有一個作用。
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慧藏。以少方便,了一切法。自然明達。不由他悟。
修慧藏這位菩薩,他明白種種空理。知道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所以一切無著,因為無著的緣故,就成就無量的智慧藏。
菩薩成就無量慧藏,用少許的方便法來觀察一切法,就瞭解一切法、照了一切法,眞如實相法的理體。這時便自然明白通達其理,不需要借方便法,卽得開悟。
此慧無盡藏,有十種不可盡故,說為無盡。何等為十?所謂多聞善巧,不可盡故。親近善知識,不可盡故。善分別句義,不可盡故。入深法界,不可盡故。以一味智莊嚴,不可盡故。集一切福德,心無疲倦,不可盡故。入一切陀羅尼門,不可盡故。能分別一切衆生語言音聲,不可盡故。能斷一切衆生疑惑,不可盡故。為一切衆生,現一切佛神力,教化調伏,令修行不斷,不可盡故。是為十。
這種智慧藏,是無窮無盡,永遠說不完的。總括起來,分為十種不可盡的法。是那十種法?①多聞善巧:多聞是多聽佛法,也就是博聞強記。阿難尊者,他是多聞第一,凡是佛所講的法,他完全記在腦海中,所謂「一歷耳根,永不忘失。」因為多聞,才會善巧方便說出種種的妙法,這是不可窮盡的。②親近善知識:善知識以善法來施予衆生,用正知正見的道理,宣說諸法實相。想要學佛法,就要永遠親近善知識,而遠離惡知識。為什麼?因為惡知識的思想是邪知邪見,故容易墮落三惡道。③善分別句義:對於經典中文字和句子的義理,要分析清楚。不可不求其解,更不可一知半解,似是而非;不但誤人,且又害已。④入深法界:自性深入法界,合而為一。所謂「盡虛空,徧法界。」這是不可窮盡的。⑤以一味智莊嚴:一味智就是眞如實相的智慧。用此智來莊嚴法身、莊嚴佛土、莊嚴一切境界等,這是不可窮盡的。⑥集一切福德,心無疲倦:凡是肯幫助他人作功德,都是福德,福德由少集多。圓滿福德,卽得解脫。雖然作種種福德,但是無有疲倦的時候,盡力而為,沒有窮盡。
我們修道人,在一切時,一切處,用智慧光明來照自己的身心,這就是集一切福德。所謂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這是菩薩所發的四宏誓願。我們要反省一下:我們是來度衆生,不是衆生來度我們。我們是來斷煩惱,不是教煩惱來斷我們。我們是來學佛法,不是教佛法來學我們。我們是來成佛道,不是教佛道來成我們。這一點,各位要特別注意!
⑦入一切陀羅尼門:陀羅尼譯為總持,「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」,也就是總持身口意三業清淨的意思。要深入一切總持的法門。謹言愼行,不說廢話,就是總一切法。多作功德,莊嚴其身,就是持無量義。這種智慧是不可盡的。⑧能分別一切衆生語言音聲:菩薩不學一切語言,而能明白一切語言。為什麼?因有不可思議的智慧,所以在同時能分別百千種語言和音聲。不但能分別清楚,而且又能囘答所問的問題,這種智慧也是不可盡的。⑨能斷一切衆生疑惑:衆生為什麼和道不相應?因為有疑惑。對於佛法半信半疑,所以與道不相應。我們修道人,不可以有將信將疑的心理,要有正信正念。不然的話,對修行不會成就道業。有智慧的菩薩,他能明辨是非,斷除衆生疑惑。這種智慧是不可盡的。⑩為一切衆生,現一切神力:菩薩為教化一切衆生,為調伏一切衆生,故現出一切神通力,來令衆生修行佛法,而不間斷。這種智慧也是不可盡的。這就是十種不可盡的法。
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慧藏。住此藏者,得無盡智慧,普能開悟一切衆生。
前邊所說的道理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第七種慧藏的法門。修此藏的菩薩,得到無盡的般若智慧,能普徧令一切衆生,皆能開悟,證得佛道。
第八、念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念藏?
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念藏?
此菩薩捨離癡惑,得具足念。
修念藏這位菩薩,他已捨離癡惑。得到具足的憶念。也就是在往昔多生多世中,所有一切的事情,皆能清楚記住,而不會忘掉。歷歷在目,如同昨日。
憶念過去一生二生,乃至十生、百生、千生、百千生,無量百千生。
在念藏中說有十種無盡:①生②劫③佛名④授記⑤演教⑥衆會⑦說義⑧根性⑨所治⑩能治。在下邊分列說明。
這位菩薩,能囘憶在過去一生中,所行所作,都是什麼事情,所作的功德多,還是罪過多。不但在一生中能囘憶起來。就是在第二生中,所受之身,是男是女?姓名是什麼?生在何方?也能清清楚楚地記住而知道。乃至於十生、百生、千生、百千生之中,起什麼惑?造什麼業?受什麼報?一目了然,皆悉了知。甚至在無量生中,種什麼因?結什麼果?所有一切的行業,都記住不忘。這是說生的無盡。
成劫、壞劫、成壞劫、非一成劫、非一壞劫、非一成壞劫、百劫、千劫、百千億那由他,乃至無量、無數、無邊、無等、不可數、不可稱,不可思,不可量,不可說,不可說不可說劫。
劫譯為分別時節。所謂「日月歲數謂之時,成住壞空謂之劫」。總而言之,不可計算的時間為劫。一般計算劫的方法,以人壽到八萬四千歲為標準,每隔一百年,便減去一歲,身高也減低一寸,減到人壽十歲的時候為止。然後再每隔一百年,增加一歲,身高也增加一寸,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。這樣一減一增為一個劫。一千個劫為一個小劫。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。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。地球的壽命,有成住壞空謂四個中劫。換言之,地球的壽命是一個大劫的時間。
在成劫、壞劫、成壞劫、在非一成劫、非一壞劫、非一成壞劫之中,種種的往事,菩薩都能囘憶。就是在百劫、千劫、百千億那由他劫之中,種種的往事,菩薩也能囘憶。乃至無量、無數、無邊、無等、不可數、不可稱、不可說等等的劫中,所有的往事,皆可憶念。這是說劫的無盡。
念一佛名號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。
菩薩囘憶念一位佛號,乃至囘憶念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佛號,都清清楚楚記住,不會忘掉一位佛號。這是佛號的無盡。
念一佛出世說授記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授記。
憶念一位佛出現於世,為一切菩薩說法授記。擧行灌頂(菩薩受灌頂,成為法王子)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位佛出興於世,為一切菩薩說法、授記、灌頂,都能記住不忘。這是授記無盡。
念一佛出世說修多羅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修多羅。
憶念一位佛出興於世,而說修多羅(譯為經)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位佛出興於世,而說修多羅,都能記得清清楚楚。這是演教無盡。
如修多羅、祇夜、授記、伽他、尼陀那、優陀那、本事,本生、方廣、未曾有、譬喩、論議,亦如是。
憶念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說修多羅的經文都能記住,就是說其他十一部經文,也都能各各記住不忘。茲將十二部經淺譯如下:
①修多羅:譯為契經。上契諸佛之理,下契衆生之機。又譯為長行。從「如是我聞」開始,至最後「信受奉行」為止,這叫長行。一般來說,有四個意思:(A)法本:就是法的根本。(B)經:就是長行。(C) 直說:說得很直。(D) 聖教:佛所說的法為聖教。遠公大師將「法本」分出五個意思:⒜教為理本:教是說理的根本。⒝經為論本:經是論議的根本。⒞總為別本:總相為別相的根本。(修多羅是總相,其餘十一項是別相)。⒟初為後本:最初一開始為最後的根本。⒠略為廣本:略說為廣說的根本。
修多羅又有四個意思:(A)貫:貫穿所說義。就是把所說的義理貫穿在一起。好像念珠,是用一條線,把一百零八顆珠子連貫在一起,所以印度人稱經為線。(B)攝:攝其所化機。攝受所教化一切衆生。用經典的法都攝入佛法之門。(C)常:古今不變。(D)法:三世同軌。這是一種解釋的方法。
修多羅又有四個意思:(A)繩墨義:正如木材隨墨線而正直,妄心能隨佛經而離邪。(B) 涌泉義:從地下涌出的泉水,滔滔不絕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換言之,沒有窮盡的時候。(C)出生義:輾轉資生,越生越多。(D)顯示義:顯示理事的道理。這是另外一種說法。上面是「修多羅」的略譯。
②祇夜:譯為應頌,又為偈頌。應該把前邊長行中的義理,用偈頌的格式再說一遍。或用四個字、或用五個字、或用七個字為一句,共為四句,令人容易誦、容易記。
③和伽羅那:譯為授記。諸佛給菩薩授成佛的記別。好像彌勒菩薩,本名阿逸多,佛授記為彌勒佛,當來娑婆世界為佛。
④伽陀:譯為諷頌,是可以唱的偈頌。又為孤起頌,與前邊經文沒有關係,和後邊經文也沒有關係。在經文中,突然說出四句偈頌,如法句經。
⑤尼陀那:譯為因緣。或說佛的因緣,或說弟子的因緣。凡說經典,都有因緣。在一切經的開始,便是序分,這就是因緣經。
⑥優陀那:譯為自說。佛所說的經典,先由弟子請法,然後才說。唯獨彌陀經,是不問自說的經。為什麼?因為這個法,沒有人能知道。可是佛慈悲,不能不說,故無問而自說彌陀經,闡揚淨土法門。
⑦伊帝自多伽:譯為本事。佛宣說弟子前生的往事,好像法華經中藥王菩薩本事品。
⑧闍陀伽:譯為本生。佛自己昔時所受身之事。在過去曾經做過鹿王,做過轉輪聖王…等。等。在行菩薩道時,曾經無數次捨棄可愛之身。這些往昔因緣都在本生裡記載。
⑨毗佛略:譯為方廣。說方正廣大眞理的經文。在涅槃經上說:「大乘方等經典,其義廣大。」
⑩阿浮達摩:譯為未曾有。或說過去諸佛未曾說的法、或者說稀有的法。好像釋迦牟尼佛降生時,卽行七步,蓮華托足,左手指天,右手指地而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這就是稀有的法。
⑪阿波陀那:譯為譬喩。用譬喩的方法,來說明經文的義理。譬喩雖然不是眞理,但是能說明眞理。
⑫優波提舍:譯為論議。淺言之,就是討論問題。有時佛問,弟子答。有時弟子問,佛答。或者菩薩互相論議。本經問明品,就是論議。
這是十二部的淺釋,又稱為十二分教。修多羅(經)、祇夜(偈頌)、伽陀(孤起頌),這三部為經文的體裁。其餘九部,是從經文所載之別事,而立出的名稱。
念一衆會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衆會。
菩薩囘憶在一個大衆海會所聽的法,不會忘記。乃至於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大衆海會,諸佛所講的經文,句句都能記得不忘。這是衆會的無盡。
念演一法,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。
囘憶念想為衆生演說一法的義理,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法理,都能記住不忘。念藏的法門,就是博聞強記,好像錄音帶一樣。這是說義的無盡。
念一根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種種性。
囘憶念想一類衆生的根性,在一類衆生之中,就有種種的根性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種類的衆生的種種根性,都能分別清楚,記得清楚,而不混亂。這是根性的無盡。
念一根無量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。
囘憶念想一類衆生,有無量無邊種種的根性。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種類的衆生,有無量無邊種種的根性,都記之不忘。
念一煩惱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。
囘憶念想一種煩惱,有種種因素,生出煩惱性。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煩惱,種種煩惱的性,皆記得不忘。這是所治的無盡。
念一三昧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。
囘憶念想一種三昧,在裏邊有種種定的性。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種的三昧,種種定的性,也都記得。這是能治的無盡。前邊是所治的煩惱,這是能治的煩惱。用三昧智悲水,來治無量塵沙般的煩惱。
此念有十種。所謂寂靜念,清淨念,不濁念,明徹念,離塵念,離種種塵念,離垢念,光耀念,可愛樂念,無障礙念。
菩薩在念藏中有十種念:①寂靜念:就是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,也就是靜慮相應的緣故。②清淨念:一點染汚也沒有,也就是無漏俱轉的緣故。③不濁念:不混亂、不汚濁,也就是淨信俱的緣故。④明徹念:光明透徹,如同玻璃,也就是了了知的緣故。⑤離塵念;離開種種塵勞妄念,也就是不取的緣故。⑥離種種塵念:離開所有一切的塵勞妄念,也就是離分別的緣故。⑦離垢念:離開一切塵垢染汚的念,也就是離所知的緣故。⑧光耀念:放智慧光,照耀一切,也就是與慧俱的緣故。⑨可愛樂念:很可愛很可樂這種的念,也就是具上諸德的緣故。⑩無障礙念:無所障礙的念,也就是離上諸惡的緣故。
菩薩住是念時。一切世間,無能嬈亂。一切異論,無能變動。往世善根,悉得清淨。於諸世法,無所染著。衆魔外道,所不能壞。轉身受生,無所忘失。過現未來,說法無盡。於一切世界中,與衆生同住,曾無過咎。入一切諸佛衆會道場,無所障礙。一切佛所,悉得親近。
修十念法這位菩薩,修這種念的時候,所有一切世間法,無一法能惱亂他的心。所有天魔外道的一切異論,無能變動他的思想。在他往昔所種的種種善根,都得到清淨。對於一切世間法,不會有所染汚和執著。一切衆魔和外道,無法可以破壞菩薩。今生壽命盡時,到來生受生,能把前生一切的事情,完全記得,一點也不忘掉。在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,演說妙法,沒有窮盡。在十方一切世界中,示現衆生身,和衆生同住,共同生活。雖然同住,但是菩薩已經離開貪瞋癡,沒有一切執著,所以沒有過咎。好像蓮華出於汚泥而不染,一樣潔淨。菩薩能入一切諸佛法會道場中,去做影響衆,助佛揚化,而無障礙。換言之,願到何道場就到何道場去,絕對不受任何的限制。他到十方一切佛所,去親近諸佛、供養諸佛、承事諸佛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念藏。
前邊所說的法門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,所修的第八種念藏的法門。
第九、持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?
功德林大菩薩,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持藏?
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。文句義理,無有忘失。一生持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。
修持藏這位菩薩,他能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的經典。經典裏的文字,從開始到最後終了,他都能讀誦,又能書寫。每句經文的義理,不但徹底明瞭,而且又不忘失。經眼所見,歷耳所聞,永遠不忘。菩薩一生受持這種法藏,繼續到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來生,也是受持這個法藏,而永不忘失。
持一佛名號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位佛的名號,無有忘失。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位佛的名號,也無有忘失。
持一劫數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個劫數,無有忘失。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劫數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佛授記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位佛給其他菩薩授記別號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位佛,給其他菩薩授記別號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修多羅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羅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部經典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部經典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衆會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衆會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個衆會道場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衆會道場,也不會忘失。
持演一法,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。
這位菩薩受持演說一種教法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教法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根無量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。
這位菩薩,受持一類衆生無量種種根性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類衆生無量種種根性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煩惱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。
這位菩薩,受持對治一種煩惱種種性,乃至受持對治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煩惱種種性,也不會忘失。
持一三昧種種性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。
這位菩薩受持一種三昧種種性,對治種種煩惱,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定力,來對治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煩惱種種性,也不會忘失。
佛子。此持藏無邊。難滿。難至其底。難得親近。無能制伏。無量。無盡。具大威力。是佛境界。唯佛能了。
各位佛的弟子!受持藏這種法門,是沒有邊際的。不容易把持藏法門修成圓滿。因為不能修行圓滿,所以不能達到持藏的究竟處,也不能徹底瞭解。這種法不容易修,要時刻念念不忘,受持不忘。越不容易修此法,此法則越難圓滿。不圓滿,乃至不知其底,也就不容易親近。修行此法,天魔外道,無能破壞,無法制伏。這種持藏法門,是沒有數量,沒有窮盡,又具足廣大的威力。這是佛的境界,唯有佛才能明瞭,連菩薩也不能瞭解這種境界的。
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。
前邊所說的法門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,所修行的第九種持藏的法門。
第十、辯藏
佛子。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?
功德林大菩薩,又稱一聲:各位佛的弟子!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辯藏?
此菩薩有深智慧,了知實相。廣為衆生演說諸法,不違一切諸佛經典。
修辯藏這位菩薩,他有甚深般若智慧,能了知諸法實相的理體。用種種因緣、種種譬喩、種種解說,廣為一切衆生演說諸法實相的道理。但是也不違背諸佛所說的經典。所說的義理,完全合乎佛心、合乎佛典,沒有絲毫乖違的地方。
說一品法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。說一佛名號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。如是說一世界,說一佛授記。說一修多羅,說一衆會,說演一法,說一根無量種種性,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,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,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。
這位菩薩,說一品的法,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品的法。說一位佛的名號,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位佛的名號,像這樣的說法,說一個世界,說一位授記,說一部經,說一個衆會,說演一個聖教的法,說一類衆生無量種種性,說一種煩惱有無量種種性。說一種定無量種種性,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定無量種種性。這是以一演為多,以多能歸一的道理。所謂「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。」菩薩有這種辯才的智慧,所以來為衆生說法,教化衆生,令衆生早成佛道。
或一日說。或半月一月說。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。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。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。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。劫數可盡,一文一句義理難盡。
這位菩薩,或者一日說這種辯論的法。或者半月一月說這種辯論的法。或者百年、千年、百千年,來說這種辯論的法,都不能窮盡,所謂「辯才無礙」。或者經過一個劫、百個劫、千個劫、百千個劫,或者經過百千億那由他劫。或者經過無量無數劫,乃至經過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劫,來說這種辯論的法,無有窮盡。縱使劫數可以窮盡,可是辯藏中一文一句的義理,是說不盡的。
何以故?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。成就此藏,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。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。得此陀羅尼已,以法光明,廣為衆生演說於法。
前邊所說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中,在這樣多劫的時間,也不能把一文一句的義理發揮窮盡,這是什麼緣故?因為修辯藏這位菩薩,他成就十種無盡藏的緣故。成就辯論藏,能攝受一切法的總持門,現在其前。有百萬阿僧祇的總持門做為眷屬,得到百萬阿僧祇總持門之後,以智慧辯才法的光明,廣為衆生演說一切法。菩薩悲心切切,不厭其煩,將法分門別類,詳詳細細的解說,令衆生聞之,而得法益。
其說法時。以廣長舌。出妙音聲,充滿十方,一切世界,隨其根性,悉令滿足,心得歡喜。滅除一切煩惱纒垢。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,令一切衆生,佛種不斷,淨心相續。亦以法光明,而演說法,無有窮盡,不生疲倦。
這位菩薩,在演說無量法的時候,用廣長舌,發出微妙的音聲,令一切衆生聞之,心生歡喜。此微妙法音,能充滿十方所有的世界,隨著衆生自己的根性,而得到不同的利益。法華經說:「一味之水,草木叢林,隨分受潤。」令一切衆生皆得滿足,心生歡喜。那就把一切煩惱所纒的塵垢,掃除乾淨,菩薩善入一切音聲、言語、文字、辯才。這就是滅除貪瞋癡的煩惱垢,生出戒定慧的光明。令一切衆生修戒定慧,到圓滿時,佛種不斷,菩提不斷,清淨心相續不斷。用智慧辯才這種法的光明,來為一切衆生演說一切法,是無有窮盡的時候,不生疲倦的心。
何以故?此菩薩成就盡虛空徧法界,無邊身故。
為什麼菩薩說法,其義理是無窮無盡?無論說多長的時間,也不感覺疲倦,這是什麼緣故?因為這位菩薩,他成就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,往復無際,動靜一源,這種無邊際的法身。所謂「盡虛空,徧法界。」這種無邊身的緣故。
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。
在前邊所說的法門,是菩薩中的大菩薩,所修行第十種辯藏的法門。
此藏無窮盡,無分段、無間、無斷、無變異、無隔礙、無退轉,甚深無底,難可得入,普入一切佛法之門。
這種辯藏,是無窮無盡,是無分無段。沒有間隔、沒有斷絕、沒有變化、沒有障礙、沒有退轉、沒有其底。修辯藏的法,其底甚深,不容易眞正明白。修行這種法,雖然不容易深入,可是能普徧入一切佛法之門。在一切佛法之門中,皆有辯藏這種法。
佛子。此十種無盡藏,有十種無盡法。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。
各位佛的弟子!修這十種無盡藏的法門,又能得到十種無盡法。令所有的菩薩,想修此法,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佛果。
何等為十?饒益一切衆生故。以本願善迴向故。一切劫無斷絕故。盡虛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。迴向有為而不著故。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。大願心無變異故。善攝取諸陀羅尼故。一切諸佛所護念故。了一切法皆如幻故。
什麼是十種無盡法?茲解釋於下:
①饒益一切衆生:就是要利益所有的衆生。所謂「凡有利益,無不去行。」凡是對衆生有利益的事,做不到也要勉為其難去做。這才是修難行能行的法門。
②以本願善廻向:行菩薩道的人,必需要發菩薩的大願,所謂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這是根本的願力,然後再發普賢菩薩十大願。一者禮敬諸佛、二者稱讚如來、三者廣修供養、四者懺悔業障、五者隨喜功德、六者請轉法輪、七者請佛住世、八者常隨佛學、九者恒順衆生、十者普皆廻向。把本來所發的願,廻向給法界一切衆生。不為自求,而為衆生行菩薩道。這是廻自向他。
③一切劫無斷絕:在無量無邊劫中,沒有斷絕修行,也沒有斷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,更沒有斷絕饒益衆生等等,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劫,不斷絕把功德廻向給法界衆生。菩薩為衆生離苦得樂,而不疲倦。為令衆生出離三界,現身說法,放棄成佛的機會。所謂「倒駕慈航」,來到娑婆世界,普度衆生。這種精神,永不斷絕。
④盡虛空界悉開悟心無限:明白自性,就是盡虛空界。能悟得法界的本體,就是明心見性,返本還原,證得法界身,也就是無邊身。這是菩薩所證得空理的一個本體。證得虛空的本體。什麼執著、煩惱、障礙,統統沒有了。為什麼?因為如同虛空,證得虛空這種智慧。雖然在世間,而行無所行,作無所作,修無所修,證無所證。到了這種境界上,心和虛空合而為一,沒有一個界限、沒有一個執著。
⑤廻向有為而不著:雖然是這樣,但是還要廻向有為,而不著住有為。不能說:「我證得空理,什麼也不做啦!旣然行無所行,作無所作,修無所修,證無所證,就教它空吧!」不是這樣的講法。雖然證得無為的空理,還要廻向有為。這就是明白眞空的道理。從眞空裡頭還要生出妙有。不生妙有,單單眞空,沒有什麼用。所謂「眞空不礙妙有,妙有不礙眞空。」要廻向一切有為。什麼是有為?凡是有形有相,都叫有為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卽見如來。」雖然沒有為,可是還不能沒有這個有為。還要有這個有為,而不要著住在這個有為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雖然是無為,也要廻向有為。所謂「行所無事」,不要著住有為。
⑥一念境界一切法盡:在一念之中的境界,徧满三千大千世界。所謂「一念卽三千,三千卽一念。」我們所有一切的煩惱,皆由一念所造成。如果一念不生,就到解脫的境界。好像修行人,修行多年,一念不生,常在定中。忽然生出一念,想當總統,等到來生果然當了總統,但這是麻煩的事,令心不清淨。為國際間的關係,弄得焦頭爛額,何苦來哉?
⑦大願心無變異:修行人,永遠不退失菩提心,不變異菩提心。要時刻堅持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衆生的大願心,大願就是渡海的船。從生死的此岸,經過煩惱中流,達到涅槃的彼岸。這個大願,要堅固如金剛,永不破壞,才能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
⑧善攝取諸陀羅尼:菩薩善於攝取無量無邊總持門,互為眷屬。好像八萬四千法門,互為第一,沒有第二,所以叫不二法門。所謂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」修道人喜歡那個法門而相應,那個法門就是第一法門,不相應的法門,不能說就是第二。雖然這個法門對你不相應,或許對他相應。所以門門第一,沒有第二。總而言之,凡是對機的法門,就是第一。
⑨一切諸佛所護念:因為能攝取一切陀羅尼,所以一切諸佛都來護念加持,令你增長智慧,瞭解一切有為法,皆是虛妄不實的。
⑩了一切法皆如幻:能把一切有為法看成空的,無為法根本也沒有了。一切法如幻不實,瞭解這種道理,一切無所執著。
我們修道人,不要執著「我」。如果有了「我」的思想,那就出不了三界。所以佛再三提醒我們,要無我、無人、無衆生、無壽者這四相。這樣才能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。
是為十種無盡法,能令一切世間所作,悉得究竟無盡大藏。
這是十種無盡法,法法不盡。令一切世間行菩薩道者,統統都得到究竟圓滿無盡的大法藏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第二十二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
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
釋迦牟尼佛在夜摩天宮說完十藏品之後,又升到兜率天宮來,為天衆演說十廻向的法門。這個法是菩薩所修三賢(十住、十行、十廻向)之法。
一般人的升起,升彼而離此。可是佛的升起,升彼而不離此。這是什麼道理?因為佛有神通妙用,不起於座,而能在定中到兜率天宮說法。
兜率是梵語,譯為知足。此天的天人,非常知足;無論什麼,適可而止,絕不多求。所謂「知足者常樂,能忍者自安。」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,在夜摩天之上,在化樂天之下,此天有內院和外院。內院是候補佛位諸菩薩所住之處。現在彌勒菩薩(未來佛)住在內院,等待候補佛位。外院是天衆所住之處,彌勒菩薩現在正為他們演說妙法。
人們為什麼不知足?因為多欲多貪,貪而無厭,貪求不已,所謂「欲望無止境」。白天醒時在貪,夜間在夢中也貪。為什麼要貪?因為不知足。如果知足,就不會貪求。我們起貪心,是因為有欲望的緣故。若是沒有欲望,那就不貪了。不貪就知足,知足就快樂,快樂就沒有煩惱,沒有煩惱就不執著,不執著就得到解脫。我們修道,就修不執著。想得開、放得下,就得解脫。
無論什麼事情,都要忍耐,不能忍的也能忍。這時,天也安,不降災禍。地也安,不令震動。所謂「忍為無價寳,人人使不好,若能會用它,事事都能好。」人有很多煩惱,就因為沒有忍辱的功夫。若能學習彌勒菩薩那種忍耐的功夫,就沒有災禍,一切都平安。彌勒菩薩說:「老拙穿衲襖,淡飯腹中飽;補破好遮寒,萬事隨緣了。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;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,涕唾在面上,隨它自乾了;我也省力氣,他也無煩惱。這樣波羅蜜,便是妙中妙;若知這消息,何愁道不了!」這首偈頌的文詞,雖然很淺顯,可是有不可思議的哲理在裏邊。現在簡單的解釋:
「老拙穿衲襖」:老拙就是很愚笨的老人。他自己覺得自己很笨,為什麼?因為他有個大肚子,又穿了一件破棉襖。衲襖就是棉襖破了又補,補了又破,前後皆是補釘,表示不著穿衣的相。衣服雖破,能遮寒就可以了。
「淡飯腹中飽」:他所吃的飯,非常清淡,連鹽也沒有。只要填滿肚子就可以,不計較好吃不好吃。這是不著吃的相。
我們金山寺也是不著吃的相,每天所吃的菜,是從市場菜販的垃圾堆撿囘來的。可是我們還有菜吃。這種位愚笨的老人,連菜也沒有吃,只吃淡而無味的飯,可是還吃個大肚子,所謂「心寬體胖」。他無憂無慮,笑口常開,故後人給他作了一幅對聯:「肚大能容,容天下難容事;開口便笑,笑世上可笑人。」
我們的身體,好像機器一樣,時時要加點油,它才能做工。否則,就要罷工。我們的身體,吃點飯才能活著,才能做工。若是不給它吃飯,它就要罷工,什麼也不做了。甚至向主人示威:「我要死啦!」主人受到威脅,便向它投降,給它點飯吃,來維持生命。彌勒菩薩很瞭解這個四大假和合的臭皮囊,不是一個好東西,所以給它吃飽就算了。
「補破好遮寒」:為什麼要補呢?因為要遮寒。所以把一件破棉襖,補來補去,還要補千釘萬綴還在補,準備在冬天的時候,能遮住寒風所襲。
「萬事隨緣了」:這位愚笨老人,無論遇到什麼事,隨緣而了。所謂「事來則映,事去則淨。」有這種胸襟,所以心寬體胖。他是隨緣消舊業,更莫造新殃。雖然隨緣,可是不變。不是隨緣就變,而是隨緣不變。所謂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」他有一定的宗旨。是什麼?就是不貪。
「有人罵老拙」:假設有人無緣無故來罵我,我也不發脾氣,當作唱歌來欣賞。或者當作說外國話,聽不懂,無煩惱。
「老拙只說好」:遇到這種境界時,老拙說:「我要讚歎他。罵得好、罵得對,你是我的善知識,指導我、教導我,非常感謝你的罵。我應該被你罵,幸虧你來罵我。我眞高興,希望你常來罵我。」好像常不輕菩薩,他給人家叩頭,還被人打罵,他不但不生氣,反而笑哈哈。見人就頂禮,禮畢就跑掉。為什麼?怕人生煩惱。
我有這樣幾句話:「有人毁謗我,如得飽飯食;此是眞布施,何樂而不為?」如有人罵我,我絕對不發脾氣,而且說罵得對極了。你唱的歌,非常悅耳,我很愛聽。你在說英文吧!我聽不懂。如是觀想,自然風平浪靜。
「有人打老拙」:假設有人無緣無故來打我,那時,我絕對不反抗,隨他的便,等他打夠為止,我也不言語。
「老拙自睡倒」:我一點煩惱也沒有,我自己躺在地上,請他打吧!這時,他便出了氣,自然無事了。這種功夫多麼妙!你們哪一位能有這種功夫,就會升到兜率天宮去,聆聽彌勒菩薩在龍華法會講妙法。
「涕唾在面上」:有人把口水吐在我面上,我也不理它,也不擦它。為什麼?因為不起煩惱,不被境界所轉。他已修到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的程度。
「隨它自乾了」:隨它自己乾吧!何必為它操心。口水在臉上,又有何妨?不要計較,自然無事。人人有這種想法,世界怎能不太平?
「我也省力氣」:若能是這樣,無動於衷,當作無有其事。我就省了很多的力氣,不需要用手巾去擦它。
「他也無煩惱」:他看我無所謂,也不去擦他所吐的口水,他自然心平氣和,沒有煩惱了。這種忍耐的精神實在太偉大!我們應該向彌勒菩薩看齊,向他學習。所以人做事,要留餘地,不可趕盡殺絕,要網開一面才對。
「這樣波羅蜜」:這是忍辱的法門。能忍辱便到彼岸,彼岸是不生不滅的地方,只有諸樂,沒有衆苦。人人皆知,可是不去。為什麼?因為捨不得五欲之享受。
「便是妙中寳」:這就是妙中之妙,寳中之寳,無價之寳,眞正忍辱的妙寳。
「若知這消息」:如果知道忍辱的消息,若能明白忍辱的道理。那麼,一切無所障礙。
「何愁道不了」:這樣的情形,萬事亨通,圓融無礙。無論修什麼道,皆獲得成就。為何不成道?皆因執著身體,認為可愛,時刻要保護它。其實,身體是個臭皮囊。我常說:在肚中的東西是最骯髒的。吃時是香,排出是臭。無論什麼人,都是這樣。那麼,身體有什麼可愛呢?有什麼可執著?如有人罵你,或者打你,要忍受,不發脾氣。要明白死的時候,這個可愛的身體又到什麼地方去了?我們修道,就是借假修眞,千萬不可得假忘眞。要返本還原,要反迷歸覺。能這樣去修,就能知足。
兜率天的天衆,少欲知足。內院的菩薩,都是斷欲,一無所求。他們發菩提心,得菩薩道。一切為衆生的幸福而奔走,為教化衆生,改惡向善,而不休息。雖然辛苦,但是快樂。以度衆生為已任,這是菩薩的大願。
你能知足,你就升到兜率天。他能知足,他就升到兜率天。換言之,誰能知足,誰就能升到兜率天。佛法是平等,沒有階級的觀念,沒有親疏的分別,完全要靠眞功德。誰有純善根便上升。世上的人,若能知足,那麼,娑婆世界便能變成知足世界。這時,我們所住的五濁惡世,成為兜率天那樣的快樂,無憂無慮,逍遙自在。
現在釋迦牟尼佛,在菩提樹下金剛寶座上,結雙跏趺坐,已入定中。可是他到兜率天宮來,為候補佛位諸大菩薩和十方一切大菩薩,以及無量天衆,演說不可思議的妙法。
這一品在華嚴經列為第二十三品,所以稱為升兜率天宮第二十三。
爾時佛神力故。十方一切世界。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。皆見如來坐於樹下。各有菩薩承佛神力。而演說法。靡不自謂恆對於佛。爾時世尊復以神力。不離於此菩提樹下。及須彌頂。夜摩天宮。而往詣於兜率陀天。一切妙寶所莊嚴殿。
佛升到兜率天宮的時候,用大威神力,不離開菩提樹下的金剛座、須彌山頂(忉利天)、夜摩天宮,而到兜率天宮之衆寳所莊嚴的寳殿,為海會大衆演說華嚴妙法。
在佛教經典中,說佛有大威神力。這種神力,乃是由三祇修福慧,百劫種相好中修成的。因為佛有大威神力的緣故,所以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,皆能見到佛坐在菩提樹下。
我們的思想太小,只知有這個世界。其實,徧十方有無量世界。不過,離開我們地球太遠,以肉眼看不見而已,而一般人的思想也達不到這種境界。佛在三千年前,就知道有小千世界(一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)、中千世界(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)、大千世界(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)。按現在天文家的算法,一個地球而為一個世界。在太陽系中,有很多星球。在銀河系中,有無數的太陽系。又在虛空中,有無數的銀河系。那麼,世界究竟有多少?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之多,非天文數能算出來。就是電腦,也不能統計出來正確的數目。可是佛能一目了然,悉知悉見。
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,沒有到其他地球去,故認為沒有其他地球存在,這是太小的見解。擧出一個例子來說明:在五百年前,還沒有發現新大陸時,在西半球仍然有個美洲的存在。不過,是沒有發現而已,不能說沒有美洲這塊土地。現在我們沒有到其他地球去,亦不能以管窺之見,說沒有其他地球。等哥倫布發現大陸後,這時,大家才相信有個美國,地大物博,出產豐富。將來發現另外一個地球,也是同樣的情形。
不但有其他世界,而且還是無量無邊之多,在每個世界中,都有四大洲。在每個南閻浮提洲的菩提樹下,都有佛在那兒成正覺。在每一個菩提道場中,都有無數菩薩在那裏,恭敬於佛、供養於佛、聆聽佛宣講華嚴妙法。
時兜率天王。遙見佛來。
佛的法身,向寳莊嚴殿而來。這時候,兜率天王,在遙遠的地方,就見到佛前來,便非常地高興,可以說欣喜若狂。卽時準備一切莊嚴之具,去歡迎佛降臨。
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,他願到什麼地方,就到什麼地方去,不受任何時間和空間的限制。佛是盡虛空徧法界,隨時隨地可以示現妙色身,令所有的衆生,都能見到,感覺自己面對於佛,這佛專為自己說法。好像太陽在我面前是一樣的道理。只要心水清淨,隨時能見佛,所謂「菩薩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衆生心垢淨,菩提影現中。」
卽於殿上。敷摩尼藏師子之座。其師子座。天諸妙寳之所集成。過去修行善根所得。一切如來神力所現。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。一切如來淨法所起。無邊福力之所嚴瑩。清淨業報。不可沮壞。觀者欣樂。無所厭足。是出世法。非世所染。一切衆生咸來觀察。無有能得究其妙好。
兜率天王見佛而來,立刻囘到寳莊嚴殿,敷上摩尼寳藏所莊嚴師子之法座。這個師子之座,是用諸天一切妙寳所積集而成的。一方面是兜率天王過去所修行的善根所成就,另一方面是一切諸佛的願力和神力所現出的。這種境界,是由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善根所生出。也是一切諸佛的清淨莊嚴妙法所生起的。有無量無邊福德的力量所莊嚴而瑩潔。這種清淨的業果(福德力和神通力),不是天魔外道的能力可以破壞的。
誰能看到這種莊嚴,皆生欣悅快樂之心。無論看多久的時間,也沒有厭足的時候。這種莊嚴,是由修行出世六度萬行的清淨法所莊嚴,而不是世間的染汚法所莊嚴。所有兜率天的天衆,皆來觀賞用衆妙寳所莊嚴的寳殿,也來親近於佛、瞻仰於佛。可是沒有能眞正明白這種不可思議妙好的境界。
有百萬億層級。周帀圍繞。百萬億金網。百萬億華帳。百萬億寳帳。百萬億鬘帳。百萬億香帳。張施其上。華鬘垂下香氣普熏。百萬億華蓋。百萬億鬘蓋。百萬億寳蓋。諸天執持。四面行列。百萬億寳衣。以敷其上。
在師子座之周圍,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層級,在四周圍繞著。又有百萬億那麼多的金網、華帳、寳帳、鬘帳、香帳,張開覆布在師子座之上邊,作為莊嚴。華鬘向下垂著,其香味普薰法會道場,甚至諸天。
百萬億代表很多的數目,這個數目是數不清的。除了佛菩薩而外,凡夫不可以說出來。為什麼每一件物品,都是百萬億?因為表示隆重莊嚴的意思。這種莊嚴,是在因地時,所修六度萬行,所持清淨戒所成就的。也就是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才能現出種種莊嚴。
我們衆生歡喜香味,而不得香味。為什麼?因為不守戒律,時時放逸的緣故。天上的人,以福德的成就,故身上常放芬芳的香氣,令人聞之,有清涼的感覺。天人如果不放香時,證明死之將至,此時發出信號,所謂「五衰相現」。我們凡夫不守戒律,故身上放出狐臭,令人聞之,作三日嘔。貴婦人和富小姐們,因為身放臭味,用高價購名貴的香水,灑在衣服和身體上,來減輕臭味,這僅是一時之效。這種香是人為的,而不是自然的。欲想身上放香,趕快嚴守戒律。這是根本解決的方法。
天人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境,所以現六塵莊嚴的境界。凡夫卻貪六塵的境界,可是沒有這種境界,所以追香味避臭味。我們住在五濁惡世中,雖然不清淨,可是流連忘返,捨不得離開。西方極樂世界,無有衆苦,但受極樂,黃金為地,有七種欄楯、七種羅網;歡迎移民去住,無條件作為公民。可是,衆生就是這樣的怪,極樂世界那樣快樂,還不願意去住。娑婆世界這樣的苦惱,還不願意離開,這實在太可憐!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華蓋、鬘蓋、寳蓋。諸天衆用手執持這種種的蓋,在四方成行的站列,非常整齊,十分壯觀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寳衣,敷開在師子座的上邊,作為莊嚴。
百萬億樓閣。綺煥莊嚴。百萬億摩尼網。百萬億寳網。彌覆其上。百萬億寳瓔珞網。四面垂下。百萬億莊嚴具網。百萬億蓋網。百萬億衣網。百萬億寳帳網。以張其上。百萬億寳蓮華網。開敷光榮。百萬億寳香網。其香美妙。稱悅衆心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樓閣,非常美麗、光明、莊嚴。不但堂皇,而且雄壯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摩尼寳所編的網和衆寳所制的網,彌覆在道場的上邊。又有百萬億的寳纓絡網,在道場的四周向下垂著,五光十色,燦爛奪目。這種境界眞是不可思議。
又有百萬億的莊嚴具網、寳蓋網、寳衣網、寳帳網,這些網張羅在道場的上邊,作為莊嚴。又有百萬億寳蓮華網,其華特殊茂盛,又新鮮又光艶,令見者心曠神怡。又有百萬億寳香網,這種香氣特別芬芳,異常妙美,令聞者生喜悅心,得到法喜充滿的境界。
百萬億寳鈴帳。其鈴微動。出和雅音。百萬億栴檀寳帳。香氣普熏。百萬億寳華帳。其華敷榮。百萬億衆妙色衣帳。世所希有。百萬億菩薩帳。百萬億雜色帳。百萬億眞金帳。百萬億瑠璃帳。百萬億種種寳帳。悉張其上。百萬億一切寳帳。大摩尼寳。以為莊嚴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寳鈴帳,其鈴微動的時候,放出和雅的妙音,十分悅耳,令人陶醉。
佛在世的時候,有個怪人,身高有三尺,身粗有四尺,走起路來,如同磨盤在動,所以稱為怪人。可是他的聲音,非常響亮微妙悅耳。不願見其人,但願聞其聲。有人請問於佛,此是何因?佛乃說出他的因緣:「此人在往昔時,曾見到一座寳塔,非常高大,而見不到其頂。乃說:『這是浪費金銀,建這樣高的寳塔,有什麼用?簡直是勞民傷財。』此人說完此話之後,卻又發心,在塔的四周,掛上響鈴。因此之故,今生為矮人,而有清脆的妙音聲。」所問的人,才明白前因後果的因緣。
各位注意!今後見到有人造塔,應該讚歎越高越好。將來所得到的果報,可以頂天立地。由此公案的啟示當知,說話時,要特別小心,不可造口業。如造口業,定墮拔舌地獄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栴檀寳帳,香氣普徧薰滿道場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寳華帳,其華開放,異常鮮艶,有欣欣向榮之勢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衆妙色衣帳,這種衆妙色衣,在世間是沒有的。誰能見到這種衣,一定目不暫捨的看著,生出歡喜心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菩薩帳、雜色帳、眞金帳、瑠璃帳,種種寳帳,完全張開在道場的上邊。又有百萬億一切寳帳,以大摩尼寳作為莊嚴。
百萬億妙寳華。周帀瑩飾。百萬億頻婆帳。殊妙間錯。百萬億寳鬘。百萬億香鬘。四面垂下。百萬億天堅固香。其香普熏。百萬億天莊嚴具瓔珞。百萬億寳華瓔珞。百萬億勝藏寳瓔珞。百萬億摩尼寳瓔珞。百萬億海摩尼寳瓔珞。莊嚴座身。百萬億妙寳繒綵。以為垂帶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妙寳華,在四周圍繞,瑩潔的裝飾,非常妙好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頻婆帳。頻婆譯為身影質,好像影子,皆在寳帳上邊映現出來。這種境界,殊勝而微妙,互相間錯,森羅萬象,絲毫不雜亂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寳鬘和香鬘,在道場的四面向下垂著,作為裝飾。這種莊嚴,重重無盡,層層不已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天堅固香,這種香普徧薰著所有的空間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天莊嚴具瓔珞、寳華瓔珞、勝藏寳瓔珞、摩尼寳瓔珞、海摩尼寳瓔珞,來莊嚴師子座之身。瓔珞是用七寳所編織,懸掛在身上,作為裝飾品。又用百萬億那樣多的妙寳繒綵,作為垂帶,更為莊嚴。
百萬億因陀羅金剛寳。百萬億自在摩尼寳。百萬億妙色眞金藏。以為間飾。百萬億毗盧遮那摩尼寳。百萬億因陀羅摩尼寳。光明照耀。百萬億天堅固摩尼寳。以為窗牖。百萬億清淨功德摩尼寳。彰施妙色。百萬億清淨妙藏寳。以為門闥。百萬億世中最勝半月寳。百萬億離垢藏摩尼寳。百萬億師子面摩尼寳。間錯莊嚴。百萬億心王摩尼寳。所求如意。百萬億閻浮檀摩尼寳。百萬億清淨藏摩尼寳。百萬億帝幢摩尼寳。咸放光明。彌覆其上。百萬億白銀藏摩尼寳。百萬億須彌幢摩尼寳。莊嚴其藏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因陀羅金剛寳、自在摩尼寳、妙色眞金藏,作為間錯的裝飾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毗盧遮那(照滿一切處)摩尼寳和因陀羅(天主)摩尼寳,大放光明,照耀十方世界。又有百萬億天堅固的摩尼寳,作為大窗和小窗。又有百萬億清淨功德的摩尼寶,彰施其微妙之色。又有百萬億清淨的妙藏寶,作為大門和小門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世中最勝半月寶、離垢藏摩尼寶、師子面摩尼寶,用這些寶,間錯的莊嚴道場。又有百萬億心王摩尼寶(如意珠),這種寶珠,令求者遂心如意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閻浮檀摩尼寶、清淨藏摩尼寶、帝幢摩尼寶,這些寶統統放大光明,彌覆在上邊,普徧照耀十方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白銀藏摩尼寶和須彌幢摩尼寶,來莊嚴其藏。
百萬億眞珠瓔珞。百萬億瑠璃瓔珞。百萬億赤色寳瓔珞。百萬億摩尼瓔珞。百萬億寳光明瓔珞。百萬億種種藏摩尼瓔珞。百萬億甚可樂見赤眞珠瓔珞。百萬億無邊色相藏摩尼寳瓔珞。百萬億極清淨無比寳瓔珞。百萬億勝光明摩尼寳瓔珞。周帀垂布。以為莊嚴。百萬億摩尼身。殊妙嚴飾。百萬億因陀羅妙色寳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眞珠瓔珞、瑠璃瓔珞、赤色寶瓔珞、摩尼瓔珞、寶光明瓔珞、種種藏摩尼瓔珞、甚可樂見赤眞珠瓔珞、無邊色相藏摩尼寶瓔珞、極清淨無比寶瓔珞、勝光明摩尼寶瓔珞,用這十種瓔珞,在四周垂佈,作為種種的莊嚴。
為什麼要用這些價值連城的瓔珞,來莊嚴道場呢?因為表示法的殊勝,不可思議。也是令貪心的衆生,都願意生到天上去,得點寶貝。雖然得不到,可是看看,心中也是快樂的。凡是有貪心的人,要修天福(修十善持五戒)的功德,等功德圓滿時,便生到天上。所謂「先以欲鈎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若不然的話,為什麼說出這些莊嚴之具?尤其是用諸寶來莊嚴就因為衆生有貪心,一聽到天上有寶貝,就發菩提心,努力修道,修到天上去一看,這些有形有相的寶,不能了生死(天上的人,也有生死)。於是更進一步,再發大菩提心,勇猛精進的修行無上菩提道,成就無上道果。這時,便出離三界,了生脫死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摩尼身,殊勝而微妙,用來裝飾道場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因陀羅妙色寶,用來裝飾道場。佛來到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說法,兜率天王頗感榮幸,所以盡其所能,來佈置道場,表示歡迎佛蒞臨之意。
百萬億黑栴檀香。百萬億不思議境界香。百萬億十方妙香。百萬億最勝香。百萬億甚可愛樂香。咸發香氣。普熏十方。百萬億頻娑羅香。普散十方。百萬億淨光香。普熏衆生。百萬億無邊際種種色香。普熏一切諸佛國土。永不歇滅。百萬億塗香。百萬億熏香。百萬億燒香。香氣發越。普熏一切。百萬億蓮華藏沈水香。出大音聲。百萬億遊戲香。能轉衆心。百萬億阿樓那香。香氣普熏。其味甘美。百萬億能開悟香。普徧一切。令其聞者。諸根寂靜。復有百萬億無比香王香。種種莊嚴。
在前邊用種種寶蓋、種種寶帳、種種纓絡,來莊嚴道場。現在是用種種香,來莊嚴道場。在兜率天宮有這種道場、這種境界,都是特別殊勝、特別莊嚴。先將道場莊嚴妙好,然後恭敬請佛,演說華嚴大法。這是兜率天王廣修供養的成績,也是他修的福德所成就的,也是一切諸佛的願力所成就的,也是一切衆生感應道交所成就的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黑栴檀香、不思議境界香、十方妙香、最勝香、甚可愛樂香,這種種香,都發放異香撲鼻的芬芳清香等,普徧氤氳十方法界。又有百萬億頻婆羅香,其香氣普徧散布於十方。又有百萬億淨光香,其香清淨又光明。普薰十方世界一切衆生,凡是嗅到此香氣者,皆發菩提心,修無上菩提道。又有百萬億無邊際種種色香,普徧薰到一切諸佛國土,其香氣永不歇息或消滅。
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塗香、熏香、燒香,這種種香氣,揮發出來,能普薰法界一切衆生。又有百萬億蓮華藏沉水香,這種栴檀木很重,放在水中,會沉到水底,故叫沉水香。此香有特別的香氣;燃時,在很遠的地方,皆可聞到此香氣。又能放出很大的音聲,眞是妙不可言。又有百萬億遊戲香,這種香,能將衆生的染汚心轉為清淨心。由惡轉善,而發菩提心。又有百萬億阿樓那(紅赤色)香,這種香氣普薰一切法界,其味非常甘美,有清涼肺腑的功效。又有百萬億能開悟香,普徧一切處,能令聞此香的衆生,諸根寂靜,開大智慧。又有百萬億無比香王香,作為種種的莊嚴。
制香的原料,多數採用栴檀木,少數用華或草作為香料。傳說栴檀香樹生在伊蘭臭林中,在中秋月滿之夜,從地生出,形如竹笋。成樹之後,其味奇香,清涼心肺。其花作藥,其皮枝葉作為香的原料,其木雕刻佛像,或製造傢具,是名貴的木材。
雨百萬億天華雲。雨百萬億天香雲。雨百萬億天末香雲。雨百萬億天拘蘇摩華雲。雨百萬億天波頭摩華雲。雨百萬億天優缽羅華雲。雨百萬億天拘物頭華雲。雨百萬億天芬陀利華雲。雨百萬億天曼陀羅華雲。雨百萬億一切天華雲。
好像下雨一般的降落百萬億那樣多的天華雲、天香雲、天末香雲、天拘蘇摩華雲、天波頭摩華(紅蓮華)雲、天優缽羅華(青蓮華)雲、天拘物頭華(黃蓮華)雲、天芬陀利華(白蓮華)雲、天曼陀羅華(小白華)雲、一切天華雲。雖然雨種種華,但是不著於地,在空中懸覆著,所以稱為雲。
雨百萬億天衣雲。雨百萬億摩尼寳雲。雨百萬億天蓋雲。雨百萬億天旛雲。雨百萬億天冠雲。雨百萬億天莊嚴具雲。雨百萬億天寳鬘雲。雨百萬億天寳瓔珞雲。雨百萬億天栴檀香雲。雨百萬億天沉水香雲。
又雨百萬億那樣多的天衣雲、摩尼寳雲、天蓋雲、天旛雲、天冠雲、天莊嚴具雲、天寳鬘雲、天寳瓔珞雲、天栴檀香雲、天沉水香雲。又雨這十種雲,作為莊嚴。
建百萬億寳幢。懸百萬億寳旛。垂百萬億寳繒帶。然百萬億香罏。布百萬億寳鬘。持百萬億寳扇。執百萬億寳拂。懸百萬億寳鈴網。微風吹動。出妙音聲。百萬億寳欄楯。周帀圍繞。百萬億寳多羅樹。次第行列。百萬億妙寳窗牖。綺麗莊嚴。百萬億寳樹。周帀垂陰。百萬億寳樓閣。延袤綺飾。百萬億寳門。垂布瓔珞。百萬億金鈴。出妙音聲。百萬億吉祥相瓔珞。嚴淨垂下。百萬億寳悉底迦。能除衆惡。百萬億金藏。金縷織成。百萬億寳蓋。衆寳為竿執持行列。百萬億一切寳莊嚴具網。間錯莊嚴。
建立百萬億的寳幢,懸掛著百萬億的寳旛,向下垂著百萬億的繒帶,點燃著百萬億的香爐,散佈著百萬億的寳鬘,手持著百萬億的寳扇,手執著百萬億的寳拂,在上邊懸覆著百萬億的寳鈴網,微風吹動寳網,寳鈴發出妙音,十分悅耳。有百萬億的欄杆,在四周圍繞著。
有百萬億寳多羅樹,此樹高大,約有七十多尺,其果可食。譯為岸樹,整齊排列,左看右看皆成行。這表示修行要修種種行門。把種種行門修行成就,達到圓滿之境,也叫次第行列。又有百萬億用妙寳所造的大窗和小窗,非常別緻。不但美麗,而且又莊嚴。
這個「牖」,就是大窗上的小窗。在論語上有這樣的記載:「伯牛有疾,子問之。自牖執其手。曰:亡之,命矣。夫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。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。」 伯牛是孔子的學生,某次患了重病。孔子以老師的身份去看他、安慰他。孔夫子來到伯牛的家,沒有進屋,站在窗外,從小窗伸進手,握住伯牛的手。而感嘆地說:「唉!這個人,怎得這種病呢?這樣好人,怎得不治之症?怎生這種治不好的病呀!」
有百萬億的寳樹,在四周向下垂佈著,其枝葉稠密,把太陽光遮住,令有清涼的感覺。有百萬億的寳樓閣,樓接樓,閣接閣,延長不斷,十分綺飾。有百萬億的寳門,在每個門掛著瓔珞,向下垂佈著,作為門簾。有百萬億的金鈴,掛在每棟樓閣的簷角之下,微風吹動,若干種音樂,同時俱奏,生出妙音聲。有百萬億吉祥相的瓔珞,莊嚴清淨向下垂佈著。有百萬億的寳悉底迦(有樂),能除掉一切的惡。見到道場一切的莊嚴,皆有快樂的感覺,把心中所有的貪瞋癡,以及八萬四千煩惱,統統除盡無餘。我們為什麼有煩惱?因為沒有看見兜率天宮寳莊嚴殿這種妙相的境界,所以每天拿煩惱當飯吃。
有百萬億的金藏(布之品類),是用金線所織成的。有百萬億的寳蓋,都用七寳所成就的。寶蓋的竿,用衆寶所造。天人執持寳蓋,一行一行的排列,井井有條,而不紊亂。有百萬億一切寳莊嚴具的網,互相間錯,莊嚴道場。
百萬億光明寳。放種種光。百萬億光明。周徧照耀。百萬億日藏輪。百萬億月藏輪。並無量色寳之所集成。百萬億香燄。光明映徹。百萬億蓮華藏。開敷鮮榮。百萬億寳網。百萬億華網。百萬億香網。彌覆其上。
有百萬億光明寳,這些奇珍異寳,放出種種光彩,照耀道場。又有百萬億的光明,周徧照耀一切處。又有百萬億日藏輪和月藏輪,都是用無量色寳所積集而成的。又有百萬億的香燄,其光明映徹於虛空法界。又有百萬億的蓮華藏,整齊成行,所開的華,非常鮮艶,欣欣向榮很茂盛。又有百萬億的寳網、華網、香網,瀰漫覆蓋在上邊。
百萬億天寳衣。百萬億天青色衣。百萬億天黃色衣。百萬億天赤色衣。百萬億天奇妙色衣。百萬億天種種寳奇妙衣。百萬億種種香熏衣。百萬億一切寳所成衣。百萬億鮮白衣。悉善敷布。見者歡喜。
有百萬億那麼多的天寳衣、天青色衣、天黃色衣、天赤色衣、天奇妙色衣、天種種寳奇妙衣、種種香薰衣、一切寳所成衣、鮮白衣。這些天衣,是天人所穿的衣服,用衆寳所造成的。這種衣服,旣輕暖又美麗,不用裁縫,所謂「天衣無縫」,自然而有。也不用洗濯,因為天人無塵垢的緣故。天福就是思食食至,思衣衣至,沒有衣食住的煩惱,能專心打坐。將這些衣服善於敷佈於道場中,無論是誰,凡是見到這些衣服,都會生出歡喜之心。
百萬億天鈴幢。百萬億金網幢。出微妙音。百萬億天繒幢。衆彩具足。百萬億香幢。垂布香網。百萬億華幢。雨一切華。百萬億天衣幢。懸布妙衣。百萬億天摩尼寳幢。衆寳莊嚴。百萬億天莊嚴具幢。衆具校飾。百萬億天鬘幢。種種華鬘。四面行布。百萬億天蓋幢。寳鈴和鳴。聞皆歡喜。
有百萬億那麼多的天鈴幢和金網幢,被微風所吹動,而發出微妙悅耳的音聲。有百萬億天繒幢,所有的綵穗,完全具足。有百萬億香幢,垂佈著香網,作為嚴飾。百萬億華幢,雨一切寳華,所謂「天雨寳華,繽紛而下。」來莊嚴校飾道場。有百萬億的天衣幢,懸佈著一切妙衣。有百萬億天摩尼寳幢,是用衆寳所莊嚴。有百萬億天莊嚴具幢,用所有的具來校飾。有百萬億天鬘幢,種種的華鬘,在四周一行一行的散佈著。有百萬億天蓋幢,幢上的寳鈴,互相和鳴,而不雜亂,很有旋律,令聞者皆生歡喜,而無煩惱。妙處就在這個地方。
百萬億天螺。出妙音聲。百萬億天鼓。出大音聲。百萬億天箜篌。出微妙音。百萬億天牟陀羅。出大妙音。百萬億天諸雜樂。同時俱奏。百萬億天自在樂。出妙音聲。其聲普徧一切佛刹。百萬億天變化樂。其聲如響。普應一切。百萬億天鼓。因於撫擊而出妙音。百萬億天如意樂。自然出聲。音節相和。百萬億天諸雜樂。出妙音聲。滅諸煩惱。
有百萬億天螺口吹而鳴,發出微妙的音聲。有百萬億天鼓,天鼓是不擊自鳴,能發出很大的音聲。這種音聲,妙不可言。聾子能聞到鼓聲,瞎子能看見鼓形。有百萬億天箜篌(古樂器),出微妙的音聲。有百萬億天牟陀羅(鋒鼓),出大妙音。在天樂未奏之前,它自動先鳴,令一切天人都得聞。有百萬億天諸雜樂,同時齊奏,十分悅耳。有百萬億天自在樂,奏出微妙悅耳的音聲,普徧傳播到十方一切佛刹。有百萬億天變化樂,本來是笙管笛簫的妙音,可是能變化無窮的音聲。在一種音能變為無量音,無量音發出一種音,這種變化不可思議。這種音聲,如響應聲,普應一切衆機,令他們清心寡欲,沒有一切煩惱。
我們每天研究經典,一定要沒有煩惱和沒有脾氣才對。怎樣才能沒有呢?就要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;也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每人都要特別注意六度的道理。研究經典,要信解行證、要按部就班去實行,不是用口頭念一念,作為口頭三昧,就算完事。必要躬行實踐去做,才能達到所求的目標。
修道人,遇到一切境界,應該認識清楚。無論是眞是假、是順是逆,都不要執著,不動於心,這樣就不會被境界所轉,而能轉境界。否則,沒有定力,不分眞假,執著境界,那就被境界所轉,容易做魔王的眷屬,故不可不愼。最好將楞嚴經上所說五十種陰魔,仔細研究一番。了解之後,便不會中魔王的詭計,上其大當。
各位!想要聽天上的音樂麼?那麼,就要修忍辱法門,不發脾氣、不亂罵人。將忍辱的功夫修到圓滿時,便證得天耳通,可以聽到諸天的音樂。大概是這樣的情形,信不信由你。
有百萬億天鼓,因為撫擊,而發出微妙的音聲。有百萬億天如意樂,這種音樂,遂心如意,自然演奏,音聲和節奏,互相配合,令人越聽越欣賞。有百萬億天諸雜樂,這種種的雜樂,所發的音聲,非常微妙,又不可思議,歡喜聽大聲,其音就大。歡喜聽小聲,其音就小。歡喜聽長聲,其音就長。歡喜聽短聲,其音就短。令你心滿意足,生大歡喜。有了歡喜心,就把一切煩惱消除殆盡。這時,善根增長,惡念不生。
百萬億悅意音。讚歎供養。百萬億廣大音。讚歎承事。百萬億甚深音。讚歎修行。百萬億衆妙音。歎佛業果。百萬億微細音。歎如實理。百萬億無障礙眞實音。歎佛本行。百萬億清淨音。讚歎過去供養諸佛。百萬億法門音。讚歎諸佛最勝無畏。百萬億無量音。歎諸菩薩功德無盡。百萬億菩薩地音。讚歎開示一切菩薩地相應行。百萬億無斷絕音。歎佛功德無有斷絕。
有百萬億那麼多的悅意法音,無論哪一類衆生,聞到此音,皆生喜悅快樂心。在此音中說法,讚歎供養諸佛,有何功德?供養三寶,有捨一得萬報,廣植福田,增加菩提善根。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廣大法音,在此音中說法,讚歎承事諸佛。有百萬億那麼多的甚深法音,在此音中說法,讚歎修行的利益。修一切法,得一切果位,所謂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誰修誰得,不修不得。」這是至理名言。又有百萬億衆妙音,這種微妙的法音,讚歎諸佛在過去所修六度萬行種種的行業,才證得無上菩提覺果。又有百萬億微細音,這種微妙的法音,讚歎眞如實相之理體。又有百萬億無障礙眞實音,讚歎佛以前所修種種行門。又有百萬億清淨音,讚歎佛在過去行菩薩道時,怎樣供養諸佛。又有百萬億法門音,讚歎十方諸佛,證得最勝無所畏的法門。又有百萬無量音,讚歎一切菩薩所修六度萬行的功德,是沒有窮盡。又有百萬億菩薩地音,讚歎開示十地菩薩,怎樣修行、怎樣成就,如何相應的行門。又有百萬億無斷絕音,讚歎十方諸佛所有的功德,而沒有斷絕的時候。
百萬億隨順音。讚歎稱揚見佛之行。百萬億甚深法音。讚歎一切法無礙智相應理。百萬億廣大音。其音充滿一切佛刹。百萬億無礙清淨音。隨其心樂。悉令歡喜。百萬億不住三界音。令其聞者深入法性。百萬億歡喜音。令其聞者心無障礙。深信恭敬。百萬億佛境界音。隨所出聲。悉能開示一切法義。百萬億陀羅尼音。善宣一切法句差別。決了如來秘密之藏。百萬億一切法音。其音和暢。克諧衆樂。
有百萬億隨順音,隨順衆生的根性,而說法音,讚歎稱揚怎樣修行,才能見佛聞法,然後成佛。又有百萬億甚深法音,這種無上甚深微妙的法音,讚歎一切法,便和無礙智慧相應之理。也就是修什麼法,契什麼果位。有清淨的智慧,便能明白一切相應的道理。又有百萬億廣大音,這種法音,好像擴音器一樣,能把音聲傳播遠處,充滿十方一切佛刹。又有百萬億無礙清淨音。
※ ※ ※
今天(一九七六年四月九日)是大悲七開始。晚間灑淨之後,開始誦持大悲神咒。這個大悲咒是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說的神咒。觀世音菩薩為憐愍你我他一切衆生,發大悲心,倒駕慈航,來娑婆世界,度你我他一切衆生出離苦海,得到解脫。所謂「苦海無邊,囘頭是岸」。只要虔誠誦持大悲咒,必有不思議的感應。
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以前,聽到千光王靜住如來為他演說大悲神咒之法,以金色手摩其頂。聆聽之後,卽超過第八地菩薩之位,心生大歡喜,立卽發大願心:「我若能利益一切衆生,令我卽時生千手千眼。」發願之後,忽然大地震動,十方諸佛之光,照射彼身,頓時生出千手千眼之莊嚴相。手有提拔之力,眼有照明之用。千手千眼表示有千種神通和智慧。
大悲的意思所謂:「悲能拔苦」,無論有什麼困苦艱難,若能誠心懇切的念大悲咒,都能得到平安,逢凶化吉。觀世音菩薩對佛說:「如果衆生誦持大悲咒,不能滿願,誓不成正覺,除非是不善或不至誠者。」
誦持大悲咒,不但能得到自在,而且所求皆能滿願。便能離開苦難,而得到快樂。便把危險度過,而得到平安。怎樣離苦難?就要誦持大悲咒。怎樣脫危險?誦持大悲咒。不要把大悲咒,看成簡單平常。我們告訴你們,如果在過去、現在,沒有善根的話,你們連大悲咒的名字,也不會聽見,何況誦持呢!現在不但聽到大悲咒的名字,而且還至誠地誦持大悲咒,這是百千劫難遭遇的機會,又有善知識指導,如何誦持、如何受持、如何修持,可見這是值得你們重視的。總而言之,大悲咒有意想不到的好處。
在這七天之內,必須誠心誠意、畢恭畢敬誦持大悲咒。誦到極點,心無妄想。此時,心地清淨,或者有人見光;或者有人見華。或者蒙觀音菩薩摩頂,加持開智慧。或者聞到異香撲鼻的天香。但也許有人雖然至誠懇切誦持大悲咒,可是沒有遇著什麼境界。你不要灰心,要再接再厲,繼續的誦持。到時候,一定會有感應道交的境界,降臨在你的面前。
無論見到境界或沒有見到境界,都要精進的誦持。見到瑞相的人,不要執著在瑞相上。沒有見到瑞相的人,也不要生出自卑感:「啊!我沒有善根,為什麼我沒有見到菩薩?」善根有早熟或晚熟。如果感覺自己的善根尚未成熟,應該栽培善根,多做功德事。所謂「未種善根,令種善根。已種善根,令其增長。已增長者,令其成熟。已成熟者,令其解脫。」
各位初次來到金山寺,研究佛法,修習佛法,要拿出誠心來學習,不怕苦、不怕難。在這七天之內,要勇猛精進,不要打妄想。如果一面修行、一面打妄想,功夫不會專一。不專一,便得不到感應,所謂「專一則靈,分馳則蔽」。專一其心的念,應有靈感。若是雜念紛飛,就不會有感應。這一點,各位要特別注意!
誦持大悲咒,所得到的好處,就是盡未來際也說不完。凡是誦持大悲咒的人,絕對不墮落三惡道。如墮落在三惡道中,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成佛。誦持大悲咒的人,其一切愚癡,若不變為智慧,觀世音菩薩他不成佛。
在金山寺就有人得到這種的感應。最不容易醫治的癌症,誦大悲咒,却把絕症念好了。大悲咒的神力,妙不可言。只有看你們在這七天的功夫如何,誰有誠心誰就有感應,得到好處。有病的人,病會痊癒。無病的人,能開智慧。求什麼得什麼。所以大悲咒是不可思議廣大靈感無礙大悲心陀羅尼。陀羅尼譯為總持,「總一切法,持無量義。」也就是咒,或為眞言。總之,是秘密之語。
咒有四義:①咒中有鬼神王的名字,小鬼聽到王的名字,不敢撒野,都守規矩了。②如軍中的口令。相應無事,不相應則治罪。③咒能秘密地把你的罪業消了,令人不知道。④咒是諸佛秘密言語,只有佛才知其道理。
各位這次來參加大悲七法會,都是善根具足,祖上有德行,因緣成熟,才來到金山寺。希望各位旣入寳山,不可空手而囘。總要得到寳,受用無窮。什麼寳貝?就是大悲咒。大悲咒可以治病,可以降魔,可以開智慧,可以保平安。換言之,求什麼得什麼,一定遂心滿願。
這次大悲七法會,是很特別的法會。在中國也是很少有念大悲咒,連續念七天的記錄。在其他的國家有沒有念七天,我就不知道了。可是在美國,我相信是第一次。所以希望各位拿出眞誠之心來誦持大悲咒,功德無量!
※ ※ ※
經文上說:有百萬億無礙清淨音,這種圓融無障礙的法音,不但清淨,而且隨順衆生心中所樂的,統統令其歡喜。又有百萬億不住三界音,使令聞到此法音的衆生,深入法性,智慧無礙。又有百萬億歡喜音,令聞者心中沒有障礙、沒有煩惱、沒有罪業,深信佛法,恭敬三寶。又有百萬億佛境界音,隨順佛所說的妙音聲,能開示一切妙法的義理,無窮無盡。又有百萬億陀羅尼音,此音善於宣說所有一切法句的差別。就是每一句、每一字,都有無量的義理在陀羅尼裏包含著。又能暢演一切妙法,在一切法中,又誦持百萬億陀羅尼音,變化無窮、義理無窮,有種種的分別。決定明瞭佛所說秘密之藏,也就是密宗的法門。此法門為彼說此不知,為此說彼不知,互不相知,所以為密法。
我們現在正是打大悲七,念大悲咒,也就是百萬億陀羅尼音。現在所念的是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。每個人念了幾千萬遍,現有幾十人念,也就叫百萬億陀羅尼音。
在兜率天那個地方,有很多菩薩、緣覺、聲聞和一切聖衆,在誦持大悲咒,或誦楞嚴咒,或誦十小咒,所以有百萬億陀羅尼音。大悲咒在一切處一切時,皆可誦持。換言之,行住坐臥,皆可誦持。誦楞嚴咒時,最好在早晨四時誦持,因為虛空清淨,能獲感應。此時,上空諸神聖,經過此處,一聞咒聲,卽合掌侍立。靜待咒念完之後,方能行動。這證明誦咒的功德。所以誦持咒語,要萬分恭敬,鄭重其事來誦,不可馬虎,敷衍了事。誦咒之處,最好是佛堂,其次靜室也可。但是要莊嚴清淨的處所。
又有百萬億一切法音,在虛空中,自然有法音宣流,這是佛變化所作之法音。這種法音,和美而暢流,一切衆生皆能聞之,和一切音樂的旋律相應。
有百萬億初發心菩薩。纔見此座。倍更增長一切智心。百萬億治地菩薩。心淨歡喜。百萬億修行菩薩。悟解清淨。百萬億生貴菩薩。住勝志樂。百萬億方便具足菩薩。起大乘行。百萬億正心住菩薩。勤修一切菩薩道。百萬億不退菩薩。淨修一切菩薩地。百萬億童眞菩薩。得一切菩薩三昧光明。百萬億法王子菩薩。入不思議諸佛境界。百萬億灌頂菩薩。能現無量如來十力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初發心菩薩,突然間看見師子座,乃加倍更增長一切智慧之心。那就減少無明,沒有顚倒妄想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治地菩薩,沒有顚倒、沒有妄想,已得到清淨。因為見外身心都清淨,所以生大歡喜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修行住的菩薩,心清歡喜之後,就開悟得到大解脫,沒有一切煩惱,這是悟解清淨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生貴住的菩薩,住在勝志樂,發大菩提心,勇猛精進,不退所發的志願,時時生歡喜快樂心,沒有一切憂慮心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方便具足住的菩薩,他們以前雖然發菩提心,但是對於大乘的志願,還不堅固,得到此住位時,乃生起修行大乘的行門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正心住的菩薩。殷勤精進修行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不退住的菩薩,清淨修行十地菩薩所修的行門。不退就是三不退:①位不退:不退於二乘的地位。②念不退:不退菩薩所修的行門。③行不退:不退菩提道的修行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童眞住的菩薩,得到一切菩薩的正定正受和智慧光明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法王子住的菩薩,他們雖然沒有證得佛的果位,可是都能入不思議諸佛的境界,也就是有諸佛的神通妙用。又有百萬億那樣多灌頂住的菩薩,他們能遂心如意的變化,而現出佛的十力智慧和神通。
百萬億菩薩。得自在神通。百萬億菩薩。生清淨解。百萬億菩薩。心生愛樂。百萬億菩薩。深信不壞。百萬億菩薩。勢力廣大。百萬億菩薩。名稱增長。百萬億菩薩。演說法義。令智決定。百萬億菩薩。正念不亂。百萬億菩薩。生決定智。百萬億菩薩。得聞持力。持一切佛法。百萬億菩薩。出生無量廣大覺解。百萬億菩薩。安住信根。
有百萬億菩薩,得到自在神通,不需要作意和觀察,卽刻便知一切境界的因緣。可是阿羅漢要作意(想一想)和觀察(入定),然後才能知道一切境界的因緣。有百萬億菩薩,生出清淨的智慧,能善解一切諸法。有百萬億菩薩,於法心中生出愛樂,也就是以法為樂。
有百萬億菩薩,對一切佛法,深深生出堅固的信心,不會被旁門外道所破壞。菩薩發心,深信不疑,堅固意志。所謂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法。」有了堅固的信心,才能不壞菩提心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的勢力,非常廣大。菩薩為什麼還要有勢力?因為有了大勢力,才能降伏天魔外道。好像大勢至菩薩,他一擧手一投足,大地有六種震動。天魔外道,望影而逃,所謂「聞名喪膽」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菩薩有廣大的勢力。並非用勢力去壓迫人,而是用勢力去拯救人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的名稱,一天比一天增長。菩薩是不求名不求利的人,為什麼還要名稱增長?因為菩薩有大名稱,可令衆生聞名而發菩提心。好像四大菩薩(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)的名稱,人人聞之,皆生信仰心,由信而發修道心。又令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恐懼,不敢作怪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菩薩要名稱增長。可是菩薩是不著住在名稱上的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時時刻刻演說一切妙法的義理。在一個義理中,能演說為無量義理;無量義理,却沒有離開一個義理。所謂「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。」不但令自己的智慧決定,也令衆生聞到諸法要義時,能智慧決定,斷除一切疑惑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得到正念、正定、正思惟。有了正念,正定現前,就不散亂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其智慧光明是銳利的,對一切法沒有懷疑,生出決定的智慧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得到聞而持,持而修,修而慧,聞慧現前。所謂「一入耳根,永為道種。」不會改變,這是聞持的力量,亦不會忘記,這是聞慧的表現。有了聞慧,不明的事理,一想便知。知了之後,還要修行。修行才能成就一切行門,這是修慧的成就。所以要依法修行。有智慧不修行,無有是處,等於替人數寳,最後自己一無所有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出生無量無邊廣大的覺悟和見解。又有百萬億菩薩,安住於信根,對佛法絲毫不懷疑。由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五根,而生出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五力。有了這五種力量來栽培,信根增長、進根增長、念根增長、定根增長、慧根增長。有了智慧,專心修行。則門門皆通,所謂「一通一切通。」
百萬億菩薩。得檀波羅蜜。能一切施。百萬億菩薩。得尸波羅蜜。具持衆戒。百萬億菩薩。得忍波羅蜜。心不妄動。悉能忍受一切佛法。百萬億菩薩。得精進波羅蜜。能行無量出離精進。百萬億菩薩。得禪波羅蜜。具足無量禪定光明。百萬億菩薩。得般若波羅蜜。智慧光明。能普照耀。百萬億菩薩。成就大願。悉皆清淨。百萬億菩薩。得智慧燈。明照法門。百萬億菩薩。為十方諸佛法光所照。百萬億菩薩。周徧十方。演離癡法。
有百萬億菩薩,證得檀波羅蜜。檀譯為布施。波羅蜜譯為到彼岸。能布施才能到彼岸。布施有三種:①財施:有內財和外財的分別。內財就是頭目腦髓,外財就是國城妻子。要把一切都布施給需要的人。②法施:就是講經說法,或者印經流通,或者譯經註解,甚至獻身於佛教,以勞力作功德,都屬於法施範圍。③無畏施:如有人遭遇意外恐懼的事情,要設法解救,或者安慰,令受威脅者,得到安樂。
菩薩如果得不到檀波羅蜜的精進,就不願意布施。不但不布施於人,反而教人布施給自己。若不向外布施,反而由外向內布施,這談不到施,而是貪。一切施,就是內外一齊施捨給他人,並且捨出去,還不著相。不能說我布施些什麼財物啦!我做了些什麼好事啦!我有了些什麼功德啦!有這種思想,就是著相。若是著相,只有生天的福報。猶如仰箭射虛空,力盡還是落在大地上。所以天福享盡了,便降到人間,或者受苦,或者享福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
你們看看世界上有錢的人,多數是在天上把天福享受盡了,又墮落到人間來,或成富翁,或成窮漢,有的如意,有的不如意。若是不著相,便是究竟施。以這種布施的功德,廻向於佛道,將來可成佛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證得尸波羅蜜,尸譯為戒律。要嚴持戒律,才能到達彼岸。戒有多種,在家有五戒和八戒,以及菩薩戒。出家沙彌有十戒,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,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。還要受持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。五戒是基本大戒。凡是佛教徒,一定要遵守勿犯。人人能守五戒,則家庭美滿,社會安寧,國家富強,世界和平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征得忍波羅蜜。能修忍辱的行門,修到圓滿時,也能達到彼岸。修行忍辱行是不容易的。能忍一次、兩次,最多三次,忍到第四次時,就不能忍了。甚至一次也不能忍。要知道,不能忍,就到不了彼岸。
為什麼不能忍?因為沒有定力,理智控制不住感情,感情衝動,就忍不住了。修道人就是修忍。如何修法?首先要持戒,能防止身口意的惡業。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。所謂「眼觀形色內無有,耳聽塵事心不知。」對境無心,就是忍。古德說:「念動百事有,念止萬事無。」器世間和有情世間,都是由一念無明所造成的。若能把一念無明破了,那麼,一切都空了。
忍有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。有人尊敬你,不生驕慢心。有人誹謗你,不生瞋恨心,這是生忍。要忍寒熱忍飢渴,要安詳忍受,不起憂惱,這是法忍。菩薩已證得無生法忍,不見有少法生,也不見有少法滅,就是在心裏忍著。諸法無生相,諸法無滅相。佛法猶如大海,可是不要生望洋之嘆,而要有會心之樂,這也是忍。忍可於心,不會見到佛法,而生向後轉的心。佛法再多,也能忍受。佛法再深,也能忍受。佛法再妙,也能忍受。總而言之,都能忍受。這就是忍辱波羅密。無論如何,心不妄動,能忍受一切佛法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證得精進波羅蜜。精進有兩種:一為身精進,二為心精進。勤修善法為身精進。勤修善道為心精進。能精進,便能出離三界,超出六道,了生脫死,證得佛道。如何修?不放逸、不懈怠。勇猛精進,別無二法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證得禪波羅蜜。禪應為禪那,譯為靜慮。就是掃除一切妄想,專心一個正念。這樣就具足無量禪定光明。因為有了三昧(正定正受),便有智慧光明現前。所謂「智慧解脫」。這種智慧是根本智慧,也就是四種智(成所作智、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圓鏡智)的成就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證得般若波羅蜜。般若譯為智慧。般若有三種:一為文字般若、二為觀照般若、三為實相般若。這種智慧光明,能普照耀盡虛空徧法界。這種智慧是禪定中生出,所謂「通曉諸法為智,斷惑證理為慧」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成就在往昔所發的大願力,統統都清淨。願有兩種:一為求菩提願:上求佛道,下化衆生。二為利樂他願:就是自覺覺他、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。修行不發願,等於開花不結果的樹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得到一切智慧之燈,其光能照耀一切法門,也就是明照諸法實相。這種智有實智和妄智之分。遇到境界,不思想就知道為實智;如要加思考去研究為妄智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為十方諸佛的法光所照耀。所謂「佛光普照」,照耀一切衆生。凡是被佛光所照,一定能開智慧。怎樣能獲得佛光所照?就需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什麼時候修到功德圓滿,什麼時候就蒙諸佛的光所照。
又有百萬億菩薩,能周徧十方世界,為一切衆生演說離愚癡的方法。也就是演說得智慧的法門。有了智慧,便明辨善惡,不會做顚倒事。也就是不起惑、不造惡業,將來不會受果報。離愚癡,證智慧——這是學佛的目標。
我們為什麼有煩惱?就因為愚癡。為什麼有無明?因為愚癡。為什麼有脾氣?因為愚癡。為什麼有顚倒?因為愚癡。一切的一切,皆因愚癡而造成。造出顚倒的業,不能出離三界。想要超出三界,首先要學沒有愚癡的佛法。勤學般若,勤修般若,才能離開愚癡,才能沒有顚倒。這是基本的法門。
百萬億菩薩。普入一切諸佛刹土。百萬億菩薩。法身隨到一切佛國。百萬億菩薩。得佛音聲。能廣開悟。百萬億菩薩。得出生一切智方便。百萬億菩薩。得成就一切法門。百萬億菩薩。成就法智。猶如寳幢。能普顯示一切佛法。百萬億菩薩。能悉示現如來境界。
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能普徧進入一切諸佛國土,助佛揚化,教化衆生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的法身,隨時隨地到諸佛國土,演說妙法,令衆生發菩提心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得聞諸佛說法的音聲,而能廣博開悟,也令衆生開悟,這就是菩薩的慈悲精神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證得一切智的方便法,用這種方便法,來教化衆生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證得所有一切的法門,皆已成就,也就是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皆修成功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已成就法的智慧,好像寳幢一樣,能普徧顯示一切佛法,令一切衆生也能明瞭佛法的眞寳義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皆能示現一切如來境界。
百萬億諸天王。恭敬禮拜。百萬億龍王。諦觀無厭。百萬億夜叉王。頂上合掌。百萬億乾闥婆王。起淨信心。百萬億阿修羅王。斷憍慢意。百萬億迦樓羅王。口銜繒帶。百萬億緊那羅王。歡喜踊躍。百萬億摩睺羅伽王。歡喜瞻仰。百萬億世主。稽首作禮。百萬億忉利天王。瞻仰不瞬。百萬億夜摩天王。歡喜讚歎。百萬億兜率天王。布身作禮。百萬億化樂天王。頭頂禮敬。百萬億他化天王。恭敬合掌。百萬億梵天王。一心觀察。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。恭敬供養。百萬億菩薩。發聲讚歎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諸天王,他們同時在寳莊嚴殿中,恭敬禮拜於佛。有百萬億那樣多的龍王,牠們同時在寳莊嚴殿中,審諦聆聽佛所說的妙法,藉此機緣瞻觀於佛,而無厭足。龍為什麼原因而為龍?因為牠們在前生時,修大乘法非常精進,可是不持戒律,所謂「乘急戒緩」。因為乘急,所以有神通。因為戒緩,所以做畜生。龍能大能小,變化無窮,能在空中飛,能在水中行,能在陸上走,可以說神通廣大。變大身時,徧滿虛空;變小身時,猶如微塵。牠雖有神通,可是有許多小蟲,寄居在牠身上,吃牠的肉,喝牠的血。為什麼受這種果報?因為牠脾氣大,常噴毒氣害衆生,故受小蟲噬身的苦報。
在廣東南華寺,有個惡龍潭。內有毒龍,常吐毒氣,令南華寺的僧人不安寧,甚至生種種的疾病。有一天,牠又從潭中出來,張牙舞爪,很有威風。這時,六祖大師走到潭邊,和牠談話:「啊!你的本事可不小嘛!你能變這樣的大,可是你不能變小。」毒龍一聽,卽時將大身縮為小龍,約七八寸長,在潭中游來遊去,十分自在。六祖大師又對牠說:「你有點本領,由大身變小身。可是你沒有膽量敢跳在我的缽中來。」毒龍一聽,就跳到大師的缽中。這時,大師便為牠說法,超度牠往生。現在南華寺還有藏龍屍體的塔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夜叉王,可是他們在頭頂上合掌,好像密宗合掌一樣。夜叉譯為速疾鬼,有三種:一為空行鬼,二為天行鬼,三為地行鬼。行走如飛,十分迅速,故叫速疾鬼。他是天龍八部之一,也是護法神。他們歡喜戴高帽子,有人恭維他、讚歎他,他就高興,心中非常舒服。誰歡喜戴高帽,將來一定做夜叉鬼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乾闥婆王,他們在莊嚴殿中,聆聽佛說法,生起清淨的信仰心,恭敬於佛,供養於佛。但是貪心很大,不肯布施,所謂「乘急施緩」。乾闥婆譯為嗅香神,歡喜嗅香味。什麼地方有香味,他便嗅香而至。所以玉帝想欣賞音樂時,乃燃一種特別的香。他們嗅之,便來到玉帝宮殿,為玉帝演奏輕鬆的曲子。他們的相貌雖醜,可是音樂悅耳,令人陶醉,故又稱為樂神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阿修羅王,他們都斷除驕傲和我慢的思想。阿修羅譯為無端正,因為他們五官不端正,十分醜陋。為什麼相貌生得那樣不好看?因為他們的脾氣太大了。你們看!發脾氣的人面孔是什麼樣子?可想而知。誰想將來有個美麗的面孔,就不要發脾氣。不但對師長不發脾氣,就是對同參道友、師兄師弟,也不要發脾氣,大家和睦相處。假如忍不住而發脾氣,將來一定是醜八怪,比猪八戒還要醜十分。誰想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,第一不要有脾氣。一有脾氣,就變成阿修羅的樣子。
阿修羅的個性,好狠鬥勇,愛找人家的麻煩。在天上有阿修羅,在人間有阿修羅,在畜生中有阿修羅,在餓鬼中也有阿修羅。凡是障礙他人的自由,就是阿修羅。
現在是鬥爭堅固時代,正是阿修羅橫行天下的時候,所以人和人鬥爭,家和家鬥爭,國和國鬥爭。將來地球和星球鬥爭。如果人人沒有驕傲心,沒有我慢心,這樣子則大家和平相處,世界相安無事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迦樓羅王,口中銜著繒帶,作為莊嚴。迦樓羅譯為大鵬金翅鳥,牠專吃龍為生活。牠的食量很大,一天要吞一條大龍、五百條小龍,是龍的剋星。凡是命要終盡的龍,乖乖地被牠所吞,不作掙扎,也不反抗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緊那羅王,他們歡喜踴躍,也就是手舞足蹈。緊那羅譯為疑神,因為他們的頭上生一個犄角。不知是人還是神,他們也是玉帝的法樂神,專奏莊嚴的法樂,令人聞之,生念佛法僧三寳之心。他們的舞蹈,十分莊嚴,相貌很端正,都是能歌善舞的神,也是護法神。
有百萬億那樣多的摩睺羅伽王,他們歡喜瞻仰於佛,目不暫捨的觀視,無有厭足的時候。摩睺羅伽譯為蟒神,又為大腹行,又稱為地龍,可是沒有神通。因為牠不修大乘法,也不守戒律。嫉妬心又很重,又因常噴毒氣害人,所以感為此類。後受佛法感化,而為護法神。
有百萬億世間的主,也就是轉輪聖王。他們向佛頂禮,十分恭敬。有百萬億忉利天(三十三天)王,也就是釋提桓因、或為玉皇大帝、或為天王、或為上帝。總而言之,只是一個人而已。他們瞻仰於佛,目不轉睛。有百萬億夜摩天王,他們歡喜讚歎於佛、歌頌於佛。有百萬億兜率天王,他們布身作禮,就是將身體躺在地上,請佛從他的身體上走過去,作為恭敬佛的禮法。有百萬億化樂天王,他們五體投地,頂禮於佛。有百萬億他化天王,他們恭敬合掌,面向於佛。有百萬億梵天王,他們一心一意觀察於佛,好像入定一樣的安靜。他們發願,無論哪位佛成正覺時,必為第一個請法者。有百萬億摩醯首羅天(大自在天)王,他們恭敬於佛、供養於佛。他們的尊容,三隻眼、八條臂,手持白拂,騎大白牛,十分自在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讚歎於佛、承事於佛。
百萬億天女。專心供養。百萬億同願天。踊躍歡喜。百萬億往昔同住天。妙聲稱讚。百萬億梵身天。布身敬禮。百萬億梵輔天。合掌於頂。百萬億梵衆天。圍繞侍衛。百萬億大梵天,讚歎稱揚無量功德。
有百萬億天女,專一其心,廣修供養。有百萬億同願天,此天的天衆,在往昔發同樣的願,生在天上,會見於佛,歡喜若狂,高興到極點,情不自禁,踴躍起來,忘了自己。有百萬億往昔同住天,此天的天衆,在往昔發同樣的願,又生到同樣的天上,大家同住。他們同時發微妙的音聲,稱讚於佛。有百萬億梵身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修清淨行的法門,而得清淨身。他們布身來恭敬禮拜於佛。有百萬億梵輔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合掌於頂,恭恭敬敬歡迎於佛。有百萬億梵衆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在道場的四周,圍繞道場,維護道場,令道場安靜,無喧嘩之吵聲。有百萬億大梵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讚歎佛、稱揚佛有無量功德,此功德盡未來際也說不完。在本經入法界品上說:「刹塵心念可數知,大海中水可飲盡,虛空可量風可繫,無能盡說佛功德。」
百萬億光天。五體投地。百萬億少光天。宣揚讚歎佛世難值。百萬億無量光天。遙向佛禮。百萬億光音天。讚歎如來甚難得見。百萬億淨天。與宮殿俱而來詣此。百萬億少淨天。以清淨心。稽首作禮。百萬億無量淨天。願欲見佛。投身而下。百萬億徧淨天。恭敬尊重。親近供養。
有百萬億光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尊敬於佛。五體投地,頂禮於佛,表示很歡迎佛為天衆說法。有百萬億少光天,此天的天衆,宣揚佛功德和神通,讚歎佛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。佛住世時,難遭難遇,不容易見到佛的金容,不容易聞到佛所說的法。有百萬億無量光天,此天的天衆,遙遠向佛頂禮叩拜,也就是遙拜於佛。智者大師,聽說印度有部楞嚴經,可惜還沒有流傳到中國,他便向西南方禮拜十八年,也沒有見到楞嚴經。這就是「遙拜」。有百萬億光音天,此天的天衆,讚歎佛的相好光明,威德莊嚴,很難得見到的。不是生在佛前,就是生在佛後,百千萬劫難遇見佛。有百萬億淨天,此天的天衆,不但身清淨,心也清淨,與他們所住的宮殿,一齊來到此處(兜率天)。有百萬億少淨天,此天的天衆,用清淨的心,來叩頭作禮於佛。有百萬億無量淨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想見到佛,不顧一切而頂大禮(比五體投地還尊敬)。什麼大禮?就是投身而下,將身伏在地上。有百萬億徧淨天,此天的天衆,恭敬於佛、尊重於佛、親近於佛、供養於佛,表示對佛關切至誠的禮拜。
百萬億廣天,念昔善根。百萬億少廣天,於如來所,生希有想。百萬億無量廣天、決定尊重,生諸善業。百萬億廣果天,曲躬恭敬。百萬億無煩天,信根堅固,恭敬禮拜。百萬億無熱天,合掌念佛,情無厭足。百萬億善見天,頭面作禮。百萬億善現天,念供養佛,心無懈歇。百萬億阿迦尼吒天,恭敬頂禮。百萬億種種天,皆大歡喜。發聲讚歎。百萬億諸天,各善思惟而為莊嚴。
有百萬億廣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得到宿命通,能囘憶往昔所造的善根和一切的因緣。有百萬億少廣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因在佛的處所,能見佛聞法,認為這是稀有的機會。他們是這樣的想法。有百萬億無量廣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在以前沒有尊重佛。現在旣遇佛,乃決定尊重「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」,生長一切善業。有百萬億廣果天,此天的天衆,他們曲躬恭敬於佛,歡迎佛來說妙法,以開大智慧。
有百萬億無煩天,此天的天衆,非常清涼,沒有煩惱,聆聽佛說華嚴大法,信根非常堅固,恭敬於佛、禮拜於佛。有百萬億無熱天,此天的天衆,沒有熱煩惱,見佛來說法,便合起掌來念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。他們懇切至誠之情,沒有厭足的時候。有百萬億善見天,此天的天衆,見佛來演說妙法,頭面禮佛足,誠懇的頂禮。有百萬億善現天,此天的天衆,念佛、供養佛,虔誠之至!其心沒有懈怠或休息的時候。有百萬億阿迦尼吒天,卽是色究竟天(色界第十八層天)。此天的天衆,見佛來說法,恭恭敬敬對佛頂禮。有百萬億種種天,這些天衆,皆大歡喜,異口同聲讚歎於佛。有百萬億諸天,就是欲界六天、色界十八天、無色界四天——總共二十八天。這些天的天衆,各善思惟而來莊嚴,護持這個道場。
嚴百萬億菩薩天,護持佛座,莊嚴不絕。百萬億華手菩薩,雨一切華。百萬億香手菩薩,雨一切香。百萬億鬘手菩薩,雨一切鬘。百萬億末香手菩薩,雨一切末香。百萬億塗香手菩薩,雨一切塗香。百萬億衣手菩薩,雨一切衣。百萬億蓋手菩薩,雨一切蓋。百萬億幢手菩薩,雨一切幢。百萬億旛手菩薩,雨一切旛。百萬億寳手菩薩,雨一切寳。百萬億莊嚴手菩薩,雨一切莊嚴具。
有百萬億菩薩天,乃是行菩薩道的天。在這裏護持佛座,用種種莊嚴具來莊嚴道場,而不斷絕。有百萬億華手菩薩,他們能雨一切香華,來莊嚴華嚴法會的道場。華手菩薩在往昔時,廣修供養,用種種香華供養於佛,所以他們的手,能雨一切妙華。有百萬億香手菩薩,他們在過去修菩薩道時,曾經用香來供養佛法僧三寶,所以得到香手,能雨一切香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鬘手菩薩,在過去時,他們在佛前用種種華鬘來莊嚴道場,所以得到鬘手,能雨一切華鬘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末香手菩薩,在過去時,他們在佛前供養末香,所以得到末香手,能雨一切末香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塗香手菩薩,在過去時,修行菩薩道,以塗香供養三寶,所以得到塗香手,能雨一切塗香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衣手菩薩,在過去時,用種種衣服供養三寶,所以得到衣手,能雨一切寶衣來莊嚴道場。
有百萬億蓋手菩薩,這些菩薩能雨用摩尼寶珠所造的寶蓋,或雨用七寶所造的寶蓋,或雨用香、華、雲所造的寶蓋,來莊嚴華嚴法會的道場。有百萬億幢手菩薩,這些菩薩能雨一切寶幢(幢是圓筒形的旌旗)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旛手菩薩,這些菩薩能雨一切寶旛,來莊嚴道場(旛是狹長形的旌旗)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寶手菩薩,這些菩薩能雨一切珠寶,來莊嚴道場。有百萬億莊嚴手菩薩,這些菩薩能雨一切莊嚴寶具,來莊嚴道場。
百萬億諸天子。從天宮出。至於座所。百萬億諸天子。以淨信心。並宮殿俱。百萬億生貴天子。以身持座。百萬億灌頂天子。擧身持座。
有百萬億諸天子,也就是天王的兒子。他們從所住的天宮出來,到佛的座所。有百萬億諸天子,用清淨的信心和所住的宮殿,一起來到道場。有百萬億生貴天子,用他們的身體,來支持佛的法座。有百萬億灌頂天子,用他們的全身,來支持佛的法座。
百萬億思惟菩薩。恭敬思惟。百萬億生貴菩薩。發清淨心。百萬億菩薩。諸根悅樂。百萬億菩薩。深心清淨。百萬億菩薩。信解清淨。百萬億菩薩。諸業清淨。百萬億菩薩。受生自在。百萬億菩薩。法光照耀。百萬億菩薩。成就於地。百萬億菩薩,善能教化一切衆生。
有百萬億思惟菩薩,他們恭敬於佛、思惟於佛,入思惟三昧。有百萬億生貴菩薩,他們發清淨的心,已離一切染汚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六根清淨,十分悅樂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深心清淨,沒有任何懷疑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信也清淨、解也清淨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身口意三業,統統清淨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隨意受生,非常自在,無論在那一類衆生中,絕無煩惱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時常為衆生說法,智慧光明,徧照一切處。蒙此光照耀的衆生,皆能離苦得樂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皆成就十地(法雲地)的果位。有百萬億菩薩,他們善以權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,令他們發菩提心,修無上覺道。
百萬億善根所生。百萬億諸佛護持。百萬億福德所圓滿。百萬億殊勝心所清淨。百萬億大願所嚴潔。百萬億善行所生起。百萬億善法所堅固。百萬億神力所示現。百萬億功德所成就。百萬億讚歎法而以讚歎。
由百萬億諸佛菩薩的善根,所生出這種莊嚴的道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,同時來護持這個道場。由百萬億諸佛菩薩所修的福德,所圓滿成就這個道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的殊勝心,來清淨莊嚴這個道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在往昔所發的大願,而嚴潔這個道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在往昔所修的善法,來堅固這個道場。由百萬億諸佛菩薩的神力,所示現道場中種種的莊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的功德,所成就這種莊嚴的道場。有百萬億諸佛菩薩,以讚歎法來讚歎佛、讚歎道場,及讚歎所有的境界。
如此世界兜率天王。奉為如來敷置高座。一切世界兜率天王。悉為於佛。如是敷座。如是莊嚴。如是儀則。如是信樂。如是心淨。如是欣樂。如是喜悅。如是尊重。如是而生希有之想。如是踊躍。如是渴仰。悉皆同等。
就像娑婆世界中的兜率天王一樣,為供養於佛,而特設置高座,請佛為一切衆生說法。在十方一切世界中的兜率天王,也是完全一樣,請佛說法,為佛敷座。娑婆世界的兜率天王,是這樣莊嚴道場。用種種寳、香、華、蓋、幢旛等來校飾法會。這樣的儀式法則,見佛遠來,遙拜頂禮,請佛升座說法。這樣的信仰快樂,生出清淨心、生出喜悅心。這樣的恭敬於佛、尊重於佛、讚歎於佛、稱揚於佛。這樣生出稀有之想,說佛是百千萬劫難遭遇。這樣的踴躍,這樣的渴仰。在十方每一個世界中,每位兜率天王,都和娑婆世界的兜率天王一樣的情形。
爾時,兜率天王。為如來敷置座已。心生尊重。與十萬億阿僧祇兜率天子。奉迎如來。
在這個時候,兜率天王為佛準備師子座之後,心中非常愉快,而生尊重之心,乃與十萬億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,至誠懇切地來迎接佛,請佛進寶莊嚴殿,為大衆開示。
以清淨心。雨阿僧祇色華雲。雨不思議色香雲。雨種種色鬘雲。雨廣大清淨栴檀雲。雨無量種種蓋雲。雨細妙天衣雲。雨無邊衆妙寳雲。雨天莊嚴具雲。雨無量種種燒香雲。雨一切栴檀沉水堅固末香雲。諸天子衆。各從其身。出此諸雲。時百千億阿僧祇兜率天子。及餘在會諸天子衆。心大歡喜。恭敬頂禮。阿僧祇天女。踊躍欣慕。諦觀如來。
十萬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,用純一清淨的心,而雨阿僧祇(無量數)那樣多顏色的華雲。又雨不可思議顏色的香雲。又雨種種顏色的鬘雲。又雨廣大清淨栴檀雲。又雨無量種種的蓋雲。又雨細微妙好的天衣雲。又雨無邊種種的衆妙寶雲。又雨無數的天莊嚴具雲。又雨無量種種燒香雲。又雨一切栴檀沉水堅固末香雲。用這些種種的寶雲,來供養於佛,做為恭敬之意。一切諸天子衆,各從其身中,放出種種諸雲之後,這時候,有百千億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,以及在法會中的諸天子衆,心中皆大歡喜,恭敬於佛、頂禮於佛。又有阿僧祇那樣多的天女,高興的不得了,踴躍起來,欣樂仰慕於佛,仔細觀看於佛。
兜率宮中不可說諸菩薩衆。住虛空中。精勤一心。以出過諸天諸供養具。供養於佛。恭敬作禮。阿僧祇音樂。一時同奏。
在兜率天宮中,寶莊嚴殿有不可說菩薩大衆,住在虛空中,專一其心來向佛慇懃供養。這種供養具,是特別殊勝,超出諸天一切的供養具。他們恭敬於佛、頂禮於佛。又有阿僧祇那樣多的音樂,同時奏出,以這種音樂來供養於佛。
爾時、如來威神力故。往昔善根之所流故。不可思議自在力故。兜率宮中一切諸天及諸天女。皆遙見佛。如對目前。同興念言。如來出世。難可值遇。我今得見具一切智,於法無礙正等覺者。如是思惟。如是觀察。與諸衆會。悉共同時。奉迎如來。
在這個時候,因為佛的大威神力、大功德力、大慈悲力、大願力的緣故。因為在往昔善根所流的緣故。(佛所修的善根,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所積聚而成的。善根成熟,才能成佛。)因為在往昔修種種行門,得到不可思議的自在力,而有這種力量的緣故。因為有了這些因緣,所以兜率天宮中,一切諸天、諸天子、諸天女等,在很遠的地方,便見到佛(猶如太陽),好像對著自己的面前而來。他們同時生出這種想法:「佛出興於世,難遭難遇。我今幸逢佛出世,又見到佛。佛是具足一切智慧的聖人,於法得到自在,圓融無礙,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」這樣的思惟,這樣的觀察,大家便同時來奉迎於佛,五體投地敬請佛入座。
各以天衣盛一切華。盛一切香。盛一切寳。盛一切莊嚴具。盛一切天栴檀末香。盛一切天沉水末香。盛一切天妙寳末香。盛一切天香華。盛一切天曼陀羅華。悉以奉散供養於佛。
諸天王、諸天子、諸天女,他們各用天衣來盛著一切華,盛著一切香,盛著一切寶,盛著一切莊嚴具,盛著一切天栴檀末香,盛著一切天沉水末香,盛著一切天妙寶末香,盛著一切天香華,盛著一切天曼陀羅華。用種種的香華,在佛的上邊散香散華,來供養佛。
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陀天子。住虛空中。咸於佛所。起智慧境界心。燒一切香。香氣成雲。莊嚴虛空。又於佛所。起歡喜心。雨一切天華雲。莊嚴虛空。又於佛所。起尊重心。雨一切天蓋雲。莊嚴虛空。又於佛所。起供養心。散一切天鬘雲。莊嚴虛空。
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,以往昔所修善根的力量,有了大神通,因而能住在虛空中。他們以前也有貪瞋癡,因為有貪瞋癡,所以沒有智慧。現在他們都來到佛所,藉著佛威力的加持,都生出智慧境界之心。他們燃燒一切種種的妙香,來供養佛,香氣升兜率天宮中,成為寶雲,來莊嚴虛空。
這些諸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,生起歡喜之心。因為他們在以前也有煩惱。為什麼?因為沒有智慧。凡是愛發脾氣的人,多數是愚癡,無明很重,沒有涵養的功夫。若沒有無明,就沒有煩惱,沒有煩惱,時時生歡喜心。所謂「自古神仙無別法,廣生歡喜不生愁。」現在佛來到兜率天宮,影響他們貪心也少了,都生歡喜心。而雨一切天華雲,莊嚴虛空,清淨虛空。
這些諸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尊重佛的心。而雨一切天蓋雲,莊嚴虛空,清淨虛空。這些諸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供養佛的心。而散一切天鬘雲,莊嚴虛空,清淨虛空。
有人來到金山寺,生出歡喜心。生歡喜心之後,就恭敬於佛、頂禮於佛,然後供養於佛。於是發心,盡其所能,來供養三寶,獲得功德。這些人沒有到金山寺之前,糊裡糊塗做些顚倒事。為什麼?因為無明很重,煩惱很多。本來是人,可是不做人事。怎麼這樣說呢?人要穿衣服,要有禮貌,那才是人。可是有人喜歡在大衆之前裸體,所謂「天體運動」。或者跳脫衣舞,或者作模特兒。有人說:「這兩種裸體,乃是為藝術而不穿衣服。」有人這樣義務做為他們的辯護律師。可是現在山上有裸體營,無論男女老幼,一律不穿衣服,所謂「寸絲不掛」。大家混在一起,成為瘋狂世界,顚顚倒倒,成何體統?「禮義廉恥」四字,一掃而光,簡直成為禽獸的天下了。沒有智慧的人,才是這樣的瘋狂。所以說是人而不做人事。所謂「人與獸有何不同?就在一個恥字」。
又於佛所。生信解心。布阿僧祇金網。彌覆虛空。一切寳鈴。常出妙音。又於佛所。生最勝福田心。以阿僧祇帳。莊嚴虛空。雨一切瓔珞雲。無有斷絕。又於佛所。生深信心。以阿僧祇諸天宮殿。莊嚴虛空。一切天樂。出微妙音。
有百千億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信解之心。他們在往昔信根不具足,沒有生出信心。現在聞佛所說的法,便生出信心。所謂「佛法如海,唯信可入。」有了信心,才能入佛法大海之中。入佛法大海中,才能徹底明白佛法。他們散布無量數的金網,彌覆在虛空。在金網的上邊,又掛很多寶鈴。當微風吹動,寶鈴常常發出妙音,在妙音中演說妙法,來教化一切衆生。
這些無量數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最勝福田心,說佛是最殊勝的福田。衆生如想種福田,必須供養三寶。所謂「賢聖福田僧」。他們用無量數那樣多的寶帳,莊嚴虛空,又雨一切瓔珞雲。這種雲非常美觀而莊嚴,沒有間斷的時候。時時莊嚴道場,刻刻清淨道場,請佛演暢華嚴大法,令聞者開大智慧。
這些無量數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深信之心。深信就是堅信不疑。用無量數那樣多的諸天的宮殿,莊嚴虛空。在每所宮殿中,發出天上所有的音樂。在此音樂之中,又發出微妙之音,十分悅耳。令聞到此音者,把一切煩惱掃除得一乾二淨。
又於佛所。生最勝難遇心。以阿僧祇種種色天衣雲。莊嚴虛空。雨於無比種種妙衣。又於佛所。生無量歡喜踊躍心。以阿僧祇諸天寳冠。莊嚴虛空。雨無量天冠。廣大成雲。又於佛所。起歡喜心。以阿僧祇種種色寳。莊嚴虛空。雨一切瓔珞雲。無有斷絕。
這些無量數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最殊勝最難遇之心。因為佛出興於世,要經過若干年,才示現一次。現在遇到佛來說法,眞是千載難遇的良機。所以用無量數那樣多顏色的天衣雲,來莊嚴虛空。從天衣雲中,雨無與倫比種種妙衣。
這些無量數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無量無邊歡喜心,情不自禁踴躍起來,如獲至寶一樣地興奮。用無量數那樣多的諸天寶冠,來莊嚴虛空。從寶冠中,又雨無量天冠,重重的變化,成為寶天冠之雲。
這些無量數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歡喜的心。這種歡喜是為求法而歡喜,並非為求欲而歡喜。所以用無量數那樣多的種種色寶,來莊嚴虛空。從色寶中,雨一切瓔珞雲,時時莊嚴道場,沒有間斷的時候。
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天子。咸於佛所。生淨信心。散無數種種色天華。然無數種種色天香。供養如來。又於佛所。起大莊嚴變化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栴檀末香。奉散如來。又於佛所。起歡喜踊躍心。持無數種種色蓋。隨逐如來。又於佛所。起增上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寳衣。敷布道路。供養如來。又於佛所。起清淨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寳幢。奉迎如來。
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天子,都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清淨深信的心。散佈無量數種種顏色的天華,點燃無量數種種顏色的天香,來供養佛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大莊嚴變化的心,盡虛空徧法界,統統莊嚴。為什麼會有這種境界呢?因為有神通變化的緣故。在娑婆世界是這樣的莊嚴,在十方所有世界,也是這樣的莊嚴。所謂「變化莫測」,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栴檀末香,散佈在佛的身上,供養於佛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歡喜和踴躍的心。為什麼?因為見佛聞法,這是千載難遇的機會,所以欣喜若狂,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。這因愉快之情達到極點,才有此種表現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寶蓋,隨著佛而往。佛到什麼地方,這種寶蓋也隨著佛去到任何地方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增上的心,也就是勇猛精進,毫不懈怠的意思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寶衣。這種衣服,好像現在所說的地氈這一類的東西,散布在道路上。(現在迎接外國元首時,在飛機下口處,鋪上紅色的地氈,表示歡迎)經文上說諸天請佛從天衣上走,乃表示恭敬於佛。這是供養佛的一種供養具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清淨的心,清淨如明鏡,而無染汚的塵垢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寶幢,供奉迎接於佛。這是表示莊嚴和校飾,令見者肅然起敬,向佛頂禮。
又於佛所。起增上歡喜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莊嚴具。供養如來。又於佛所。生不壞信心。持無數天寳鬘。供養如來。又於佛所。生無比歡喜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寳旛。供養如來。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諸天子。以調順寂靜無放逸心。持無數種種色天樂。出妙音聲。供養如來。
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天子,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起增上歡喜的心。也就是歡喜上增加歡喜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莊嚴具,也就是各種的器皿,來供養於佛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不壞的信心。這種信心非常堅固,不容易破壞。可以說具有正知正見的智慧,不會被邪知邪見的魔說所破壞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寶鬘。這種寶鬘是用天華所編織,不但鮮艶奪目,而且永不凋謝,以用來供養於佛。
又在佛的道場中,生出無比的歡喜心。這種歡喜心是由法喜充滿得來的,所以沒有任何其他快樂可與比擬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寶旛,供養於佛。以此旛莊嚴道場,恭請佛說華嚴大法。
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諸天子,用調順寂靜沒有放逸的心:調是調和,順是柔順。性情調和,順受於心,而得自在。寂是寂然不動,所謂「靜極光通達」。寂靜到極點,就生出智慧光明。得到這種境界,時時刻刻不會放逸。放逸就是不守規矩,所謂「無規矩不成方圓」。我們修道人,一定要循規蹈矩去修行,不可以懈怠(懶惰),不可以放逸(隨便)。他們手持無數量種種顏色的天樂器,奏出種種微妙的音聲,讚歎佛的功德,歌頌佛的功德,以此莊嚴來供養佛。
在前邊用種種色塵來供養佛。用種種聲塵來供養佛。用種種香塵來供養佛。用種種味塵來供養佛。用種種莊嚴具來供養佛。現在又用種種音樂來供養佛。這些諸天子,發廣修供養的大願,盡其所能來供養佛。
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先住兜率宮諸菩薩衆。以從超過三界法所生。離諸煩惱行所生。周徧無礙心所生。甚深方便法所生。無量廣大智所生。堅固清淨信所增長。不思議善根所生起。阿僧祇善巧變化所成就。供養佛心之所現。無作法門之所印。出過諸天諸供養具。供養於佛。
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那樣多先住兜率天宮的諸菩薩衆,他們從超過三界法(六度萬行)之所生。從離開一切煩惱行(破除無明)之所生。從周徧無礙心之所生。從甚深方便法之所生。從無量廣大智慧之所生。從堅固清淨信心之所增長。從不可思議善根之所生起。從阿僧祇善巧變化之所成就。從供養佛心之所出現。從無作(無修無證)法門之所印證。從此超出諸天的供養具,來供養釋迦牟尼佛。
以從波羅蜜所生一切寳蓋。於一切佛境界清淨解所生一切華帳。無生法忍所生一切衣。入金剛法無礙心所生一切鈴網。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堅固香。周徧一切佛境界如來座心所生一切佛衆寳妙座。供養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寳幢。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佛所住一切寳宮殿。
以從波羅蜜所生出的一切寶蓋。在一切佛境界清淨解所生的一切華帳。無生法忍所生的一切天衣。入金剛法無礙心所生的一切鈴網。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的一切堅固香。周徧一切佛境界如來座心所生的一切佛衆寶妙座。供養佛不懈心所生的一切寶幢。瞭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佛所住的一切寶宮殿。
無著善根。無生善根。所生一切寳蓮華雲。一切堅固香雲。一切無邊色華雲。一切種種色妙衣雲。一切無邊清淨栴檀香雲。一切妙莊嚴寳蓋雲。一切燒香雲。一切妙鬘雲。一切清淨莊嚴具雲。皆徧法界。出過諸天供養之具。供養於佛。
從無所執著的善根和無生無滅的善根,所生的一切寶蓮華雲。一切堅固香雲。一切無邊色華雲。一切的種種色妙衣雲。一切的無邊清淨栴檀香雲。一切妙莊嚴寶蓋雲。一切的燒香雲。一切的妙鬘雲。一切的清淨莊嚴具雲。所有這些雲,都是周徧法界,以這些超出勝過諸天所供養之具,來供養釋迦牟尼佛。
其諸菩薩。一一身各出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。皆充滿法界虛空界。其心等於三世諸佛。以從無顚倒法所起。無量如來力所加。開示衆生安隱之道。具足不可說名味句。普入無量法。一切陀羅尼種中。生不可窮盡辯才之藏。心無所畏。生大歡喜。以不可說無量無盡。如實讚歎法。讚歎如來。無有厭足。
在兜率天宮所出現的諸菩薩,每位身上又化出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菩薩。這些化身菩薩,都充滿法界、充滿虛空界。菩薩的心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也就是合而為一。是從不顚倒之法所生起的,蒙十方無量諸佛十力之所加被。他們開示一切衆生安穩之道,就是怎樣能出離三界,怎樣能得到快樂呢。他們又具足不可說名味句的道理,普徧入無量法中。一切總持種中,出生有不可窮盡辯才之法藏。菩薩得到諸佛的加持,心中沒有畏懼生死的思想,所以倒駕慈航,常來人間,現各種身,來教化衆生。因為有慈悲心腸,不分怨親,一視同仁,所以生大歡喜。他們度化衆生沒有厭煩的時候。用不可說無量無盡如實的讚歎法,實實在在來讚歎佛的功德。無論到什麼時候,也從不感到厭倦和知足。
爾時,一切諸天,及諸菩薩衆,見於如來,應正等覺,不可思議,人中之雄。
在這個時候,所有一切的諸天,所有一切的菩薩,他們見到釋迦牟尼佛,無上正等正覺這種境界,知是不可思議的。佛乃是人中的大英雄,所以寺院皆有「大雄寶殿」。
其身無量。不可稱數。現不思議種種神變。令無數衆生。心大歡喜。普徧一切虛空界一切法界。以佛莊嚴而為莊嚴。令一切衆生安住善根。示現無量諸佛神力。超過一切諸語言道。諸大菩薩所共欽敬。隨所應化。皆令歡喜。住於諸佛廣大之身。功德善根。悉已清淨。色相第一。無能映奪。
佛所示現的化身,有無量無邊那樣多,無法計算其數量。又現出不可思議的種種神通變化,令一切衆生,見到佛的境界,皆大歡喜。佛的法身,普徧充滿一切虛空界,又徧滿一切法界。所謂「盡虛空,徧法界。」這些菩薩,以佛的莊嚴為自己的莊嚴。令一切衆生,安住在他們所種的善根中,得到不退轉的精進力。示現無量諸佛的神通力,超過一切語言所能形容的。為一切諸大菩薩所共同欽佩和敬仰。隨所應化的一切衆生,皆令他們得到大歡喜,住在諸佛廣大之身。佛的法身是徧滿一切處,佛的功德是究竟清淨而圓滿,佛的善根是完全清淨而成熟。佛的色也是第一,相也是第一,有三十二相,八十種隨形好。沒有任何人能勝過佛這種境界,所以說無能映奪。
智慧境界。不可窮盡。無比三昧之所出生。其身無際。徧住一切衆生身中。令無量衆生。皆大歡喜。令一切智種性不斷。
佛的智慧境界,不可窮盡,是從無有可比的三昧中所生出來的。佛的法身沒有邊際,普徧住在一切衆生的身中,使無量衆生,皆大歡喜。令一切智慧的種性,永遠不斷絕。
我們衆生和諸佛有不可分離的關係,諸佛是已成的佛,衆生是未成的佛。佛的法身,徧住在未成佛的衆生身上。所謂「我今皆瞭諸如來,如來與我無差別。如來常在我身中,如來卽是我眞如。」諸佛沒有離開我們的身,故不要到處去找佛。只要囘頭轉,便能見到佛。所謂「苦海無邊,囘頭是岸。」你若能覺悟了一切諸法,便是返本還原,也是明心見性,就能證得如來的本體。
我們衆生,都在如來法身中活著,如果不是在如來的法身中,衆生也都死了。好像我們每個人的身上,都有無量的細菌。這些細菌依人體而生存。人死了,細菌也死了。如來的法身,譬如人的身體,衆生譬如細菌。我們在如來法身中生存,如同細菌在人身上生存,是一樣的道理。如來的法身是不會死的,而我們在輪廻中轉來轉去,在輪廻中生存。我們的本性,就是佛性。所謂「一切衆生,皆堪作佛。」可惜我們不知道修行,所以未能成佛。
住於諸佛究竟所住。生於三世諸佛之家。令不可數衆生信解清淨。令一切菩薩智慧成就。諸根悅豫。法雲普覆虛空法界。教化調伏無有遺餘。隨衆生心。悉令滿足。令其安住無分別智。出過一切衆生之上。
菩薩住在諸佛究竟所住的地方,就是常寂光淨土,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菩薩生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家裏,也就是究竟清淨的智慧。常和佛在一起,聽經聞法,很快會成佛。佛是我們的慈父,愛護我們、教化我們,令我們怎樣修行,怎樣證道,苦口婆心地勸導,不厭其煩的教導。
佛能令不可數那樣多的衆生,深信清淨之法,就是勤修戒定慧;剷除染汚之法,就是息滅貪瞋癡。佛能令一切菩薩的智慧,皆能成就,得到大圓鏡智。菩薩自覺也圓滿,覺他也圓滿。這種智慧,能成就自己的道果。六根悅豫:就是在外現出歡喜的相貌,在內亦有歡喜的心。教化衆生的法雲,普徧覆蓋一切處,也就是盡虛空徧法界。菩薩教化衆生,調伏衆生。雖然娑婆世界裡的衆生,難調難伏,可是所有的剛強衆生,都被調伏了,沒有一個衆生不被調伏的,菩薩隨順衆生的心願,令他們完全滿足。所想求的東西,令其得到;所希望的事情,令其成功。使一切衆生,安住於沒有分別的智慧中,並超越過一切衆生之王。
獲一切智。放大光明。宿世善根。皆令顯現。普使一切發廣大心。令一切衆生。安住普賢不可壞智。徧住一切衆生國土。從於不退正法中生。住於一切平等法界。明了衆生心之所宜。現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差別如來之身。非世言詞而歎可盡。能令一切常思念佛。充滿法界。廣度羣生。隨初發心所欲利益。以法惠施。令其調伏。信解清淨。示現色身。不可思議。
使一切衆生,皆獲得一切的智慧,放出大光明,普照十方法界。使一切衆生,在往昔所造的一切善業,所種的一切善根,皆令明顯的現出來。令一切衆生,都很清楚自己宿世的善根是什麼樣子。普徧令一切衆生發廣大的心。
好像我們這次打大悲七,果廷(恒朝)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宿世(梁武帝轉生),所以法名果廷,號恒朝。就是朝廷的意思。他知道今生及現在,應該怎樣去做,應該皈依三寶,知道之後,他就發廣大心,亦影響很多人發廣大心。[註:一九七七年五月,恒實法師為祈求世界和平,發心三步一拜,從洛杉磯金輪寺啟拜,一直從北加州拜至萬佛聖城,全程七百餘英里。用行動來感化世人,改惡向善。恒朝法師受其感動,乃發心做為護法,照料恒實法師。兩位行者至今(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)仍然在萬佛聖城繞城而拜,將近五年了,仍舊風雨無阻的在拜。這種精神,令人景仰之至!)
使一切衆生,安住在普賢菩薩最堅固最深遠的不可壞智慧中。菩薩普徧住在一切衆生的國土裏。是從不退轉的正法中生出的。常住在一切平等法界上。明白瞭解一切衆生心中所願意的事。現出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差別的如來之身。不是世間的語言和文辭,所能讚歎窮盡的。諸佛菩薩用感應道交的威神力,令所有一切衆生,常思佛、常念佛、常來必定見佛。並且所現的如來之身充滿法界,及一切佛刹,能廣度一切衆生。隨順初發心者的所求,而令其得利益。也就是使為成佛而發心的人,令他們都成佛。為求神通而發心的人,令他得神通。用佛法來惠施衆生,令剛強的衆生,皆被調伏,得到信解,得到清淨。示現無量色身,這眞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等觀衆生。心無所著。住無礙住。得佛十力。無所障礙。心常寂定。未曾散亂。住一切智。
菩薩平等觀察一切衆生,沒有分別心,也沒有執著心,住在圓融無礙的境界上,得到佛的十種力量。沒有一切的障礙,是任運無礙。諸佛菩薩的心,常在定中,從來不會散亂,住在一切智慧之地。
善能開演種種文句眞實之義。能悉深入無邊智海。出生無量功德慧藏。
菩薩善於開示演說種種語言、種種文句、種種妙法,皆是眞實之義理,能完全深入經藏獲得無邊智慧,猶如大海那般多。能生出無量功德智慧之藏。
恆以佛日。普照法界。隨本願力。常現不沒。恆住法界。住佛所住。無有變異。於我我所。俱無所著。住出世法。世法無染。
菩薩恒常以佛日,普徧照耀法界。隨著往昔所發的願力,常出興於世,而不入涅槃。恒常住在法界,住在佛所住的地方,沒有變異的時候。對於我和我所,都沒有執著。我們衆生對於我和我所這兩件事,非常看不破,放不下,有所執著,這是我的身體,要愛護它,要保養它,要照顧它。所以終日為了它而忙碌,旣然有個我,繼而產生我所有的思想:這個是屬於我的,那個是我所有的。往大處來講,這是我的國,這是我的家,這是我的財產。有了我,就有我所有——這就是自私,就是自利。若能沒有自私,就沒有我。若能沒有自利,就沒有我所。那麼,我沒有了,我所沒有了,這就是出世法。修到這種程度時,便得解脫,一切自在,雖住在出世法,但對世間法,無所染著。換言之,不被世間法所動搖,不被境界所轉變,這是出世間法的要素。
於一切世間。建智慧幢。其智廣大。超過世間。無所染著。拔諸衆生。令出淤泥。置於最上智慧之地。所有福德。饒益衆生。而無有盡。了知一切菩薩智慧。信向決定。當成正覺。以大慈悲。現不可說無量佛身。種種莊嚴。以妙音聲。演無量法。隨衆生意。悉令滿足。
在一切的世間,建立智慧之幢。幢是圓筒形相,表示用智慧光來普照一切衆生。這種智慧,廣大無比,超過世間法,沒有染著。已經離開我和我所的執著了,那還有什麼可染著的呢?能拔除一切衆生的苦惱,令衆生出離淤泥,置於最上智慧之地,也就是到佛的果位。
我們衆生在如幻如化的淤泥之中,而不自覺,還在做夢,迷迷糊糊,染苦為樂。對於是非善惡分不清楚,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,以善為惡,以惡為善。顚顚倒倒,是非不分,善惡不曉。總是曲直莫辨,黑白莫明,這等於在淤泥中一樣。
我們為什麼在淤泥中?因為愚癡的緣故。人時時刻刻背覺合塵,沒有背塵合覺,這就是在淤泥中。以致沒有明白的時候,沒有出三界的時候,因此被無明煩惱的淤泥所染著。那麼怎樣才能出淤泥?就是要學佛法。佛法是指示迷途的方向,是大海的燈塔,光明四射,能令迷失方向的人,走上正道。
菩薩用往昔所修的種種福德,來饒益衆生,令得益處,常常這樣子做沒有窮盡的時候。他們明白知道一切菩薩的智慧,是無上甚深的,其信心願和廻小向大的心,決定之後,在將來一定成佛。
用大慈大悲之心,現出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(無量)的佛身,也就是化身。用種種功德和智慧來莊嚴。用種種妙音聲,演說無量法,也就是由一法演說無量法,無量法乃歸一法。所謂「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」這種圓融無礙之法。隨順衆生的心意,令他們的慾望都能滿足,也就是滿足成佛作祖的希望,而不是貪戀五欲之樂。
於去來今。心常清淨。令諸衆生。不著境界。恆與一切諸菩薩記。令其皆入佛之種性。生在佛家。得佛灌頂。
菩薩在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三世之中,心恒常清淨,一念不生,一塵不染。菩薩不但自己沒有我和我所的執著,也令一切衆生,不要執著我和我所的境界。常常為衆生授與一切諸菩薩記,使一切衆生,皆入佛的種性之中,生在佛家(也就是常寂光淨土),定能得到十方諸佛灌頂授記成佛。
常遊十方。未曾休息。而於一切無所樂著。法界佛刹。悉能徧往。諸衆生心。靡不了知。所有福德。離世清淨。不住生死。而於世間如影普現。
菩薩常游十方世界,去教化一切衆生,未曾有休息的時候。諸佛菩薩教化衆生不休息,我們學習佛法,却常常休息。衆生的習慣和諸佛菩薩的習慣完全不同。諸佛菩薩對於五欲六塵一切的境界,沒有執著,不生貪心。可是衆生恰好相反,貪五欲之樂,愛六塵之境。
任何法界佛刹,菩薩皆能普徧隨意前往,通行無礙,不受限制。菩薩對於一切衆生的心念,都瞭解知道。我也知道衆生的心,皆有貪瞋癡,一天到晚被三毒所迷惑,沒有清醒的時候。若要沒有貪瞋癡,就得勤修戒定慧。
菩薩所有的福德,皆出離世間而得清淨,不貪著在生死上,也不住在湼槃上。雖生而無生,雖死而無死。所謂「生死卽涅槃,煩惱卽菩提。」菩薩在世間,好像影子似的,能普現於衆生的心中。
以智慧月。普照法界。了達一切。悉無所得。恆以智慧。知諸世間,如幻,如影,如夢,如化。一切皆以心為自性。如是而住。
菩薩以智慧月的光,普照法界一切衆生的心,令其明瞭通達世間一切的一切,如幻如化,皆不可得。為什麼?因為皆虛妄無實體,所以不要執著。菩薩用眞實的智慧,知道一切世間法,都是幻化的,好像影子一樣,又好像作夢一樣,都是變化的。虛而不實,不可執著。人生好像演電影一般,在銀幕上有種種境界出現,看來似眞,其實是假。可是却把衆生引誘得顚顚倒倒,隨著境界轉,而不能轉境界。
菩薩知道一切的一切,皆以心為自性(心是有分別,是有為的;性是無分別,是無為的)。所以如是而往。衆生的性是佛性,衆生的心是妄心,所以成不了佛。修道人就是修心,將妄心變成眞心。眞心就是如來藏性,也就是大光明藏。
隨諸衆生業報不同。心樂差別。諸根各異。而現佛身。如來恆以無數衆生而為所緣。為說世間皆從緣起。知諸法相。皆悉無相。唯是一相。智慧之本。欲令衆生離諸相著。示現一切世間性相。而行於世。為其開示無上菩提。
隨著衆生的業報不同、心樂不同、諸根不同,而現佛身。佛常以無數衆生為所緣,所以常想度脫衆生,出離苦海,為衆生說世間一切法,皆從緣起的道理,所謂「緣生無性」。佛知一切法是無相的,但因為衆生有分別心,所以有個法相,其實究竟是無相的。而這個無相是智慧的根本,因一切法皆從智慧生起的。智慧是什麼樣子?無相!所以說「唯是一相,智慧之本。」大智度論裡說: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卽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名中道義。」這是說明緣起的道理。
諸佛菩薩欲令一切衆生,離開一切相的執著,所以示現一切世間的性和相,而來世間教化衆生。為所有的衆生,開示無上的覺道。
為欲救護一切衆生。出現世間。開示佛道。令其得見如來身相。攀緣憶念。勤加修習。除滅世間煩惱之相。修菩提行。心不散動。於大乘門。皆得圓滿。成就一切諸佛義利。
諸佛菩薩,為欲救護一切衆生,所以出現於世間,開示諸佛所修行的正道,也就是令衆生成佛之道。令衆生見到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,便生出攀緣的心,囘憶想念如來相好莊嚴之身,於是勤加修習,而除滅世間一切煩惱之相(就是把貪瞋癡三毒完全清除乾淨),專心修習菩提之行門,心不散動,時時在定中。對於大乘的法門,統統修得圓滿。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得的這種義利——也就是得到圓滿菩提的覺果。
悉能觀察衆生善根。而不壞滅清淨業報。智慧明了。普入三世。
諸佛菩薩能觀察一切衆生的善根,令衆生的清淨業報,皆得成就。衆生有了眞正的智慧,明瞭一切佛法,便能普徧入於三世。
永離一切世間分別。放光明網。普照十方一切世界。無不充滿。色身妙好。見者無厭。以大功德智慧神通。出生種種菩薩諸行。諸根境界。自在圓滿。作諸佛事。作已便沒。
佛菩薩永遠離開一切世間的分別心,大放智慧光明的網,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世界,沒有不充滿的地方,佛的色身是妙好莊嚴,一切衆生見到這種色身妙好,皆目不暫捨的瞻仰,沒有厭倦的時候,以大功德、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出生種種菩薩所修六度萬行,諸根的境界,都自在而圓滿,所行所作,都是做一切佛事。做完佛事之後,這種境界,就沒有了,菩薩是沒有做佛事的執著。所謂「作而無作,行而無行。」所以才說「作已便沒」。
善能開示過現未來一切智道。為諸菩薩。普雨無量陀羅尼雨。令其發起廣大欲樂。受持修習。
諸佛善用權巧方便來開示悟人,令一切衆生能明白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智慧之道(也就是沒有愚癡)。為所有的菩薩,普徧雨無量陀羅尼(總持)的法雨,令其發起廣大歡喜的菩提心,修持廣大的菩提心,以菩提心為快樂,受持這種總持法,修習這種總持法。(總是總一切法,持是持無量義)。
成就一切諸佛功德。圓滿熾盛。無邊妙色。莊嚴其身。一切世間。靡不現覩。永離一切障礙之法。於一切法眞實之義。已得清淨。於功德法而得自在。
菩薩成就一切諸佛所成就的功德,功德也圓滿,智慧也圓滿,光明也圓滿。不但圓滿,而且又熾盛,也就是光明普照。有無邊妙色來莊嚴其身。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中,沒有不見這種妙色莊嚴身的。並且永離一切障礙之法。
什麼是障礙法?簡而言之,就是貪瞋癡。有了貪瞋癡,就有煩惱。煩惱是最大的障礙。障礙什麼?障礙證涅槃,煩惱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六種根本煩惱。這六種煩惱,能擾亂自己和他人的清淨心,所謂「煩身惱心」。
我們修道,能修到沒有煩惱的程度時,那就能出離三界。所謂「不生煩惱莫疑心,總要管已少管人;多認不是少爭理,安然清淨智慧生。」也沒有煩惱,也沒有懷疑,常管著自己,不要管人家的閒事。所謂「多管閒事,自找苦惱。」常認自己的不是,不要和人爭理。這時候,很安然,很清淨,智慧便會現出來。
「明心未有礙難事,見性豈有憂愁心;佛光不是不普照,憂思恨怨心攪昏。」明心的人,沒有障礙困難的事。見性的人,沒有憂慮煩愁的心。佛光是普照一切的,猶如太陽一般的光明,而我們為什麼不見佛光?就因為有憂思和怨恨,所以把心攪昏,以致智慧光不能現前。
我常說:「心清水現月,意定天無雲。」「心平百難散,意定萬事吉。」「心止念絕眞富貴,私欲斷盡眞福田。」「一時清淨,一時在靈山;時時清淨,時時在靈山。」「一念不生全體現,六根忽動被雲遮。」這些都是箴規,可奉為圭臬。
對於一切法眞實的道理,已得到清淨,也就是已經明白法的本體是寂滅清淨的,故沒有法執。菩薩是卽相離相,卽法非法,沒有一切執著,所以清淨。若有些微的執著,便不能得到清淨。對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修善功德的法,皆得到自在而圓滿。
為大法王。如日普照。為世福田。具大威德。於一切世間。普現化身。放智慧光。悉令開悟。欲令衆生。知佛具足無邊功德。以無礙繒。繫頂受位。隨順世間。方便開導。以智慧手。安慰衆生。為大醫王。善療衆病。
佛為大法王,好像太陽普照大地萬物,作為世間的良福田,具足大威德。對於一切衆生發慈悲心,所以在一切世間,普現化身,放出智慧之光,照破黑暗。令衆生蒙佛光普照,而得開悟。欲令衆生,知道佛具足無邊的功德。用無礙的繒帶,繫在頭頂,受法王之位。隨順世間法,方便來開導衆生。用智慧的手,來摩衆生的頂;用慈悲的音,來安慰衆生的心。作為大醫王,善於治療衆生的一切疾病。因為衆生有八萬四千的煩惱病,所以佛用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。
三寶就是衆生的福田,為什麼要供養三寶?就因為要種福田。但是一般人不認識眞相,不明白眞理,所以不願在三寶前種福田。有人在三寶前乞求福報,希望有個什麼靈感,希望有個什麼境界。這些思想是錯誤的。有人在三寶前求子孫,求發財、求健康、求吉利,這是不對的。那麼,為什麼要供養三寶?因為要修福要修慧。福慧圓滿,可以出離三界,了生脫死,再也不在娑婆世界遭受種種的苦,可以到極樂世界享受種種的樂。
在三寶前種福田,不要有分別心。這個地方有佛嗎?有僧麼?若有了這種分別心,便無功德,就不會得到福田。要知道「泥龍雖然不會降雨,乞雨必假泥龍;凡僧雖然不能賜福,種福必假凡僧。」所以說「賢聖福田僧」。誠心供養三寶,福自然種下,定得來生的富貴,供養不著相,才是眞供養。若是有所企圖,便是假供養。所謂「三輪體空」,功德無量。
一切世間無量國土。悉能徧往。未曾休息。清淨慧眼。離諸障翳。悉能明見。於作不善惡業衆生。種種調伏。令其入道。善取時宜。無有休息。
所有一切世間中,有無量無邊的國土,菩薩普徧到所有的國土去教化衆生,沒有休息的時候。菩薩的清淨慧根,已離開一切的障翳,悉能明見一切衆生若干種心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衆生有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悉見。」對於作不善的惡業衆生,用種種方便法門,來調伏這些剛強的衆生,令他改惡向善,發菩提心,修無上道。菩薩採取善巧的時候,不休息來教化。
對善業的衆生,令其善業增長。對不善業的衆生,令其栽培善業,不造惡業。對不善不惡的衆生,令其知道種善根作善業的功德。為衆生說法,選擇時宜,不可錯過機會。換言之,這個衆生該得度脫時、該接受法時,而為說法。所謂「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。」機緣成熟者,就為他說法。機緣未成熟者,就等待時機,再為他說法。這叫「善取時宜」。時宜就是恰到說法的時候。所謂「時然後言,樂然後笑,義然後取。」大意是這樣:到應該說話的時候,再說話;應該快樂的時候,然後再笑;合乎義的事,才能取之,若是不合義的物,絕對不取。
若諸衆生。起平等心。卽為化現平等業報。隨其心樂。隨其業果。為現佛身種種神變。而為說法。令其悟解。得法智慧。心大歡喜。諸根踊躍。見無量佛。起深重信。生諸善根。永不退轉。
假設一切衆生,生起平等的心,沒有分別心、沒有憎愛心、沒有親疏心、沒有高下心,皆是平等心,卽為化現平等的業報。
隨順衆生所樂之事、隨順衆生所造之業、隨順衆生所受之報,而示現佛身。用種種神變,而為衆生說法,令他們開悟,得到佛法、智慧、解脫。瞭解一切之後,心生大歡喜,四肢踴躍,所謂「情不自禁,手舞足蹈。」又見到十方三世一切無量諸佛,生起深重的信心,生長一切的善根,永不退轉,勇猛向前精進。
一切衆生。隨業所繫。長眠生死。如來出世。能覺悟之。安慰其心。使無憂怖。若得見者。悉令證入無依義智。智慧善巧。了達境界。莊嚴妙好。無能映奪。智山法芽。悉已清淨。或現菩薩。或現佛身。令諸衆生。至無患地。無數功德之所莊嚴。業行所成。現於世間。一切諸佛莊嚴清淨。莫不皆以一切智業之所成就。
所有一切衆生,都是起惑、造業、受報,起惑就是一念無明。因為不明白,所以就迷惑。因為迷惑,所以造出顚倒的業,有了顚倒的業,就要在生死的輪廻中受果報。所謂「種善因結善果,種惡因結惡果。「如種不善不惡的因,當然會結不善不惡的果。這是萬古不變的定律。所以一切衆生,隨業所繫,被業所牽。業是自己所造,還要自己去受果報。而待在輪廻中旋轉,等於在輪廻中睡覺,始終是迷夢不醒,不能了生死。所謂「名利小事人人好,生死大事無人防。」人對生死大事不瞭解,究竟是怎樣生來?怎樣死去?不去研究!究竟從何處來?往何處去?不知道!人皆是糊塗生來,糊塗死去,所謂「醉生夢死」,或者「行屍走肉」。生的時候,好像喝醉酒似的;死的時候,好像做春夢似的。整天迷迷糊糊,顚顚倒倒,好像活死人一樣的無用。
佛觀察一切因緣,才出現於世。佛是應衆生的機,而出興於世。令衆生覺悟,能發菩提心,反迷歸覺,了生脫死。用良言安慰衆生,使他們沒有憂慮恐怖的威脅,遠離顚倒夢想。假設有衆生見到佛,都能證入無依義的智慧——也就是四智(成所作智、妙觀察智、平等性智、大圓鏡智)。有了智慧之後,便能使用善巧方便的法門,來教化一切衆生,所謂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」有了如海的智慧,才能教化衆生,令得解脫,令瞭解境界。認識境界之後,不會被境界所轉,不會被境界所迷。所謂「人能轉境界,境界不能轉人。」一切境界現前,若能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,就能轉境界。
佛身是清淨莊嚴,妙好光明,沒有任何莊嚴妙好可比擬,所以無能映奪。智慧的山,妙法的芽,都已清淨圓滿。或現菩薩身,為衆生說法。或現佛身,為衆生說法。令一切衆生,都到沒有憂患之地。(或到聲聞之果位,或到緣覺之果位,或到菩薩之果位,或到佛的果位)也就是破無明、顯法性。這就是無患地。總而言之,了生脫死,就是無患地:沒有憂慮的地方卽是極樂世界。
佛以所修無量的功德,共同來莊嚴。此世界因為所修的業行有所成就,才出現於世間上。以一切諸佛的莊嚴,而自莊嚴;以一切諸佛的清淨,而自清淨。這種莊嚴清淨,都是由往昔所修的一切智業來成就的。
常守本願。不捨世間。作諸衆生堅固善友。清淨第一。離垢光明。令一切衆生。皆得現見。
菩薩常守本願,不捨棄世間一切衆生,願作一切衆生的堅固善友,用懇切至誠的願力,來教化堅固的朋友(衆生)。令所有的衆生,都得到圓滿菩提的妙果,能把最後一分生相無明破了,這就是清淨第一。清淨第一,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佛位。那就離開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這就是離垢,離開塵垢,智慧光明,自然現前。光明普照,令衆生有感應道交的境界,皆能得到現見。
六趣衆生。無量無邊。佛以神力。常隨不捨。若有往昔同種善根。皆令清淨。而於六趣一切衆生。不捨本願。無所欺誑。悉以善法。方便攝取。令其修習清淨之業。摧破一切諸魔鬥諍。
在六道中的衆生,有無量無邊那樣多。衆生如同微塵,忽然而天、忽然而地、忽然而畜生、忽然而餓鬼、忽然而阿修羅、忽然而做人。在六道輪廻中,互相變化,沒有停止的時候。佛用神通的力量,常常隨著六道的衆生,而不捨離,示現其身,來教化衆生。
假設在往昔,有共同發菩提心,共同所種的善根,皆令善根增加、成熟、解脫,然後清淨。而對於六趣中一切衆生,不捨本願(在因地所發度脫衆生的願),絕對不欺騙衆生。用眞語、實語、如語來教化,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攝取。令所有衆生修習清淨之業——勤修戒定慧,自滅貪瞋癡。令身口意之業清淨:身沒有殺、盜、淫三惡業,口沒有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四惡業,意沒有貪、瞋、癡三惡業。如果能把十惡斷盡,便是十善。
戒定慧三無漏學,修行圓滿時,則能摧伏一切諸魔的鬪爭,能破壞一切諸魔的鬪爭。何謂魔?凡是對境界不認識,都叫魔。魔有多種,一般所說有天魔、地魔、人魔、鬼魔、神魔、煩惱魔、衆生魔、病魔、心魔等等。最不容易破的魔,就是煩惱魔及心魔。若沒有眞正的智慧,那就破不了這些魔。
魔最喜歡的事,就是鬪爭,所謂「唯恐天下不亂」。世界越壞越亂,魔就越高興。為什麼?因為妬嫉障礙心理在作怪。所謂「幸災樂禍」。凡有這種思想的人,就是魔,魔是沒有慈悲心,無論對任何人,都要鬪爭,以鬪爭為職業。
現在是末法時代,鬪爭堅固的時期,人人喜歡鬪爭,諸魔喜歡鬪爭。天上的阿修羅、人間的阿修羅、畜生中的阿修羅、餓鬼中的阿修羅,他們一天到晚在搞鬪爭。所以阿修羅屬於諸魔之類。一言以蔽之,凡是愛好鬪爭者,便是阿修羅。
天上的阿修羅,因有天福而無天德,所以常和帝釋天作戰,爭奪天主的職位。人間的阿修羅,爭名奪利,勾心鬪角。畜生中的阿修羅,欺侮弱者,所謂「害羣之馬」,代表典型的阿修羅作風。餓鬼中的阿修羅,喜歡奪食,自私自利,沒有道義。總而言之,妨礙他人自由,干涉他人自由,都是阿修羅。
阿修羅的脾氣最大,煩惱最多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阿修羅的相貌奇醜無比(男人醜陋不堪,女人却美麗妖艶)。醜陋代表煩惱、脾氣。阿修羅王,也沒有三十二相,也沒有八十種隨形好。各位!欲有端莊的面貌,就要有同情心,沒有鬪爭心。若修福修慧,福慧圓滿,定得妙色身。
從無礙際。出廣大力。最勝日藏。無有障礙。於淨心界。而現影像。一切世間。無不覩見。以種種法。廣施衆生。佛是無邊光明之藏。諸力智慧。皆悉圓滿。恆以大光。普照衆生。隨其所願。皆令滿足。離諸怨敵。
從圓融無礙的地方,生出廣大智慧的力量,摧伏一切天魔外道。這種智慧最殊勝,猶如日光,能破除一切黑暗,沒有一切的障礙。在清淨心界之中,而現出一切影像。所謂「佛如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衆生心垢淨,菩提影現中。」所有一切世間的衆生,都能看見佛。佛用種種方便法門,廣泛布施於衆生。所謂「諸布施中,法布施最。」以法布施,功德最大。衆生依法修行,將來就成就佛果。法就是諸佛的母體。一切諸佛,皆從法中所生。
有人在打妄想:「法是佛說的,佛依佛法來修行。那麼,最初先有佛?還是先有法?若說先有佛,沒人說法,佛怎會依法修行?怎能成佛?如果說先有法,那麼,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法是佛說的,若沒有佛說,怎會有法?」這樣的研究,問題就多啦!可以問一問:「先有鷄?還是先有蛋?如果說沒有鷄,鷄是從蛋中生的,沒有蛋怎會有鷄?若說先有蛋後有鷄,蛋是鷄生的,沒有鷄怎會有蛋?」這種道理是說不盡的,還是不要研究它為妙!
佛是無量光明之藏,有十力的智慧,皆修得清淨圓滿,常用智慧的大光明,普徧照耀衆生。隨順衆生的所願,皆令得到滿足,稱心如意,離開一切的怨敵。
修道人,要以德報怨,化敵為友,不要有怨恨的仇人。有人對我越不好,我對他越好,用道來勸化他,用德來感化他,不可用勢力來壓迫人,不可用武力來威脅人。孟子說:「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也。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。」這就是離諸怨敵。對任何人也不要樹敵,用道德來感化,不用勢力來壓迫。若用力來征服人,那是口服心不服。好像大國用軍力來征服小國,小國雖然投降,可是心不投降,乃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,才投降稱臣的。等到反攻的機會來臨,一定雪恥復仇。可是若用德來服人,能使對方口服心服,懇切崇拜於你,眞誠佩服於你。
為上福田。一切衆生。共所依怙。凡有所施。悉令清淨。修少善行。受無量福。悉令得入無盡智地。為一切衆生種植善根淨心之主。為一切衆生發生福德最上良田。智慧甚深。方便善巧。能救一切三惡道苦。
菩薩為衆生最上的福田,令一切衆生有大智慧,生大善根,發菩提心,成無上道。所有的衆生,仰望菩薩作為依怙,也就是保護者。一切衆生,凡有所布施,悉令清淨。就是一毫毛的布施也會種無量的善根。布施的時候,不但是財施和法施,還要有無畏施的精神。人在驚慌無路的時候,要用言語來安慰、來開導,令他不驚不怖,不恐不懼,甚至用行動來解決他的困難,換言之,為救他人離苦得樂,願意犧牲自己,就是赴湯蹈火,也義不容辭,這才是行菩薩道的行為。
佛住世的時候,有位八十八歲的老人,感覺人生無常,想出家修行。於是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中,乞求佛給他落發,收為弟子。當時,佛不在園中,外出弘法。舍利弗(智慧第一)尊者為上座,接待這位老人。問明白來意,乃在定中觀察老人的因緣。在八萬大劫之內,找不到老人有一絲一毫出家的善根,他也沒有布施的功德,所以沒有資格作為比丘。舍利弗乃對老人說:「你不能出家!因為你在往昔時,未種善根,未行布施,請你囘去吧!」老人一聽舍利弗尊者,不准他出家,便很失望地走出園中。
古德曾經說過:「莫道出家容易得,皆因累世種菩提。」出家不是一件容易事,皆因在往昔種過善根,才有機會出家修道。否則,縱有心出家,也找不到廟門。所謂「不見佛,不聞法,不覩僧。」今天你們能學佛法,乃是在往昔種下了大善根,才有這種環境,得聞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法。沒有善根的人,就是這部經的名字也沒有聽過,更談不到研究。希望各位!聚精會神來聽經,專一其心來研究,這是很難得的機會。不可入寳山而空手歸,最後一無所得,那太可惜啦!
這位老人垂頭喪氣走出祇樹給孤獨園,一邊走一邊想:「我是窮苦的老人,無兒無女,獨身一人,住在破船中,一天三餐,無有著落。現在年老體衰,生活艱苦,今後生活如何安排?眞覺得前途茫茫,沒有歸宿。」他已到走投無路的地步,便萌起自殺之念,無精打彩地向前走。不知不覺走到河邊,便決心投河自盡。正要投河之際,覺得有人抓住他的肩膀,囘頭一看,是位老比丘,便問:「你為什麼把我抓住,妨礙我往生?」老比丘問:「你為什麼要投河,莫非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嗎?」老人嘆道:「我想出家修道,剛才到佛所,請佛慈悲,收我作弟子。不幸佛不在園中,有位大比丘,不收容我,說我在八萬大劫內未種善根,所以我覺得活著沒有意思,不如死了清淨。」
老比丘說:「你想出家,可以跟我去出家。」老人問:「你是誰?」
老比丘說:「我是釋迦牟尼佛。」老人一聽,歡喜若狂,向佛頂禮。隨佛之後,囘到園中。佛卽時擧行落髮的儀式,口中念道:「善來比丘,鬚髮自落,袈裟著衣。」說完之後,老人便現出比丘相。佛為他說法,開示一番,老人聞法開悟,卽證初果。在場的諸大比丘,皆生起懷疑,在心中想:「這個老人,根本沒有善根,為何世尊准他出家?還為他說法,而證初果,這是什麼因緣?」
舍利弗尊者乃向世尊請示:「世尊!這個老人,有什麼善根可以出家?又證初果?我對這種因果,實在不明白,請世尊慈悲,開示於我。」佛很慈祥地說:「舍利弗!你所觀察的因緣,只能在八萬大劫之內,不能在八萬大劫以外,所以你不知道這個老人出家的因緣。」佛很和藹含笑說出老人的出家因緣:「他在九萬大劫的時候,是個樵夫,天天到山上打柴,揹到市場換米,維持一家生活。有一天,正在砍柴的時候,來了一隻猛虎,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,要吃他的肉。這個樵夫在千鈞一髮之際,急中生智,很迅速地爬到樹上,但老虎不肯罷休,用爪扒樹根,用口咬樹幹。該樹搖搖欲倒,樵夫在樹上,嚇得全身發抖,正在生死關頭,情不自禁地喊一聲:『南無佛!』老虎聞之,如同雷聲,望影而逃,樵夫有驚無險,度過難關,生命得到安全,往昔只念一聲佛,今生便有出家的善根。」舍利弗等諸大比丘,聞佛開示,無言而退。
我今天(一九七六年五月一日)為什麼講這個公案?因為再過幾天,就是陰曆四月八日(釋迦牟尼佛聖誕)。住在金山寺譯經院(在三藩市面上華盛頓街),有位老居士(八十六歲),她是三藩市金山時報編輯吳宗嶽居士的母親。她要出家,特選此日落髮。這位老居士,在八萬大劫以內,已經種下善根,今生因緣成熟,故達成願望。
(記錄者按:吳老居士出家法號恒壽,是年高的沙彌尼,嚴守戒律,絕不放逸。在俗家時,就有慈悲心腸,最喜歡幫助人解決困難,有求必應,解囊相助。對公婆盡孝,待子女盡慈,是賢妻良母,相夫教子的典型女性。篤信佛教,每日念萬聲「阿彌陀佛」聖號。早晚功課,誦妙法蓮華經一部,以及華嚴經,四十年如一日,出家後,勇猛精進,和年輕法師們一樣的精進修持。這種精神,令人讚仰不已。現在(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)雖然已屆九十二高齡,可是身體健康,精神抖擻,上下樓梯,行動自如,修行認眞,信心越加堅固,大家稱之為老菩薩。)
只要念一句「南無佛」,就有無量功德,植下出家因緣。出家就清淨,所以說清淨福田僧。出家之後,就是修極少的善行,便有無量的福報,能得到無量的智地。
佛菩薩為一切衆生,廣種善根,成為淨心之主,也就是成佛。佛菩薩是衆生最上的良福田,所以令沒有福德的衆生,發生福德、種植福德、增長福德、獲得良福田。佛菩薩皆得甚深的智慧,能使用方便法門,善巧來教化衆生, 能救三惡道中一切衆生,出離苦海,得到解脫。
在三惡道(地獄、餓鬼、畜生)中的衆生,因為貪瞋癡心太重,所以墮落三惡道受苦。用什麼方法救他們離苦,令他們得到快樂呢?唯一方法,就是令他們信仰佛法,勤修戒定慧的法門。有貪心的衆生,也不貪了。有瞋心的衆生,也不瞋了。有癡心的衆生,也不癡了。不貪不瞋不癡,就是出離三惡道最好的辦法。
在三惡道中,每一惡道有無量無邊的衆生。每個衆生,都有無數無盡的罪業。佛菩薩慈悲,為一切受苦的衆生說法,一方面能救一切衆生出苦海,一方面能消一切衆生的業障,業障消了,苦也了了,三惡道的苦消盡,就是離苦得樂。修道要勤修戒定慧,修到圓滿時,自然息滅貪瞋癡,貪瞋癡不起作用,自然解脫。解脫就是我們修道前進的目標。
如是信解。如是觀察。如是入於智慧之淵。如是游於功德之海。如是普至虛空智慧。如是而知衆生福田。如是正念現前觀察。如是觀佛諸業相好。如是觀佛普現世間。如是觀佛神通自在。
在前面所說的道理,應該如是信,應該如是解。在前面所說的境界,應該這樣的觀察,應該這樣的信受。假如能依法修行,便能證入於智慧深淵之中。如能依照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廻向之法,來修度萬行,便能遨遊於功德大海之中。能這樣的修行,就沒有一切的執著,破除一切的執著,如能了悟自性,猶如虛空,那麼,就證得虛空的智慧,而沒有貪瞋癡的煩惱。
像這樣來觀察,便能知道怎樣令衆生種植福田,怎樣令衆生增加福田。像這樣的觀察,要有正知正見,不存邪知邪見,這時正念就現前,而能觀察一切道理。所謂「正人修邪法,邪法亦正;邪人修正法,正法亦邪。」正法現前,邪法消滅;邪法現前,正法隱沒。所以正邪不兩立。怎樣為之正?就是沒有貪。怎樣為之邪?就是有貪。總而言之,凡是有所求,就是不正,沒有攀緣心,就是正。正邪的關鍵,就以不貪和貪來決定。
用正念來觀察一切因果、一切業報,皆有循環報應。所謂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絲毫不爽,千古不變,學佛的人,首先要深信因果,不可撥無因果,更不可半信半疑。這種思想,最要不得,等於修道的絆脚石。不愼被絆倒,不容易爬起來(退修道心),就算能站起來,也浪費掉很多時間。如有這種想法,趕快發大心,迎頭趕上。否則,離佛道還有十萬八千里。
像這樣來觀察諸佛的一切業,都是清淨,相好光明(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)。像這樣來觀察諸佛的法身,是盡虛空徧法界,也就是徧滿一切處。像這樣來觀察諸佛的神通,自在妙用,有不可思議的境界。明白這種道理之後,便勤修六度萬行,勤行菩薩道,將來功德圓滿,定會成佛。
時彼大衆。見如來身一一毛孔。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。一一光明。有阿僧祇色,阿僧祇清淨。阿僧祇照明。令阿僧祇衆觀察,阿僧祇衆歡喜,阿僧祇衆快樂,阿僧祇衆深信增長,阿僧祇衆志樂清淨,阿僧祇衆諸根清涼,阿僧祇衆恭敬尊重。
這個時候,在兜率天宮寶莊嚴殿的華嚴法會,所有的大衆(菩薩、天王、天子、天女、天衆),都見到在釋迦牟尼佛的身上,從每根毛孔中,放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(無量數)那樣多種的光明。在每一種光明中,又有無量數的顏色,無量數的清淨,無量數的照明,充滿法界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來觀察這種光明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皆得快樂,依法修行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信心增長,由不信而信,由信而深信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志願修行清淨行,成就清淨果,得到清淨的智慧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六根清淨,得到清涼的自在。令無量數的衆生,生起恭敬於佛,尊重於法的心。三業清淨,就是恭敬尊重。
爾時大衆咸見佛身。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大光明。一一光明。皆有不思議色。不思議光。照不思議無邊法界。
在這個時候,法會中的大衆,都見到從佛相好莊嚴的身上,放出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不可思議大光明。在每一道光明之中,皆有不可思議的顏色,又有不可思議的光明。此光普照不可思議無邊的法界,也就是盡虛空徧法界,徧照一切處。
以佛神力。出大妙音。其音演暢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讚頌。超諸世間所有言詞。出世善根之所成就。
以佛的神通變化之力,在光中有化佛,有菩薩,又放出大妙音,此妙音傳播於十方,所有的衆生,悉皆聞到,在此妙音中,演暢百千億那由他不可思議那樣多的讚頌,都是稱揚讚歎佛功德的偈頌。這些偈頌,超過世間所有一切的言辭。這是佛在因地的時候,所修行的出世法,超出三界的法,是這種善根,所成就的大妙音。
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微妙莊嚴。於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劫。歎不可盡。皆是如來無盡自在之所出生。
在光中又現百千億那由他不可思議那樣多的微妙莊嚴。在百千億那由他不可思議那樣多的劫,來讚歎佛的功德,也不能窮盡。所謂:「刹塵心念可數知,大海中水可飲盡,虛空可量風可繫,無能盡說佛功德。」這是佛在往昔所修重重無盡的行門,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微妙莊嚴,這是從無盡自在所生出來的境界。
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出興於世。令諸衆生入智慧門。解甚深義。
在光中又現出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,出興於世。使令一切衆生,深入智慧之門,瞭解甚深之義,也就是明白諸佛所說般若法門的眞實義。
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所有變化。盡法界虛空界。令一切世間平等清淨。如是皆從如來所住無障礙一切智生。亦從如來所修行不思議勝德所生。
在光中又現出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所有的神通變化,盡虛空徧法界,都有諸佛的變化。令一切世間,皆平等而清淨。這種境界,皆從佛所住無障礙一切智慧中所生出來的,亦從如來所修行的不思議殊勝德行所生出來的。
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妙寳光燄。從昔大願善根所起。以曾供養無量如來修清淨行。無放逸故。薩婆若心。無有障礙。生善根故。
在光中又現百千億那由他不可思議那樣多的妙寶光燄。這種光燄,是從往昔所發的大願,所種的善根,而生起的。我們修道人,要發金剛般的堅固大願。海可乾、石可爛, 但這種大願不可壞。不但發願,而且還要天天念願,像念經一樣的鄭重其事,天天依照所發的願去實行。否則,等於開荒花,毫無用處。
這些菩薩曾經供養十方一切佛,時時修行戒定慧的清淨法門,令身口意三業,統統清淨,不存微塵般的雜念。所謂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。」在出發點時,就要謹愼,小心行事。如有大意,便離家(如來家)越來越遠,所以修行時,不能放逸。因為這緣故,所以要認眞修行。我們修行為什麼沒有成功?因為沒有修清淨行。
什麼是清淨行?就是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妄語(萬佛聖城六大宗旨)。也可以說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。清淨行,並非是特別微妙的法門,乃是教人除去貪瞋癡三毒心。如能去掉三毒心,便是修清淨行。換言之,清淨就是沒有染汚的思想和行為。你有貪欲、瞋恚、愚癡,就不清淨。你若沒有脾氣、煩惱、無明,就是清淨。修清淨行的人,絕對不放逸。
什麼是放逸?簡言之,就是不守規矩。好像佛教徒,已經受了五戒,就不應該殺生,可是他偸偸把螞蟻或者蚊蟲打死。不應該偸盜,可是去拿未經別人許可的東西。不應該邪淫,可是偸偸去找異性,發生肉體的關係。不應該妄語,可是專說不實在的話,或者挑撥事非。不應該飲酒,可是偸偸到酒店買酒喝,或者吸煙,或者吸毒。明知是不良的習慣,有害於身心,可是故意去做,這就是放逸。
普賢菩薩在警衆偈中說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大衆!當勤精進,如救頭然。但念無常,愼勿放逸。」大意是這樣:這一天已經過去了,性命亦隨著時光消逝,而減少一點。好像少水中的魚,其水一天比一天減少,還有什麼快樂?各位要知道!應當勤加修行,向前勇猛精進。精進的程度,如同救自己頭上被火燒那樣的急迫,一時一刻不能等待,要時時在想:無常不久就來了,時間不多,要謹愼修行,不可放逸。要時時守規矩,行住坐臥不犯戒律,這才是修道人的本份。
因為不放逸的緣故,所以薩婆若(一切智)心現前,就沒有一切的障礙,就生出善根。有了善根,一切得解脫。所謂「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顚倒夢想,究竟湼槃。」這是修道人最後的歸宿處。
為顯如來力廣徧故。為斷一切衆生疑故。為令咸得見如來故。令無量衆生住善根故。顯示如來神通之力。無映奪故。欲令衆生普得入於究竟海故。為令一切諸佛國土菩薩大衆。皆來集故。為欲開示不可思議佛法門故。
為顯出佛的十力量,而能廣泛普徧一切的緣故。為斷除一切衆生疑惑的緣故。為令無量衆生得見佛的緣故。為令無量衆生修行善法,堅固住在善根的緣故。為顯示佛的神通之力,天魔外道無能映奪的緣故。欲令一切衆生普徧得入究竟智慧海的緣故。為令一切諸佛國土中一切諸大菩薩,來兜率天宮集會的緣故。為開示一切衆生,修不可思議佛的法門,成就不可思議覺果的緣故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說法之前,要放出種種的光,現出種種的色,照耀無量的世界,為什麼?就因為以上種種緣故而放光。又有一種原因,用此光色,做為請帖,好像拍電報一樣,請諸大菩薩來參加法會,或做當機衆、或做影響衆。
爾時,如來大悲普覆,示一切智,所有莊嚴。欲令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中衆生。未信者信。已信者增長。已增長者令其清淨。已清淨者令其成熟。已成熟者令心調伏。
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,普徧覆護一切衆生,明顯指示一切智慧所有的莊嚴,也就是智慧的表現。佛的智慧,衆生本來也具足。不過,衆生不會用而已,所以沒有莊嚴。如果會用,也會有所莊嚴。
佛想令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中,所有的衆生,沒有信佛的人,令他發菩提心,生出信根。已經有信根的人,令信心增長。已經增長信心和善根的人,令得到清淨(沒有貪瞋癡,只有戒定慧)。已經修行清淨行的人,令他的善根成熟。已經善根成熟的人,令其心得到調伏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
觀甚深法。具足無量智慧光明。發生無量廣大之心。薩婆若心。無有退轉。不違法性。不怖實際。證眞實理。滿足一切。波羅蜜行。出世善根。皆悉清淨。猶如普賢。得佛自在。
觀察無上甚深微妙法,然後才能具足無量的智慧光明,發生無量的廣大菩提心,薩婆若(一切智)心。這是在智慧之中又現智慧,這種智慧是無窮無盡,只有增長,沒有退轉。它不違背眞實法性。眞實法性就是一個空。佛放光加被衆生,令他們不會因為眞實法性和虛空同體,而生出怖畏眞實的理體。衆生們一聽說眞實的理體,在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了,便生大恐怖,而向後退轉。若不恐怖實際,便證得眞實的理體。若有恐怖,便不會證得。為什麼?因為將要證得,便被恐怖心所遮蓋。
滿足一切波羅蜜行(十種波羅蜜),就得到出世的善根,統統清淨。好像大行菩賢菩薩,修行菩賢行願,而得到佛的神通自在力。
十種波羅蜜就是十度的法門,菩薩所修的行門。今再把它淺釋一番。聽過的人,不妨多聽一次,所謂「溫故而知新」。新的知識是從舊的知識中演變而來的。多聽一遍,便有多一遍的好處。沒有聽過的人,要注意聽,仔細研究,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妙用。
何謂十波羅蜜?波羅蜜譯為到彼岸,彼岸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。我們現在住於娑婆世界,就是此岸。極樂世界,就是彼岸。我們要經過煩惱的中流,便到彼岸。此岸有衆苦,彼岸有諸樂。如何能登彼岸?就是要學習佛法,佛法就是寶筏,能將我們從有生死的此岸,渡過生死大海,到達無生死的彼岸。我們學佛法的目的,就是要了生脫死。釋迦牟尼佛為求了生死,而捨棄王位,到雪山研究了生死的大法,在菩提樹下證得了生死大法——十二因緣法。佛慈悲衆生,將所證得的法,一字不缺流傳後世。我們很幸運,得到佛法的指南——大方廣佛華嚴經。此經是諸經中之王。此經所講的義理,是為菩薩而演說如何行菩薩道,如何救衆生離苦得樂,完全為人不為已。欲令大乘法存在,必須讀華嚴、拜華嚴、修持華嚴、流通華嚴;這樣,才能令正法住世。否則,就是末法時代了。令將十波羅蜜簡略述之如下:
第一種是布施波羅蜜:布施有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放三項布施。這三項布施,修行圓滿,皆可到彼岸。
第二種是持戒波羅蜜:持戒主要是「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」,修身口意三業清淨。第三種是忍辱波羅蜜:忍有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三項,也就是不能忍的也要忍,忍不了的也要忍。總之,忍!忍!忍!忍到極處,便證得無生法忍的境界。不見有少法生,也不見有少法滅,忍可於心。想要說這種境界,可是也說不出來;想要思這種境界,可是也思不出來。第四種是精進波羅蜜:不但晝精進夜精進,還要身精進心精進。精進必須要有堅誠恒三要素,堅固心、至誠心、恒常心的精進。第五種是禪定波羅蜜:梵語為禪那,譯為思惟修,不但要思惟,還要修持。若只能思惟,而不能修持,等於口頭禪。能修不思,等於盲修瞎煉,容易走火入魔,所以要雙管齊下,才有事半功倍之效。禪那又譯為靜慮。靜是清淨,慮是思慮,清淨識心的思慮。靜到極點,就現出智慧。所謂「靜極光通達」。
第六種般若波羅蜜:般若譯為智慧。般若有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、實相般若三項。由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若,由觀照般若而達實相般若。第七種是方便波羅蜜:用種種方便,如大慈方便、大悲方便、覺悟方便、法輪方便等,也能到彼岸。第八種是願波羅蜜:發願勤修戒定慧、發願息滅貪瞋癡、發願修持諸佛行、發願成就諸佛位、發願行菩薩道、發願修諸法門。修行不發願,等於開花不結果。第九種是力波羅蜜:要有力來修持佛法。什麼力?思擇力、修習力、變化力等。第十種是智波羅蜜:這個智慧是出世的智慧,不是世智辯聰的智慧。無論修持那種法門,若沒有智慧,就不會有成就。這十種波羅蜜,是菩薩必修的行門,也是大乘法的基本教義。
離魔境界。入諸佛境。了知深法。獲難思智。大乘誓願。永不退轉。常見諸佛。未曾捨離。成就證智。證無量法,具足無邊福德藏力。發歡喜心。入無疑地。離惡清淨。依一切智。見法不動。得入一切菩薩衆會。常生三世諸如來家。
已經離開一切魔的境界,證入諸佛的境界,明瞭知道甚深的妙法,獲得不可思議的智慧。又發大乘的誓願: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永遠精進,而不退轉。若能這樣的修行,就能常見十方諸佛來加持,沒有捨離的時候。因此之故,成就一切智,證得一切法,具足無邊福德藏之力量。發大歡喜心,已入無疑惑之境地。也就是把無明破了,顯出本有的法性。離開三惡道,得到清淨,依照一切智慧來觀察,對於諸法,寂然不動。得入一切菩薩衆會之中,和菩薩作為伴侶。常在十方三世諸佛之家,作為法王子。
世尊所現如是莊嚴。皆是過去先所積集善根所成。為欲調伏諸衆生故。
佛所示現出來這種種的莊嚴,皆是在往昔中,生生世世所修種種的善根,積集而成就的。為什麼要示現這種境界?因為娑婆世界的衆生,非常剛強,難調難伏。因為不容易調伏,所以佛還要調伏。這些衆生,好像野馬,不易調伏,可是佛菩薩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調伏之,令發菩提心,修無上道。衆生好像頑皮的小學生,不聽老師的教導。可是老師費盡心機,想盡辦法來教誨,不能因為他調皮而不教育。佛菩薩對待衆生,亦復如是,衆生雖然剛強,不聽佛菩薩的話,不相信眞理,可是佛菩薩仍舊苦口婆心的勸說,不厭其煩的教化,令難調難伏的衆生,循規蹈矩,依法奉行。
開示如來大威德故。照明無礙智慧藏故。示現如來無邊勝德。極熾然故。顯示如來不可思議大神變故。以神通力。於一切趣。現佛身故。示現如來神通變化。無邊際故。本所志願。悉成滿故。顯示如來勇猛智慧。能徧往故。於法自在。成法王故。出生一切智慧門故。示現如來身清淨故。又現其身最殊妙故。顯示證得三世諸佛平等法故。開示善根清淨藏故。顯示世間無能為喩上妙色故。顯示具足十力之相。令其見者無厭足故。為世間日。照三世故。
因為佛的大威德,衆生是不知道的,所以菩薩要開示佛的大威德,也就是佛的無所畏。佛有四種大無畏:(1)一切無所畏(2)漏盡無所畏(3)說障道無所畏(4)說盡苦道無所畏。沒有人比佛再有威德了,佛是最有威德的聖人。佛的智慧光明,是照明無礙的智慧藏。示現佛的無邊勝德,好像火燄正旺盛之時。顯示佛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和大變化,以大神通力,在六道趣中,示現十方一切佛的身。又示現佛的神通變化,沒有完盡的時候。
菩薩在過去所發的願力,都能遂心滿願。換言之,發成佛的願,便滿成佛的願。發成菩薩的願,便滿成菩薩的願。發成衆生的願,便滿成衆生的願。顯示佛的勇猛智慧,也就是神通妙用。這種智慧,能徧往十方世界去,教化一切衆生。佛的神通和智慧,都是圓滿無礙,對於一切諸法,非常自在,證了一切智慧,照了諸法實相,所以成為法中之王。生出一切智慧之門。佛具足一切智,我們必須依佛法藏,才能入智慧之門。示現佛清淨的法身,示現佛殊勝的妙身。法身是無相,是盡虛空徧法界,徧满一切處。妙身是有相,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身。明顯的指示衆生,證得三世諸佛平等的法。所謂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也就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法。開示衆生,都有成佛的善根,都有清淨藏的本性。顯示世間沒有可比喩的最上妙色身,諸佛的妙色身是不可思議的。顯示衆生,知道佛具足十力之相,令所有衆生,見到相好莊嚴的佛,百觀不厭,沒有知足疲倦的時候。佛是世間的太陽,能照三世。其實陽光只能照向陽的一面,不能照背陽的一面。可是佛光普照,不但照明萬物,又能照明識心。
自在法王一切功德。皆從往昔善根所現。一切菩薩。於一切劫。稱揚讚說。不可窮盡。
自在法王為什麼能成佛?因為有一切的功德。這些功德,都是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,所積集的善根,成就而現出。一切菩薩,在無量劫中,稱讚諸佛功德,沒有窮盡的時候。
爾時,兜率陀天王。奉為如來嚴辦如是諸供具已。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天子。向佛合掌。白佛言。善來世尊。善來善逝。善來如來應正等覺。唯見哀愍。處此宮殿。
在這個時候,兜率天王,奉獻於佛種種供養器具,非常莊嚴,嚴肅謹愼來辦理。他準備所有莊嚴具之後,乃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兜率天子們,向佛恭敬合掌,表示身業清淨。對佛而言,表示口業清淨。便說:「善來世尊!(世出世之尊)您來正是應來的時候。善來善逝!您的去處也是好的地方。善來如來!(乘如實之道,來成正覺。)如來、應供、正徧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——這是佛的十號。我們唯獨懇乞佛,可憐我們!哀愍我們!慈悲我們!承佛接受我們的供養,來到我們的宮殿,為我們說法。」
爾時世尊。以佛莊嚴而自莊嚴。具大威德。為令一切衆生。生大歡喜故。一切菩薩,發深悟解故。一切兜率陀天子。增益欲樂故。兜率陀天王。供養承事無厭足故。無量衆生,緣念於佛而發心故。無量衆生。種見佛善根。福德無盡故。常能發起清淨信故。見佛供養無所求故。所有志願皆清淨故。勤集善根。無懈息故。發大誓願。求一切智故。受天王請。入一切寳莊嚴殿。如此世界。十方所有一切世界。悉亦如是。
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以十方諸佛的莊嚴作為自莊嚴,具足大威德的神力。為令一切衆生,生出大歡喜的緣故。為令一切菩薩,發深信悟解的緣故。為令一切兜率天的天子們,增加快樂的緣故。為令兜率天王,供養於佛、承事於佛,沒有厭足的緣故。為令無量衆生,心中念佛,隨順佛的教化,而發菩提心的緣故。為令無量衆生,種植見佛的善根,得到福德無量的緣故。
佛令一切衆生,種植善根,卽是成佛的基礎。常發清淨的信心,求無上道,將來成就菩提覺果。修菩提道的衆生,常常供佛,常常見佛。雖然供養於佛,但是要無所求。為什麼?因為見佛和供佛,這是佛子應盡的責任。
有貪心的我們,在佛前拜一拜,心中要求個什麼,希望個什麼,或求開悟,或求平安。總而言之,皆是有所企圖。而菩薩是行所無事,所以無所求。菩薩發大願: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發這種堅固的志願,都得到清淨。為求無上菩提覺道,和清淨本源自性的眞佛。菩薩修功德,勤集善根,不論善的大小,都要去做,沒有懈怠休息的時候。所謂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」要知大善是從小善積集而成的,大惡是從小惡積集而成的。
修道的人,勤集善根,貫徹始終,要知善根由少而成多。所謂「泰山不擇土壤,故能成其大;大海不擇細流,故能成其深。」很多微塵集在一起,便成為山。很多滴水集在一起,便成其海。無論修那一種法門,若脚踏實地去修,功夫到家時,自然有所成就。修道最忌諱是一曝十寒,或者不專一。譬如,今天修顯教,明天修密教,結果一無所成。若能專修一門,或者念佛號,或者持誦經典,或者參禪打坐,功到自然成。要發種種大誓願。為什麼?因為求一切智慧的緣故。
釋迦牟尼佛接受兜率天王如此誠心的請求,來到一切寶所莊嚴的宮殿,為諸天衆,演暢大方廣佛華嚴經,無上甚深微妙法。在娑婆世界是這樣的情形,在十方所有一切世界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。
爾時,一切寳莊嚴殿。自然而有妙好莊嚴。出過諸天莊嚴之上。一切寳網周帀彌覆。普雨一切上妙寳雲。普雨一切莊嚴具雲。普雨一切寳衣雲。普雨一切栴檀香雲。普雨一切堅固香雲。普雨一切寳莊嚴蓋雲。普雨不可思議華聚雲。普出不可思議伎樂音聲。讚揚如來一切種智。悉與妙法而共相應。如是一切諸供養具。悉過諸天供養之上。
在這個時候,兜率天宮用一切寶所莊嚴的寶殿。在釋迦牟尼佛進來之後,該寶殿自然而然的現出一切妙好莊嚴。這種莊嚴,超過一切諸天的莊嚴。有一切寶網在該寶殿的上邊,周帀而彌覆。普雨一切最上妙寶雲。普雨一切莊嚴具雲。普雨一切寶衣雲。普雨一切栴檀香雲,此香燃起,其香味可達四十由旬。普雨一切堅固香雲,此香燃燒的時間很長,其香味盡虛空徧法界。又普雨一切寶莊嚴蓋雲。普雨不可思議華聚雲。普放出不可思議伎樂的音聲,稱揚讚歎佛一切種智,與妙法完全相應。以上種種境界,都是佛在過去生中所聚集的功德,而所成就的。以這種種供養具,來莊嚴道場法會,超過諸天所供養之具。
時兜率宮中。伎樂歌讚。熾然不息。以佛神力。令兜率王。心無動亂。往昔善根。皆得圓滿。無量善法。益加堅固。增長淨信。起大精進。生大歡喜。淨深志樂。發菩提心。念法無斷。總持不忘。
在這個時候,兜率天的宮中,有表演種種的伎藝、音樂、歌舞、讚頌等等節目。正在最熱鬧的時候,大衆興高彩烈的表演,有欲罷不能之勢,所以不休息。以佛的種種加持,令兜率天王欣賞此境界,心有定力,而無動亂。也就是不會被境界所轉。兜率天王在往昔所修的善根,已經圓滿而成熟,所以感應佛來為他們說法。
各位!你們能來到金山寺聽經聞法,也是在往昔種下善根,現在成熟了,所以能到金山寺。如果善根沒有成熟,想來金山寺也來不了。為什麼?因緣沒有成熟嘛!善根沒有具足嘛!好像前幾天晚間來的那位法師,他有個弟子,患了癌症。想來金山寺受比丘戒,請大家幫助他完成此願。不幸却在昨天晚上往生了,可惜未受具足戒。由此可證,善根沒有成熟的人,是進不了金山寺的門。
兜率天王對八萬四千善法,都生堅固的心,增長清淨的信心。生起大精進的心,生起大歡喜的心,發清淨深遠的志願,得到無上的快樂。發堅固菩提的大心,求得無上的覺道。念法的心,永不間斷。總持的心,永不忘記。
我們修道的人,時時精進、刻刻用功,一時一刻也不懶惰,不可「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」。假如精進一天,休息十天,是不會成功的。最重要是忍受。忍受就是忍飢忍渴、忍寒忍熱、忍風忍雨、忍疼忍痠;總之,要忍受人所不能忍的。不能忍受,就過不了關,參禪打坐的功夫,就不能相應。智慧也不會現前。所以忍是最要緊的法門,沒有忍心,不能成道。
各位!切記這一點,脾氣來了!要忍。煩惱來了!要忍。能忍則沒有無明。所以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忍。古人云: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。」多少人沒有涵養(忍)的功夫,搞成天下大亂。所謂「忍一時之氣,免百日之憂。」這是經驗之談,可作座右銘。
爾時,兜率陀天王。承佛威力。卽自憶念過去佛所,所種善根。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兜率陀天王,仰承著諸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卽刻囘憶在過去的時候,在諸佛道場中,所種的善根。曾經供養過那位佛,甚至供養過那個世界的佛,統統能囘想起來。那位佛曾經來過兜率天宮說法,他都能想起來。此時,他便用偈頌來說明過去諸佛來說法的名號。
昔有如來無礙月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無礙月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莊嚴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這莊嚴殿,是吉祥中最吉祥的道場。
我記得在香港大嶼山建築慈興禪寺,落成典禮的時候(陰歷三月十六日)為本師釋迦牟尼佛開光,又拜三天大悲懺,特備百桌素筵(每桌十二個位)招待善男信女,作為功德。可是天公不作美,天天下雨,行動不方便。
在十五日晚上,有人對我說:「師父!天下大雨,明天不會有很多人來吧?你預備了這樣多的菜,怎麼辦呢?」我對他說:「不用擔心,自有人會來參加,不要擔心剩菜。這話剛說完,一會見,雨就停了,眼見地上的積水很快就乾了。
第二天(十六日),佛像開光,天雖陰但無雨,香港的信士們,從早晨乘船來到大嶼山,參加法會,等到中午時,來人約有千餘位,所預備的一百桌齋菜,已開出九十六桌。剩餘四桌,在次日亦被寺中常住三十多人,一餐吃光,一點也沒有剩下。為什麼?因為我經手主辦此事,不准它有剩菜。所以有這種的感應。
我今天為什麼說這件事?因為昨天是佛誕,你們做了很多的齋菜,沒有吃完,把它當做垃圾,那是損福的。如果我參與其事,就不會剩的太多,可能不多不少,恰到好處,皆大歡喜。因此,想起在大嶼山的往事,今天對你們說一說。
昔有如來名廣智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金色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廣智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金色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名普眼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蓮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普眼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蓮華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號珊瑚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寳藏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珊瑚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寶藏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論師子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山王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論師子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山王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名日照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衆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名照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衆華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佛號無邊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樹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無邊光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此樹嚴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名法幢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寳宮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法幢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寶宮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如來名智燈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香山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智燈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香山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昔有佛號功德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
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
在往昔有位佛,名號為功德光佛。這位佛,在諸吉祥之中,是最為殊勝的吉祥佛。這位佛,曾經來到這摩尼殿,為大衆說華嚴妙法。因為這種緣故,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。
如此世界兜率天王。承佛神力。以頌讚歎過去諸佛。十方一切諸世界中兜率天王。悉亦如是歎佛功德。
像娑婆世界兜率天王,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,用偈頌來讚歎過去諸佛在寳莊嚴殿說法。在十方一切所有的世界,所有的兜率天王,也都是這樣來供養於佛、承事於佛、讚歎佛的功德。
爾時世尊於一切寳莊嚴殿。摩尼寳藏師子座上。結跏趺坐。
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在一切寶所莊嚴的殿中,坐在摩尼寶藏師子座之上,結雙跏趺坐。雙跏趺坐相,能降伏魔的侵擾,容易入定,能生出一切昧的力量。諸佛說法時,皆雙跏趺坐,又名吉祥坐。
法身清淨。妙用自在。與三世佛。同一境界。住一切智。與一切佛。同入一性。佛眼明了,見一切法。皆無障礙。有大威力。普遊法界。未嘗休息。具大神通。隨有可化衆生之處。悉能徧往。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。而嚴其身。善知其時。為衆說法。
佛的法身,非常清淨,猶如虛空。一切神通妙用,任運自在,與三世諸佛,同是一個境界,住在一切智慧之地,來教化衆生。與一切佛,同入一個佛性。所謂「十方三世佛,同共一法身。」
——
一切佛卽是一佛,一佛卽是一切佛。為什麼?因為佛佛同體,佛佛道同,佛佛平等。佛眼如千日,能明了諸法,實相之理,所以見一切法,皆沒有障礙。
我們衆生也具足五眼(天眼、肉眼、法眼、慧眼、佛眼)。但因為被無明煩惱所遮蓋,所以不現。如果認眞修行,才能得到五眼的境界。開眼的人,也有煩惱:上望有諸天的快樂,下視有地獄的苦楚,若是定力不夠的人,容易被境界搖動其心,失去修道的時光。
有首偈頌說明五眼的境界:「天眼通非礙,肉眼礙非通,法眼唯觀俗,慧眼了眞空,佛眼如千日,照異體還同,圓明法界境,無處不含容。」所以說佛眼明了,如同千個太陽一般的光明,所照的雖然不同,可是本體是一個。開了佛的智慧眼,能見一切法,都沒有障礙。開了法眼的人,能觀一切處,三藏十二部的經典,一目了然。佛誦他所誦的經,菩薩誦他所誦的經,緣覺誦他所誦的經,聲聞誦他所誦的經。各有所修,各有所學。不是說到佛的果位,就無修無證。佛還要常誦經。不過,佛所誦的經和我們所誦的經,方法不同。佛用佛眼一看,卽刻從「如是我聞」就誦到「信受奉行」。在轉瞬之間,能將一部經誦完。
諸佛具足大威德的力量,能普徧周遊法界,為什麼?因為要救在苦海中的衆生。佛有憐愍心,所以沒有休息的時候。佛菩薩具足廣大神通,凡是有緣被度的衆生,無論在什麼地方,佛菩薩皆用神通變化之力,悉能普徧前往,令該度的衆生離苦得樂。
菩薩以諸佛無礙的莊嚴,而自在莊嚴其身。菩薩教化衆生,善觀其時,善知其時,善用其時,不會錯過說法的機會。也就是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。見大乘根性的人,說大乘的法——六度萬行。見小乘根性的人,說小乘的法——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。這三種法,是修道基本的法,如一鼎三足,缺一不可。修道不可感情用事,更不可意氣用事。都是世尊金口所說,何必分為大乘小乘,牢執門戶之見呢?修道要選擇合乎自己的要求而修,不要分彼別此,那就失掉修道的眞精神——求佛智、續佛命。
不可說諸菩薩衆。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。衆會清淨。法身無二。無所依止。而能自在。起佛身行。
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諸菩薩衆,每位菩薩,都是從其他方向種種不同的國土,而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,於華嚴法會聚集在一起,聆聽釋迦牟尼佛,演暢華嚴大法。大衆法會非常清淨。法身無二,與佛同體。無所依賴,而能自在,生起佛所修一切的行門。
坐此座已。於其殿中。自然而有無量無數殊特妙好出過諸天供養之具。所謂華。鬘。衣服塗香。末香。寳蓋。幢旛。伎樂。歌讚。如是等事。一一皆悉不可稱數。以廣大心。恭敬尊重。供養於佛。
釋迦牟尼佛,坐在師子座之後,在寶莊嚴殿中,自然而有無量無數殊勝特別妙好供養之具。這些供養,比諸天所供養具,還超過數倍之莊嚴。就是所說的寶華、寶鬘、寶衣服、塗香、末香、寶蓋、寶幢、寶旛、伎藝、音樂、歌頌、讚辭等。這樣種種的事,都有說不盡那樣之多。每個衆生,用廣大心,恭敬於佛、尊重於佛、供養於佛。
十方一切兜率陀天。悉亦如是。
不但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莊嚴殿,是這樣的情形。就是在十方一切的兜率天宮莊嚴殿中,也是這樣的情形,十分的莊嚴,十分的清淨。
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
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
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
卷第二十三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
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
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,寳莊嚴殿華嚴法會中,對大衆宣講華嚴大法的時候,從十方世界所來的菩薩,在他們各方之中,選出一位大菩薩,作為上首,用偈頌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。這一品文為第二十四。
爾時,佛神力故。十方各有一大菩薩。一一各與萬佛刹微塵數諸菩薩俱。從萬佛刹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,來詣佛所。
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為華嚴法會大衆,將要說法之前,現出種種莊嚴、種種妙好、種種音樂、種種寳雲、種種寳華等。就在這個時候,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。在十方的每一方中,都有一位大菩薩,作為上首,為菩薩中的領袖。每一位大菩薩和萬佛刹微塵那樣多的菩薩在一起,他們都是從萬佛刹微塵那樣多國土之外,諸世界中,來到佛所,作為影響衆。
其名曰。金剛幢菩薩。堅固幢菩薩。勇猛幢菩薩。光明幢菩薩。智幢菩薩。寳幢菩薩。精進幢菩薩。離垢幢菩薩。星宿幢菩薩。法幢菩薩。
這十位上首大菩薩的名號,都用幢字。幢有五種意思:①高出義。表示三賢(十住、十行、十廻向)位極的緣故。②建立義。大悲大智,建立衆生和菩提的緣故。③歸向義。就是大悲攝受衆生,智願攝受善根,歸向菩提和實際的緣故。④摧殄義。好像猛將的寳幢,能降伏一切十大魔軍的緣故。⑤滅怖畏義。好像帝釋天的網羅幢,不怖惑業的緣故,所以稱為幢。
十位大菩薩的名號,就是所說的①東方金剛幢菩薩,他是本會(第五會)說法主。金剛代表堅利。堅是堅固,二乘實際不能壞。利是銳利,能斷難斷疑。所謂「愛見不能動,謂之堅;無所不能救,謂之利。」②南方堅固幢菩薩,他的菩提心,非常堅固,不壞廻向的緣故。又因為觀瞻於佛,不厭足的緣故,所以稱為堅固幢菩薩。③西方勇猛幢菩薩,這位菩薩,勇猛精進,教化衆生,絕不休息,也不退轉。勇是勇猛改過,猛是猛於向前。因為勇猛改過,愛惜光陰,所以稱為勇猛幢菩薩。④北方光明幢菩薩,這位菩薩,以大悲力,放智慧大光明,照破愚癡的黑暗。在光明之中,又現出寳幢,令一切善根,無所不至,所以稱為光明幢菩薩。⑤東北方智幢菩薩,這位菩薩的智慧,非常之高,無有可比。用智慧指導萬行,出生無盡,所以稱為智幢菩薩。⑥東南方寳幢菩薩,這位菩薩的慈悲心,猶如寳幢。用圓淨的智慧,照了平等之理。不礙應現,隨順一切。好像摩尼寳一樣的光明,所以稱為寳幢菩薩。⑦西南方精進幢菩薩,這位菩薩,身也精進,心也精進,晝也精進,夜也精進,不懈怠,不放逸,所以稱為精進幢菩薩。⑧西北方離垢幢菩薩,這位菩薩,離開一切染汚,心中非常清淨,眞如體也清淨,又清淨世間,所以稱為離垢幢菩薩。⑨下方星宿幢菩薩,這位菩薩的智慧,如同星宿,其光燦爛於虛空,無可縛著,所以稱為星宿幢菩薩。⑩上方法幢菩薩,這位菩薩,建法幢於處處,破疑網於重重,知眞實之法,普徧入法界,則所修行,皆無分別,所以稱為法幢菩薩。
所從來國。謂妙寳世界。妙樂世界。妙銀世界。妙金世界。妙摩尼世界。妙金剛世界。妙波頭摩世界。妙優缽羅世界,妙栴檀世界。妙香世界。
這些大菩薩是從什麼世界來的?有的從妙寳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樂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銀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金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摩尼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金剛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波頭摩(紅蓮華)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優缽羅(青蓮華)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旃檀世界來的。有的從妙香世界來的。皆從這些世界中,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華嚴法會,聆聽釋迦牟尼佛宣講華嚴大法。
各於佛所,淨修梵行。所謂無盡幢佛。風幢佛。解脫幢佛。威儀幢佛。明相幢佛。常幢佛。最勝幢佛。自在幢佛。梵幢佛。觀察幢佛。
這十位大菩薩,從十方世界而來。在十方世界中,常隨十位佛學習佛法,淨修梵行(清淨行),遠離一切染汚法。有的從無盡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風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解脫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威儀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明相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常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最勝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自在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梵幢佛的道場而來。有的從觀察幢佛的道場而來。
其諸菩薩,至佛所已,頂禮佛足。以佛神力,卽化作妙寳藏師子之座。寳網彌覆。周帀徧滿。諸菩薩衆,隨所來方,各於其上,結跏趺坐。
所來諸菩薩,到釋迦牟尼佛的處所之後,身心恭敬,向佛頂禮。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,在每位菩薩的面前,即刻化現妙寳藏師子之座。在每個座的上邊,都有寳網彌覆著。這個能周帀徧滿一切處。所有的菩薩,隨著他們來的方向,各坐在師子座之上,結雙跏跌坐。
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光明。此無量光,皆從菩薩清淨心寳,離衆過惡大願所起。顯示一切諸佛自在清淨之法。以諸菩薩平等眼力,能普救護一切衆生。一切世間之所樂見。見者不虛,悉得調伏。
在每位菩薩的身上,放出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清淨光明。這種無量的光,皆從菩薩清淨的心寳,離衆過惡的大願而生的。什麼是過惡?就是自私自利,不願意把自己的過錯,讓他人知道和看見。菩薩是沒有這樣的過惡。菩薩在往昔生生世世之中,所發種種度衆生的大願,所以生出無量的光明。
菩薩很明顯指示一切衆生,怎樣修行諸佛自在清淨之法。所以才顯示諸佛自在清淨之法,令一切衆生依法修行。菩薩以所發的平等願力,不選擇、不分別,普徧來救護一切衆生。世間一切衆生,都歡喜見到佛菩薩。誰能見到,誰就種下菩提善根。所有剛強難調難伏的衆生,見到佛菩薩之後,自然被調伏了。
其菩薩衆,悉已成就無量功德。所謂徧游一切諸佛國土,無所障礙。見無依止清淨法身。以智慧身,現無量身,徧往十方承事諸佛。入於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自在之法。
從十方世界中所來的諸菩薩衆,他們都是已經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。他們希望一切衆生,也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。這就是菩薩的精神,沒有自私自利的思想。所謂「自覺覺他、自度度他、自利利他。」
菩薩成就無量功德之後,能普徧周遊一切諸佛國土,沒有一切的障礙,能見到無所依止的清淨法身。法身是盡虛空徧法界,無在無不在,所謂「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」。毗盧遮那譯為徧滿一切處。因為徧滿一切處,所以無所依止,無所依止,才是清淨法身。用智慧身來現無量身,徧往十方世界去承事諸佛、供養諸佛。這樣親近諸佛,才能證得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任運自在之法。
住於無量一切智門,以智光明,善了諸法。於諸法中,得無所畏,隨所演說,窮未來際,辯才無盡。以大智慧,開總持門。慧眼清淨,入深法界。智慧境界,無有邊際。究竟清淨,猶若虛空。
菩薩已成就無量功德,乃能住在無量一切智慧之門,用智慧的光明,善於明瞭一切諸法。在諸法之中,得到無所畏,隨所演說,窮盡未來際,也說不完。善巧方便的辯才,也沒有障礙,也沒有窮盡。用廣大的智慧,開演總持的法門。菩薩有清淨的慧眼,徧入深法界。以法界為心,以法界為體,以法界為性。最高智慧的境界,是沒有邊際的。究竟的清淨,猶若虛空一樣,一物也沒有。
如此世界兜率天宮,諸菩薩衆,如是來集。十方一切兜率天宮,悉有如是名號菩薩,而來集會。所從來國,諸佛名號,亦皆同等,無有差別。
好像在娑婆世界,兜率天宮華嚴法會中,所有一切菩薩,像這樣的來集會,聆聽釋迦牟尼佛宣說華嚴大法。在十方世界中一切兜率天宮,也是這樣的情形,完全相同。也有這樣多的菩薩,名號也是一樣,而來集會。所從來的國土,名稱也是一樣。諸佛名號,也是一樣。總而言之,一切的一切相等,沒有分別。這就是「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」的事事無礙境界,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清淨法身是徧滿一切處,此處有佛,彼處也有佛,佛佛道同。此處有菩薩,彼處也有菩薩。菩薩和菩薩的名號,也是相同。是不是一個呢?本來也沒有兩個。好像電視機,在這個家庭中放映這種境界,在那個家中放映也是這種境界。一般人用科學來映現這種境界。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宣說華嚴大法,在十方世界兜率天宮中,亦同時現佛在宣說華嚴大法。這和電視的道理一樣。用電視作比喩,大家易於明白了。但諸佛菩薩的境界,已超出電視的境界,是妙不可言的。
爾時,世尊從兩膝輪。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,普照十方,盡法界虛空界,一切世界。
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從兩膝輪,放出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光明,普徧照耀十方世界。盡法界、盡虛空界、盡一切所有世界。
放膝輪光,表示菩薩位漸漸增高。表示廻因向果。求上向下廻向,自在無礙。升兜率天宮說法,向上向下行動自由。所以在這一會,演暢十廻向的法門。
彼諸菩薩,皆見於此佛神變相。此諸菩薩,亦見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。如是菩薩,皆與毗盧遮那如來,於往昔時,同種善根,修菩薩行。
十方世界中的諸菩薩,都看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神通變化之相。在娑婆世界中的諸菩薩,也都看見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神通變化之相,完全相同。此世界他世界,十方諸世界,所有的菩薩,皆與毗盧遮那(釋迦牟尼佛的法身)如來,在往昔時,同種善根,同修菩薩行。
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。得無差別法界之身。入一切土,而無所住。見無量佛,悉往承事。於一念中,周行法界。自在無礙。心意清淨,如無價寳。無量無數諸佛如來,常加護念,共與其力。到於究竟第一彼岸。
這些菩薩,明白諸佛的自在和解脫,證得沒有分別法界之身,也就是法身。這種法身,能入一切國土中,無住無不住,無在無不在。在法界一切國土中,見到無量無數諸佛。菩薩都能前往,承事諸佛、供養諸佛、親近諸佛。能在一念之間,而周行法界。為什麼菩薩能有這樣的境界?因為菩薩已證得自在無礙的神通。菩薩的心意,清淨如虛空,沒有一物的存在。如同無價之寳一樣的尊貴。承蒙十方無量無數諸佛,常常加持護念,共與其力,能到達在究竟圓滿第一的彼岸。
恆以淨念,住無上覺。念念恆入一切智處。以小入大,以大入小,皆得自在,通達無礙。已得佛身,與佛同住,獲一切智。從一切智,而生其身。一切如來所行之處,悉能隨入。開闡無量智慧法門。到金剛幢大智彼岸。
菩薩常用清淨無染的念,住在無上智慧覺海中,念念之中,常入一切智慧之處。這種境界,以一粒微塵而能攝入世界,以世界而能入一微塵中。這就是以小入大、以大入小互相圓融無礙的境界,自在任運,通達無礙。菩薩已經證得佛的法身,所以和佛同住,獲得一切的智慧。常放智慧光明,而沒有無明。從一切智慧之中,生出智慧之身。一切諸佛所修之法門,完全都能隨入。已入了智慧之法門,便能開關無量智慧之法門。達到如同金剛幢大智大慧的彼岸。
獲金剛定,斷諸疑惑。已得諸佛自在神通。普於一切十方國土,教化調伏,百千萬億無數衆生。於一切數,雖無所著。善能修學成就究竟,方便安立一切諸法。
菩薩獲得金剛定之後,把一切懷疑和迷惑,統統斷盡了。已經得到諸佛自在神通之力,能普徧在十方諸佛國土中,教化一切衆生,調伏一切衆生。究竟有多少衆生被教化和調伏?有百千億無數衆生。菩薩對於一切數(色心有為,皆名為數),雖然沒有執著,但是善能修學成就究竟,方便安立一切諸法。
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,不可說無盡清淨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,諸菩薩衆,皆來集會。在於佛所。因光所見,一切佛所,悉亦如是。
像這樣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窮無盡的清淨,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的諸菩薩衆,統統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集會。在佛的道場,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兩膝輪放出百千億那由他的光明。
所以見到十方世界中一切諸佛的道場,也都和娑婆世界這樣的情形是一樣。佛在法會中,演暢華嚴大法,無量菩薩在法會中聆聽佛說妙法,得到無量好處。這十位大菩薩,各說十首偈頌,來讚歎佛的功德。
爾時,金剛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東方代表的金剛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仔細來觀察十方國土中的一切衆生的因緣,如有應得度者,卽去為他們說法。現在用簡單的偈頌來為應得度的衆生說法,來讚歎於佛。
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
以本大願力 示現自在法
何謂如來?如是乘如實之道,來是來成正覺。因為如實之道,是沒有來,也沒有去。來成正覺,對衆生說,有來有去。其實本來是沒有來,也沒有去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」
佛在常寂光淨土,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所謂「無大無小,無內無外,無來無去,無去無來。」因為住在常寂光淨土,所以說如來不出世。佛既然不出世,為什麼衆生又能看見佛呢?因為衆生的機緣成熟,所以現出一個變化佛身,來到這個世界,教化一切衆生。所謂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」
因為佛不出興於世,所以也沒有入湼槃之相。本來沒有湼槃,也就是應衆生的因緣,示現有湼槃。如果不示現湼槃,那麼,一切衆生,皆生依賴心,等待佛來幫助他開悟,等著佛來幫助他成佛。因為這種關係,所以佛示現出世,示現湼槃。
佛在往昔修行的時候,曾經發過大願說:「我成佛之後,一定接引一切衆生,皆共成佛道。」發這種大願的緣故,所以不捨棄一個衆生。示現這種自在法,也就是出世而無出,入湼槃而無入的境界。
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
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
示現這種自在法,不是一切衆生能用言語表達出來,用思想能想像出來的。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這種自在法,是不可思議的,不是心所能達到的究竟處。而是用佛的智慧,才能達彼岸,才能見十方諸佛的境界。
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然
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
佛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的妙色身。可是這色身不是眞佛。眞佛沒有色身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卽見如來。」這是教衆生見相離相,不執著相。那麼,佛為什麼又示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?因為衆生執著相。若是離相,衆生就不認識了。要有個相,衆生才知道這是佛。
在虛空法界中,都是佛身。所謂「若人欲識佛境界,當淨其意如虛空。」虛空沒有一切障礙物。修道人,修到沒有一切障礙的程度上,那就是佛身。佛身無來亦無去,佛身不生亦不滅。佛身不垢亦不淨。佛身不增亦不減。
色身不是佛,音聲也不是佛。可是也不能離開色身和音聲。就在色身和音聲,能見到佛一切的神通變化。但是,也不要執著色音之相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
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
久修清淨業 於此乃能了
沒有大智大慧,沒有徹法底源的智慧,不能知曉諸佛實實在在的境界。在無始劫以來,就修清淨的道業,也就是沒有染汚的心。在此時,才能明瞭「色身非是佛,音聲亦復然,亦不離色聲,見佛神通力」這種的道理。
我們修道,必須認眞修行,不可自己欺騙自己。問問自己,究竟有沒有欲心?無論是女人的妄想,或者是男人的妄想。或者是飲食的妄想,或者是衣服的妄想。或者是名利的妄想,或者是勝負的妄想——總而言之,有妄想就有欲望,有欲望就障礙修道。
要曉得有好名的欲,被名來染汚。有好利的欲,被利來染汚。有了染汚,便不清淨,不管修到什麼時候,也不會有所成就。現在要反省一下,澈底的檢討:究竟斷了這個欲沒有?如果欲沒有斷,必須時時刻刻小心,不要縱欲。隨著欲念跑,就不清淨了。所謂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。」就在這個地方,要用功夫。
天天要廻光返照:「我的欲念是增加還是減少?是清心寡欲?還是妄想紛飛?」如果不是清心寡欲,而是妄想紛飛,那就要趕快修清淨業——斷欲去愛。否則,離道尚有十萬八千里。甚至背道而馳,離本來的家鄉(佛家)越來越遠了。
修清淨行,才能有眞正的智慧,也就是到彼岸的智慧。不修清淨行,就是愚癡。一見到財就發狂,一見到色就發狂,一見到名就發狂,一見到利就發狂。這就是染汚法。
各位善知識
!
就要在這個地方來用功。若不在這個地方來用功,就是修八萬大劫,也不能成就你的清淨業。不能成就清淨業,就不能明白佛的境界。
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
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
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(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,又是佛的名號。也就是無所不覺,無所不悟。又為大覺,又為妙覺。佛沒有來的處,也沒有去的處。所謂「無來亦無去」。佛的法身是盡虛空徧法界,充滿一切諸佛刹土。一切刹土,都是佛的法身所在處。法身是無在無不在。所在處,也是所不在處。佛的妙色身,是清淨的,也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。身沒有殺、盜、淫三惡。口沒有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四惡。意沒有貪、瞋、癡三惡。佛連這十種的念頭也沒有。三業清淨之後,便得清淨妙色身。佛用神通力,而顯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的莊嚴妙色身。
三十二相:就是①頭有光圈②頂有肉髻③眉間白毫光④目睫紺青⑤面如滿月⑥齒白齊密⑦四十牙⑧得二牙⑨廣長舌⑩口中上味⑪梵螺聲⑫柔軟聲⑬身紫金色⑭皮膚細滑⑮其身圓滿⑯胸有
卍
字⑰其身方直⑱身毛上靡⑲身毛右旋⑳臂肘臃(月+庸)纖○21垂手過膝○22手指纖長○23手足網縵○24手足柔軟○25馬陰藏相○26鹿王腨○27節踝肥滿○28足下平如奩底○29足下千輻輪○30足背高厚○31七處平滿○32缺骨充滿。
八十種好:就是①無見頂相②髮長好③髮不亂④髮右旋好⑤髮色如青珠⑥眉如初月⑦眼廣長⑧鼻高不現孔⑨唇如蘋婆果色⑩四牙白利⑪舌色赤⑫舌過鼻⑬口出無上香⑭言語深遠⑮發音應衆聲⑯次第以因緣說法⑰隨衆生之語言而說法⑱隨衆生之意和悅與語⑲隨衆生之音聲,不增不減⑳一切之聲分具足○21說法不著○22耳輪垂埵○23面淨如滿月○24面廣殊好○25面不長大○26面具滿足○27容儀備足○28儀容如獅子○29正容貌而色不撓○30容儀滿足○31頭如摩陀那果○32毛右旋○33毛軟淨○34毛紅色○35自毛孔出香氣○36身堅實如那羅延○37身清淨○38身潤澤○39身柔軟○40身滿足○41身不曲○42身持重○43身不傾動○44身自持不逶迤○45身一時廻轉如象王○46身有金色之光芒○47身長○48臍深而圓○49臍不出○50腹不現○51細腹○52指圓纖細○53指紋藏覆○54手紋明直○55手紋長○56手紋不斷○57爪如赤銅色,薄而潤澤○58骨際如鉤鎖○59膝骨堅而圓好○60手足滿足○61手足如意○62手足赤白,如蓮華之色○63手足軟淨滑澤○64手足為有德之相○65脈深不現○66踝不現○67行時足去地四寸,而現印文○68行走如鵝王○69進止如象王○70住處安無能動者○71死門之相具○72威振一切○73一切衆生見之而樂○74一切惡心之衆生,見者和悅○75一切衆生觀相不能盡○76觀不厭足○77四邊之光長一丈○78光照身而行○79等視衆生○80不輕衆生。
無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
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
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之多,佛能在每個世界中,皆示現如來身,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。可是佛的心,無所執著。也就是沒有我執和法執,把一切執著都沒有了。
智慧無邊際 了達一切法
普入於法界 示現自在力
佛的智慧是沒有邊際,所以明瞭通達一切諸法實相。佛的法身能普入於法界,所謂「盡虛空、徧法界。」示現大自在神通力,教化一切衆生。
衆生及諸法 了達皆無礙
普現衆色像 徧於一切刹
佛對一切衆生和一切諸法,統統瞭達而無障礙。也就是通達無礙,到圓融之境界。佛能普徧現出種種的妙色相,周徧在一切諸佛刹土。
欲求一切智 速成無上覺
應以淨妙心 修習菩提行
想求無上至高的智慧,速成無上正等正覺之佛位,就應該用清淨的妙心,來修菩提的行門。清淨妙心就是沒有染汚心、顚倒心、無明心。
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
當於最勝尊 供養勿生疑
假設有衆生見到佛,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,應當在最勝尊(佛)前,廣修供養,不要生出懷疑的心。這是勸說一切衆生,要依法修行。如果勿生疑,佛的勝德,一定會加被你,令你得到大智慧,也就是開悟,得到五眼六通的境界。
爾時,堅固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南方代表的堅固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一切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讚歎於佛。
如來勝無比 甚深不可說
出過言語道 清淨如虛空
佛身最殊勝的人,沒有可以比擬的。就是所說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又可以說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。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。」佛的微妙境界,身甚深無量不可說不可說的,已經超過一切言語的道路。佛的境界,清淨如虛空。
汝觀人師子 自在神通力
已離於分別 而令分別見
所有的衆生,你們觀看於佛,他有大自在神通之力量。已經離開一切分別心和分別相。而令有分別心的衆生,常常見到人師子,也就是佛。
導師為開演 甚深微妙法
以是因緣故 現此無比身
佛為衆生開演一切妙法,也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因為要開演妙法的因緣,才示現這種無可比的妙色身。
此是大智慧 諸佛所行處
若欲了知者 常應親近佛
華嚴經就是諸佛的大智慧。這種大智慧,也就是諸佛所行處。若有人想有大智慧,那麼,就要讀華嚴經。依照華嚴經的道理來修行,也就是諸佛所修的行門。要想眞正瞭解徹底明白華嚴經的道理,必須常常親近於佛,不要離開佛法,應該勤研究華嚴經的道理。
換言之,親近諸佛、供養諸佛、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。不但在聽經時,要專心來聽華嚴經,而且在平常時,也要專心受持華嚴經。諸如讀誦、書寫、翻譯、禮拜、印刷、流通等的事項。一言以蔽之,見到華嚴經,就是見到諸佛。若想見佛,就要修持華嚴經。
意業常清淨 供養諸如來
終無疲厭心 能入於佛道
在意中沒有貪瞋癡三毒,那就是意清淨。用身口意三業清淨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發菩提心,廣修供養,始終沒有疲倦厭煩的心。這樣久而久之,才能入於佛道,才有機會成佛。
具無盡功德 堅住菩提心
以是疑網除 觀佛無厭足
具足圓滿無量的功德,才能堅固住在菩提心,這樣才能把疑惑的網消除殆盡。就能觀見於佛,而無有厭足的時候。這不是貪心,而是求法心切。
修道的人,必須生生世世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立功就是建立功績。立德就是樹立德業。立言就是創立言論。由少而多,由小而大,由有盡變為無盡,有了這樣的功德,菩提心才能堅固。否則,菩提心是不能堅固。譬如有一個人,二心不定,一雙脚踏在兩隻船;又想到江北,又想到江南。這就是菩提心不堅固。也可以說「前一念想往西走,後一念想往東走。」這種思想,就是定力不夠,不能選擇自己所要走的道路。這就是沒有堅住菩提心的緣故。
什麼是堅固菩提心?就是發願修道,無任遇到什麼障礙,一定要修道。無論有什麼困苦艱難,一定要修道。絕對不改變當初所發的願,也不會見異思遷,改變思想。無論是順的境界或逆的境界,一定要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堅住菩提心。
如能堅住菩提心,絕對不會懷疑有佛嗎?有菩薩和羅漢嗎?佛經所說的法是眞的嗎?堅決深信無疑。這不是迷信,而是正信,佛是過來的人,將他成佛的寳鑑,一字不漏流傳給一切衆生。衆生只要依法修行,定能得成佛位。
一般人常生狐疑,修道會不會吃虧?會不會有成佛的希望?所謂「破疑網於重重,建法幢於處處」,就是說把小疑大疑統統破了,在每個地方建立大道場,不要建立小道場。我主張佛教要團結一致,要共同為佛教而努力,不要有門戶之見,分宗分派。好像一盤散沙,各行其政,違背佛制,甚至分道揚鑣,各立門戶,這是不對的。
前天有位居士來金山寺,談起佛教今後如何發展的問題。我對他說:「他們造廟,我要拆廟!」把這位居士嚇了一跳。便問:「怎樣拆呢?」我說:「拆廟!——就是要拆小廟,建立大廟。小廟越多,修行人越少。」這位居士有丈二金剛摸不到頂之感,又問:「此話怎樣講法?」我說:「在美國的佛教,剛剛萌芽,凡是佛教徒,應該愛護它,令正法住世。不可個人住在小茅棚中,一住小茅棚,會令修行者墮落。一定不會認眞修行,更談不到苦行。」這位居士驚奇的問:「為什麼?」我說:「因為人有惰性,若無人管,就會隨便,不守規矩。願睡覺就睡覺,願吃飯就吃飯,願怎樣就怎樣。有了這種思想,怎能修道?佛教怎能復興?」這位居士乃無言而退。
通達一切法 是乃眞佛子
此人能了知 諸佛自在力
如能親近三寳、供養三寳、禮拜三寳,才能通達一切法。通達一切法,才是眞正的佛子。這個人,能明瞭知道一切的自在神通力,是不可思議的。
廣大智所說 欲為諸法本
應起勝希望 志求無上覺
廣大智慧者,就是佛。佛所說的法,欲為諸法之根本。欲就是欲望,所謂「欲望無止境」。貪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種種的享受,這也是欲。貪求修行,貪求智慧,貪求開悟,貪求成佛,這也是欲。欲有上達和下達的區別。所謂「君子上達,小人下達。」換言之,求佛法為上達,求享受為下達。
欲為諸法之本,應該生起殊勝的希望,清淨的欲望,立志求取無上的覺道。什麼是無上的覺道?就是究竟湼槃,也就是成佛。發堅固的菩提心,才能獲得無上覺的果位。
若有尊敬佛 念報於佛恩
彼人終不離 一切諸佛住
假使有人尊敬於佛,應該憶念要報答諸佛的恩典。如何的報答?就要常隨佛學,始終不離佛的道場。什麼是道場?所謂「直心是道場」。這個人,一直不離一切諸佛所住之處。
何有智慧人 於佛得見聞
不修清淨願 履佛所行道
為什麼有智慧的人,能常見佛身,又能常聞佛法,這是什麼緣故?因為修清淨願。如果不修行清淨願,盡打染汚的妄想,不但見不到佛,也聞不到法。應該怎樣呢?要履行諸佛所修的道——身口意三業常清淨。
爾時,勇猛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西方代表勇猛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一切衆生的因緣,對機說法,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。
譬如明淨眼 因日覩衆色
淨心亦復然 佛力見如來
譬如有個人,他有光明清淨的眼睛,必須籍著太陽的光,才能見到種種的形色。光明清淨的心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雖然有明淨眼和明淨心,可是沒有佛力的加持,也不會見佛。當清淨心和佛的實相理體合而為一,才能見佛。
我們修道人的心,若是清淨無染,便得佛的加持,才能得見於佛。清淨心比如清淨水,從上邊能見到下邊,所謂「徹法底源」。如果心不清淨便成為混濁之水,什麼也現不出。這時,佛也沒有辦法來幫助你,所謂「愛莫能助」。你修道是感,佛現神通是應,就是「感應道交」的原理。現在說心靈感應作用,其實大同小異。古德說:「心清水現月,意定天無雲。」就是這樣道理。
如以精進力 能盡海源底
智力亦如是 得見無量佛
如果用勇猛精進的力量,修行諸法,才能窮盡法海的源底,也就是到法的究竟處。智慧的力量,也是這樣的情形。若有大智慧,就能得見無量無邊諸佛。
譬如良沃田 所種必滋長
如是淨心地 出生諸佛法
好像良好的肥沃田,所種植的五穀,必定長的很茂盛。這樣的清淨地,能生一切諸佛法。也就是說,你的心若是清淨,一切佛法現前。八萬四千法門,沒有離開你現前一念心。一念清淨是佛,一念染汚是衆生。不要到外邊去找佛法,佛法就在自性中現出來。
如人獲寳藏 永離貧窮苦
菩薩得佛法 離垢心清淨
譬如有個人,在地下獲得七寳藏,那麼,就永遠離開貧窮的困苦,成為大富翁。菩薩得到佛法,如同獲寳藏一樣,永遠離開染汚心,得到清淨心。恢復本有的清淨,智慧現前。
譬如伽陁藥 能消一切毒
佛法亦如是 滅諸煩惱患
好像伽陁藥,伽陁譯為良藥。這種良藥,普治一切疾病,消解一切毒,與甘草的功效相同。所謂「甘草合諸藥而解百毒」。中國的草藥,分為君、臣、佐、使四種。甘草是宰相大臣,什麼病都管治,什麼毒都能消除。甘草的性,非常的和平,無論和那種藥,都是和平相處,不起衝突。
佛所說的法,和伽陁藥一樣,能把衆生八萬四千的煩惱病,統統消滅無餘。佛說八萬四千法門,就是對治衆生的貪瞋癡病,所以說佛法就是滅除諸煩惱病患最佳的藥力。
眞實善知識 如來所稱讚
以彼威神故 得聞諸佛法
善知識是善於教化衆生,令得到正知正見的知識。眞實善知識,只有佛才是;其餘菩薩和阿羅漢聖人等,雖然稱為善知識,但猶不算眞實圓滿的善知識。現在經文中,所說的善知識,乃是眞語、實語、如語、不妄語的善知識,沒有貪瞋癡三毒的善知識,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善知識,這是佛所稱讚的善知識,說你可以作為人天的師表,可以應人天的供養。以諸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,而得聞一切諸佛所說的法。
設於無數劫 財寳施於佛
不知佛實相 此亦不名施
假設有個人,能在無數大劫之中,用所有的財寳,布施於佛,若是不知佛的實相(無相,無所不相)的道理,這也不算是布施。為什麼?因為著相布施,只有生天的福報。所謂「住相布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勢力盡,箭還墜,招得來生不如意。」若是認識佛的實相,布施的心,也沒有個施者,也沒有個受者,中間也沒有能施和所受的物——這是三輪體空,總之,離相布施,才是眞布施。執相布施的功德是有盡的,離相布施的功德是無盡的。
無量衆色相 莊嚴於佛身
非於色相中 而能見於佛
在佛身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所以說無量衆色相,莊嚴於佛身。這些相好莊嚴,不過是佛身的一部分而已。佛的本體,並不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。眞正明白佛法者,應該在無相中求見佛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佛以無相為相,以實相為相。實相就是無相,所以不能以色來見佛,不能以音聲來求佛。若是著住在色和聲音上,這就不是眞正見到佛。如果在色相求佛,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。因為轉輪聖王也具足和佛的色相一樣,所以不能在色相之中,而能見於佛。
如來等正覺 寂然恆不動
而能普現身 徧滿十方界
佛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,所以恒常寂滅而清淨。佛雖然是寂然不動,可是又能感而遂通。雖然感而遂通,可是寂然不動。這是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的道理。而能普現身,這是隨緣;寂然恒不動,這是不變。徧滿十方界,這是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
譬如虛空界 不生亦不滅
諸佛法如是 畢竟無生滅
佛的法身,徧滿虛空。在虛空中的微塵,沒有一粒微塵不是佛的法身所在處,不是佛法所存在處,不是十方賢聖僧所在處。所以在虛空中徧滿佛法僧三寳。旣然徧滿虛空,可是還是眞空。也就是在眞空裏邊有妙有,在妙有裏邊具足眞空。所謂「眞空不礙妙有,妙有不礙眞空。」換言之,眞空不空而生妙有,妙有非有而生眞空,這就是中道。
好像虛空界,也不生,也不滅。在什麼時候生出來,無人知道。在什麼時候消滅,無人曉得。若能把虛空粉碎了,那時候,執著就破了。若不能粉碎虛空,還有個「空」的存在。不生不滅就是虛空的本性。諸佛所說的法,也和虛空一樣,也是不生不滅。到畢竟時,也是
沒有生滅。
爾時,光明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北方代表光明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讚歎於佛。
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
普見於如來 清淨妙色身
人間和天上,以及十方一切世界中,所有的衆生,普徧能見到佛的清淨妙色身,也就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,相好光明的莊嚴身。
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
如是一佛身 普現一切佛
一心是心王,種種心是心所。一佛是佛的眞身,一切佛是佛的化身。譬如一個心王,它的力量,能生出種種心所法。因為這樣,佛的眞身(法身),能普現一切應化身佛。
菩提無二法 亦復無諸相
而於二法中 現相莊嚴身
菩提沒有兩種法,就是一法也不立。不過,只是個名詞而已。名詞本來也是空的,所以說:「一法不立,萬法皆空。」因為這個原因,不要執著在菩提上。不能在有無之中,來找個菩提。菩提也是無諸相,可是在有無二法中,能示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。
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
所行無有盡 導師如是現
若能瞭解諸法的法性,本來是空寂的。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是由虛妄不實如幻而化生的。雖然由空寂現出一切法,如幻如化,可是好像空中現出雲一樣,重重無盡。佛的應化身,也是重重無盡,變化無窮,應現不已。
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淨
隨其所應化 普現妙色身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雖然名號不同,可是本體是一個。所謂「十方三世一切佛,同共一法身。」一法身,就是清淨法身。佛與佛之關係,是「心心相印,身身同體。」也可以說光光相照,孔孔相通,沒有彼此的分別。一位佛在教化衆生,也就是一切佛在教化衆生。一切佛在教化衆生,也就是一位佛在教化衆生。佛的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都是同體,沒有分別。也可以說一切佛就是一佛;一佛就是一切佛。分而未分,合而未合。因為佛與佛之間,沒有分別,所以沒有彼此的界限。
什麼是佛?簡而言之,佛就是眞理,眞理就是佛。明白眞理,就是明白佛法;不明白眞理,就是不明白佛法。眞理是由智慧而修,由修持而入。也就是有了智慧,依法修行,便能深入佛的體性。沒有智慧,便不能修行,那就不能入佛的體性。可是你也沒有離開佛的體性,還在眞理的裏邊。
在前邊說不可以色相見佛。那麼,見個什麼呢?就是見一個眞理。眞理是沒有體相,也就是實相,實相就是無相。因為沒有相,所以沒有分別。
雖然無相,但是在眞空中,還不礙妙有。所以在不變的本體上,又可以隨緣。隨緣就是隨其所應化,應化一切衆生。所謂「應以佛身得度者,卽現佛身而為說法。應以菩薩身得度者,卽現菩薩身而為說法。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,卽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。應以聲聞身得度者,卽現聲聞身而為說法。……」總而言之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卽現何身而為說法。所以普現妙色身,而為一切衆生說法。
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
自然而示現 未嘗起分別
佛不會這樣的想,我現佛身,我現菩薩身,我現辟支佛身,我現聲聞身等等。佛不需要作念,自然而現出種種變化身,未曾生起分別心。為什麼?因為在往昔所發的願力和所修的行門,而所成就的。不需要有任何的造作,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,皆能迎刄而解。
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
而於世間中 示現無量身
佛在法界中,對於十方世界,覺得沒有分別。認為一個世界,就是一切世界。一切世界,就是一個世界。盡虛空徧法界所有的世界,彼此沒有分別。法界也是沒有所依止。佛的法身,也是沒有所依止。雖然是無所依止,可是在世間中,還是示現無量無邊的身。
佛身非變化 亦復非非化
於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
佛身本來不可以色求,可是不能離開色而有佛身。佛身不是變化,可是不能離開變化去找佛。非變化就是不變,就是眞如。眞如就是佛的法身。法身是不變的。雖然不變,可是能隨緣。旣然隨緣,不能說它不是變化。在不變隨緣法中,而示現有隨緣的變化形。
譬如有人在夜間走路,在前邊很遠的地方,有一個木椿子。因為看不清楚是個什麼,所以生起疑問心:「喔!那是個人吧!」有個智慧人,它的眼睛很明淨,看得清楚,乃告訴他說:「那不是人。」這個愚癡人又想:「那不是人,一定是鬼。」本來是木椿子,却連想到是鬼。我們人有偏計執性,依他起性。所以生出種種猜測的妄想,若能明白這種道理,就明白佛身是不變隨緣,隨緣不變。所以這四句偈頌,才這樣的說:「佛是非變化,亦復非非化,於無化法中,示有變化形。」
正覺不可量 法界虛空等
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
正覺就是佛。佛究竟有多少?有無數量那樣之多。換言之,有多少衆生,就有多少佛。為什麼?因為衆生就是佛的分身,佛就是衆生的本體。分而為無量,合而為一個。所以衆生和佛沒有分別,佛是衆生的佛,衆生是佛的衆生。那麼,衆生怎樣能成佛?首先要除掉貪瞋癡,要勤修戒定慧。
人人都有貪心,貪而無厭。貪求得不到,則生無明。無明一切,便有煩惱。有了煩惱之後,理智控制不住情感,甚至失去理智。便做出愚癡的事。所以稱貪瞋癡為三毒。
這個貪,包含種種的欲望。或者貪名利,或者貪富貴。這個貪,沒有知足的時候。這個貪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就是從自私那裏生出來的。若是沒有自私在作怪,就不會有大貪欲。沒有大的貪欲,就沒有大的煩惱。沒有煩惱,智慧就現前,那就不愚癡了。
我們修道修什麼?就是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。」戒是止惡防非,也就是「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」。再常習定,就能生出智慧。所謂「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」。有了智慧,便把無明煩惱破了。
我們為什麼不成佛?就因為有貪瞋癡,未能勤修戒定慧。佛在無量劫之中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一點一點的修行,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精進修行,才在菩提樹下成佛。
佛本來和我們衆生一樣,就因為佛能把一切毛病除掉,一切習氣沒有了,所以成佛。我們修道人,如果把毛病去了,把習氣掉了,也會很快成佛。
佛究竟是什麼?佛就是大覺悟的人。他明白人人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的道理,所以極力提倡修行,將無明變光明,將煩惱變菩提。佛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,教誨愚癡的衆生,放下貪瞋癡,便有成佛的希望。佛不是專利、不是特權,而是平等,因為人人都可以作佛。
佛在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而悟道,第一句便說:「奇哉
!
奇哉
!
大地衆生,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」由此可知,我們也是衆生之一,也有資格作佛,也有機會成佛。
佛和衆生是平等的;不過,佛已得到本有的大智慧,而我們衆生還沒有得到,還是這樣的愚癡,還是這樣的執著,還是這樣的顚倒,實在太可憐了。衆生若能回頭,就能得救,所謂「苦海無邊,囘頭是岸。」
佛最初修道時,是由人去修行。他忍人所不能忍的,受人所不能受的,讓人所不能讓的,吃人所不能吃的。修種種的苦行,所以才能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,返本還原,恢復本有的智慧。
佛在往昔修菩薩道的時候,捨己為人,慈悲救衆生的苦難。曾經捨身餵虎,割肉飼鷹。行人難行的苦行。由人發心修行,後成為阿羅漢,然後行六度萬行的菩薩道,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。首先得到自覺,也就是自己得到大智慧。然後覺他,令他人也得到大智慧。自覺覺他皆修圓滿,就是覺行圓滿。這三種覺也圓滿了,萬種德行也具備了,這時便成佛。
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所以稱為大覺悟者,也就是大智慧的人。每位佛都是衆生所成就的。因為衆生有無量之多,所以佛亦不可量。佛就是衆生轉過身來。佛是明心見性的人,知道怎樣生,知道怎樣死。生從什麼地方來的,死往什麼地方去。佛和衆生不同之點,在於此處。
芸芸衆生太愚癡,生不知從何處來,死不知往何處去。糊塗而來、糊塗而去。在這世界上,不是爭名,便是奪利,忙忙碌碌一生,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。快要明白時,又死了,多麼可憐!
佛的法身,和虛空界是一樣,也可以說虛空法界有多大,佛的法身也有多大。所謂「盡虛空徧法界」。佛的法身,往深來講是沒有底,往廣來說是沒有邊。往究竟來說,佛是什麼樣子,也說不出來。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,無法可形容,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總之,佛的法身,徧滿一切處。
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
法界衆國土 所往皆無礙
佛善於通達一切道理。佛在一切處行道,教化一切衆生。在法界中所有的諸佛國土,往返自由,不受任何限制。想到那個國土去,就往那個國土去,絕對不受一切障礙。為什麼?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。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所住之處,也沒有一個地方是佛所住之處。盡十方世界所有的微塵,沒有一粒微塵不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捨生教化衆生之處。佛為教化衆生,寧捨千身而不惜。這種慈悲心,令衆生感動流淚。
我們不但不能捨千身,就是捨一指來幫助人,也不願意,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,亦不為也。由此觀之,我們人太自私了。若能不自私,便能開大智慧。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?就因爲自私。有了自私心,無明便作怪,心地黑暗,執著東、執著西,一切是我的,是我所有的;不肯布施,不願救濟。有這種心理的人,他的智慧被無明所遮蓋,絕不現前。糊塗來、糊塗去,枉作一場春夢。
爾時,智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東南方代表智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。
今天來了幾位學生,我可以傳授你們讀書的方法。方法很簡單,有三種,就是眼口心。眼睛要看所讀的書,口裏要念所讀的書,心裏要想所讀的書。能這樣來讀書,很快能把書中的文句記住,又能背得出書中的義理,和自己的心合成一體,這就是讀書的密訣。
還有個三到的方法,就是眼到、口到、心到。把這三到的工夫作圓滿,便可成功。讀書不怕愚癡,也不怕笨,只怕不用功,功到自然成。讀書和修道一樣,講究眞功夫,沒有僥倖成功的,所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。」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。
還有個三上的方法,就是道上、廁上、枕上。道上就是在走路的時候,可以背誦所讀的書。廁上就是在廁所的時候,也要思索所讀的書。枕上就是在睡覺的時候,頭在枕頭上,不用打女朋友或男朋友的妄想,也不要打老朋友或少朋友的妄想。這時,冷靜的思索所讀的書中大意,很容易就貫通。這是第三個讀書的方法。
為什麼要讀書?簡而言之,為求智慧和知識而讀書,在求學時代,專一其心來研究所學的課程。所謂「業精於勤荒於嬉。」學習又學習,精進再精進,一定會有成就,很快開大智慧。否則,盡打些顚倒妄想,等於混光陰,絕無成就。各位同學
!
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。
你們今天很誠心來金山寺聽經,所以我講出很淺的讀書方法,給你們作為參考。不但讀書是這樣的情形,就是做人也要這樣。做人要有個宗旨,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,要有捨己為人的精神。問問自己:「我讀書為自己讀書?還是為所有人讀書?」若是為自己,那是自利;若是為所有人,那是利他。只要把思想擴大,將來前途無可限量。世界的偉人,都是為大衆謀幸福,所謂「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!」
若人能信受 一切智無礙
修習菩提行 其心不可量
假設有個人,能信受佛所說的法。佛所說的法,身圓融無礙的法。那麼,一切智慧便無所障礙。修行學習菩提的行門,其心沒有限量,所謂「心能包太虛,量可周沙界」,也就是盡虛空徧法界。
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量身
而身不在處 亦不住於法
佛在十方所有國土中,普徧示現無量妙色身。雖然無量,可是身不住在處,也不住在法。也就是人法二空。因為人空,所以不住在處。因為法空,所以不住於法。我法二執已空,就離開一切執著,這就是無在無不在的境界。
一一諸如來 神力示現身
不可思議劫 算數莫能盡
十方三世一切佛,每位佛皆有千百億化身。這是諸佛大威神力所示現的身。所示現的身各有種種不同。在不可思議劫中,用算數也不能算盡佛身究竟有多少。
三世諸衆生 悉可知其數
如來所示現 其數不可得
佛有三世諸佛,衆生也有三世衆生。在三世之中,所有衆生的數量,猶可以知道究竟的數量。可是佛所示現的化身,究竟有多少?這個數目是無法可算得出來,所以說其數不可得。
或時示一二 乃至無量身
普現十方刹 其實無二種
有時候,佛示現一個佛,或者示現兩個佛身,乃至無量佛身,普徧現於十方諸佛刹土。其實佛沒有兩個身,示現無量身,也是一法身。所謂「一法身示現無量身,無量身還歸一法身。」所以說「其實無二種」。
譬如淨滿月 普現一切水
影像雖無量 本月未曾二
佛的境界,好像清淨的滿月,月光能普現一切水中。並不是月的本體分開到水中去,只是光影而已。所謂「一月普現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攝。」月的光影,現於無量水中,雖然有無量的影像,可是本來的月,只有一個,沒有兩個。
佛也如清淨的滿月,一切衆生都覺得自己面對著佛,可是佛只有一個法身。這就是「千潭有水千潭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一樣的道理。
如是無礙智 成就等正覺
普現一切刹 佛體亦無二
佛有圓融無礙的智慧,有了這樣的智慧,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佛成就佛之後,在此世界、他世界、無量諸世界,示現成佛。無論到那個世界去示現成佛,佛的本體,還是一個,沒有兩個。
非一亦非二 亦復非無量
隨其所應化 示現無量身
佛的本體,不但不是二,連一個也沒有。也不是無量,只是隨其所應化而已。佛是觀機逗教,因人說法,應衆生的根性而來教化。未種善根,令種善根。已種善根,令其增長。已增長者,令其成熟。已成熟者,令得解脫。佛是隨時隨地教化應該所教化的衆生,才示現無量身。這是來破衆生的執著,令衆生返本還原,究竟作佛,這是佛的本懷。
佛身非過去 亦復非未來
一念現出生 成道及涅槃
前邊的偈頌,是破衆生的執著,不要妄生計較佛有多少身,這是無事找事做,給自己添麻煩。現在又說佛身旣然是無量。那麼,佛身是過去了,過去有佛身?不是的。佛身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那麼,現在有佛身嗎?也沒有。佛就是在一念之間,而能示現出生,示現成道,示現湼槃。換句話說:佛示現八相成道,沒有離開現前一念心。
何謂八相成道?(1)兜率降:一生補處菩薩,住在兜率內院,等待因緣成熟時,乘著大白象,而降人間。(2)入胎:釋迦牟尼佛,選擇淨飯王為父,摩耶夫人為母(夫人年已四十五歲,懷第一胎)。(3)出胎:摩耶夫人懷聖胎之後,身體健康,精神愉快。十月期滿,佛降生於無憂樹下。七天后,摩耶夫人逝世。(4)出家:為解除生老病死四大苦,毅然離開溫暖的家,走向雪山修行。訪道六年,苦修六年,不解生死之結,乃在菩提樹下靜坐,思惟了生脫死之法門。(5)降魔:魔王知道佛將要成佛,乃派魔女來擾亂其心,令失道業。可是佛有金剛堅固的定力,無動於衷,魔女遂知難而退。(6)成正覺:佛不被魔王武力所威脅,不被魔女美色所誘惑,乃發誓願:「如不成正覺,誓不起此座。」夜覩明星而悟道,卽成正覺。(7)轉法輪:悟道之後,卽說大方廣佛華嚴經,後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演說四諦法。以後說法四十九年,有三百餘會。留下三藏十二部,乃是佛一生的言行記錄。(8)入湼槃:八十歲時,因誤食栴檀木耳羮而患腰疾,在雙樹林安詳入湼槃。
如幻所作色 無生亦無起
佛身亦如是 示現無有生
好像幻化所作的形色,往究竟來講,沒有生,也沒有起。佛身也是這樣的情形,沒有生起。佛是示現,所以無有生。旣然沒有生,當然沒有滅。所謂「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」這就是佛的本體。已到了「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」的境界。
爾時,寳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東南方代表寶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中所有衆生的因緣,而說偈頌來讚歎佛功德。
佛身無有量 能示有量身
隨其所應覩 導師如是現
佛的眞身是徧滿一切處,不能說佛身是有量。佛身是盡虛空徧法界,佛身是沒有量。雖然無量,可是能示現有量身。或現一身,或現多身。隨著衆生所應見到的因緣,而佛現身於其前。所謂:「佛如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衆生心垢淨,菩提影現中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佛的本體是無量,可是衆生的感應是有量,所以說隨其所應覩,導師如是現。導師就是佛。我們念佛誦經持咒等,這就是感。若誠心至極,則感動於諸佛菩薩,便答應我們的祈求。所謂「感應道教」的境界。切記
!
有心是妄想,無心是感應。燒香叩頭,有所企求,永無感應,永遠見不到佛菩薩。
佛身無處所 充滿一切處
如空無邊際 如是難思議
佛的身體,沒有一定的處所。佛是無在無不在。雖然無處所(無在),可是還能充滿一切處(無不在)。佛的身體,如同虛空,身沒有邊際。這種境界,不可心思、不可言議。
非心所行處 心不於中起
諸佛境界中 畢竟無生滅
佛的身體,不是心中所能想像得到的。在心中不能生起瞭解的道理。為什麼要說「非心所行處,心不於中起?」因為諸佛的境界中,畢竟是無生無滅,所以在心中怎會生起呢?
如翳眼所覩 非內亦非外
世間見諸佛 應知亦如是
好像眼中生翳(白內障),這翳不在眼睛的裏邊,也不在眼睛的外邊。在眼膜上,把瞳孔遮住。世間的衆生,看見諸佛,應該知道佛身也是這樣。也不在內,也不在外。那麼,是不是在中間?這也不一定。衆生所見的佛身,那是佛的化身、佛的應身。佛的本體,不是化身和應身,而是法身。法身是徧滿一切處。
饒益衆生故 如來出世間
衆生見有出 而實無興世
佛為什麼要出興於世?因為要饒益一切衆生的緣故,令衆生見到佛,而發菩提心,修無上道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所以佛才出現於世間。衆生都執著幻想,認假作眞,不知道佛在常寂光淨土中,寂然不動的。佛實實在在沒有出現於世,也沒有入湼槃。可是衆生有執著心,見到佛出世,見到佛入湼槃。
不可以國土 晝夜而見佛
歲月一刹那 當知悉如是
佛的法身,盡虛空徧法界。不可說佛在這個國土出世,在那個國土沒有出世。佛偶爾出世,乃是應衆生的機緣。也不可在盡夜而能見到佛,或一歲、或一月、或一刹那。不可用時間來計算,也不可用空間來想念。佛是超時間和空間。佛能納無量劫為一刹那,又能延一刹那為無量劫。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應當知道,完全是這樣的情形。不可以用國土、盡夜、歲月、一刹那,來衡量和明白佛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學佛法的人,應該以拯救世界為己任。每個人一擧一動、一言一行,因為整個世界著想。現在世界為什麼有這樣多的戰爭?就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,有特別多的戰爭。心裏的戰爭,就是心裏的妄想。心裏的妄想,就是理和欲的戰爭。理是天理,自然的眞理。欲是欲念,貪而無厭。欲念時常把理智戰勝,就因為欲念征服理智,所以世界一天比一天壞下去了。
如果人人的頭腦清醒,把自己的妄想消滅,那麼,眞正的智慧便現前。一人有了眞正智慧,一人得平安。十人有了眞正智慧,十人得平安。整個國家的人民,都有理智,那麼,整個國家就會平安。乃至整個世界,都會平安。
為什麼世界不平安?就因為人人的心中,淫欲橫流,智慧減少的緣故。所以世界一天比一天壞。如果人人向善,以救世界為自己的責任,那麼世界永遠和平,沒有戰爭。
要曉得不是世界沒有好,乃是我們自己沒有好。若想世界好,必須由本身做起,把自私心、自利心、貪欲心、瞋恚心、愚癡,統統減輕,或者一掃而光。這樣,世界便會好的。
佛教也是這樣的情形,不是佛教沒有好,乃是我個人還沒有好。我個人如果能清心寡欲,沒有一切習氣毛病,不聽鬼話,而聽佛話,那自然平安無事。
聽鬼話,就是自私鬼在作怪,向你建議:這種事,對你沒有利益,你應該改變思想,如何又如何,替你出主意。總之,完全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。
聽佛話,就是捨己為人,為大衆的利益而努力。為大家的幸福而發展,自己的利害不計較。見義勇為,甚至赴湯蹈火,在所不辭。有犧牲的精神,這是眞正佛教徒的思想和行為。
想令佛教好,每個佛教徒,只要把自己的妄想掃除清淨,沒有染汚的念頭存在。如存一絲一毫的染汚念,就不能得到清淨的智慧,清淨的境界也不會現前。永遠糊塗,只知求名求利,求福求祿,只知道自私自利,一切為自己,不替他人著想。
我們修行多年,為什麼還是愚癡?什麼事情也不明白?就因為染汚心太重,清淨智慧不現前。誰能「心清水現月,意定天無雲」,誰就沒有私欲雜念,眞正智慧現前。
我們要修忍辱的法門,要有涵養的功夫,聽到不順耳的話,不要不高興。古人說:「見吾過者是吾師」。誰能見到我的過錯,誰就是我的師父。古時的子路,聞過則喜。大禹王,聞過則拜。這是勇於改過的人,有過要自己改,旁人無法幫助你改,旁人僅僅規勸而已,還得要你自己把習氣毛病除掉。改不改在乎你自己,旁人是無能為力的。
我們修道人,切記!切記!不可障礙他人修道。自己不修道,已經犯了規矩,再去影響他人不修道,令他人心中不平安,打些妄想,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。若不糾正這種思想和行為,那麼,將來墮地獄,一定會有你的分了。
衆生如是說 某日佛成道
如來得菩提 實不繫於日
世間相和出世相是不同的。世間是有相,出世是無相。為了隨順一切衆生而這樣說:在那一天是佛出世,在那一天是佛出家,在那一天是佛成道,在那一天是佛入湼槃。這是隨順世間俗諦來這樣說。若是往眞諦來講,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實在沒有一定的時間,也沒有一定的日期。佛在無量劫以前,已經證道成佛。所以在梵網經上說:「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」。我現在來娑婆世界,已有八千次了。總而言之,佛是隨衆生的機感而示現,所以說沒有一定的日期。
如來離分別 非世超諸數
三世諸導師 出現皆如是
想要明白佛的境界,不可用分別心來想像、來計度,因為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。若是用心思、用言議,已落在第二諦。佛不像我們衆生用執著心來分別,佛是離開分別心的。
佛是超出一切諸數之外,離開一切諸數,不在一切諸數之中。三世一切諸佛,出興於世,皆是這樣的情形。離開分別,超出諸數。
三世可以說是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。又可以說是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三世無定法。十方三世一切諸導師(佛),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。因為他是過去的導師,也是現在的導師,也是未來的導師。所以這個「諸」字,可以當多字講。又可以當一字講。一字是語助詞,多字是形容詞。無論是多,或者是一,佛出現於世,都是這樣子。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,行所無事。我們不要以凡夫的心,來推究聖人的智慧。
譬如淨日輪 不與昏夜合
而說某日夜 諸佛法如是
好像太陽在萬里無雲的時候,非常清淨,不和昏夜合而為一。雖然淨日和昏夜不相合,有盡無夜,有夜無盡,可是一般世俗人習慣了說某日某夜,把日夜相連在一起。三世諸佛的法,也是這樣。所以要卽相離相,卽法非法,不要執著一切有形有相。
三世一切劫 不與如來合
而說三世佛 導師法如是
過去世的一切劫,現在世的一切劫,未來世的一切劫,統統不和佛相合。劫是劫,佛是佛。雖然劫和佛不相合,可是一般世俗人,皆說三世諸佛。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,也是這樣。佛不和三世一切劫相合,三世一切劫也不和佛相合。
爾時,精進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西南方代表精進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說明一切佛法。
一切諸導師 身同義亦然
普於十方刹 隨應種種現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同共一法身。佛與佛是一體,沒有彼此的分別。雖然在東方世界,有位阿閦佛。在南方世界,有位寶生佛。在西方世界,有位阿彌陀佛。在北方世界,有位羯摩佛(不空成就佛)。但實際是一體,所以說佛佛道同。不但身同,而且義亦然。所有諸佛,普徧現於十方刹土,乃隨衆生心的感應,而現種種身,為衆生說法。
汝觀牟尼尊 所作甚奇特
充滿於法界 一切悉無餘
你們各位!看看釋迦牟尼世尊,所行所作,都是很殊勝很奇特的。他的法身,充滿於法界。所有一切處,佛是無在無不在,也可以說無所不在。這種境界是妙不可言。
佛身不在內 亦復不在外
神力故顯現 導師法如是
佛的法身,也不在裏邊,也不在外邊,是以往昔所修得的大威神力所顯現的。佛所說的法,也是這樣的情形,不在內、不在外。
隨諸衆生類 先世所集業
如是種種身 示現各不同
佛是隨順一切衆生的種類。衆生在前世所積集的善業或惡業,有種種不同,所以佛便示現種種不同的身來教化。這是隨類應化的善巧方便法門。
諸佛身如是 無量不可數
唯除大覺尊 無有能思議
十方諸佛的應化身,也是這樣。有無量無邊之多,是不可數的。唯有佛才能究竟諸法實相。才能曉知佛的境界。其餘九法界的衆生,皆不能測量佛的境界,所以說無有能思議。
如以我難思 心業莫能取
佛難思亦爾 非心業所現
好像以我難思議,心也難思議,所造的業,也是不可思議。心和業無法能取得到它。佛不可以相見,不可以聲求,也是不可思議。不是由心和所造的業,就能現出來的。
如刹不可思 而見淨莊嚴
佛難思亦爾 妙相無不現
佛刹有微塵數那樣之多,也是不可思議。刹土有清淨的,也有染汚的。有莊嚴的,也有不莊嚴的,也是不可思議。刹土雖然不可思,可是所見是清淨莊嚴。佛是難思議,也是這樣。佛的妙色身,無刹不現身。凡是刹土,佛都現身去教化衆生。
譬如一切法 衆緣故生起
見佛亦復然 必假衆善業
好像一切諸法,都是從種種因緣而生起。所謂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卽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名中道義。」這是緣生無性的道理。佛是不生不滅。若想見佛,必須在往昔種過善根,修過善業,才能見到佛。否則的話,不見佛、不聞法、不覩僧,無緣親近三寶。
要有善根的人,才能進金山寺的大門,來聽經來聞法。若是沒有善根的人,想來金山寺也來不了。為什麼?因為沒有這種因緣。凡是能見佛聞法覩僧,都要有善根。來到金山寺拜佛念佛、供養三寶、護持三寶的人,都是在往昔種下大善根,今生因緣成熟。所謂「無福難登三寶地,無德難入大乘門。」三寶地,就是有佛有法有僧的地方。金山寺有佛有法有僧,就是三寶地。凡是來到金山寺的人,都是有大福報的人。沒有德行的人,不會進到金山寺的門裏,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。
譬如隨意珠 能滿衆生心
諸佛法如是 悉滿一切願
譬如隨意珠(如意寶珠)。你需要什麼,該珠便現出什麼,令你心滿意足。所謂「隨心所欲」。在四十二手眼大悲法門中,有如意珠手(第一手)經曰:「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。當於如意珠手。眞言:唵。嚩日曪。嚩哆囉。吽泮吒。」你們如果修成,可以遂心如意,變化無窮。
如意珠能滿足衆生的心意,想什麼得什麼,不會令你失望。諸佛所說的法,如同如意珠一樣,能滿足衆生心。想要了生脫死,就會得到了生脫死的法門。想要得到大智慧,就能得到大智慧。無論希望什麼,都能滿你的願。
無量國土中 導師興於世
隨其願力故 普應於十方
佛在無量無邊國土之中,常常示現其身,出興於世。諸佛在往昔所發的願力,所修的行門,才能普現於十方世界,滿一切衆生的願。
爾時,離垢幢菩薩,承佛神力。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西北方代表離垢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所加持。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說明一切佛法。
如來大智光 普淨諸世間
世間旣淨已 開示諸佛法
佛有大智慧的光明,佛光普照,令一切世間都清淨,令一切衆生都自在,統統得到解脫。佛用大智光明,照破一切世間的黑暗。令世間清淨莊嚴之後,乃開示諸佛心地法門。
設有人欲見 衆生數等佛
靡不應其心 而實無來處
假設有人想要見到佛,衆生的數量雖然太多,可是能在同時見到佛。無論那個衆生想見佛,佛都示現其身,令衆生見到佛,滿衆生的心願,不會令衆生失望。可是佛實在沒有來處,也沒有去處。
以佛為境界 專念而不息
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
什麼叫做以佛為境界?就是面對著佛,專一念佛,觀想念佛,而不休息。也就是時時念佛,刻刻念佛,專心致志念佛,不停止地念佛。這樣的念,久而久之,就會得到念佛三昧。這個人才能得見於佛,能見到無量的佛,如同衆生心念數那樣之多。
成就白淨法 具足諸功德
彼於一切智 專念心不捨
若能成就白淨法,也就是清淨法,也就是沒有染汚法。那麼就具足一切諸功德。這個人,對於一切的智慧,專念而不休息,心也不捨棄。要這樣的修白淨法,才能具足諸功德。
導師為衆生 如應演說法
隨於可化處 普現最勝身
佛為一切衆生應該得度者,因緣成熟者,佛便示現應化身,來為說法。佛隨順可教化衆生之所在處,普徧示現最殊勝的化身。無論在那個世界中,佛是隨機應現最勝身。
佛身及世間 一切皆無我
悟此成正覺 復為衆生說
佛的身和世間的一切,皆是無我相。若能沒有一個我的執著,悟得這種道理,那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又能為一切衆生說這種成正覺的法門。令衆生無我、無人、無衆生、無壽者四相。總之,有此四相心,便是衆生。無此四相心,便是佛或菩薩。
一切人師子 無量自在力
示現念等身 其身各不同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每位佛,都有無量自在大威神力,雖然能示現如衆生心念數那樣多的身,但是所示現的身,各不相同。佛是應衆生的機緣而現其身。換句話說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卽現其身而為說法。
世間如是身 諸佛身亦然
了知其自性 是則說名佛
世間有這樣多的衆生身,諸佛的身也和衆生的身相等。若能了知衆生的性,就是佛性。佛性就是衆生性。佛性和衆生性,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。如果明白這種道理,就明白了佛的本義。
如來普知見 明了一切法
佛法及菩提 二俱不可得
佛是普徧知普徧見。所謂「無所不知,無所不見。」所以佛能通達一切諸法實相的本體。佛法和菩提,是兩種名詞而已。欲求其本體,是不可得的。
導師無來去 亦復無所住
遠離諸顚倒 是名等正覺
佛是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也就是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所以亦復無所住。佛能遠離顚倒夢想,入究竟湼槃。佛沒有一切煩惱,也沒有一切顚倒,所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。
爾時,星宿幢菩薩,承佛神力,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下方代表星宿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中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。
如來無所住 普住一切刹
一切土皆往 一切處咸見
佛是無在無不在。也就是無所住,無所不住。佛不但住在一個國土,而且普徧住在一切國土。一切諸佛國土,都能前往。一切處的衆生,都能見到佛。
佛隨衆生心 普現一切身
成道轉法輪 及以般涅槃
佛為隨順衆生的心,滿足衆生的願,而普徧示現一切身。衆生願見什麼身,就示現什麼身。佛由兜率降、入胎、出胎、出家、降魔、成道、轉法輪、入湼槃——一生八相成道,示現於衆生中,令發菩提心,修無上道。
諸佛不思議 誰能思議佛
誰能見正覺 誰能現最勝
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,不可心思、不可言議。旣然是不可思議,那麼,誰能思議佛呢?誰能見到佛?誰能示現最殊勝的身?只有佛才能明白諸法實相的義理,才能見到佛身,才能示現佛的最勝身,才能教化衆生。
一切法皆如 諸佛境亦然
乃至無一法 如中有生滅
一切法,包括色法、心法、心所法、不相應法、無為法,都是寂然不動。法的本體是如,如就是寂然。本來就是這樣子。它也不生、也不滅、也不垢、也不淨、也不增、也不減。
一切法皆如,一如無二。諸佛的境界,也是如。也是不加造作。乃至種種法中,仔細的分析,一法不立,萬法皆空,都是如的,本來不動。在如中沒有生滅。
衆生妄分別 是佛是世界
了達法性者 無佛無世界
這種法,本來是沒有生滅。不過,衆生用妄心來分別,以為有生滅。分別這是佛出世,這是佛入湼槃。這是衆生的世界,這是佛的世界。有了這樣多的分別。
若是明瞭通達一切法的實相理體,往根本來說,佛也是如,衆生也是如,世界也是如,都是本來不動,也可以說本來是沒有的。往究竟來說,無佛、無衆生、無世界。因為衆生有執著心,故才現出有佛、有衆生、有世界。所謂「不是風動,不是旛動,仁者心動。」衆生的心有分別,才有這樣的現象。
如來普現前 令衆生信喜
佛體不可得 彼亦無所見
佛普現一切衆生前,為令衆生生出信心和歡喜。不要執著佛是有相,本來佛體不可得。在金剛經上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卽見如來。」衆生對佛的法身,也是無法能見到。衆生在佛的法身中,而不自覺。為什麼?因為佛的法身,盡虛空徧法界,無在無不在。
若能於世間 遠離一切著
無礙心歡喜 於法得開悟
假設能在有情世間(衆生世間),若能遠離一切的執著。便能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,這時侯,心無一切執著,便生大歡喜,得到解脫。便明白一切法,本來是自性所具有的。所謂「衣裡之珠,不從外得。」對於法便得開悟。
執著就是執持著住在一切所好。好像貪財的人,就有財的執著。貪色的人,就有色的執著。貪名的人,就有名的執著。貪食的人,就有食的執著。貪睡的人,就有睡的執著。總而言之,貪什麼便有什麼的執著;有了執著,便得不到解脫。
還有我執,就是我的執著。一切為我好,這就是自私。有了自私,就想自利。學佛法的人,又有法執。我會講這部經,就有這部經的執著。我會講那部經,就有那部經的執著。我比你明白的多,就有個法執。我比你修行有功夫,也是法執。在沒有學佛之前,沒有法執。學佛之後,瞧不起任何人,所謂「目空一切」,生出大我慢,這就是法執。我們衆生,好像春蠶作繭,自縛其身,不得解脫。
神力之所現 卽此說名佛
三世一切時 求悉無所有
因為大威神力所示現的應化身,所以說這是佛。其實這是個變化身,而非眞佛身。三世一切時不可得。為什麼?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,現在不停留,未來還沒有來,所以說不可得。要想尋找正確的三世,或三時、或三心,都是不可得。因為無所有嘛!
若能如是知 心意及諸法
一切悉知見 疾得成如來
若能明白一切都是無常,一切是了不可得。一切不是眞實的,一切都是虛妄的。無論心意和諸法,都是在知見門頭所用事,沒有究竟離去一切知見,沒有離開一切心意,沒有到究竟智慧上,還在六根門頭來用事。如果知道一切都是知見的話,那麼,很快得成佛的智慧。
言語中顯示 一切佛自在
正覺超語言 假以語言說
是由言語之中,而顯示一切佛的自在神力。究竟的正覺(佛),是超出一切語言。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」也就是說,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,到無言可說的地步。心中所要想的,已經沒有了,想也想不出,思也思不到。到了這種程度,才是正覺的境界。
這種境界,就是「口欲言而辭喪,心欲緣而慮亡。」口想說而辭沒有了,說不出來。心中想要想一想,也沒有法子可以思慮。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佛雖然超出一切言語,可是還要用言語來說明佛的境界。本來用言語來說,也說不明白佛的境界。雖然說不明白,可是還要勉強地說一說。如果不說,沒有衆生能知道佛的境界,所以在說不出來眞正佛的境界、法的境界的時候,還要籍著言語來說。但是盡未來際也說不能窮盡。
爾時,法幢菩薩,承佛神力,普觀十方,而說頌言。
在這個時候,上方的代表法幢菩薩,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,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因緣,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。
寧可恒具受 一切世間苦
終不遠如來 不覩自在力
寧願可以恒常具足接受一切世間的苦。世間的苦,有三苦、八苦、無量苦。雖然要接受這一切的苦,但始終不願遠離於佛,必定要修持佛法。但願見佛聞法覩僧,無論那一種苦,也心甘情願承受。
若有諸衆生 未發菩提心
一得聞佛名 決定成菩提
假設有一切衆生,未曾發菩提心,未能親近三寶,未曾遇善知識。一旦得聞佛的名號,決定成菩提。為什麼?因為聞佛名,一歴耳根,永為道種的緣故。聞到佛名,在八識田中,便種下金剛種子,永遠不會消滅,將來一定會成無上正等正覺。
若有智慧人 一念發道心
必成無上尊 慎莫生疑惑
假設有個智慧人,能在一念之中,而發菩提道心,將來必定成無上尊,也就是佛。一切衆生,切要謹愼,不可對這種道理生出疑惑的心。為什麼能在一念中發道心,而成無上正等正覺?因為有智慧人,不但能在一念中發道心,而且又能在念念中都發道心,所以才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如來自在力 無量劫難遇
若生一念信 速證無上道
佛有大自在的威神力。這種自在力,在無量大劫之中,很難能遇著。假設有人能在一念之中,生出信心,那麼,這個人就很快證得無上的果位,卽佛的果位。
設於念念中 供養無量佛
未知眞實法 不名為供養
假設有人在念念之中,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但是不知道眞實法,也就是眞如實相的法,究竟湼槃的法,那還不算是眞正的供養。
什麼是眞供養?就是要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,也就是實相無相。一切諸法皆是空的,不可執著在相上。卽相離相不著相,才是眞實的供養。若是不離相供養,雖然供養無量諸佛,還不名為供養。
若聞如是法 諸佛從此生
雖經無量苦 不捨菩提行
假設聞到眞實法。眞實法,就是離相法。離相法,就是心印法。心印法,就是離言說相、離心緣相、離文字相的法。所謂「離一切相,卽一切法。」卽一切法是什麼?簡而言之,就是中道了義的法。什麼是中道了義?就是不偏於空,不落於有。空有不著,名為中道。換言之,中道就是實相妙法,實相妙法就是中道。
諸佛是從實相(無相、無所不相)所生。也就是從心印妙法、中道了義妙法,所生出來的。中道了義就是眞空妙有之法,所謂「眞空不礙妙有,妙有不礙眞空。」也是「眞空不空,妙有非有。」這種妙法,是不可思議的。
這種妙法,誰能得到?依法修行,誰就會成佛。若是不依照中道了義的眞空妙有之法去修行,那就是衆生。修道人,就在這個地方來用功。否則,盲修瞎煉,無有是處。
修這種法,雖然經過無量的苦,可是不捨棄菩提行。也就是修中道了義的妙法,修心印的妙法,修實相的妙法。修到圓滿時,便成無上正等正覺,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果位。
一聞大智慧 諸佛所入法
普於法界中 成三世導師
一聽到這種的妙法,便生大智慧。這種法,是諸佛從此生,從此入。也就是諸佛所修的法,所行的法。明白這種法,修行這種法,才能成佛。這種法,盡虛空徧法界,成為三世(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)的導師。
雖盡未來際 徧游諸佛刹
不求此妙法 終不成菩提
雖然窮盡未來際,普徧周遊一切諸佛刹土,可是不求中道了義的妙法,不求心印的妙法,不求實相無相的妙法,則始終不會成佛。若想成佛,一定要明白這種妙法的道理。
中道了義是佛佛以心印心的法。所謂「傳佛心印」。沒有得到心印妙法,就是修無量劫,也不能成菩提。禪宗的法門,就是以心印心。所謂「心心相印」。師傅的心和弟子的心,互相契合,便承衣缽。所以禪宗有四大宗旨: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
如何修眞實法?第一要斷淫欲心。在楞嚴經上說:「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」淫欲心不斷,不能超出三界,也就是不能了生死。所謂「若不斷淫,修禪定者,如蒸砂石,欲其成飯」,永遠不能成功。所以修道的人,要修斷欲去愛的法門。最初無明不起,卽無生死。
衆生無始來 生死久流轉
不了眞實法 諸佛故興世
衆生從無始劫以來,便在生死輪廻中流傳,轉來轉去,也轉不出生死輪廻之外邊。好像一粒微塵,飄盪不定,忽然而天,忽然而地,忽而人道,忽而修羅,忽而畜生,忽而餓鬼。這是沒有一個開始,也沒有一個終了。
什麼時候證果成佛,什麼時候脫離輪廻之苦。在沒有成佛之前,仍在六道輪廻中旋轉。菩薩尚有隔陰之迷,羅漢仍有住胎之昏。法是大士,示現人間,普度衆生,有時也被生死之流,流得頭昏腦脹,不知怎樣截斷生死。
無始是沒有開始,無終是沒有終止。好像○字,沒有一個開始,也沒有一個終止。它是一元化。如果把○字割斷,便成為一字。這就有開始。什麼開始?數目的開始。有了一,再加一,成為二。再加一,成為三。繼續加一,成為十、成為百、成為千、成為萬,由萬變化為億,由億變化為兆,乃至有不盡那樣多之數。
現在是科學時代,有一日千里之勢,日新月異,突飛猛進。用火箭發射衛星,在太空軌道運行不息。此太空船和彼太空船,能在太空中接合,這都是數目開始的作用。用數目來計劃會合的技術,用數目來控制會合的時間。這樣的發展下去,沒有終了的時候。
什麼時候能終了?現在還不曉得。終了的時候,便到成住壞空四劫中的空劫。成劫是開始,空劫是終了。成有二十個小劫,住有二十個小劫,壞有二十個小劫,空有二十個小劫。八十個小劫,為一個中劫。四個中劫,為一個大劫,地球的壽命,只有一個大劫長的時間。
衆生在無始劫以來,先有男人?或是先有女人?假設說先有男人,那麼,沒有女人,怎會有男人?假設說先有女人。那麼,沒有男人,怎會有女人?這就是無始,不知從何時開始。
或者先有鷄?先有蛋?這個問題,也是研究不明白的道理。究竟是怎樣回事?一言以蔽之,皆是由○字那裏來的。所以說這個○字,是無始無終、無內無外、無大無小。把它縮小,為一粒微塵;把它擴大,就是一個法界。盡虛空徧法界,沒有超出這個○字。這個○字,是生生化化之源,是無始無終的眞空妙有。這個○字放大是眞空,縮小是妙有。
眞空妙有,就是眞空不空,能生妙有。妙有非有,不礙眞空。空有不二,卽空卽有,卽有卽空,這就是中道了義,也就是大乘法的眞實義。
這個○字,在沒有開始的時候,就是眞空妙有。這個眞空不是頑空,這個妙有不是實有,也就是圓融無礙,不偏在一邊的中道。各位!如果明白這個道理,就明白了眞實法。若是不明白這個法,就是個糊塗人,沒有眞正智慧的人。
這個○字,若是開悟,它就是智慧大光明。若不開悟,它就是無明大黑暗。無明也是這個○,智慧也是這個○。這個○字,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。往大來說,沒有比它再大;往小來說,沒有比它再小。這個○字,大而化之,就是清淨本源,妙眞如性;小而藏之,就是最初一念的無明。這是無始的解釋。
衆生為什麼在生死輪廻中流轉?因為不明瞭眞實法的緣故。所以諸佛看衆生太可憐,慈愍衆生,乃發大悲心,出興於世,來教化一切衆生離苦得樂,發菩提心(上求佛道,下化衆生),修無上覺道。
我們在六道輪廻中受果報,乃因我們心中已經造成這種業,才受這種報。換言之,在往昔打天堂的妄想,便生天上;打地獄的妄想,便墮地下。若造罪孽,就墮落在三惡道中。若造善功德,就生在三善道中。這是大致的情形,概略說一說。要很詳細說明,盡未來際也說不完。
這個世界是由衆生的妄想所造成的。如果衆生沒有妄想,這個世界就空了。因為衆生還不明白瞭解眞如實相的法,眞空妙有的法,所以這個世界仍然存在。
眞空妙有的法,就是○字。世界由○字而生,衆生由○字而生。一切的一切,都是由○字而生出來。因為○字,不在數內,超出數外。放之則彌六合,卷之退藏於密。也就是無始無終、無內無外、無大無小的境界。
這個眞實法,就是眞空妙有。眞空不空。為什麼不空?因為它有妙有。妙有非有,還是不有。為什麼不有?因為它有眞空。所謂「眞空不礙妙有,妙有不礙眞空。」這個道理,能解決先有男?或先有女的問題;先有鷄先有蛋的問題。這些難解的問題,用○字來解決,一切難題便迎刄而解。
為什麼在眞空裏邊能生出妙有?能現出一切物?而在妙有裏邊還沒有離開眞空?這種境界,在沒有得到諸佛的心印法之前,是不會明白的。若能明白諸佛以心印心的法門,就能明白這種眞實的法門。
這種眞實法,在自性中本有的,不需要向外馳求。若向外去找,找八萬大劫,也找不到。若能廻光返照,當下就是。所謂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。」簡言之,向外馳求,就是苦海無邊。向內來找,在自性上用功夫,就是回頭是岸。
我們一天到晚顚顚倒倒,追逐妄緣,隨著六根六塵去跑,不明白眞實的妙法。諸佛在常寂光淨土中,結雙跏趺坐而入定。在定中觀察一切衆生,十分愚癡,實在可憐,執東著西,以苦為樂,不知反迷歸覺,不知借假修眞,不知反妄轉眞,不知反求諸己。所以諸佛慈悲,在定中來到可度有緣衆生的世界來,指示迷津,令衆生回頭。可惜我們追逐妄源,不認識眞實法。佛苦口婆心為我們說法,不厭其煩教化我們,可是不聽話的我們,太愚癡了,不但不依法修行,反而向後退轉,不聽佛的金玉良言。所以佛又再想辦法,來到我們的面前,調伏難教化的剛強衆生。這是出興於世的原因。
諸法不可壞 亦無能壞者
自在大光明 普示於世間
這種眞實法,是不可以破壞的。天魔外道也無法破壞。為什麼?因為正法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。所以不能壞。如果能破壞,那就不是眞實法。
這種大自在大光明,能普徧示現於一切世間。這種大光明藏,指示了生脫死的法門。破除無明,願現本有法性光明的法門。
各位!如果不相信,可以試試看。到時候,你無法不相信。不相信也得相信,因為它就是這樣子,有什麼方法不相信呢?
這個大光明藏是自己本有的,不是別人布施給你的,也不是諸佛加被給你的,而是你自己具有的。大光明藏就是眞如實性。如果修行眞實法,能將阿賴耶識(第八識)轉為大圓鏡智,了生脫死。如果不認眞修行,則阿賴耶識的種子,隨著因緣的父母而去轉生,生生不息,永無了期,那就得不到解脫。
◎ 回向偈 ◎
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
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
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
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
此經書由尹國富(普覺)請,1-319由上海魏元春居士發心打字,320-384頁由姜蓓麗居士打字,智誠法師校對,有錯誤之處敬請大家體諒,並指點。全套二十四冊總共歷時三年,讓大家共同研究佛法,共同精進,共勉。願把此經廻向給各人父母、師長,以及法界一切衆生,願生者消災免難,增福延壽,闔家平安,生活幸福,身體健康!社會和諧,大家都能了生脫死,百年以後都能往生極樂,各人各姓堂中亡者老祖宗、歷代宗親、各人過去七世父母、冤親債主齊超生!
Word文档转为PDF版以及网页易读版:生死书 2011.02.13